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始皇家的好圣孙_分节阅读_第27节
小说作者:三月啦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21

第三十六章 两千年前的太阳不是很热
  “发明创作真不是一般人能搞的啊……”蓝田大营之中,蹲在田埂之上的赵泗发出感慨。
  “甚么意思?”黑瘦黑瘦的荆在一旁发问。
  赵泗摇了摇头,只是看着地头已经发芽的各种各样的农作物。
  眼下天气气温适宜,种下去十几天,各种各样的作物都已经发了芽。红薯土豆玉米也长势喜人。赵泗没事就带着船员来捉虫除草。
  “没甚么意思,感慨一下!”赵泗摇头失笑。
  这几天,军匠们根据赵泗提供的图纸弄出来不少小东西。
  游标卡尺,锉子,凿子,乱七八糟的小工具。
  只不过像是赵泗紧紧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的,比如说纸张什么的,军匠们也是毫无头绪,前两天还尝试用干草编织呢,后面被赵泗及时叫停。
  发明创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没有说明书的情况下,就是需要不断的试错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的实践。
  可惜赵泗自己也不是什么手工达人,没办法手搓各种各样的发明。
  “走!看看盐池子去!”赵泗起身拍了拍荆的肩膀朝着盐池子走去。
  想要降低食盐成本,必须以晒盐法为主煮盐法为辅。
  古代燃料向来都不是什么便宜东西,尤其是用来煮盐,效率更是低到令人发指,光是成本都足够旁人心疼。
  如今盐池子已经夯土数遍,内壁涂过陶土以后火烧修补,如今光滑紧实,水分很难渗透进去。
  前几天下了一场小雨,盐池子里蓄满了水,如今已经被排干,盐池子在太阳的暴晒之下又恢复了干燥。
  赵泗跳进十丈见方的盐池子里,蹦了两下,感觉不错。
  六个盐池子,前面五个基本上都是十丈见方,深有四尺。
  最后一个盐池子则是二十丈见方,一尺深。
  得益于上一世沉迷于野外探险,赵泗的方向感和距离感很强,也有一手肉眼分辨天气的本领。
  虽说不至于十拿九稳比天气预报都准,但也少有差错。
  抬头望天,晴空万里。
  之前下了一场雨,云彩散了很多,剩下的云彩也飘远了,蓝田附近未来几天应该是不会下什么大雨,日照丰富,可以进行晒盐法作业。
  “准备开工了!”赵泗拍了拍手,有士卒领命,去搬抬大块大块的卤盐。
  这些开凿挖来的卤盐都是在盐池子开始挖掘的时候就已经做好准备的。
  确保天气良好,可以直接开工。
  先向第一个盐池子里面放水,然后士卒和船员们联手将大块大块的卤盐敲碎扔进蓄水的盐池子里。
  直待有些难以溶于水之时,赵泗示意停下。
  “筛盐水!”赵泗发号施令!
  士卒们拿起准备好的用细竹条编好的筛子将盐水中的杂质筛出。
  筛完以后,将粗略过滤过一遍的浑浊盐水引入第二个盐池子。
  置入木炭开始吸附色素杂质……
  漫长的等待以后,引入第三个盐池子,再次人工复筛。
  复筛以后,引入第四个盐池子,置入草木灰,搅和均匀,过滤吸附重金属等杂质……
  漫长等待以后,引入第五个盐池子再次人工复筛,同时清理掉肉眼可见的草木灰杂质。
  之后,引入第六个二十丈见方一尺见深得盐池子,一通操作下来,废了大半天功夫,从早上忙活到将近晚上。原本满满一池子的水到了最后一个池子只剩下一半多。
  耗费有些惊人,不过无伤大雅,原料都是不能吃的卤盐,变废为宝了属于是。
  接下来,就是静静等待日晒水分挥发,析出盐结晶。
  第六个盐池子不能像前面几个盐池子那么深,不然和太阳光接触面太小,要浪费不少时间。
  一切忙完,士卒和船员累的够呛,身上的衣服也全部湿透,有的裤腿上居然结出来盐晶。
  赵泗则坐在树下默默的观摩回想全部流程。
  “成本投入是不值钱的卤盐矿,开采和运输的成本可能会大一些。场地费用不值一提。最后就是人工筛盐水的人力成本。”赵泗默默盘算。
  “不过这样一来,估计从事晒盐行业的盐工,不少人都会得皮肤病。”赵泗沉吟开口。
  人的身体常年泡在浓度过高的盐水里面,可想而知会是什么结果。
  “兄,这般一来,只需要等着就会变成盐么?”荆开口问道。
  以往海上赵泗不是没有制过盐,毕竟这个时代到处都是土著,出海以后压根没见过港口,很多时候谈不上什么贸易,一切物资需要自己弄,赵泗很多时候都是直接煮水成盐。
  毕竟晒盐需要的人手太多,流程更复杂,时间更久,赵泗的船员加起来才四百多人。
  故而荆才开口发问,只因为晒盐法,荆也没见过。
  “不是等着就行,是太阳把水晒干,盐就出来了,要是遇上阴天,都不知道要多久,遇上下雨那就更麻烦,一切都得从头弄。”赵泗开口说道。
  说罢,赵泗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骂了一句。
  “看着挺大,咋就不热呢?”赵泗上辈子也是中原人士。
  那家伙到了热的时候人都快热冒烟了,春秋两个季节是什么东西赵泗压根都不知道。
  过了夏天是冬天,过了冬天是夏天,气温骤降骤升跟玩一样。
  热的时候能到四十度。
  冷的时候穿两层羽绒服都不够。
  结果先秦时期的关中,却并非如此。
  眼下已经步入五月份,按理来说已经进入夏季。
  可是哪怕是大晴天天气依旧是不温不火,感觉不出来特别热。
  “估摸着是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吧?”
