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755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说着,胡广便站起来,道:“至于我,我得去请一些翰林,还有御史……”
  夏原吉道:“胡公这是要做什么?”
  胡广欢喜又带着几分得意地道:“酒香还怕巷子深呢,此番……若是十八省的赋税可以大增,当然要令大家预备好报喜的奏疏,除此之外,还要颂扬一番,如若不然……夏公的苦心便算是白费了。”
  夏原吉微微一笑,他明白了胡广的意思,胡广是深谙朝廷规则的。
  这等事,只有好好地旌表颂扬,才可大造声势起来。
  如此一来……朝廷的钱粮解决了,士绅们也可松一口气了。
  于是夏原吉微笑着道:“那就劳烦胡公了。”
  “是该多谢夏公才是。”胡广道:“若非是夏公苦苦支撑大局,只怕……哎……”
  二人相视一眼,颇有几分感动。
  时局太难了,尤其是似他们这样吃完东家睡在西家的,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二人议定,胡广便正待告辞。
  却在此时,突有文吏匆匆而来,急匆匆地道:“夏公,夏公……浙江布政使司的钱粮折算出来了。”
  胡广一听,本是已经迈出的脚步立马收了回来,身子一顿,便驻足下来。
  夏原吉也有些着急,于是道:“取来。”
  可当东西送了来,夏原吉倒吸了一口凉气,一副凝重的模样。
  胡广也凑上来,二人都直愣愣地看着这堆积的有半人高的账簿。
  夏原吉终究绷不住了,忍不住咬牙切齿地道:“说了一百遍也不肯听,教他们用太平府的方法折算钱粮,他们偏充耳不闻。”


第442章 大功
  虽然对新政的态度有所保留。
  可夏原吉对太平府的记账方法却是十分崇拜的。
  如今,浙江布政使司的钱粮数目送了来。
  夏原吉和胡广都来了兴趣。
  二人立即开始观看,胡广看着这泪流满面的数目,看得头晕目眩,不甚懂。
  于是皱着眉头催促道:“夏公,夏公……数目几何?”
  “别急。”夏原吉道:“我细细看看。”
  又看了一炷香,胡广直勾勾地盯着夏原吉:“可有结果吗?”
  夏原吉这才喃喃道:“再等等。”
  又足足再过去一盏茶功夫,夏原吉才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喜上眉梢:“数目出来了。”
  “如何?”胡广死死地看着夏原吉,显得极为紧张。
  “效果显著,粮税增了三成,银税……去岁是十七万两,今岁……大增,如今已有三十一万两,哈哈……”
  夏原吉喜笑颜开。
  银税接近增加了六七成,若是十八省都如此,那么说是卓有成效也不为过。
  虽然和去岁的太平府比起来,还差得远,可这个增长率,却是很骇人的。
  胡广终于呼出了一口浊气,也不由得眼前一亮,笑了:“这样说来……我等终于可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了?”
  夏原吉道:“是给陛下一个交代。浙江布政使司若此,其他布政使司,却不知如何。老夫深信,各地父母官,必定能深明大义,而天下士绅与读书人,也能深谙老夫之苦心,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读书种子能否存续,就看今日了。”
  胡广道:“夏公所言甚是,还是夏公棋胜一招,教人钦佩。”
  夏原吉苦笑道:“哎,若非逼迫到这个地步,何至出此下策啊。胡公,接下来看你了。”
  “看我?”胡广看着夏原吉,露出不解之色。
  夏原吉肃容道:“如你所言,若是不造声势,怎么让天下人知道,这各府县的士绅和读书人,也是体恤朝廷的呢?”
  胡广听罢,立即领会,眼眸微张,肃然道:“明白了,夏公放心,此事包在我的身上。”
  胡广打道回府,次日入值文渊阁。
  他兴冲冲地先去寻杨荣。
  “杨公,你可知道吧……”
  “你不必说啦,对此,我已略有耳闻。”杨荣笑了笑。
  胡广眉飞色舞地道:“没想到,你的消息也如此的灵通!你瞧,这浙江布政使司,成效如此显著,不亚新政。或者说,这太平府之新政,我瞧也没什么了不起,我浙江布政使司,照样也可推陈出新。”
  杨荣道:“胡公不觉得言之太过了吗?”
  “怎么叫太过呢?我看还远远不够,如此卓然政绩,天下人都要侧目,区区太平府,毕竟是小地方,增加一些钱粮,看着确实漂亮,可毕竟……只是一隅之地嘛。可浙江布政使司,甚至是天下十八布政使司,如此庞然大物,若是都这般的增长。杨公,我来问你,这岂不也是新政吗?”
