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115节
小说作者:丁中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64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57
  万急,北京张大帅钧鉴:各省军民长官、各法团、各报馆均鉴:天祸民国,政纲解纽。国无政府,民无元首,纷纭扰攘,累载于兹。现在赤氛弥漫,天日为昏,毒害全国,无所不至。国民之期望,友邦之责备,皆以讨赤为惟一安国之大计。然非统一军权,整肃政纲,实无以慰群伦,而靖祸患。伏维我总司令自去岁就职以后,志在靖乱,昕夕焦劳,北方赤祸,虽就廓清,南方赤党,益为猖獗。全国皇皇,罔知所届。际此存亡绝续之交,正我辈奋身报国之日。传芳等再三筹议,佥谓讨赤救国,必须厚集实力,固结内部,方能大张挞伐,戡定凶残。拯神州陆沉之危,救元元涂炭之厄。我总司令大公之量,天地为昭。同志之孚,友仇若一。惟有吁恳总司令以国家为前提,拯生灵之浩劫,勉就海陆军大元帅。用以振奋军志,激励士心,坚中央出令之权,一全国同仇之忾。庶可迅扫赤氛,澄清华夏。传芳等当身先将士,尽力疆场,以副拯民水火之忱,而尽殄除暴乱之责。切请勿拘小节,而失人心。勿慕谦先,而酿巨变。总之全国之人将死,惟我总司令生之。全国之士将亡,惟我总司令存之。事机所迫,间不容发,干冒尊严,不胜惶悚屏营之至。孙传芳、张宗昌、吴俊升、张作相、褚玉璞、张学良、韩麟春、汤玉麟。铣(十六日)。印。
  当张作霖决定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后,曾邀请政治顾问梁士诒、叶恭绰、曹汝霖、曾毓隽、梁鸿志等五人至顺承王府,征求意见,梁等当然没有异议。
  至于苟延残喘的内阁总理顾维钧,早就希望脱离尸位素餐的总理职位,原意想保留外交总长,然而局势的发展已使他觉得外长都不必继续了,因为王宠惠已南下,汤尔和、罗文干已决定不干,汤走时留下一封辞职书不告而去,至于顺承王府的会议中,不管张作霖就不就大元帅,都已决定由潘复组阁。因此在6月16日这一天顾乃亲笔致诸阁员一封信,函云:
  馨吾(胡惟德)叙五(张景惠)钧任(罗文干)志清(任可澄)普航(潘复)仁兄总长公鉴:敬启者,维钧猥以菲材,为国服役,上年枢府空虚,政权无属,复值国际条约,正届修改之期,国本濒危,将有中断之虞,幸从诸公之后,共负维持之责。初意数月之内,大局自有解决之方,故尔勉任外交,兼权揆席。一身两役,本已兼顾不遑,加以体气素弱,不胜繁剧,遂致胃痛复作。屡经乞退,未能如愿。因循迁延,以至今日。乃内忧外患接踵而起,维钧既无虑患之谋,复乏解纷之术,神明内疚,忧积衅深。近日以来,旧疾因而加剧,中西医家,皆谓病根甚深,非谢绝百务,静地养息,药饵不易奏功。值国家多难之时,论匹夫有责之义,维钧亦何敢惜其顶踵,避难苟安。无如弱病之躯,不能治事。素餐尸位,更将贻误国家。兹已具呈恳请开去本兼各职,冀得稍事休养,免成痼废。现当摄政时期,一切政令,本皆取决于国家会议,不以维钧一人之进退为重。除汤、杜、杨三总长不在京外,遇有重要事件,于后继内阁未成立以前,仍可由馨吾总长,暂以首席资格,召集在京阁员,议决施行。中枢政务,免于停辍。至于对外关系,此际尤为重要,已有院令派外交王次长荫泰,暂行代理部务,俾得照常进行。一面仍望诸公迅与雨帅赓续协商,速定改组内阁方法。维钧亦已函陈雨帅,请其主持。总期人心有所系属,而国本不致动摇。同舟半载,诸赖匡襄。咎积灾生,不克相与终始。临颖惶悚,诸乞鉴察不宣。顾维钧启。(六月十六日)。
