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147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嘣!
  朱祐樘紧紧地握着手中金丝楠木鱼竿跟水中的大鱼角力,只是有鱼竿弯曲到极限后,鱼线突然间崩断了。
  在鱼线崩断的那一瞬间,由于受到惯性的反作用力,鱼竿恢复笔直弹回,差点没让朱祐樘向后摔。
  朱祐樘在这里钓鱼有一段时间,却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刚刚仿佛钓到了一头牛般,既感到一种久违爆竿的亲切感,亦是生起一种深深的惋惜。
  刚刚的大鱼若是能够钓起来,不仅刷新自己的战绩,恐怕亦将是大明少有能钓起如此大鱼的钓鱼人了。
  “陛下,您无恙吧?”刘瑾看到朱祐樘刚刚险些往后摔倒,显得十分担忧地询问道。
  朱祐樘看到自己的金丝楠木鱼竿无恙,只是鱼线却是已经被崩断了,顿时亦是感到一阵失落。
  即便自己独揽七百亩水域,即便这七百亩水域有着数之不尽的大鱼,但鱼线的承受能力便已经决定钓鱼人的上限。
  想凭着只能承受一百斤拉力的鱼线钓起拥有二百斤拉力的大鱼,即便他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无疑还是痴人说梦。
  朱祐樘显得失望地将鱼竿放下,便淡淡地道:“朕无恙!扫兴,今日不钓了,将东西都收起来吧!”
  刘谨生怕朱祐樘会将怒火撒在自己身上,急忙上前接过断了鱼线的鱼竿,然后张罗着将钓具全部撤掉。
  “陛下,臣有罪!”张政看到朱祐樘转身,当即便跪下认错道。
  朱祐樘的心情正郁闷,不由得微微一愣地道:“陈卿,你何罪之有?”
  “鱼线崩断,定是工部督造不力所致,臣愿为陛下再造不会被崩断的鱼线!”陈政的骨子里有着忠心,当即便表态道。
  朱祐樘古怪地打量跪在地上的小老头,便认真地询问道:“陈卿,你可懂钓鱼?”
  “臣……臣不懂钓鱼,但臣懂得‘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故臣愿为陛下亲自督造良线,断不许工匠偷工减料,亦防今日扫兴之事再发生!”陈政轻轻地摇头,仍是忠心耿耿地表态道。
  自从朱祐樘彻底掌权后,所收获到的忠心明显多了起来。
  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若还是文官集团掌权的九卿廷推,谁敢跟皇帝叫板谁就能得到更多的喝彩,自然就会有更多官员敢唱反调。
  为何早前徐溥和马文升等官员力推王恕,王怒为官几十年其实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最大的特点是屡上谏言,搞得最后烦不胜烦的成化帝勒令他致仕。
  朱祐樘不清楚眼前这位工部左侍郎的忠心是真心还是假意,但还是伸手拍了拍陈政的主肩膀道:“陛卿,如此便辛苦了!”
  “臣能为陛下效命乃臣的荣幸!”陈政完全不清楚自己揽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活,显得受宠若惊地表态道。
  朱祐樘已经注意到前面的大家伙,不由得微微一笑地道:“陈卿,咱们过去瞧一瞧你带来的东西吧?”
  “陛下,请!”陈政急忙从地上站了起来,当即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
  在那边的空地上,正摆放着一台新式的织布机,而两名工匠已经检查并没有损坏,见到朱祐樘当即便是老老实实地跪迎。
  由于工部打造的织布机选用较好的木材,所以这台织布机显得重一些,但整体造型跟寻常的织布机差不了太多,最大的不同便是多了一个会跳动的梭子。
  随着一个熟练的女织工进行演示,这台新式的织布机便开始运转,而那个会跳动的梭子格外引人注目。
  “她织得好快!”
  “不是她织得快,是这织机不用捣丝线!”
  “织机的阔度大了一倍,这样织成一匹布还能更短了!”
