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等到稍后一点时间,不过五六十个鞑子出现在堡外后,这两个废物就是立刻变了主意。
说什么鞑子大军在外游弋、万万不可孟浪出兵,军功虽好、要好有命去领等等,硬是一兵一卒都不肯派出来了。
要不是堡外一直有着一支鞑子骑兵在监视,当天我们就回来了。
今早我们回来的时候,鞑子大军带着大量俘虏百姓行军的行迹,我们在城头就远远看到;当时都没有触发第三阶段任务了,我们两人就去求见他们王副千户两人。
结果这一次,连人都没有办法见到。
无奈之下,我们两人只好回来告诉你们这些消息;就连出城,也是靠着守军卖了‘胡彪哥哥’面子,不然想要回来也是麻烦。”
在以上老蛇愤愤不平的一大段话中,倒是将事情的来由说了一个一清二楚;但也将当前众人无比糟糕的情况,说了一个明白。
在明军绝对不会出动的情况下,以当前他们这么一点实力,想要去救人不是扯淡么。
而老蛇说着以上内容的时候,幸存下来的十名军汉也全部在场,原本是打算给胡彪送行的。
将解救家人的希望,算是统统寄托在了胡彪哥哥的黄土堡之行中。
但是听到了老蛇的说法,发现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是断绝了后。
当即就是哭声一片,越发衬托着遂风墩这里气氛低落、惨淡到了极点……
“都别哭了,一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老爷们,光知道在这里号丧有什么用?能直接把鞑子哭死,你们家人给哭回来。”
在哭声中心烦意乱的胡彪,嘴里是如此骂出了一句。
许是带着一群杂鱼,居然顶住了鞑子大军疯狂进攻,最终让鞑子退走的一战,让胡彪在这些军户心中,树立起足够的信心。
当胡彪骂出声后,这些军户居然是停下了嘴里的哭嚎声。
其中一人带着让人无法直视的热切,开口说到:“胡彪哥哥,你带着俺们干吧,只要能把家人从鞑子手里救回来,我们就是死了也甘心。
并且一家人都记得你的恩德,下辈子就算当牛做马,也要报答胡彪哥哥你的恩情。”
“拉倒吧,能不能盼我点好,下辈子我又不想做一个牧民,要那么多的牛马作甚?”胡彪的嘴里,先是这么骂出了一句。
但是这一个时候,他心里已经是有了主意。
看样子,这什么第三阶段的任务,他们怕是又要与夜袭一回事死磕上了;因为他知道若是不采取夜袭,怕是真心没有办法从鞑子手里救出一批百姓。
问题是,鞑子大军一方扎营得相当严整,以他们这一点人手就算采取夜袭,也绝对不够用,战斗力也不够。
所以想要成功,只能是发动更多的大明军民。
想到了这么一点后,胡彪嘴里交代了起来:“你们马上出发,骑着马去四处奔走,告诉那些幸运活下来的人。
胡彪哥哥要和鞑子干一把狠的,将他们的家人从鞑子手里救回来。
但凡是带把的爷们,就来遂风墩这里报道吧;跟着鞑子有仇的就报仇,有冤的就报冤。
不过这一次胡彪哥哥这里,可没有那么的酒肉任大家吃喝,就是大米白面这些都不一定够吃,但是鞑子的血肉管够。
够种的,就来吧~”
在胡彪嘴里平淡的声音中,锋锐不知道其他人心中是如何。
但是在这一刻,他感觉有着一团火焰直冲自己的天灵盖;好家伙!胡彪这架势是准备吹哨子叫人了,也不知道有着多少人愿意过来……
第一百零六章 风云起(一)
“俺是万历四十二年春天生的,崇祯七年夏天的时候,刚好满十三岁没两个月了。
那一年夏天发生的一切,俺一辈子都忘不了;若是用一些老人的话来说,俺是在大难之中遇到了贵人,才是逢凶化吉把命数都改变了。”
在村头一棵很有些年头的大槐树下,已经是白发苍苍的李四平,张开了一嘴如今只剩几个牙齿的嘴巴。
对着围绕在身前的后辈小年轻和娃娃们,嘴里是如此喃喃地讲述了起来。
哪怕有关于以上和接下来的一些内容,在他的嘴里已经说过了无数次,眼前的这些人也听说过了无数次。
可是如同以往一样,只要是村里被尊称为四太爷爷的李四平,说起了这些内容之后,李家村的人围过来,并且都会是百听不厌。
就算今年按照鞑子的说法,已经是康麻子的三十九年了。
那已经是发生在6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但是在那一个夏天中发生的一切,随着这么多年的时间下来后。
不仅没有被淡化,反而在大家私下的口口相传之中,变成了一段传奇。
每每在听完了这些故事过后,村中的一些小年轻总会夜不能寐,用上现代位面的一句形容词,那就是:
枕刀入眠、恨不早生六十年……
在李四平讲述了无数次的故事中,其中的内容是这样的:
俺记得可清楚了,那一年俺们才是收了地里的庄稼,就听说鞑子从大同镇和宣化镇两地破关而入,在各地四处掠劫了。
他们像是蝗虫一样,只要过境之后看到的老百姓全部抓走、东西抢光,稍有一点反抗和叫骂,毫不留情的就动手杀人。
在他们眼里,人命就像路边的野草一样不值钱。
那时候李家村的老少们怎么办?只能在家里待着,求老天爷让鞑子不要过来呗;老话说得好人离乡贱,就是跑到其他地方去避难,咱们老百姓怎么生活了?