  事实上,政局正酝酿重大之发展,谁也没有把顾维钧这个看守内阁放在眼里。民国以来,内阁最惨的莫过于这一届了。
  张作霖终于登上北京政府的元首地位,于民国16年6月18日在怀仁堂就任海陆军大元帅。
  先一天北京警察挨家挨户通知商家悬旗,并令中文报纸一律大字套红,各报借口买不到红油墨,所以仅出一日红字。
  18日黎明,北京长安街自东徂西以迄顺承王府,三步一岗,戒备森严。下午2时起除悬有安国军的黄牌汽车外,概禁通行,电车亦暂停,小胡同车马阻塞拥挤不堪。
  张作霖着陆军上将制服,安国军高级将领张作相、吴俊升、杨宇霆、张学良、韩麟春等,皆着军礼服,孙传芳则衣黑纱马褂,淡蓝纱袍,在行礼前后谈话最多。就职典礼在怀仁堂举行,最后到者为张学良、韩麟春。张老帅坚持要等这二人到后才就职。
  18日下午2时由总统府侍从武官长荫昌及大礼官黄开文乘礼车赴顺承王府迎接,2时50分抵怀仁堂,3时半行礼,黄开文赞礼,张作霖南向立,奏乐毕,张作霖朗读宣言云:“作霖忝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之职,誓当巩固共和、发扬民治、刷新内政、辑睦邦交,谨此宣言。”宣言后受贺。3时50分回顺承王府,当天发表两项命令如下:
  (一)兹制定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令公布之,此令。
  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
  第一条 陆海军大元帅统率中华民国陆海军。
  第二条 大元帅于军政时期,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保障全国人民法律上应享有之权利。
  第三条 军政府置国务员辅佐大元帅,执行政务。
  第四条 国务员之员数如左,国务总理、外交总长、军事总长、内务总长、财政总长、司法总长、教育总长、实业总长、农工总长、交通总长。
  第五条 大元帅之命令,国务总理须副署之,其关于各主管部务者,各部总长须连带副署。惟任免国务员不在此例。
  第六条 国务院及各部之官制另定之。
  第七条 中华民国十六年六月十八日以前之法律命令,于本令不相抵触者,得适用之。
  (二)特任潘复为国务总理,此令。
  除此之外,张又发表就职宣言与通电如下:
  比年以来,四方多难,国是蜩螗。中央无负责之人,邪说乃乘虚而入。作霖睹兹赤氛日炽,不忍使五千年神明衣冠之胄,沦为异类,三万里城社农商之盛,夷为荒墟。勉徇群情,于本月十八日就陆海军大元帅之职。自顾疏庸,深虞陨越。只以时机所迫,不得不暂膺艰巨。缅维民国建立,主权在民,当本共和之精神,求五族之福利,凡所谓笃厚民生诸端,及尊重民德者,皆宜锐意厉行,以谋康乐于大同,维礼教于不坠。整理内治,敦睦外交,尤为当务之急。为此敬告父老兄弟,凡我同人,一切设施,必以民意为依归,共救人心之陷溺。用期力挽颓波,迅除巨患。总之,赤逆一日不清,即作霖与在事诸公之责一日未尽。如其时局敉平,自当敬贤让能,遂我初服。政治改革,听诸国人,此则昕夕盼祷者也。愿共勉之!