  ……
  围观的宫女有不少懂得织布的,而今看到眼前这个女织工在这里演示,不由得纷纷惊叹地道。
  朱祐樘来到飞梭织布机前,注意力放在那个跳动的飞梭上,看到由自己推动而成的成果,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经他亲自设计,由工部左侍郎陈负责督造,特别弹簧的技术难关被攻克,飞梭织布机终于是横空出世。
  飞梭并不算多么复杂,其实就是梭子里面多了一个滑槽,滑槽两端装上弹簧。
  原本经纬交错需要停顿下来完成,但现在梭子可以极快地完成穿行。由于节省出来一个人手,且不需要中断摆弄纱线,故而生产效率大大地提高。
  一匹棉布,除了需要原材料外,最大的成本其实是织工的时间成本。
  大明棉布价格居高不下,很大程度并不是棉花成本高,而是一个女织工的用工成本太高,优质的棉布更是让人望价兴叹。
  假如一个江南女织工的工价是一两银,而一个月只能织二匹布,即便原材料棉花不需要钱,每匹布的售价至少要五钱才能收回成本。
  如果有一种织布机能够让这个江南女织工效率提高十倍,一个月能让她织出二十匹布,那么每匹的售价五分银便可收回成本,而以五钱银出售则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
  可不要小瞧织机技术的革新,松江府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下大明最大的棉织中心,其实得益于一个人——黄道婆。
  黄道婆出身贫寒,年少便流落到广东琼州府崖州,从黎族人学到运用工具织崖州被的技术,于元代元贞年间返回故乡,居于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
  她在乌泥泾镇开始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轧棉机,弹棉弓,纺车和织机等纺织技术,致使乌泥泾被名扬天下。
  只是时代终究还要发展,而新技术终将取代老技术。
  飞梭织布机自然是要优于黄道婆所推广的织机和传统的织机,在生产效率上提高几倍之多,可以说已经是完全是碾压了。
  只要将飞梭织布机在全国推广开来,那么棉布的生产效率必定是大大地提升,到时棉布的生产成本必定大幅下降。
  当然,这项技术自然不会局限于棉布,可以直接运用到丝绸的纺织上,同样可以让丝绸的纺织成本下降。
  只是想让棉布进入百姓家比较容易,但想要让丝绸进入百姓家就很难了,这其实是由丝绸的原材料所决定的。
  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养蚕吐丝是一项十分精细且耗费人工的活。你让养蚕人养一百斤生丝可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你让养蚕人将产量提高十倍,这简直是想要逼死她了。
  反观棉布种植,一亩棉花的产量是几百斤,种植百亩棉布是几万斤,若种植万亩棉布则是几十万斤。
  正是生丝需要昂贵的人工成本,且还不能随意加大生丝的产量,注定丝绸的成本不可能太低,且丝绸的产量亦会受原材料所限。
  朱祐樘在前世便是行业研究员,却是比谁都更懂经济学。出于整个国家利益的考量,所以棉布才是华夏最佳的振兴之路。
  朱祐樘看到飞梭织布机顺利面世,便是打算迈出自己打造世界纺织中心的第一步道:“工部即刻增设织机厂,每台飞梭织布机以二两一台对外进行出售,但飞梭一律不许撬开,更不许将飞梭织布机贩至国外,若是出现故障由专门人员前去维修!”
  虽然飞梭的技术壁垒很高,但为防止这项技术外泄到朝鲜、安南等地,还是需要设置一定的技术保护期。
  “陛下,臣早前按您的吩咐提前生产了两千台织机,只需要装上飞梭便可使用!”陈政领旨,而后进行汇报道。
  咦?
  刘瑾得知竟然还有这般古怪的事情,不由得朝朱祐樘投去古怪的目光。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扬,便进行回应道:“三日后,你将飞梭织布机送到城南郊外先农坛旁边的皇家纺织厂!”
