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分节阅读_第915节
小说作者:花非花月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5:48
  若是前几年,李丽质早就扑到洛君成怀中蹭蹭了,但现在洛君成十三岁,李丽质十一岁,生在贵族人家,成熟的早,虽然依旧亲密,但却有了些规矩,也或者是羞涩。
  毕竟现在院中还有这么多人。
  在私下里的时候,李丽质还是很黏洛君成,就像是小时候那样。
  两人离开,李世民和长孙氏也走进内堂,院中这才略微恢复了生气,但也没了刚才的热闹。
  毕竟天子就在这里,万一说句什么让天子不高兴的话,那可就糟了。
  经过一番祝福和感谢的流程后。
  洛玄夜便将洛君卓放在地上,在洛君卓的周围,放置着无数的物件。
  小小的洛君卓趴在地上,环视一周,然后毫不犹豫的先爬到书本面前,又爬到缀满了宝石的短刀面前,然后左手书籍,右手宝刀,从地上站起来,高高举起。
  这一幕让周围众人纷纷喝起彩来。
  李世民更是大声笑道:“青阳,我这个外甥,看来将来还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啊。
  诶?”
  只见洛君卓在周围环视一周后,竟然蹒跚着来到了李世民身边,然后将手中的宝刀和书籍都递出去,奶声奶气的说道:“舅…舅舅,给,给。”
  殿中顿时寂静,而后便是一片哄闹之声,李世民直接一把将洛君卓抱起来,“好小子!”
  而后对长孙氏笑道:“皇后,我们再生一个女儿,嫁给这小子,他和朕有缘啊!”



帝国时代


第894章 制史!为历史破除迷雾!
  大唐的武功达到了三百年来诸夏最极盛之时。
  在名义上,再次有一个中央王朝拥有了东西七千里的疆域。
  一件李世民早就想要做,却一直没有机会做的事,终于被他提上了日程。
  太极殿中,李世民安稳坐在御座上,缓缓开口道:“我诸夏重史,尤其是自邦周以来,为前朝修史,为往昔记事,便是重中之重。
  传说中,素王记载武王伐纣历史时,说史书就是诸夏之人的根,拥有史书,我们才能在任何时代,知道自己来自哪里,是什么人。
  前两年攻灭冬突厥的时候,塞北的汉儿武装,不需要朝廷去联络,就主动帮助我大唐传递消息,西域高昌大国,人口众多,实力强劲,却主动归附,这和其出身汉儿是脱不了干系的。
  有了史书,才能不忘记祖先!
  所以朕要大修史书,为天下彰显,修史不简单啊。
  邦周之时,良史一字不改,引为美谈,又有洛族庇护史官,故而邦周之史,世人称美,前汉时亦称之为美。
  大唐重新整理了后汉一朝的国史。
  汉末时列国各修其史,其中隐晦之处,已经颇多,乃至于有后人不得而知之处,朕深切之,若其中有不实之言,何以成拨乱反正之举,何以正天下人心。
  持身以正而使天下为盛,这是朕的志向,朕要持身以正,史书便要持身以正。
  是以这汉末的国史,一定要认真再认真的编修,这史书宁愿少,不能错,那些明显的谬误,都要单独列出来。”
  李世民一说,众人便正襟危坐起来,史书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史书是经文之源。
  汉末列国的国史,很乱,南北二朝的国史,比汉末列国好一点,但依旧很难,很多人都很清楚,过去数百年的国史,有很多错漏。
  其中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不讲规矩的皇帝很多。
  那史书自然就不能保证正确。
  但对于殿中众人来说,他们不理解李世民的志向,所以更关注的是——隋朝。
  房玄龄于是朗声出言问道:“陛下,那隋朝的国史呢?”
  这下众人神情皆是一振,该怎么写隋朝呢?
  又该怎么写……
  他们这些曾经在隋朝生活过的人呢?
  李世民环视一周后说道:“隋朝距离我朝甚近,诸位宰相中甚至就有在隋朝身居高位之人,所以隋朝的史料是不缺的,还是汉末列国、南北二朝,最为艰难。”
  魏征立刻呛声回去,拖着声音高声道:“陛下,隋朝更重要,尤其是隋炀帝,重中之重。”
  平日里和魏征不对付的人,此刻也赞同魏征的看法,汉末列国和南北朝,自然是重要的,但隋朝才是真正的前朝,和他们利益相关。
  李世民闻言微微坐正了身子,他确定了一件事,自己的这些臣子忘记了一些事,他的声音略沉,缓缓道:“难道诸卿都忘记了当日国师和朕所言之事吗?”
  李世民是和众人讲过拨乱反正之事的,所以他现在有些愠怒。
  魏征平静的说道:“臣对史书颇有研究,臣观那历代暴君之弊,都在隋炀帝身上汇聚,所以隋炀帝才是重中之重,所谓恶土不养善花,三百年乱世,生出隋炀帝此人,难道不是自然之理吗?”