  自16年6月16日顾维钧把内阁总理职务交由胡惟德代理后,内阁更是有名无实了,好在这时张作霖正积极筹备担任陆海军大元帅,所以谁也不会注意到内阁问题,而内阁也一点事都没有了。
  6月20日,张作霖以大元帅名义任命潘复组阁,这是北京政府第32任内阁,也是最后一任内阁,潘阁名单如下:
  国务总理潘复
  内务总长沈瑞麟
  财政总长阎泽溥
  外交总长王荫泰
  军事总长何丰林
  司法总长姚震
  教育总长刘哲
  实业总长张景惠
  农工总长刘尚清
  交通总长潘复(兼)
  这是一张清一色的奉系内阁,张作霖把陆、海两部合并,改称军事部,设一军事总长。新增一个实业部,并以农商部改为农工部。交通总长虽由潘复兼,可是实际大权操在次长常荫槐的手中,常是杨宇霆的红人,以交通部次长兼京奉路局长,权倾一切。
  潘复,是山东省济宁人,清末举人,曾以捐纳府衔,分发江苏候补,后随陆钟琦至山西。辛亥年山西民军起义,陆钟琦全家殉难,潘复受此巨变即回原籍和靳云鹏合资创办鲁丰面粉公司。民国初年参加进步党,曾在北京财政部任司员,后赴关外依张作霖。8年11月靳云鹏组阁,以李思浩为财政总长,潘复因与靳的关系,遂得为次长。9年直皖战争,皖系战败,安福系失势,靳再度组阁,以周自齐继任财长,潘复以次长兼任盐务署署长,迨靳云鹏第三度组阁,财长李士伟未就职,潘乃以次长暂行代理部务,直至高凌霨出任财长后才中止。
  靳阁垮台后,潘去职寓天津,长袖善舞,终日以声色犬马,联络各派政客。与张宗昌交谊颇深,张宗昌以直鲁联军总司令进驻北京后,潘复被任命为河道督办。北京《社会日报》社长林白水曾因未获补助指名痛骂潘,潘以此诉之于张宗昌,林白水被捕,当天绑赴天桥处决。16年1月潘出任交通总长,迨张作霖组军政府乃出任国务总理。


第251章 冯玉祥会师中原
  当吴佩孚和张作霖联合起来对付冯玉祥的国民军时,冯玉祥宣布下野,并且自我放逐,前往苏俄考察。他于民国15年5月赴莫斯科,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前后耽搁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国内局势大变,他的嫡系部队苦战南口,另一部分往包头撤退,在南口的军队虽然打得很激烈,可是损失也很惨重,南口失陷后就溃不成军,在包头的石友三、韩占元、韩德元等部,则投靠阎锡山。此外则是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好消息。
  15年8月17日冯玉祥由莫斯科启程回国,经西伯利亚铁路到达上乌金斯克,然后换乘汽车赴库伦。他这次回国是要参加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在库伦开始学习国民党的开会仪式,同时准备汽车粮秣。9月10日由库伦动身,前往包头,在路上碰到溃退的国民军将领,又遇见了于右任,于当时也打算取道库伦往海参崴,再绕海道去广东,于、冯晤面后大家很高兴,就集合在一块去包头。从库伦到包头要经过内蒙的边界和绥远,平沙漠漠,一望无际,偶不小心就会走错了路。在途中冯获知他的旧部佟麟阁、孙连仲、刘汝明等都率部开往甘肃,已过五原,张之江和鹿钟麟则在五原扎营,于是冯等一行决定先赴五原。经过阴山山脉和戈壁沙漠,遇上了宋哲元,9月15日鹿钟麟赶来相迎,当天下午到达五原,西北的败军大批集合在此,除了国民一军外,还有三军的孙岳、五军的方振武和六军的弓富魁。
  五原是一个空落落的土园子,人烟稀疏,荒凉冷落得赶不上内地一个较大的乡镇。大家劫后重逢,恍若再世,当时一致推举冯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