  “臣领旨!”陈政没有想到竟然突然冒出来一个皇家纺织厂,但亦是不敢多嘴询问,当即恭恭敬敬地道。
  朱祐樘满意地看着飞梭织布机,对工匠和织女便是进行赏赐。
  所谓驭人之术,其实是要赏罚分明,而自己要更多人用心替自己办事,无疑需要自己变得慷慨一些。
  工匠和织女万万没有想到得到赏赐,显得受宠若惊地跪下来领赏。
  朱祐樘选择将这台飞梭织布机留下,算是给自己的一个警醒。
  他原本计划是由武勋来享受棉布产业的红利,只是这帮武勋压根没有商业头脑,更是一帮扶不起的阿斗。
  既然是自己种的棉花,那么自然还是由自己纺丝和织布,将这种物美价廉的棉布弄出来,而后赶在参治岛开市前送过去。
  至于为何选择将厂建在南郊而不是在城外,一则是郊外的成本低,二则是推动今后产业向城外发展。
  如果作为居住地,北京城其实是够用的,起码自己这座房子住得很舒服,但想要发展产业用地还真只能往城外发展了。
  皇家织布厂设在城南效外,便是要起到一个引领的产业,将其他依法设立的纺纱厂、织布厂或染坊通通吸引过去。
  至于安全的问题,且不说自己的京军已经不再是摆设,而今伊克锡公主被自己掌握在手中,京城的安全无疑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次日皇家纺织厂开始招募,开出的工钱竟然是一两银。
  在这个时代,女人的生计并不容易,或许亦不会有扬州的养女先教曲,而今皇家纺织厂的女职工月钱一两外包吃住,这种福利在京城亦是不多见。
  “皇家?这是什么来头?”
  “别多问,管事的是太监还有一位刚刚出宫的女官!”
  “反正能够应聘上就是祖上冒青烟,好好表现便是了!”
  ……
  随着皇家纺织厂招募的消息传出,整个京城的女人都是蜂拥而至,却是纷纷想要把握这一个从天而降的好活。
  虽然京城亦有几间作坊招募女工,但通常都是只招自己人,待遇方面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受到这时间所限,便是只有皇家才敢建如此规模的织布作坊,普通的商人压根没有这个胆子。
  两日后,工部下辖的织布机厂送来了两千台飞梭织布机。
  至于管理方面,宫里的太监和女官其实都有这方面的经验,而今安排两千名女织工有序生产,并不算是一件难事。
  只是为了赶在参治岛正式开市前生产出一万匹棉布,这个工作量其实还是有点大,故而皇家纺织厂刚成立便直接进入赶工状态。
  朱祐樘虽然重视棉布产业的发展,但终究是掌握两京十三省的大明皇帝,结果北边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妥当,南边又是状况频发。


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珠现世灾难生
  大明南端,南海之滨。
  东京湾东临雷州府和琼州府,北临廉州府,西临安南,由于该海域盛产南海珍珠,故而明廷在这里设珠池。
  正统年间,朝廷正式派遣内官两员,分镇雷州和廉州珠池,倚池建厂,专守防盗。
  因弘治帝即将大婚,宫廷需要大量的珍珠,而今由户部主导,工部从旁协助,在这里开采南海珍珠。
  六月,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时节。
  大明的河流通常都是由西往东,像长江、黄河和珠江都是如此,但亦有例外。像由南往北的赣江,还有由北往南的南流江。
  南流江贯穿整个廉州府,从合浦县经过,而后江流进入东京湾。
  自从开始采珠后,合浦码头比任何时候都要更显热闹,采珠的船只动用海船达到600艘,而军壮民夫共计万余。
  在一声声海鸥的啼叫声中,千舤朝着碧海蓝天驶去。
  以前禁止采珠的大片海域,而今通通对疍户开放,由疍户下海将养了十年乃至百年的珠贝捞上来。
  每一片海域都会有一船“总船”,采珠事宜全由这艘总船负责,而周围所有的采珠船都要听命于总船。
  在这片茫茫的大海中采珠,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按着一直以来的操作方式,采珠需要两人以上共同作业。一人用长绳系腰,携篮入水采摘珠贝,采到珠贝即刻振绳,令船上的人拉起。
  这项采珠活动伴随相当高的生命风险,一旦拉绳的人不及时将人拉出水面或绳子断了,那么潜水的疍户便要留在海底喂鱼了。
  从古至今,因采珠而丧命的人不在少数。
  只是“鸟为食死,人为财亡”,据《檐曝杂记》的记载,一颗重若三钱的珍珠且品相好的珍珠要价二万两以上,而重七八分的品相好的珍珠亦能值二千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1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7/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