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弓啊!
赵泗眼前一亮,他见到始皇帝的时候,始皇帝已经迟暮,按照历史来看,始皇帝都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半只脚都要迈进棺材了。
那个时候的始皇帝已经虚弱到了极致。
以赵泗的专业素养来看,始皇帝毕竟骨架在那里摆着,先天条件出色至极,底子肯定是有的,但是他未曾想到,始皇帝曾经的身体居然如此夸张。
“三石弓啊,这不就是天生神力嘛?”赵泗眼前闪过一丝亮色。
“武烈王还有拔鼎之力呢……”李斯摇头失笑。
“如果认真来说,殷商名将恶来,算是王室先祖。”李斯享受着赵泗酸爽的按摩小小的科普了一下。
始皇帝一脉身体素质出色那是祖传,除了寥寥几个病秧子,基本上不需要过多锻炼就有让旁人不可企及的身体素质。
“好嘛……这大力士基因还真是自古以来了。”
“不过,既然陛下身体如此出挑,当初荆轲刺秦……”赵泗皱眉开口问道。
没道理啊,要按李斯的描述,始皇帝那身体条件,拿捏荆轲不跟拿捏一个小鸡仔一般?
“哈?”李斯脸上带着诧异的笑容开口。
“你信了外面的传言?”李斯面色怪异的看着赵泗。
赵泗点了点头等待着李斯给出来自己的解释。
“君乃国本!”李斯认真的看着赵泗开口说道。
“荆轲刺秦之时,侍卫拱卫在外,来不及上殿,群臣早已经竞相上前。”李斯回忆着当时的场景。
“只是我等还未来得及反应,夏无且的药箱已经掷中荆轲,陛下已经将荆轲杀毙!”李斯开口。
“那也就是说陛下其实并没有绕柱走?”
“你见过荆轲么?”李斯脸色怪异的看了一眼赵泗问道。
赵泗摇了摇头。
“诺,那是陛下的佩剑。”李斯朝着一旁努嘴示意。
始皇帝的佩剑比寻常人的佩剑要长上许多,主要原因是因为始皇帝的身形过于高大。
史书上记载始皇帝的佩剑长达七尺,将近一米九,算是有一定的艺术加工。
赵泗看到的这把佩剑,约莫在一米五六左右。
“荆轲也就比这把佩剑高上一头。”李斯嗤笑了一下。
“刺客刺杀自古都讲究一击必中,一击不中,身形悬殊,群臣在殿,彼时陛下力如斗牛,荆轲失了先机,如何能把陛下逼的狼狈逃窜?”李斯打碎了赵泗脑海里的固有印象。
不过仔细想想,其实李斯的说法更加在理。
司马迁的记载多少有点抽象了……侍卫不能入殿也就算了,一个刺客一把匕首,能吓得住满朝文武?
秦朝朝堂之上,不知道多少虎狼之士,个个武德充沛,杀气四溢,这个时代又讲究出将入相,个个都有那么几把手脚功夫。
侍卫不能入殿,那不相当于白给大臣送救驾之功?
只怕文武百官早就火急火燎的往上冲了。
况且,始皇帝身高两米多,身体素质是实打实在那里摆着的。
荆轲一击不中,面对始皇帝,也只有等死的份。
恐怕真实情况就是,事发突然,荆轲图穷匕见,拍案而起,始皇帝一时不察,夏无且目光敏锐,在荆轲准备对始皇帝施展致命一击的时候投掷出关键性道具,打断了荆轲的平A。
群臣蜂拥而至,想要争功,只可惜电光火石之间,荆轲失了先机,被始皇帝反手直接反杀。
“原来如此……我道听途说,倒是徒惹人发笑了……”赵泗摇头笑了笑。
“尉缭子还说陛下是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李斯笑了一下。
“你看是么?”