  15年9月17日冯玉祥就职誓师,于右任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的资格为授旗的党代表,他的就职宣言说:
  ……现在我所努力的,是遵奉孙中山先生的遗嘱,进行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所有国民党一、二两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与议决案全部接受,并促其实现。……至于政治主张,我既是一个国民党党员,又是国民政府委员之一,一切由国民党决定,国民政府主持,我唯有与诸同志集合全体的力量履行。
  这天于右任头发蓬乱,胡须黑多白少,长及腹部,戴着一顶半旧的黑色学生帽,上穿夹袄,下穿棉裤,外罩一件黑色皮大衣,脚上玄色鱼头布鞋,白布袜子已成灰色。与会官兵服装都是五颜六色,破鞋破帽,领章肩章全没有,有的戴奉军皮帽,有的戴直军布帽,七零八落,非常褴褛。
  冯玉祥在五原组军,以鹿钟麟为参谋长,何其巩为秘书长,李兴中为参谋处长,陈连富为副官处长,徐庭瑶为军务处长,宋式颜为军械处长,过之翰为军需处长,张吉墉为军法处长,张允荣为内防处长,薛笃弼为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石敬亭为政治部长,乌斯马诺夫(苏俄人,随冯自俄来华)为顾问。
  国民军旧部自冯在五原就任总司令后,即纷纷来归,张之江由宁夏来五原,石友三亦由包头赶来,当时包头是阎锡山的势力范围,可是部队全是国民军,所以冯即偕石友三去包头。
  于右任已完成了把冯玉祥的国民军纳入革命军系统内,就由五原前往陕西。孙岳在五原病重,因为过去几个月作战辛苦,更加重了他的病势。他的部队改归徐永昌指挥,后来徐永昌率旧国民三军由陕北入山西,驻峪道河。国民二军自在天津战败后,大部退洛阳,岳维峻被俘至山西太原,其残部由李虎臣率领进兵西安,和国民三军的杨虎城等部会合。这时陕西境内有各派系的军队,刘镇华奉吴佩孚命进潼关夹攻西安,井岳秀驻榆林坐观成败,吴新田亦奉吴佩孚命以汉口为根据地。李虎臣、杨虎城在西安城内被刘镇华所部4万人围困达七八个月,冯玉祥组军后即决定取道甘肃分十路援陕,以解西安之围。
  甘肃驻军也非常庞杂,有的受张作霖命令,有的由吴佩孚委任。吴佩孚委张兆甲为甘肃督军,张兆甲据陇东,又委孔繁锦为甘肃省长,孔据陇南,两股力量联合,一自陇东,一自陇南向兰州挺进。兰州在刘郁芬手中,刘郁芬是国民军的师长,由冯委为甘肃督军,下辖两旅,一个旅长是孙良诚,一个旅长是张维玺。兰州附近防御阵地相当坚固,孙良诚又骁勇善战,因此不仅击溃了来攻的部队,并且乘胜进兵陕西,解了西安之围,从兰州到西安是一场艰苦的长距离行军,孙良诚苦战数月,居功最伟。
  西安解围后,15年12月上旬冯军攻破潼关,刘镇华率部东退,刘部镇嵩军且有一部为冯军内应,刘乃退陕州。
  潼关之战的变化是由于华阴庙一战(华阴庙在潼关西40里),是役刘军损失极重。旧属刘镇华的陕军麻振武部亦自渭北渡河,加入攻刘。刘军大半缴械,纷纷东奔。
  16年1月上旬冯军进驻西安,以石敬亭为陕西省主席。石字筱山,山东利津人,出身第一混成协学兵,清朝时曾考秀才,写作俱佳。冯玉祥对石极为赞许,称石为人肝胆义气,勤勉惕励,对主官真心真意,处同僚上下和睦,言动有则,事事都有计划。
  16年5月1日,国民政府任命冯玉祥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 团军总司令,冯即在西安宣誓就职,誓词云:
  谨奉国民政府命令,于十六年五月一日劳动节,在西安率全体革命将士,以为大多数被迫民众谋最大幸福之决心,联合革命民众,将全力献给于党,拥护党之主义及政策,与国际帝国主义者及国内一切反革命势力作最后之决斗,完成国民革命,悬此目的,生死赴之,谨宣誓于青天白日旗帜之下。
  5月6日冯玉祥移驻潼关,率领第二集 团军准备会师潼关收复洛阳,其战斗编制为:


第二集 团军总司令冯玉祥
  中央军总司令冯玉祥(兼)
  右路军总司令孙连仲
  左路军总司令徐永昌
  南路军总司令岳维峻
  北路军总司令宋哲元
  5月26日攻下洛阳,奉军军长万福麟乘火车头东逃。冯玉祥令孙良诚率军沿陇海线向郑州东进。以第五路军由洛阳经孟津、偃师向郑州进攻,27日攻占孟津,28日越过偃师,30日克复孝义。骑兵集团则出巩县向汜水、郑州方面追击。第一路军亦由登封小道抄袭密县。郑州处于腹背受敌之势,因此北洋军分东北两路溃退,30日晚占领郑州,6月1日占领开封。
  6月4日京汉路革命军抵郑州。谭延闿、汪兆铭、徐谦、孙科、顾孟余、唐生智均联袂抵郑,即派代表至潼关迎接冯玉祥,冯于6日抵郑州,12日开党政军联席会议,决议划定新战区,陇海路以北,平汉路以东归冯玉祥负责,唐生智所部则撤回武汉整补。冯部各路军均改编为军,军之上为方面军,编制如下:
  西北军总司令冯玉祥
  第一方面军总指挥孙良诚
  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靳云鹗
  第三方面军总指挥方振武
  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宋哲元
  第五方面军总指挥岳维峻
  第六方面军总指挥石敬亭
  第七方面军总指挥刘郁芬
  第八方面军总指挥刘镇华
  靳云鹗本是吴佩孚的嫡系,因为反对吴联奉而被吴免职,后来又因奉军对靳攻击而穷无所归,冯玉祥军出潼关后,靳乃投奔冯。
  这是宁汉分裂时期,唐生智的西路军从郑州撤回武汉后,即分遣大军蔽江东下,直逼皖境,叶挺等部附和,俨然有进军南京的企图。这时革命军已次第克复蚌埠、徐州。蒋中正于6月中移节徐州,特召集李宗仁、白崇禧、王天培诸将领开军事会议,电邀冯玉祥参加。19日冯应召抵徐,蒋中正率李宗仁、白崇禧等重要将领,亲迎冯于九里山西麓车站。20日中央委员胡汉民、吴敬恒、李煜瀛、李烈钧、张人杰等亦自南京来徐州,晚间即在徐州花园饭店宴冯。蒋中正即席发言说:“此次南北军事领袖把臂言欢,商洽党国大计,意义极为重大,真是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一页。”冯说:“军阀对我辈称为南赤、北赤,今天两赤见面,就是为了救中国。”吴敬恒说:“我们的赤,是赤裸裸的三民主义,纯洁无瑕,不含渣滓,以总理的三民主义救中国。”席散后,由李烈钧居间沟通蒋、冯的意见,李烈钧与冯有旧,所以奔走其间。此时正值宁汉分裂时期,蒋希望冯玉祥出兵沿京汉路直下武汉,渡江北伐的革命军则返归南京,溯江西上。冯玉祥认为革命军当面的奉军、直鲁联军是真正敌人,宜先以全力将之扑灭。武汉方面是自家人,小有意见,何必认真,更不必以兵戎相见,徒给敌人造机会。他反对对武汉用兵。
  李烈钧、李煜瀛和吴敬恒等中委从中反复奔走,舌蔽唇焦,磋商两日,毫无结果。冯反以阅兵为词,不辞而别,径返开封。徐州会议无疾而终。
  蒋中正面对这个形势,只好先以一部分兵力防守长江上游,利用冯玉祥对奉军和直鲁联军的同仇敌忾,决定先用兵鲁南,予北洋军阀重创后,再回师西征。故以第一路军的一部,第二路军的全部及第三路军的主力分别扫荡鲁南的日照、临沂、台儿庄、临城。
  张宗昌因为山东是他的根据地,所以拼死抵抗,又因知道革命军内部有困难,遂守临沂以牵制革命军,革命军围城将近30日,最后在无结果情况下被迫后撤。