  杨荣只笑了笑,不语。
  胡广绷起了脸,道:“我也懒得理你,我还有大事要办。”
  当即,他便回了自己的值房,奋笔疾书,片刻功夫,这一份洋洋洒洒的奏疏便一气呵成。
  此后,命人立即送入宫中。
  一般情况,文渊阁大学士不会亲自上书的,毕竟有什么事,都可以面陈天子。
  而一旦上书,必然能引来天下人的关注。
  这一份关于浙江布政使司政绩的奏疏,自然而然,引起朝野哗然。
  于是,更多人通过邸报读了此奏之后,都忍不住拍腿叫好。
  没过几天,百官纷纷上表,无一不是赞颂浙江布政使司采取仁政的举措,通过教化,既增加了官府的钱粮,又使这府县上下百姓,不受任何影响,依旧安居乐业。
  这不啻是给了在遭受新政连连打击之下,依沮丧到了极点的百官们一个救心丸。
  现如今,时局已和当初大大不同了,朝中已开始有了渐渐认识到了新政的好处,毕竟都是人精,到了这个时候,还死抱着旧法,实在有点侮辱自己的智商。
  新政有好处,这已成了共识,大家之间的分歧就在于……难道它就没有一点错吗?
  是的,激进一些的,愿意全盘接受新政。
  可绝大多数的大臣,虽也口头赞成,可不甘心。
  毕竟……他们家里真的有土地。
  所以大家只好不作声,反正你说新政好,他不作声,你说反对新政,他也不吱声反对。
  而如今,浙江布政使司的成绩斐然,一下子让这些平日里软哒哒的人,立即变得龙精虎猛起来。
  于是雪片一般的奏疏送上去,都是称颂浙江布政使司的。
  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姜秀,更是一下子,成了天下数一数二的能吏。
  为之请功者,如过江之鲫。
  月末的廷议上,百官们摆开了架势。
  朱棣升座,太子朱高炽老老实实地侧坐一旁听政。
  张安世也在此,不过他此时好像游魂一般,想着自己的心事。
  朱瞻基修河修得很好,可显然张安世对此并不甘心,这才干了多少事啊,接下来,该将他塞去哪里磨砺呢?
  其实张安世最想将朱瞻基塞去船上,直接送他出海一览四海之风情。
  不过……很明显,风险太高了,他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就在张安世满心纠结,低头思索和琢磨的时候。
  众臣三呼万岁后,便有人急不可耐地道:“陛下,浙江布政使司姜秀,功勋卓著,臣听闻他在浙江施政,浙江上下百姓,无不心悦诚服。其施政之特点在于宽仁,这百姓无不对他感激涕零,臣以为……如此贤良,当记一大功,此我大明之管仲,理应拔擢,方显朝廷赏罚分明。”
  率先说话的乃是一个翰林侍讲。
  此言一出,自是不少人附和点头。
  胡广更是红光满面,似乎对此,也十分同意。
  这个姜秀,当然要好好地吹捧吹捧,毕竟……这也是一种风气,像这样能将钱粮大大提高之人一旦可以升官,那么其他人自然也就有样学样了。
  这叫立木为信!
  朱棣对此,倒是颇为宽慰。
  账目,他是看了的,确实增长了不少,这有五成的增长,很是难得。
  毕竟朱棣也不指望,每一个人父母官都是张安世这样能挣钱的家伙。
  于是朱棣道:“那便下旨旌表。”
  此时,夏原吉却是站了出来,道:“陛下,若只是旌表,臣以为……实在不妥。不如……召回京城,当面嘉许……陛下赏罚分明,如此功勋卓著之臣,岂可轻视?姜秀其人,臣早有耳闻,其人两袖清风,又乃洪武年间的进士,历来任劳任怨,曾主持过马政、民政,堪为任劳任怨……”
  朱棣皱眉起来:“那么依卿之言,朕还给少了,那该给什么赏赐?”
  夏原吉想了想道:“现在浙江布政使司,暂时还离不开他,陛下何不如赐其太子少师,为其增色呢?”
  众臣听罢,暗暗点头。
  布政使乃是正三品,不过却是实职。
  而太子少师,乃是虚职,却是正二品。
  这里头是很有门道的,一般在实职后头再加一个少师、少傅的职衔,就等于是给这位布政使提升了一级,看上去只是增加了一些待遇,可大明在这个时候,还没有给地方官虚职的传统。
  只有京官,譬如文渊阁大学士,以及各部部堂,才会赐予这样的职衔。
  得了这个,就不只提升了一个虚职的级别了,而在于,天下的布政使,都乃正三品。
  而唯独浙江布政使司姜秀却是正二品,那么,说他是天下第一布政使也不为过。
  在大明,地方上往往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权治理一省,分管民政的布政使与分管刑法的按察使,还有分管军事的都指挥使三人品级相当。
  而一旦布政使为正二品,也就意味着,在浙江之内,这位布政使的地位,比其他两位更加“算数”了。
  开了这个先河,这个最先得到恩惠之人,自然而然,也就最受裨益,将来这姜秀的前途,也就更加在望。
  说不准再过几年,调任一部的尚书,也未必没有可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7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5/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