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245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方望海的风评立刻抬升,之前抨击方望海的人都称赞他公忠体国,执法无私。
  紧接着,以东厂彻查弊案的名义,抗倭缉私总团也开始拿人。
  一直以来,以松江府华亭徐家为首的棉布商人,都在不断的偷逃钞关税。
  徐家更是明目张胆的抗税。
  童公公铁面无私,管你是不是徐阁老的人,都抓过来审讯。
  商人们都看向徐家二公子徐琨。
  可是这位徐公子的态度很软,姿态很低,当他亲自去钞关税厅交上了徐家所欠的钞关税后,松江府的商人都举手投降。
  徐琨也郁闷啊,他提前接到了父亲的来信,让他这段时间要小心行事,千万不能卷入陆大有的案子里。
  徐琨虽然跋扈,但也是阁老的儿子,政治敏锐性还是有的。
  徐家就在江南,若是被攀咬进了陆大有的案子,也会影响他爹的地位。
  徐家的产业都是靠着徐阁老庇护,徐琨明白自己的定位。
  在接到钞关税厅和东厂的文书后,徐琨立刻补缴了钞关税,丝毫没有挣扎。
  据说这位徐二公子回家砸了好几个古董花瓶。
  童公公成绩斐然,朱七在南京城又是审案子,又是抄家,又是追赃,足足忙了半个月,总共才追回了三万两万银子。
  这也不是朱七无能了,而是总有些钱被挥霍掉了,有些人拼死也不开口,要将银子留给家人。
  这还是算上了陆大有这个肥缺抄家的结果,这些年来陆大有搜刮的钱不少,但是花销也不小。
  方钝组织同乡聚会,建造岳州会馆,陆大有都掏了钱,加上他自己生活奢靡,其实家中也没有多少余财。
  这三万两还是实得的,真正交给皇帝的只有两万两。
  朱七就算是自己不贪,也不能坏了规矩。
  随行的手下要慰劳,要不然下次谁还出来陪你办事。
  上级要打点,要不然下次这好差事还能给你朱七?
  这个分成比例,已经是陆指挥使公忠体国了,严党和阉党那边的皇帝拿的更少。
  相比之下,童公公就成果斐然了。
  三位公公只管在浒关里喝茶吃水果听戏,也就盖了几份东厂大印的公文,最后竟然查补了五万两钞关税!
  这笔银子还是实缴!就是直接报给皇帝的!
  也不知道三位公公私下拿了多少银子,又给宫里那几位权裆带回去多少银子。
  朱七都要羡慕麻了。
  等到案子查完,方钝终于带着行李和家人离开南京。
  在他离开南京的时候,仆人买了一份《警世通言》。
  报纸上全文刊登了这次弊案的过程和审讯结果,还将勾结陆大有的党人名单都列出。
  这是主持南京户部后,方望海方侍郎授权《警世通言》刊登的,就是为了“正士风,警世人”。
  名单上虽然没有方钝的名字,但是方尚书几乎要吐血,自己苦心维持了一辈子的名声毁于一旦,这份文章可以说是将他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方钝晚年不详,掩面离开南京,南京户部上下战战兢兢,迎接它新的话事人。


第242章 水淹
  江南的粮价还是不出意外的飞涨了起来。
  这段时间对于江南百姓最大的好消息,就是陆大有集团的覆灭,看到了《警世通言》上的报道,整个南直隶的百姓纷纷大感解气。
  可是百姓的解气,并不能抑制越来越高的粮价,甚至因为陆大有这些岳州人的倒台,让粮食价格更高了。
  原因自然也是很简单的,锦衣卫和东厂查抄了岳州商人的产业,带走了很多岳州商人,也顺手打压讹诈了不少粮食商人。
  最后的结果是市场上的粮食又少了一些。
  倭乱已经持续到了七月中旬,今年的夏粮耕种完全荒废掉了。
  刚刚以户部侍郎掌管南京户部的方望海,就遇到了他上任以来最大的难题,如何将越发高昂的粮食价格压下去。
  再这样下去要出问题的,过高的粮食价格会造成饥荒,还有可能闹出民变来。
  就在方望海焦头烂额的时候,江北的官军终于动了。
  徐海围攻扬州城无果,开始带兵北上掠夺淮安、泰州等地。
  朝廷一道又是一道的命令,要求江北的官军尽快出击,平定江北的倭乱。
  南京兵部尚书杨博也终于顶不住压力,但是江北的官军战斗力低下,根本不敢出城和倭寇作战。
  就在这个时候,杨博接到了朝廷送来的计划。
  掘开淮河,利用淮河决堤冲垮倭寇,将倭寇从江北赶出去。
  这个计划是严党中坚鄢懋卿所上,杨博接到这份计划之后手脚冰凉。
  并不是因为计划没用,恰恰相反是这份计划还真的可行。
  淮安、泰州所在的里下河地区,因为地势比较低,所以每次发洪水都会被淹。
  而倭寇如今活动的地区,恰恰就是这块地区。
  今年淮河水位不低,如果真的掘开淮河,那洪水就会冲入里下河地区,将这里的倭寇淹了,以倭寇的士气肯定会立刻崩溃。
  以杨博对倭寇的了解,一旦遭遇挫折,倭寇肯定会立刻逃回海上。