  河南方面靳云鹗投靠冯玉祥后,16年9月初冯、靳反目,冯乃免靳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职,冯玉祥的鱼电如下:
  靳总指挥荐青同志鉴: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靳云鹗违抗命令,贻误戎机,蓄谋反动,逆迹昭彰,若再曲予包容,必将贻祸党国。靳云鹗着免去本兼各职。其第二方面军总指挥一职,着由军长马吉第升充,并令秦军长德纯为副总指挥。该员自此免职以后应闭门思过,力改前非,仍当念其前劳,随时录用,幸勿怙过不悛,终身莫补,致负本总司令曲予衿全之意,是所厚望焉!此令。
  马吉第和秦德纯都是靳云鹗所属军长,冯免了靳职,用他下面的人递补,很是辣手。靳于9月7日发表阳电云:
  各报馆钧鉴:顷奉冯总司令鱼电,等因,并据马军长吉第阳电称,冯军兵力约有步兵两师,骑兵两旅,炮兵两团,于今早在长葛和尚桥两处与职军所部开火,现正在激战中。李军长镇亚歌电称,冯军韩复榘率三师兵力约两万人,突至登封临汝附近,我军众寡不敌,退入城内,现该城已四面被围,音信不通。并探得有向禹州进攻之势,各等情,云鹗当复冯总司令一虞电,其文曰:郑州冯总司令勋鉴,鱼电祗悉,查此次驻军京汉,不即东进,系遵国民政府迭次秘令,防止我公异图,巩固党国根本,中经我公数番督令,均皆电呈政府,请赐明示。嗣奉明令改令云鹗为中央直辖第八方面军总指挥,云鹗因与公同隶革命旗帜之下,且又患难与共,迟不就职,无非为保固革命战线,仍惟我公马首是瞻。此心此志,天日共鉴,委曲求全,已无遗憾。不图诚信未孚,深文周内,置辩无从,友爱难期。我公颠沛流离,造成今日之地位,果具大勇最后之觉悟,云鹗仍本初衷,不为已甚。惟希慎处,并盼教益,毋任翘祷等语。谨电奉闻,伫候明教。靳云鹗叩。阳申。(九月七日电由汉口发)
  唐生智则为靳云鹗发出声援电报云:
  生智于元日自皖回鄂,江汉安堵。方幸汉宁同志合作,拥护中央迁宁,党内一切纠纷,悉由第四次全体会议解决,凡我同袍,必能及时整军,一致北伐。不图东南之扰攘方息,而河洛之风云复起。迭据各方报告,第二集 团军与中央直辖第八方面军,偶因误会,遽起冲突,同室操戈,良深悲悯。焕章同志年来为党奋斗,孤军万里,今年会师汴郑,收复河北,险阻艰难,备尝之矣。荐青同志去岁反吴,今年讨奉,坚苦卓绝。再接再厉,不为威屈,不为利诱,此皆忠实同志,党国干城。奉张未灭,吾侪武装党员,允宜捐除成见,意气纵未易平,患难要当与共。忍因小嫌而乱大谋,敢垂涕以相劝谏。并请各方同志共任排解,振导祥和,团结本党武力,完成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工具之张作霖政府,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中国,掬诚奉达,敬乞垂察。唐生智叩。删。
  冯玉祥决心整肃靳云鹗,9月5日集结所部兵力暗中部署,7日命孙良诚由北南攻,11日占郾城克漯河,靳云鹗出奔上蔡、项城。孙连仲部担任由南北攻,两面夹击,靳虽奋战,但力不能支,带领少数卫士逃赴皖北,然后跑到上海。
  民国16年秋冬之际是革命军北伐的中挫。当张宗昌攻下临城、徐州后,革命军向南转进,冯玉祥的西北军亦退守归德。陇海路东段革命军之联络遂被截断。孙传芳率军渡江南侵时,直鲁联军亦向河南冯玉祥部、山西阎锡山部进攻。
  陇海铁路横贯中国大陆,沿黄河南岸蜿蜒而东,连贯津浦、京汉两条铁路,横穿西北高原和淮海平原,尤以洛阳至徐州一段横断中原战场,为兵家所必争。
