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370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虽然达延汗死去,由他们的儿子继承了汗位,但一个襁褓中的婴孩终究没有太大的凝聚力,导致北元的内部出现越来越大的裂缝。
  亦是幸得满都海的声望,还有她治军的手腕,这才让大大小小的部落仍旧选择臣服,不然北元恐怕已经分崩离析了。
  此次突然遭到了蝗灾,北元内部饿死太多的牛羊,粮食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人口。原本最有效的方式是购粮,但北元跟大明是贸易逆差。
  别说他们通过购粮解决自身的粮食危机了,一些人为了得到大明的铁制品和棉衣,只能向大明出售牛羊和马匹。
  满都海虽然是一个拥有野心的女人,但亦有着一颗爱民之心,最终不愿坐看一些蒙古百姓默默死在寒冬中,向大明讨要五十万石粮食和一万件棉衣。
  朱祐樘知道这是对方漫天要价,当即便进行批示:“北妃跟北顺王虽为异父,然乃同母兄妹,若北顺王妃肯让其兄妹聚于京城,此事可以商榷!”
  这其实算是对满都海的一种试探,亦是一种讨价还价的姿态。
  虽然北元已经不足为虑,但满都海能够让达延汗一度统一蒙古,便足见这个女人不简单。如果能够以她儿子为人质,那么便能够形成真正的牵制。
  黄金家族的唯一血脉在手,哪怕满都海真的一统草原,到时她亦不敢乱来,仍旧还得受制于大明王朝。
  每当夜晚降临,虽然乾清宫是最耀眼的存在,但总会有一位嫔妃从自己的居所来到这座寝宫中侍寝。
  今晚的女主角是静妃苏允儿,一个懂得进退的聪明女人。
  早前她家里申请金融牌照打算从事放贷行事,虽然朱祐樘只是叮嘱她们家合规经营,但还是让她悍然叫停。
  单从这个取舍来看,便已经证明这个女人。
  作为苏州城第一美人,完全复制大家所幻想的江南美女的形象,拥有白皙胜雪的肌肤,还有一张细腻的精致脸蛋。
  苏允儿只是朝着东暖阁瞥了一眼,却是很知分寸没有前去打扰,而是跟随着宫女走向了今晚的寝室。
  朱祐樘的听力很好,虽然外面的声音很细微,但用心还是能够听到一些。现在敢在乾清宫制造一丁点声音的,自然是前来侍寝的静妃一行人。
  想到这个宛如唐伯虎笔下的四大美人,心里亦是涌起了一股暖流。
  朱祐樘此次并没有暴露自己,很快便翻看来自夜部的情报。
  虽然按着约定,他们将朝鲜世子送了回去,但朝鲜国王李娎染上了天花,而今天花疫情还在汉城彻底蔓延开来了。
  朝鲜世子回到半路得知这个消息,却是突然间选择返回山海关,只希望大明方面能够给予他接种疫苗。
  朱祐樘倒不会认为这位朝鲜世子怕死,只是这个做法其实延误了权力交代,而朝鲜很可能出现臣强君弱的局面。
  一个国家步入衰弱期,很多时候正是君臣关系失调,即便最终没有颠覆政权,亦会让整个国家元气大伤。
  朱祐樘现在并不打算通过武力吞并朝鲜,所以朝鲜的君弱臣强才是最符合利益的局面,而今最重要是掠夺朝鲜的粮食。
  朝鲜的土地其实并没有多么诱人,而朝鲜米粮才是自己最希望得到的。
  对于大明王朝而言,一直都是通过调配南方粮食解决北方的粮食需求。只是南方的粮食不管是漕运,还是选择海运,其实都有很大的损耗。
  大明的灭亡在很多程度上正是因为过度依赖南方的粮食,最终导致运输损耗过大,而财政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朱祐樘现在的方针是打造东北粮仓,加上每年从朝鲜采购一批粮食,那么北方便能够彻底摆脱对南方粮食的依赖。
  灯火摇曳,夜已经慢慢变深了。
  牛濛濛已经习惯现在的生活,跟着一个宫女换了班,便是打着一个大大的哈欠,返回自己的小住处歇息了。
  有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比皇帝还过得轻松自在。
  每天只要处理好朱祐樘在乾清宫的几个时辰,其他时间几乎都属于她自己,而今更是能够比朱祐樘更早上床睡觉。
  沙沙……
  细微的声音宛如夜曲,在东暖阁中弹奏。
  襄城侯李瑾还是英国公张懋?
