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22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苗绍说道:“督臣,不如属下率部进攻蓟州城,试探一下清军的虚实?”
  刘衍点头说道;“亲卫营是步兵,还是让骑兵营去,快将许铭找来。”
  “是。”


第四百六十七章 金蝉脱壳
  凛冽的寒风之中,骑兵营将士驰骋到蓟州城外,此时许铭望着前方的城池,城墙上看不到什么人影,只有清军的旗帜还在城头上飘扬着。
  在蓟州城外,清军各旗的营垒井然有序的错落部署,将城池围在中间,但是却没有清军的斥候和骑兵在外围警戒,远远看去,各处营垒之中也看不到清兵的动静。
  “不对劲!”
  许铭随即将各部游击将军找来,董云、杜仲明、陆远三人很快策马赶来,与许铭合计了一番,都认为此事蹊跷。
  于是许铭说道:“左部上去踹营,中部和右部在后面接应,看看鞑子搞什么名堂!”
  “是!”
  很快,董云率领左部三千五百余名将士策马冲了过去,直接冲进最外面的汉军镶红旗营垒,很快便将营垒中的旗帜落下。
  许铭等人目瞪口呆的看着左部一路冲到了蓟州城外。随后董云便发现西城门被人从外面锁死,根本打不开,于是便命人用震天雷将城门炸开,率领左部将士直接突入城中。可是大队将士进入城中之后发现,数十万清军兵马不见了踪影,仿佛人间蒸发,已经不知去向。
  许铭此时瞪大了双眼,咬着牙说道:“狗鞑子,竟然摆了老子一道!快派人禀报督臣!”
  随后许铭率部进入蓟州城,只见城中一片萧条,原本城中的百姓已经所剩无几,城中的房屋也都是破损严重,几乎所有的院门、房门都被破坏了,不用说都是清兵冲进去劫掠的“杰作”。
  不过许铭等人惊诧的发现,蓟州城中竟然还有数万百姓,只不过这些百姓都是清军从各处掳掠来的,此时这些百姓都被关押在城中各处的房屋内,见到大明官军入城,所有百姓都是激动得痛哭流涕。
  许铭见这些百姓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的,甚至还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已经饿得昏厥,急忙命骑兵营将士将随身携带的口粮和清水分发下去,先让城中百姓吃上一些,然后又派人向刘衍禀报情况。
  一番忙碌后,杜仲明策马赶来,气急败坏的说道:“将军,城中府库都空了,狗鞑子将城中能吃能用的东西,全都带走了,只留下数万百姓在这里等死。”
  许铭眉头紧锁,然后说道:“将各部的辎重兵、医官等人留下,在城中安抚百姓,其余将士分头追击,左部向北、中部向东、右部向南,给我追!”
  “是!”
  片刻之后,骑兵营万余将士在城中百姓惊魂未定的眼神中,策马冲出了蓟州城,分成三支铁骑大军,同时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展开追击。
  半个时辰之后,刘衍收到了许铭的急报,先后两道消息让刘衍也有些错愕:“皇太极搞什么名堂,难道真的想要停战,见我不同意,便用了一招金蝉脱壳?”
  随即刘衍便开始回忆起历史上,辽东有没有发生什么天灾人祸之类的事情,让皇太极不得不立即率军撤回去。
  可是回忆了许久,刘衍也没想起什么来,便将荀景云和吴国金找来,问道:“各营夜不收,以及情报司都有消息传回来了吗?”
  吴国金先说道:“督臣,情报司暂时还没有消息,各处暗探都需要时间,毕竟此时京畿各地并不太平。”
  荀景云随后说道:“各营夜不收已经派出去四批了,也陆续送回来一些消息,但是都没有发现清军的动向,不过……”
  刘衍问道:“不过什么?”
  荀景云说道:“不过向北面探查的各营夜不收,都有所反应,在北面都遭遇过清军斥候,不过那些清军斥候并没有主动进攻,只是对我军夜不收进行监视而已。”
  刘衍大吃一惊,有些恼怒的说道:“如此重要的军情,为何不早说!”
  荀景云被刘衍一吼,猛然间也意识到了什么,急忙抱拳请罪,说道:“是属下的疏忽,请督臣责罚!”
  刘衍厉声说道:“鞑子一定是往北去了,但一定不是撤退,皇太极定然另有所图,命令新军、驻防军各营立即向北推进,全军向蓟州北面的马兰峪关进发!”
  “马兰峪关?”