  16年10月上旬,褚玉璞指挥第四军方永昌部、第五军王栋部、第六军徐源泉部及袁家骥军兵力共约10万余人,10月10日越过杨集进攻冯玉祥军。
  同一时期,冯玉祥则将其所部分为三路部署:
  第一路由鹿钟麟指挥庞炳勋的第二十军,杨虎城的第十军,吕秀文的第二十一军,及王鸿恩师、萧之楚师、王钰棻师、常好仁师,兵力共5万人,由马牧集经砀山向徐州进攻。
  第二路由刘镇华指挥所部第八方面军全部兵力约8万余人由考城向济宁进攻。
  第三路由孙连仲指挥所部第十四军及梁寿恺军、秦德纯部第二十三军,兵力共4万余人,由大名向德州进攻。
  总预备队是第六军韩复榘部,第三军孙良诚部,第五军石友三部,第四军马鸿逵部,及郑大章的骑兵军,共约9万人,集结开封、郑州附近。
  10月9日冯玉祥军各路部队集中完毕,开始前进。冯部虽有三路大军,但第二路军刘镇华部因分子复杂,多所牵制,未能如期进展;第三路军孙连仲部亦因受到牵制,行动不便,不能孤军远出。10月10日鹿钟麟在马牧集以东沿陇海路两侧与褚玉璞军开战。褚军10万人,第一线兵力即达5万,众寡悬殊,鹿军败北,褚军乘胜追击,来势甚猛。冯玉祥综合各方情况,认为褚军主力使用于黄河以南,在黄河以北仅为助攻,乃决定以最小限度兵力拒止黄河北岸褚军,而集中主力于黄河南岸。以一部主力在兰封附近迎击褚军,而控置强大预备队于开封附近。10月19日褚军铁甲车已抵内黄,冯玉祥乃于当晚放弃兰封,诱敌深入,选定杜良集至杞县构筑阵地。10月26日起自黄河南岸至杞县间战况极为剧烈,30日冯军改守为攻,一举击溃进攻之褚军,11月1日克复兰封。2日占领柳河、李坝集、内黄。3日收复考城,6日越马牧集以东,郑大章军则到达砀山以西。冯玉祥考虑各种情况,认为不宜孤军深入,乃决定放弃所得各地,撤回兰封附近以待敌军深入而聚歼之。
  冯军撤回兰封附近,以第三、四两军集结兰封以东,左翼依托黄河;以第五军集结于杞县东北的柿园集附近;以鹿钟麟军一小部分留守归德,余向太康、杞县集结;以第六军控制郑州,其中一师开赴黄河北岸;以刘镇华集结考城附近;以郑大章骑兵军在太康附近掩护右翼侧背之安全;令第二军迅速由陕西、大荔东开至开封集结。
  褚玉璞的败兵退至夏邑、单县、城武一带甫告立足,正拟据守整顿,同时从济南各处调集援军十八辆列车,忽见冯军于大胜之余突然撤退,极为惊讶,揣测必是冯军后方发生了问题,因此调集新锐部队十二三万人分三路进犯。由褚玉璞自为前敌总司令,指挥各军分三路进攻河南,以第六军徐源泉、第七军许琨、第五军王栋、第四军方永昌等部兵力约5万人为中路,由徐源泉为指挥官,沿陇海路线西进;以第十三军刘志陆、第八军柴云升等部兵力5万余人为右路,由刘志陆为指挥官,自城武、单县进窥考城,以扑开封;以第二军张敬尧、第三十军毛思议等部兵力约3万人为左路,由张敬尧为司令官,自夏邑经商丘、宁陵、睢县向杞县、太康前进。
  褚军展开攻势后,11月16日攻陷考城。这时津浦路方面何应钦已攻克蚌埠、固镇。因此津浦、陇海两路军事行动已逐渐可以呼应,冯玉祥乃转守为攻,以鹿钟麟迎击睢县褚军为右路;以韩复榘进驻兰封附近,迎击陇海路正面为中路;以孙良诚与刘镇华部协同攻击考城为左路,以郑大章的骑军自右翼迂回攻击褚军侧背。
  左路孙良诚于11月24日出动猛攻,大获全胜,三天内歼灭褚军2万余人,毙军长潘鸿钧,俘获旅长以上四人,虏枪械1万多支,乘胜进攻单县、菏泽,至17年1月29日克曹县,俘官兵3000人,击毙军长姜明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7页  当前第1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5/1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