  朱祐樘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京城,只是并没有打算没有任何道理地除掉兴王,而是将目光落到武勋集团的领军人物身上。
  此次查抄蒋家,更是对蒋斌株九族,这个举动已经将一些权贵吓破了胆。特别在这些天,几乎没有勋贵再敢踏进兴王府半步。
  朱祐樘知道不见得谁都是阴谋家,毕竟这帮勋贵有世券在手,犯不着真要跟自己这位帝王不死不休。
  现在自己已经让他们明白没有能力跟自己对抗,而跟自己作对的下场便如蒋家一般,他们自然是乖乖听话了。
  朱祐樘在确定了最终人选后,便翻开了海外的情报,而映入眼帘的是王守仁和赵阔所率领的舰队顺利南下的消息。
  虽然前往北美洲的舰队仍旧没有消息,但探索澳州的计划已经提上日程。
  由于财政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不仅吕宋的金矿成功开采,而且推行新货币很顺利,所以已经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探索澳州。
  朱祐樘知道华夏的铁矿充足,只是华夏想要成为第一武器出口国和铁制品出口国,那么还得拿下澳州的铁矿。
  其实不仅是海外市场的需要,而今大明同样是全世界对铁需求最大的国家,所以开采全世界最优质的澳州铁矿将有助于大明生产力的飞跃。
  只是最后的一份情报并不是惊喜,而是一个惊吓的消息。
  “传言有海商见到明远号出现在南洋海域,而美洲总督刘璋站于甲板,巨舰的方面是由东往西!”
  从今年春节开始,刘璋所率的舰队便一路南下,在吕宋城完成补给后,便由吕宋岛的东面进入茫茫大海。
  今年六月的时候,负责后勤补给的一艘明远号顺利返航,尽管在江浙海域触礁,但经过抢修成功返回了天津造船厂。
  只是明远号的航行的检修发现船体损坏严重,这给刘璋的舰队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时间已经接近年底,虽然舰队前往美洲的探索之行确实要花费很多时间,但种种的猜测一直没有断绝。
  有人说舰队已触礁倾覆,有人说舰队被暴风雨击沉,亦有人说舰队葬身于海怪之腹,更有人说刘璋在关岛自立为王。
  朱祐樘知道帝王最忌的是无端猜忌,所以一直以来都努力克制自己不要相信这些流言,让自己平静下来等待刘瑾不辱使命归来。
  只是现在消息再度传来,而且还有一名大明海商亲眼所见,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夜已深,又是一阵狂风骤雨。
  苏允儿是一个十分体贴的江南女子,单是从朱祐樘欺负她的姿势,便已经能够大致推测出朱祐樘的情绪。
  原本一直温文雅尔的帝王不见了,确实有几分外面所传言的暴君,竟然压着她欺负近半个时辰才换姿势。
  朱祐樘的脑海仍旧无法释怀,最终倒在自己的龙床之上,甚至还叹息了一声。
  “陛下,您有什么心事呢?可否说给臣妾听一听?”苏允儿其实有几分受虐的倾向,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亦不忘替君分忧。
  朱祐樘轻轻地搂着这个温润如玉的女人,便将自己的心事说了出来。
  不管是苏灿还是刘璋,其实都是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
  前者是草根出身,不仅拥有很好的航行经验,而且还有着很强的韧性。后者虽然有文人胆怯的一面,但亦有文人理想化的一面,算是一个有韧性的聪明人。
  偏偏地,自己此次很可能所托非人,刘璋竟然成为了逃兵,让自己振兴华夏的最重要的计划破产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苏允儿得知事情的始末,便支起自己的身子认真道。
  朱祐樘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望着眼前这个刚刚被自己欺负的江南大美人:“此次恐怕非空穴来风了!”
  “臣妾的祖上是经营丝绸,而最有魄力当数祖上的苏半城。当时苏州丝绸业竞争激烈,而外地的丝绸店铺屡屡出现状况,甚至苏州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我祖爷苏半城刚刚接过家业,力排众议委派新挖过来的两名掌柜前往,最后发现外地的店铺皆是家奴贪墨所致。此后我苏家的生意越做越大,所选用的掌柜都会不论亲疏都会信度,主抓账本和买卖的盈亏!”苏允儿想要为朱祐樘分忧,亦是将自己家里的一段兴衰史说了出来。
  朱祐樘发现自己身边的女人都是努力替自己解忧,只是苦笑地叹息一声:“依你之见,这个传闻是假的?”