  “蓟州北面能让三十多万清军通过的关口,只有马兰峪关和将军石关。将军石关在黄松峪的北面,被我军阻断,所以清军只能从马兰峪关北上!至于你……”
  刘衍看着荀景云疲惫的样子,这段时间各营十二万大军的粮秣、军纪、后勤事务都压在他的身上,忙中疏忽也是难免的事情,只是此番事关重大,刘衍也必须做出处罚。
  于是刘衍说道:“荀副部长主管军纪,因为疏忽导致重要情报未能及时禀报,罪加一等。但是荀副部长负责的事务繁多,也是情有可原,所以本督罚你半年军饷,并且领军棍十下,等到打完这一战之后再执行吧。”
  荀景云双眼微红,抱拳说道:“谢督臣!属下一定尽心尽力,绝不会再出这样的疏忽!”
  当日,刘衍率领各营将士挥师北上,蓟州城中的骑兵营各部接到命令后,直接从蓟州城向北追击。驻守在平谷县城的新军中营也在接到命令后即刻出发,向马兰峪关的方向急行军。
  同一时间,马兰峪关以北三十里,柳河南岸。
  马兰峪关乃是京东有名的关口,传说因此地驻守过名叫马兰的边将,并在此处栽植些马兰花而得名。初名马兰谷营、马兰城、马兰峪。
  此时三十余万清兵从马兰峪关北上,前方两黄旗大军已经抵达了三十里外的柳河南岸,后面负责断后的外藩蒙古各旗兵马,却还在马兰峪关把守,还没来得及向北进发。
  柳河整体上是西南向东北方向流淌,在马兰峪关的正北方向,柳河则大致是正东正西的走向。
  皇太极身披明黄铠甲,外面还披着虎皮做成的厚皮大氅,骑在战马上威风凛凛,哪怕是在关外的寒风中,也巍然不动,好像刀子一般的寒风根本奈何不了身材肥胖的皇太极。
  周围,两黄旗的巴牙喇营精锐警戒着,在皇太极的周围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围挡,将皇太极与前方正在快速行进的大军隔开。
  正黄旗固山额真阿山、镶黄旗固山额真拜音图策马守在远处,静静的看着皇太极,眼神中满是敬畏。
  “各旗的速度还是慢,传令各旗:再加快速度,从柳河南岸转向,向西面快速挺进!”
  “嗻!”
  一队正黄旗的巴牙喇兵策马冲了出去,前去各旗传达皇太极的旨意。
  随后皇太极微微侧脸,阿山和拜音图会意,急忙策马过来,然后滚落下马,双手打着马蹄袖,单膝跪在地上:“奴才在!”
  皇太极说道:“后面断后的斥候可有消息吗?”
  阿山说道:“启禀陛下,察哈尔部的斥候探查到,刘衍部的夜不收也开始向北探查了,但是还没有发现刘衍部的主力兵马。”
  拜音图补充道:“另外敖汉部的斥候也有消息传来,说是在蓟州城的北面发现了刘衍部的骑兵,大约有三、四千人,正在向北搜寻前进。”
  “刘衍应该还没反应过来!”
  皇太极自信的说道:“蓟州北面的那支骑兵,应该是自行搜索的,刘衍还没率部北上。”
  “陛下,大军一路向西,前方几十里外,就是明国密云镇的磨刀峪了,是不是等各旗兵马汇聚齐了,再破关?”
  阿山恭敬的询问着。
  “不必等了,必须要赶时间!”
  皇太极说道:“给前面的两蓝旗和蒙古两蓝旗传令,明日正午之前,必须拿下磨刀峪!”
  “嗻!”
  阿山与拜音图对视一眼,二人心中都有些担心,皇太极为了击败刘衍,此番绕路突袭北京城,就是要将步兵为主的刘衍部甩在后面,所以速度是关键!
  但是这也有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三十多万大军一路狂奔,大军前后非常容易脱节。
  如果刘衍识破了大清的计策,难保不会耍出什么奸计,到时候万一利用这一点,对大清各旗各个击破怎么办?
  虽然阿山与拜音图都知道,刘衍军中的骑兵人数并不多,连夜不收都算上,也就是两、三万人,可这都是实打实的精锐铁骑,真要利用好了,对于大清各旗勇士来说,也是非常棘手的。
  于是拜音图试探的说道:“陛下,大军一路攻击前进,如果速度太快的话,大军一旦脱节……”
  皇太极微微皱眉,说道:“脱节?那就别让刘衍部追上!”
  “嗻!”
  阿山、拜音图不敢再说什么,随即便跟着皇太极继续向西赶路。
  不过大军刚刚行进了不到半个时辰,皇太极便一阵猛烈的咳嗽,阿山与拜音图见状大惊失色,急忙下令两黄旗停下,二人带着十几个巴牙喇兵将皇太极搀扶下马,又叫来军中大夫折腾了好一会儿,皇太极才顺过气来。
  “陛下如何了?”