  赵泗疑惑。
  同一片地区两千多年气候相差确实大了一些。
  不过想想也是,古代的豫那还是牵象之地,水草丰润,现在的豫的天气跟逗你玩似的,昨天晴空万里明天给你来个三月飘雪,还是鹅毛雪。
  眼下的关中也是如此。
  黄河没有什么大规模改道,整个中原之地可以说是天底下最丰润最适合人类居住耕种得地方。
  哦,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黄河也不叫黄河,叫大河。
  夏天不算太热,冬天也不至于太冷。
  “那这样一来,关中之地晒盐,可就浪费时间了。”
  赵泗估摸着这大晴天最多也就堪堪三十度罢了……
  “晒盐法,于中原各地只能用来消化本地卤盐矿,自给自足恐怕都未必够,大头看样子还是得落在齐地啊。”赵泗沉吟思索。
  时代的差异并不仅仅是文化制度发明。
  还有气候……
  以中原之地过分祥和的气候环境和庞大的人口数量,就算有了晒盐法恐怕本地产盐也不够自给自足,最终还是要落在齐地头上。
  那地方靠海,人家那大太阳不是虚的。



第三十七章 大秦时期的第一口锅
  回想起上一世中原地区的糟糕环境,赵泗多少有些唏嘘。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古代和现代不同的不仅仅是习俗和制度,环境的差别亦是十分巨大。
  眼瞅着天色渐晚,以现在的温度情况,恐怕就算是正夏也得个好几天才能把盐水晒干出盐,赵泗也无心等待,轻车熟路的朝着王离的营房走去。
  之前陪王离吃了一顿火锅以后,赵泗和王离就混熟了。
  赵泗是苦于没有食材,空有调料。
  王离则是没有调料,没有烹饪手段,空有食材。
  二人又都是老饕,一拍即合,干脆成了饭搭子,赵泗负责料理食材,王离负责提供食材。
  要不说王离是狗大户呢,这货嘴里说着不能擅杀耕牛,基本上天天都能弄出来牛肉来吃。
  到了地方,王离人还没来,不知道去忙活什么去了,不过奴仆倒是在,有王离吩咐,不用赵泗开口便奉上点心酪浆。
  值得一提的是,秦朝军队是可以带奴仆参军的。
  准确来说,对于家中有奴隶的,秦国征兵是连带着家里的奴隶一起征的。
  奴兵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可以跟随主人前后,有的则是被征调为辅兵。
  奴隶如果杀敌立功,秦律是有赏赐的,不分官奴隶和私奴隶,只要功劳足够,就可以脱离奴籍。
  秦朝时期本就处于奴隶制社会,奴隶数量不在少数,官私奴隶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不比自耕农少多少。
  赵泗一边喝着酪浆一边吃着点心有些怀念现代社会的科技与狠活。
  王离确实不缺食材,连熊掌都能弄得来,各种野味山珍,只要开口就没有任何问题。
  可问题在于赵泗没有足够的调料,他的厨艺也算不得精湛,更别说这个时代连个炒锅都没有。
  炒锅这个东西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是要做出来需要的工业水平还真不低。
  首先不能太厚,太厚影响导热性。
  其次不能太脆,太脆了炒着炒着锅碎了。
  然后不能太软,动不动就变形。
  铁锅普及千家万户一需要钢铁产量的大规模提升,二则意味着钢铁冶炼技术达到封建时代的高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1页  当前第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5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始皇家的好圣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