结果求老天爷没用,在七月初最热的三伏天,鞑子大军还是出现了。
他们骑着高头大马,一下子就打开了村子里的土围子,当时俺娘看着情况不对劲,一把就将家中最小的俺,塞进了一口早就废掉了的小地窖里。
盖上木板之前,俺娘告诉俺不管听到了啥,都一定是不能出来。
俺听了老娘的话,算是活了下来。
不管是外面多么乱,有人哭、有人叫一直都没有出来,鞑子也没有发现用麦秆挡住的地窖口。
一天一夜过去后,俺又饿又渴、实在受不了之后,才是偷偷地从里面顶开木板、爬了出来。
一出来之后,俺就被吓的坐在了地上。
为啥?你说鞑子抢东西、那就抢东西吧,他们还杀人。
村子里到处都是死人,俺一眼看了过去,俺爹、俺娘、俺大哥大平、二哥二平,隔壁大肚子的嫂子,五十多岁童生李老爷。
还有村子里好些人都被杀了,到处都是他们的尸首。
临走之前,鞑子还村子里已经被鞑子一把火,烧成了几乎一片的白地,俺出来的那一个时候,好多地方还在冒烟了。
不怕你们笑话,俺那时候才多大,只是一个半大小子了?
当时就吓的坐在地上哭起来,嗓子都哭哑了之后,才寻思着要喝上几口水后,挖个坑那爹娘喝两个哥哥给埋了。
在这个时候,村子里又多了七八个人,他们都是从鞑子手里逃出来的人。
听到了俺的哭声之后,才是从躲着的地方爬了出来,只是大家伙在这个时候,哪有心思互相搭话。
一个个都是哭着忙活,先安葬起了自己的家人。
然后又一起,把其他的人也给埋了。
俺从地上起来后,最开始走到村里的一口水井,也就是老石头现在家门口,现在已经枯死的那口水井,想要打点水喝一下。
到了地方一看,里面全是泡到发胀的是尸首……
说到了这里的时候,李四平已经是在一边说话间,手上一边熟练地卷好了一根喇叭筒纸烟。
点燃后抽了两三口后,就是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话说!如果杨东篱等人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后,一定能发现这老汉卷烟、抽烟的动作、姿势,像极了他们那一个死扑街的指挥官。
……
在一轮明媚月色的照耀下,乡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就连顽皮孩童们,也被李四平的故事吸引。
没有说话和吵闹,纷纷将自己的思绪陷入了那一个无比艰难的年头。
唯有在周边的位置上,那些阵阵蛐蛐的叫声,一个年迈老汉咳嗽和娓娓道来的声音,不断在大槐树下响起:
在村子外挖了三个大坑之后,不要说找到一口薄片棺材了,早就烧成了白地的村子里,连一张完成的草席都找不到。
没有办法,俺只好就这么把爹娘和两个哥哥给埋了。
爹娘是埋在一起的,也算是合葬。
做完了这些之后,拿着一把锄头的俺迷糊了,家里人没了、家也没有了、最后一口吃的也被鞑子抢走了。
接下来,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家村当时剩下的8个人,就是聚集在了这棵老槐树下,开始商量了起来,今后到底该咋办?
也许是去黄土堡看看,看能不能在那里找到一点活计、混口吃的。
但是听说那里早就关上了城门,不让人进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汉子出现了,那人穿着一身破烂的鸳鸯战袄,就是一身大明边军的熟悉打扮。
他在村头停下了之后,嘴里就是扯着大嗓门喊了起来:
“俺叫赵富贵,原本是遂雨墩的夜不收,这次靠着躲在了遂风墩中,才是从鞑子手里保住了一条性命。
但是俺在靖卫屯的种地爹娘,被鞑子像鸡鸭一般的杀了。
老婆孩子,也全都被抓走;现在像是大牲口一样,连同我们家里的那点家当,被鞑子赶着向关外走去。
看你们这些人的模样,想必也是跟俺赵富贵也差不多。
父母之仇,破家之恨,这些怎么办?
家里最后的一口粮食,不是被鞑子抢走,就是被他们烧了一个干净,到明年收粮食的时间还有这么长,大家该怎么活?
告诉你们,不要想着王操守官和周百户,那些现在躲在黄土堡的老爷们了。
他们看到鞑子都快吓尿裤子了,只会躲在黄土堡的城墙后害怕,一个兵都不会派出来;更别说给俺们报仇,救回家人和抢回家当。
但是胡彪哥哥说了,既然靠不住老天爷、靠不住那些官老爷、那么就靠俺们自己。
一个个都是带把的老爷们,与其在这里哭丧着脸,能把鞑子给哭死了?还不如去和鞑子拼了,杀光鞑子、救回家人、抢回粮食。
横竖都是一个死,要是死前拖着一个鞑子下十八层地狱,那也痛快了不是。
不怕吓坏你们,就在两日之前。
胡彪哥哥领着墩中兄弟,还有我们32个军汉,硬是顶住了鞑子大军的轮番攻击,打死打伤了最少300多个鞑子。
现在但凡有胆子的老爷们,就去遂风墩找胡彪哥哥报到。
胡彪哥哥他还说了,现在他手里上好的酒肉没了,但是鞑子的血肉管够,够种的就去找到,他带着你们啃上一大口鞑子的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