  李世民明白了,魏征这话的意思,就是隋炀帝的出现,恰好应和过去三百年的每一次变乱。
  这是要将隋炀帝化为恶的化身,就连洛玄辰都若有所思,魏征这老小子,果然不是一般人。
  李世民只略微沉思,便在所有人意料之外,他认真的对魏征说道:“朕不同意。”
  魏征闻言有些傻眼,不明白为什么李世民会不同意,把隋炀帝打成天然的恶,不就能树立李世民天启之人的天生英武吗?
  最极致的光明需要黑暗的映衬。
  最巅峰的圣王需要最暴虐的昏君来作配。
  而且杨广的所作所为,甚至不需要添油加醋。
  李世民带着深深地感慨语重心长道:“朕为什么拒绝呢?
  因为那不是真实,杨广的恶罄竹难书,朕深深为之戒惧,但朕依旧要用平常心来看待他。
  他祸乱天下,难道仅仅是一个生而做恶能够解释的吗?
  不是的。
  他从小就很优秀,是隋文帝最优秀的皇子,曾经也有种种功业,但最后一朝尽丧,是因为他失去了敬畏之心。
  他认为自己是天子,于是便可以予取予夺,视天下生死于无物。
  如果将一切都归结于天命,那朕得到了素王的天启,在历史上,除了汉武帝还有谁,有这样的恩典呢?
  朕是不是可以什么都不错,就这么坐在皇宫里面,看着天下大治呢?”
  不等众人说话,李世民就自己摇头道:“不是的。
  国师曾经给朕讲过关于殷商的故事,殷商事事都遵奉鬼神,但最后却亡国,素王听从人的声音,邦周却昌盛。
  素王给了朕天启,难道不是因为朕的心里,始终都装着天下万民吗?
  这天命,就是百姓的民心。
  隋炀帝失败,是因为失去了民心,朕得到天下,是因为得到了民心,仅此而已。
  修隋朝史书,写那些天命,又有什么用呢?
  要多写忠臣枉死,要多写百姓奋勇,要多写炀帝的昏庸之举,要写百姓家破人亡,要写那些牺牲。
  这才是隋朝啊。
  朕在大业年间长大,所见到的,所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场景,要直接的书写,不要有什么为尊者隐讳的笔法。
  朕终究是要死去的,朕死后,素王会不会再次降下天启?
  大概是不会的。
  等到那一天的时候,后世君王又怎么能够从史书中,得到什么有益的东西呢?
  诸卿可明白了?”
  魏征坐下后,脸上带着若有所思的神情,和李世民相处的时间越久,他就越发现李世民和曾经所侍奉的那些人不同。
  这位天下至尊,几乎在苛刻的对待自己。
  一个至高无上的君王,能够如此太过于罕见。
  魏征不知道李世民能坚持多久,但他相信,李世民这种人,即便是稍微放纵一些,他的下限也是寻常君王难以企及的上限。见到众人都不再说话,李世民嘴角微微扬起一丝笑意,能够在道理上,将这群人驳倒,可是相当的不容易。
  洛玄辰坐在下首,心中不禁波澜阵阵,回想起先前老祖宗和自己交待过的话。
  在洛氏中,有一件神器,乃是青史,这件神器对气运损耗不小,按理说以现在洛氏的情况是不应该用的,但事有轻重缓急,编修国史,将过去的错误拨乱反正,将历史上的错误扭转过来,是天大的事,那这种情况就不应该节省气运。
  而且现在的洛氏已经找到获取气运的正确路数,那只要在这条路上,一路狂奔就可以了。
  洛玄辰见无人出声,便高声道:“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李世民道:“爱卿但言无妨。”
  洛玄辰便凝神说道:“陛下希望此番编修汉末列国、南北二朝、隋朝史书,务在真实。
  不虚美、不隐恶,直书其事,乃至于破历史之妄,除史册之障。
  既然如此,那臣便向陛下举荐数人,皆是臣的姐妹,譬如洛州刺史洛玄镜。
  臣族中的洛氏女,有文华之识,熟读史书经典,笔力深刻,著作良史,乃是寻常。
  最关键的是,洛氏女世世代代侍奉素王上皇,自洛神老祖以降,在洛氏族中世袭千年大祭司。
  得素王庇护,又有洛神灵光照耀,有勘破之能,历史上的秘辛,她们大致能够互相感知,实在是修史不可或缺之人。
  陛下得到了天启,故而臣向陛下举荐我族中天启之人。”
  啊?
  殿中一下子陷入了寂静中。
  李世民有些懵,以为自己听错了。
  洛玄辰的诸位宰相同僚也以为自己听错了,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几个人张了张嘴,但没人说话。
  在这一刻,所有人都回忆起来了李世民祭祀素王时,得到天启时的场景。
  只有洛玄夜坐在左手第一的位置,老神自在,甚至还拿起茶杯,慢滋滋的品茶。
  李世民回过神来,立刻望向洛玄夜,不知抱着一种什么心态问道:“青阳,刚才吏部尚书说的,你怎么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9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15/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