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343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0:39
  其他人心中各有想法,但都不说出口。
  李跃道:“过犹不及,将士们自去年深秋征战至今,已经半年,燕军已经大败,不必强攻,传令,退兵!”
  “臣附议!”王猛拱手。
  “殿下英明。”贾坚跟着说道。
  他二人带头,其他将领也就无话可说。
  “领命。”鹿勃早打的如此凄惨,其他人已经不敢再请战,就算有人还想战,也看出李跃有退兵之意。
  决定退兵之后,李跃自己也感觉轻松不少。
  这一战获得的利益足够大。
  而且梁国也没彻底吞并整个燕国的实力,收复襄国、中山、常山,吃下半个幽州半个并州,已经到了极限。
  崔瑾的粮草虽然接应上来,但这么打下去,迟早也会耗空,不如留些家底,下次再来。
  一统天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能打,还要有能收的魄力。
  官渡之战后,曹操大胜,但前后花了七年时间,才彻底灭了袁氏。
  休整两日后,大军陆陆续续拔营。
  李跃设下埋伏,期望慕容恪能出兵反攻,不过这套路早就用烂了,慕容恪没有中计。
  “此战之后,燕国已然凋敝,若不出臣之所料,必有内乱,届时我军卷土重来,一鼓作气,攻陷辽东。”王猛脸上带着几分不甘心。
  “景略所言是也,我们逼他太急,反而同仇敌忾,若是缓攻,国中必其龃龉。”李跃翻身上马,望了一眼城头牙旗上的“慕容”,大声道:“慕容玄恭,后会有期!”
  亲卫朝城头大声重复。
  城头守军一阵摇晃,仿佛不相信这场大战就这么落幕了。
  稚堞之后,慕容恪高大身影显露出来,静静的望着李跃。
  隔着数百步,李跃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挥动马鞭,大军缓缓向南而退。
  蓟城逐渐隐没在山野中……


第四百五十三章 正统
  当初棘城之战一样,羯赵数十万大军被击溃,从此一蹶不振。
  这一战同样如此,燕国去了大半条命,被梁国踩在脚下。
  虽然还占据着蓟城,却处于梁国三面包围之中,被攻陷是迟早的。
  李跃在蓟城周边设下五支人马,贾坚镇守束州,徐成镇范阳,鹿勃早镇乐安,此地也是当年邓桓屯兵抵挡燕军之地。
  秦彪镇居庸、糜进镇雍奴。
  慕容恪无论是北退草原,还是东下渤海,都被堵死。
  稍有动作,五路人马齐至。
  “臣以为可以蓟城为饵,诱燕国人力、物力西出,不出两年,可耗空辽东国力,届时东进,事半功倍。”
  没有其他人在时,王猛才说出心中构想。
  从中原攻打辽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幽燕北背沙漠,进临易水,西至军都,东至于辽,长蛇带塞,险陆相乘也。
  没有大规模骑兵,过去了也很难立足。
  如今的辽东已经不是秦汉时的蛮荒之地,汉末至晋末连年混战,大量河北百姓避祸辽东,促进了当地的发展,燕国、高句丽、扶余都曾强横一时。
  西汉建昭二年(前37年),扶余人朱蒙于玄菟郡建高句丽国。
  永嘉五年(311年),高句丽趁中原大乱,秋八月袭取辽东西安平,截断了半岛通往辽东的水陆通道。
  两年之后,冬十月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
  又于建兴二年(314年),秋九月南侵带方郡。
  如果不是慕容氏强势崛起,高句丽基本吞并整个辽东。
  “关东稳固,钱粮充足,甲马齐备,周边无扰,方可进图!”李跃慎重许多。
  历史上隋炀帝的教训不能不重视。
  慕容氏进图中原的野心被击溃,只能将重心挪回辽东,与高句丽狗咬狗。
  两边分出胜负,李跃差不多一统北国了。
  事分轻重缓急。
  慕容垂在太原苟延残喘,年轻的岳父拓跋什翼健在漠南不停骚动,苻坚两路攻打凉州。
  李跃积极进取,其他人也没闲着。
  慕容氏被打残后,威胁最大的是江东。
  桓温执掌江东大权后,强势推行庚戌土断,成果斐然。
  今日之江东绝非王谢荀殷时的江东。
  而且桓温一向野心勃勃,肯定不满足于一个郡公,他要走司马懿的老路,唯有北伐,树立功勋……
  “先西后南再辽东!”李跃骑在马上,远眺河北山川河流,胸中豪情万丈。
  王猛却拱手道:“臣以为不妥。”
  “为何?”李跃大概猜出他的意思,几次谈论天下大势的时候,王猛都不主张进攻江东。
  “江东有长江天堑,人才济济,乃天下正统,一脉相承,大梁虽席卷北国,然麾下多为晋人,人心怜晋,未必会尽全力,仓促南下,只会令江东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此汉赵、羯赵皆不敢南侵之故。”王猛一脸认真。
  “大梁有天命眷顾,莫非不及江东之正统?”李跃蹙起了眉头。
  司马家干了这么多缺德冒烟的事,如今却因为正统二字动不得了?