赵泗摇了摇头,事实上始皇帝浓眉大眼,面色宽宏,身形高大,虎虎生风,和尉缭子的描述相去甚远。
“三人成虎,不外如是啊……”李斯摇头感慨。
“所以盐价下降,分发粮种,你认为六国旧贵没有应对,实际上六国旧贵的手段从未停过,你听到的,没有真正见到的,在他们嘴里都是一个全新的故事。甚至有些过去的事情,随着当事人的死去,没有人能够做出解释,假的都已经变成真的了。”
“就像现在,哪怕是在关中,都会有人相信荆轲将陛下逼的狼狈逃窜,群臣畏首畏尾不敢上前……
出了关中,所有人都觉得陛下是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这般的怪物模样。”
赵泗结束了按摩,李斯从地上爬起来。
二人一道准备打道回府……
“你这手艺,倒是不错。”李斯活动了一下身体,感觉经过赵泗的按摩拉伸以后确实消除了很多疲惫酸楚。
“熟能生巧嘛……”赵泗笑了一下跟上李斯的步伐。
虽然说锻炼的过程是痛苦的,可是李斯也确实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变得有力,变得年轻。
始皇帝的变化是最大的,李斯看在眼里。
他当然希望始皇帝能够身体康健,毕竟这迁贵令最终是要由他来进行实施,只有始皇帝能够坚定不移的成为他的后盾,也只有始皇帝拥有这个魄力,也只有始皇帝能够保得住他李斯。
不客气的说,李斯希望始皇帝长命百岁。
赵泗在这方面提供的帮助才是最大的,眼下的始皇帝的体能恢复的很好,迟暮之色尽去。
而这一切,却全部要归功于赵泗。
赵泗做的所有的一切,在李斯看来,都不如让始皇帝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来的重要。
“降赋降徭的事情,你既然已经提过,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出了宫外,二人各自踏上车架,李斯站在车架之上,认真开口。
“这是为何?不降赋降徭,如何行迁贵令?”赵泗眉头紧皱。
“陛下难道想不明白这些道理么?”李斯笑了一下。
“你啊……”
看赵泗还是不解,李斯干脆好人做到底。
“回去好好想想,大秦能停的徭役都有哪些。”
说罢,李斯驱车扬长而去。
第一百五十四章 帝星飘摇荧惑高!
“大秦能停的徭役都有哪些?”
车架行进之中,赵泗仔细盘算。
目前大秦的徭役有正在打地基的阿房宫,北边正在修建的长城,秦始皇陵,百越之地的城池修筑和道路建设,以及天下各地的驰道铺设以及沟渠修建。
这个时代是役兵制,也就是说,目前北境长城的三十万驻军,百越之地的六十万驻军,都算是徭役。
加上南北二地的驻军,天底下所有的徭役发动人数超过两百万。
停哪些?
停止北境长城的建设么?那长城军团要不要裁军?兵役也是役。
停止南边的百越征服计划么?眼下的百越刚刚被征服,还尚未完全纳入统治,城池道路都要重新修建,还需要大量人手开荒,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把百越纳入大秦的统治之中。
算来算去,赵泗发现。
不影响大秦现状且能够停止的徭役,也就只有阿房宫的建设和秦始皇陵了。
天底下各地的驰道也可以暂缓修建,沟渠铺设可以稍微放缓。
北边三十万,南边六十万是万万动不得的事情。
“难怪始皇帝一直没有明确表态……”赵泗恍然大悟。
以赵泗目前和始皇帝的接触来看,始皇帝绝对不会放弃匈奴攻略计划和百越征服计划。
赵泗倡议停止徭役,无外乎就是建议始皇帝停止阿房宫的修建和秦始皇陵的修建。
陵寝和宫殿啊!
站在赵泗一个现代人的角度上来看,这两件事或许是最无关紧要的事情。
可是站在始皇帝乃至于文武百官的角度上来看,真的是这样么?
陵寝是人的安息之处,是灵魂的长眠之所,而宫殿更不用说,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现代人认为的面子工程,世界奇观,对于古人来说是具有真实意义的。
“暂缓修建呢……”赵泗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陷入了沉思。
“有璞玉光环在,现在的始皇帝不过五十岁罢了,坚持锻炼身体,活到八十问题应该不大。”
“迁贵令执行结束,大秦就有足够的人手和钱财了,暂缓个两年时间,应该没什么问题吧?”赵泗认真的想到。
百越和匈奴那边的徭役肯定不用想了,边疆之地,战机稍纵即逝,停不得。
陵寝和阿房宫停个三年五载,赵泗认为问题不大。
“大不了……到时候我来修嘛……又不是没见过秦兵马俑!”
“回头陵墓里面弄点浇筑点飞机坦克航空母舰,还能给现代人来点世界未解之谜……”
摆在赵泗面前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不降低徭役和赋税,民愤无法平息,黎庶的心无法安定下来。
黎庶之心不能安定,施行迁贵令就是给六国旧贵可乘之机,稍有不慎就是兵灾之祸,甚至会酿成人间惨剧,大秦就算能够取得最终胜利,可是受伤的终究还是千千万万的黎庶。
“先从阿房宫和秦始皇陵这边把徭役赋税降下来。就能抽出手来料理六国旧贵,料理完六国旧贵,他们积攒的财富,他们畜养的奴隶,就会落在大秦的袋子里,到时候人手充足,国内安宁,钱财足够,陵寝和阿房宫不是随便修?”
赵泗想了很久,最终认为这件事还是有可行性的。
又不是无限期暂停,最多两三年时间,把六国旧贵一窝端了,就能继续重新修建,何乐而不为?
“不过站在始皇帝的角度上来看……哪怕是暂缓两年修建,想要做出决定,恐怕也殊为不易……”赵泗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