  恰恰就是这份计划真的可行,杨博才觉得手脚冰凉,淮安泰州的几十万百姓,也要因为这场洪水流离失所。
  这件事无论是谁下令做,都会被永远的钉在江北百姓的耻辱柱上,成为无数百姓日夜咒骂和诅咒的目标。
  但是杨博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朝廷的旨意越来越严厉,七月二十五日,杨博以南京兵部尚书的身份下令,掘开淮河河堤。
  洪水冲出河堤,果然冲向了地势较低的里下河地区,正在这里的倭寇没有防备,大量倭寇都被洪水吞没。
  但是被洪水吞没的不仅仅是倭寇,半个淮安泰州地区几乎都成了泽国,百姓的房屋被毁,不少百姓直接在睡梦中被洪水淹死。
  正驻扎在扬州的徐海接到消息,麾下的倭寇被官军水淹,他吐了一口吐沫,大骂官军没有人性,然后果断的带领剩余的倭寇向通州撤退。
  徐海一撤退,扬州城内的官军就掩杀了出来,但是在撤退到江都的时候,又被倭寇回头狙击了一次,徐海再一次将官军杀的大乱,官军退回扬州城,倭寇收拾残部一边抢劫一边继续撤退。
  八月初,徐海返回登陆的通州,将抢来的战利品装上船。
  看着四周,徐海带来了三千倭寇,经过连番作战,再加上被淮河水淹的倭寇,带走的只有一千多人。
  徐海心又是一横,在通州大肆抢劫之后,又从通州抓了两千多青壮上船,最后堂而皇之的杨帆而去。
  临淮侯李庭竹接到消息,立刻向朝廷上表庆贺,宣扬南直隶官兵击溃倭寇,平定了江北的倭乱。
  就此,随着倭寇撤走,江北倭乱确实结束了。
  可是代价又是什么呢?
  代价就是泰州、淮安二府近半数成了泽国,数万百姓南下逃难,但是其他府县根本没有能力接纳这些难民。
  难民继续南下,涌入江南地区,又让本来就已经严重缺粮的江南地区粮价再涨。
  在江北作战的士兵拿不到事前许诺的赏钱,南京兵部也确实没钱没粮,最后只能纵容这些官兵在江北抢劫。
  没有被洪水淹没的盐城、徐州、通州等地区也遭受了兵灾,最惨的还是通州,先是被倭寇抢劫,将青壮当做奴隶抓走,剩下的孤儿寡母又被官兵抢劫,江北各县可以说是家家哭。
  八月十四日,中秋节前,杨博亲自出面收束了官军返回南京,他立刻向朝廷写奏章,辞去了南京兵部尚书的职位,推荐胡宗宪全面主持南直隶、浙江的抗倭全局。
  杨博上了奏章之后,都没有等到朝廷的回复,直接封存了大印就带着家人离开了南京。
  这场倭乱南京六部两个尚书倒台,南京官场剧烈地震。
  而此时南京户部内,方望海焦头烂额。
  本以为执掌南京户部,可以更好的推行钞关税。
  可方望海没想到,自己完全被南京户部的其他事情困住了,根本没空去管什么钞关税的事情。
  江北需要赈灾,江南需要压制粮价,方望海虽然已经下令从徽州等府调集粮食,可是这些地方今年收成也不好。
  说到底,还是手上的粮食不足。
  南直隶的四邻都糟了倭寇,家家都困难,谁也没办法帮忙。
  浙江的平湖慈溪倭寇被打退,但是宁波的倭寇又来了,幸好被俞大猷和戚继光联手击败。
  但是七月份杭州突然失火,烧掉了半个杭州城,连胡宗宪的浙江巡抚衙门都被烧毁了。
  山东的情况也差不多,倭寇在青州、莱州抢劫了一番,王世贞带领团练奋力作战,最后也是倭寇抢够了这才撤回海上。
  方望海四处借粮,可是四周都没有粮食。
  这段时间苏泽又返回了上海,指挥抗倭缉私总团和长江沿海的百姓互保,抗击流窜的倭寇。
  等到中秋节的时候,苏泽终于返回了南京城。
  方望海迫不及待的拉着苏泽说道:
  “汝霖,你总算是回来了!”
  南京户部尚书和侍郎都有宅邸,方望海如今还是户部侍郎,所以他只是搬进了户部巷中那座侍郎宅。
  户部侍郎作为正三品的大员,宅子有前后三进的房子,还有一座精巧的小花园,到处都是回廊和亭台,这座宅子比之前的官署可是要气派多了。
  但是方望海显然无心欣赏他的新宅,他拉着苏泽到了书房,却没有直接说公事。
  “汝霖,等忙完了手头上的事情,十月份我们一起返回福建一趟。”
  方望海的意思很清楚了,苏泽是南平人,他又不是入赘方家,自然要返回原籍娶妻。
  苏泽愣了一下,却没想到方望海这么着急。
  方望海说道:“今年因为抗倭的事情,已经耽误你会试了,不过今年不考也好,你才中举人可以再登上一届,以你的才学考个一二甲的进士,将来仕途要顺畅很多。”
  算算日子,今年秋闱已经考过了。
  苏泽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忙着抗倭,徐时行、王锡爵和许国也都留在江南没有去赶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2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5/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