  李跃自然不甘心。
  王猛道:“正统即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遂。永嘉以来,胡人席卷北国,忽兴忽亡,一世而强,二世而衰,祸起萧墙,满门猝灭,皆因正统名分不足!”
  “原来如此!”李跃眉头舒展。
  问题不在外面,而在内部。
  十六国南北朝,有几家能顺利传位的?
  刘渊、石勒、石虎都曾强横一时,三人一死,国中血流成河。
  如今梁国实力还比不上当年的他们。
  另外一大问题则是梁国也吸收了大量羌氐乌桓鲜卑匈奴等夷狄,内部问题被隐藏起来,并没有消失。
  整个南北朝其实都在解决这个问题。
  不攻就不攻吧,先把自己的根基稳固下来。
  梁国最大的问题依旧是家底薄弱。
  “依景略之见,大梁岂非不能一统天下?”李跃望着苍茫大地,春日之下,万物勃发,江山如此妖娆,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从立国之日起,一统天下便是隐藏的夙愿。
  王猛笑了起来,“江东是正统,只限于晋室,而非其他!”
  “知矣。”李跃也跟着笑了起来。
  江东其实已经陷入一个怪圈之中。
  君弱臣强,权臣林立。
  被取代是早晚的事,没有桓温会有刘温、萧温,要么腐烂下去,直到亡国,要么被新崛起的势力取代。
  而新崛起的势力,会冲淡江东的正统性。
  梁国的机会不会少。
  前提是梁国自己夯实根基,不陷入十六国南北朝的怪圈之中。
  “报殿下,蓟城全城举丧,慕容儁病死,托孤于慕容恪、阳鹜、慕容评、慕舆根,世子慕容暐继位,!”
  就在大军离邺城只有百多里时,斥候追了上来。
  “慕容儁既死,燕国内乱将起也!不用两年,孤将得辽东!”李跃笑道。
  慕容恪是燕国的顶梁柱,但慕容儁是燕国的根基。
  根基没了,顶梁柱无处着力。
  一朝天子一朝臣,慕容儁能维持与慕容恪的和睦,但慕容暐却未必。
  燕国早已分成两派,慕容恪、慕容垂、悦绾一派的革新势力,可足浑氏、慕容评一系的守旧势力,还有阳骛、封奕、皇甫真、慕舆根等豪强势力。
  而慕容儁的托孤非常有意思,阳鹜、慕容评、慕舆根与慕容恪并驾齐驱,也就说是大权并非慕容恪独揽。
  能看出慕容儁想玩平衡之道,却学艺不精。
  但以燕国如今形势,内忧外患,急需大权独揽霍光、诸葛武侯一类的人物,慕容恪这么的苗子居然不用,由此也能看出慕容儁对慕容恪的忌惮。
  这种安排只会令燕国更混乱,立即要了燕国的老命。
  “燕国败亡,将由此而始也!”王猛也赞同李跃的看法。
  “给慕容恪送份国书,让他节哀顺变,保重身体。”李跃决定给燕国再添一把火,国书不给慕容暐,给慕容恪,试探试探燕国的氛围。
  “哈哈哈,殿下……英明。”王猛一眼就看穿李跃用心。
  现在看来,不打蓟城好处甚多。
  攻破蓟城,燕国就一心一意固守辽东,今后反而难打。
  但留下蓟城,燕国不得不分出精力防守。
  争天下,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4页  当前第3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3/5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