  “陛下可有亏待刘璋?”苏允儿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认真地询问道。
  朱祐樘连想都没有想,便是直接摇头:“自然没有!为了让他免于后顾之忧,朕提前给她娘都上了诰命,两个儿子送入国子监,甚至他贪污银两安家亦是假装不知!”
  “陛下,一介海商焉能识得堂堂的工部侍郎,臣妾认为陛下比吾祖苏半城更有智慧,宝种之事可成!”苏允儿看到朱祐樘做事的气魄,顿时十分笃定地道。
  朱祐樘上下打量着苏允儿,突然发现这个女人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说话还挺好听的。
  “若陛下为求长生,而刘璋恐以为长生无望,最终事难成!只是陛下为天下苍生而寻宝种,刘璋未尝没有这个念头,亦知晓……绝不能回头!”苏允儿以为朱祐樘不相信自己,又是进行补充道。
  朱祐樘看着眼前秀色可餐的女人,却是突然抬了抬手指示道:“你起来转过身子,不许回头!”
  “陛下?”
  “朕今晚想要黄河奔流到海!”
  这一夜,龙床惊滔骇浪。
  正当襄城侯李瑾等人还在绞尽脑汁京城的粮食从何而来的时候,结果这个谜题已经呈现在一众普通的码头力夫眼前,因为他们竟然被带到了通州粮仓前。


第四百零八章 咱们一起拯救大明吧?
  通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北端,亦是漕运的终点站。
  明洪武元年,燕山侯孙兴祖在旧址修筑通州城,城墙的周长为九里,垛墙高三丈五尺,四个方位各有一门,门各有楼。
  正统十四年,虽然大明已经将也先击退,但因想要更好的保护城外的西仓,遂朝廷决定修建通州新城。
  通州新城位于老城的西面,跟老城相连。
  新城在将西仓囊括其中后,又修建了几个粮仓,全都用于储存南方运来的漕粮,成为北方最大的储存粮仓之所。
  时至今日,通州粮食仍旧储存着漕粮,自然是整个北方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粮仓,亦是大明王朝的粮食储备之所。
  若论粮食的话,虽然通州仓的粮食平均到全国人们的头上很少,但如果想要化解北京的粮食危机,可以说是大炮打蚊子了。
  在农业社会,粮食才是真正意义的硬通货。
  如果在其他财政困境的时期,那么这里的粮食确实不能轻易动用。只是现在大明朝廷的财政越来越健康,九边的战事是越来越少,所以对通州粮的需求降到冰点。
  东北府原本确实需要通州仓的支持,正是通州仓给大明开发建州提供了粮食支持。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东北府跟蒙古和女真进行了羊肉贸易,府内亦已经开启了农业生产,所以摆脱了通州粮仓的依赖。
  另外,成化帝虽然在政治斗争败给了文官集团,但给朱祐樘留下超过二千万石的粮食,留下了这个夯实的通州粮仓。
  稻谷如山堆,粮仓满满盈。
  码头力夫被带到了通州粮仓前,看着眼前数不胜数的稻谷,尽管早已经知晓通州粮仓藏稻谷无数,但此刻仍旧被深深地震撼了一把。
  “你们运粮要小心注意:所有人员都要按着通州粮仓的规定到指定区域,身上不可携带火折子,否则杂家亦保不住你们的项上人头!”领着过来的太监面对震惊的众人,便是再度认真地警醒道。
  虽然通州城拥有足够的粮食,但需要皇家米行招募人员进行运输,将稻谷运回皇家碾米厂进行加工,而后再出售精米。
  按着大明的规定,粮储总督由户部右侍郎兼任,此刻吴裕站在城头居高临下地望着这帮前来运粮的力夫们。
  由于这个早已经敲定的事情,面对皇家米行前来取粮,自然是打开了方便之门,任由他们从这里拉走粮食。
  只是他想到京城那帮权贵在英国公张懋和襄城侯李瑾的号召下屯米谋利,想要到他们手里大量即将卖不出去的精米,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京城缺米,那些人是疯了吧?”
  “早让你别买高价米,你竟然是不相信!”
  “皇家米行的背后是皇帝,咱们又岂会真的缺米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3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0/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