  那大夫是清兵从蓟州城抓来随军的,专门负责照看皇太极。
  此时那个大夫战战兢兢的说道:“皇上肺气不足、咳喘日久,实在是应该静养。可是这一路鞍马劳顿,已经是伤了精气,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安静的地方休养十天半个月,每日吃些补气血的药……”
  皇太极猛地瞪向那大夫,吓得那大夫不敢再说下去。
  “带下去!”
  “嗻!”
  两个巴牙喇兵将那大夫带了下去,然后皇太极冷声说道:“将此人杀了!”
  拜音图和阿山吓了一跳,拜音图急忙说道:“陛下,此人还有用,至少可以随军照料陛下,怎可……”
  皇太极猛地瞪向拜音图,说道:“朕的身体如何,朕心中最清楚!另外,朕的身体情况,也绝不能传出去,此人不能活!”
  拜音图和阿山心中畏惧,只能低头领命:“嗻!”
  皇太极挣扎了两下,便在众人的搀扶下重新上马,然后说道:“继续前进,不能再耽误时间了!”
  两黄旗铁骑大军继续前进,前方与后方的各旗兵马浩浩荡荡,各旗的鞑子兵都在急行军,三十多万兵马,从蓟州城向北,经马兰峪关向北赶到柳河,又从柳河向西前往磨刀峪,两百六、七十里的路程,清军各旗只用了三天多的时间便跑完了!
  甚至汉军各旗的火炮,都用木架子捆在两匹战马上,急速赶路,为此一路上还丢弃了十几门火炮,只为了保证大军的速度。
  到了第四天的下午时分,豪格、阿巴泰率领满州正蓝旗兵马抵达磨刀峪,随即展开进攻,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便拿下了这处关口。
  「感谢书友61579045、碧海蓝冰、57930677的月票,东仙正在奋力码字,好故事敬请期待」


第四百六十八章 被追上了
  密云县地处燕山南麓,是北直隶至辽东、草原的交通孔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京师锁钥"之称。
  明洪武元年十一月,朝廷省密云区入檀州,十二月复置密云区,并省檀州入密云,属北平府。永乐元年改属顺天府。正德元年改属昌平州,旋罢。正德九年复属昌平州。
  至此,密云县的民政事务归属昌平州,乃是昌平州下属县城,而军政上,则属于密云镇。只不过此时密云镇防守空虚,总兵官唐通将镇中兵马几乎全部带走,此时城中只剩下数百老弱残兵。
  豪格、阿巴泰在拿下磨刀峪后,按照皇太极的旨意,二人会同蒙古正蓝旗固山额真吴赖,率领满州、蒙古正蓝旗铁骑冲到密云城下,为清军主力打开前路。
  两旗大军全都是铁骑大军,两万数千铁骑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冲到了密云城下,随即展开进攻。
  固山额真吴赖更是身先士卒,直接率部绕城放箭,对准城头上的守军一阵射杀。
  那数百守军见状军心涣散,一窝蜂的就各自逃散。吴赖见状放肆大笑着,便率部开始用绳索攀登城墙,蒙古正蓝旗一万一千余人分为两队,一队继续绕城骑射,一队从四面爬入城中,片刻之后便打开了各处城门。
  豪格见状大笑,对阿巴泰说道:“饶余贝勒你看,明国京畿之地的兵马,除了刘衍部之外,都是土鸡瓦狗!”
  阿巴泰敷衍似的笑了笑,然后说道:“肃亲王还是先派人禀报陛下,然后咱们继续向昌平州进发吧。”
  豪格说道:“也好。不过照这个速度,用不了两、三天,我大清勇士便能拿下昌平州,打开明国京师的北面屏障,想那刘衍可能还不明所以,此战我大清已经胜券在握了!”
  “不一定!”
  阿巴泰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有些担心,说道:“刘衍不是一般人,还是料敌从宽,一切都要以刘衍已经率军赶来为前提,不要有一丝拖延。什么时候我大清勇士拿下了北京城,将崇祯俘虏,刘衍部才不再有威胁!”
  豪格点了点头,随即派人通知吴赖,命其留下一个牛录的兵力驻守密云,等待后方兵马,然后满州正蓝旗、蒙古正蓝旗兵马继续向西进发。
  仅仅过了半日,皇太极、多尔衮等各旗兵马便陆续抵达了密云镇,大军在城池内外休整了一个多时辰,随即皇太极命外藩蒙古的内外喀喇沁部、察哈尔部,以及汉军镶红旗部留下断后,其余各旗继续强行军前往昌平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3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2/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