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始皇家的好圣孙_分节阅读_第178节
小说作者:三月啦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21
  放在朝堂的衮衮诸公,议郎或许算不上起眼,可是放在乡里之间,季成一夜之间,就成了大人物。
  乡老拜访不绝,不仅如此,就连本地县尉都来拜访了几次。
  季成不知道这样天大的好事为什么会突然砸到自己头上。
  直到,他以议郎的身份进入了大秦的朝堂。
  他听到了自己的兄长赵泗!
  这是一个不断被议论的人物,尽管赵泗和百官的交集不是很多,但是他的名声在朝堂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虽然,赵泗只是一个侍郎,但是所有人都清楚赵泗这个侍郎恐怖的含金量。
  他太受始皇帝亲近了!
  只要赵泗想,甚至他说的话,比三公九卿都管用。
  更不用说,王翦的嫡孙和赵泗交好,大秦实权左相李斯和赵泗关系也不错。
  赵泗朋友很少,但是个个都是顶尖人脉。
  季成不是傻子。
  他意识到,自己突然从亭长被拔升为议郎,恐怕也只有一个原因。
  兄长!
  赵泗!
  不,季泗。
  季成早就认出来出海归来的赵泗就是季泗。
  只是兄长出海归来,万众瞩目,身居高位,和他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季成心中不定,又害怕爷爷季常失望,又没有门路单独联系到赵泗,故而一直不知道如何相认。
  在事情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季成也不敢贸然暴露赵泗的身份。
  毕竟,这个时代最重乡党之情,季成担心自己贸然行事,兄长赵泗会背负上不孝无亲之名。
  眼下,他忽然被拔升为议郎……
  季成,再怎么说也是郎官,终于有了打听赵泗消息的渠道。
  赵泗的事迹是比较透明的,百官之中知道的人还是很多的。
  季成很快就知道了兄长没有归家的缘由。
  出海的时候,遇上了海暴,伤了脑袋,丧失了记忆。
  季成觉得,兄长之所以改名叫赵泗,恐怕也是因为忘了之前自己姓什么。
  可是现在呢……
  自己突然被拔升为议郎。
  是因为想起来了么?
  那么,为何兄长甚至一言不留,而又匆匆离去呢?
  是因为……当年的事情么?



第二十六章 丰收太多的凡尔赛!
  季成再次陷入了迷茫……
  兄长季泗代替自己顶役,季成是近期才知道的。
  作为受益者,他无权去责备任何一个人,但是他也切切实实的失去了一直保护着自己的兄长。
  季成太想太想再叫一声大兄了。
  可是……心有亏欠,他又该如何应对?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他只是希望,兄长,还能记得自己这个弟弟。
  还能记得,这个家!
  季成消沉的心思,并不能影响在场文武百官的兴奋。
  百官在右相王绾的带领下熟练的开始祭祀天地。
  嗯……为什么这么熟练呢?
  百官幸福之间带着一些麻木开始收割谷物,以前遇见这种祥瑞,仪式感必须拉满。
  至于现在,百官们只想跳过繁琐的仪式直接看看产量。
  不是不开心了,只是已经开心的有些麻木。
  礼乐声起,文武百官再次库库磕头。
  和之前相比,这次磕头明显没那么实诚了,百官也不在因为幸福而感慨哭泣。
  士卒们在王绾发号施令之下,迈入田地进行收割。
  热火朝天的耕田之内,百官林立,连带着季成都有些期待的看着田地。
  哎嘿,这些东西,是兄长种出来的。
  虽然还未相认,但是季成,也与有荣焉!
  这就是自己的兄长啊!
  等待许久,谷物终于收割完毕。
  百官不复从前的耐心,迫不及待的询问亩产情况。
  得到的结果在预料之内,依旧值得令人振奋。
  黄米,亩产四石六斗!
  水稻,亩产六石四斗。
  大豆,亩产四石七斗。
  麻也丰收了,只不过这玩意产量提高好像不是很大。
  总的来说,除了用来纺织的麻以外,黄米,水稻,大豆,产量都普遍翻了一倍还多。
  当然,现在计算的是未脱壳的产量,脱壳以后,应该会有一定的产量浮动,不过这个时代的黔首也没那个资格吃精饭,不脱壳计算产量也算不上错。
  “丰收!大丰收!”
  文武百官再次对着山川河泽酷酷磕头。
  赵泗走了,不然现在也得老实跪在这磕头如捣蒜。
  “说来也怪……闻听产量,分明已经翻了一倍,我竟然并没有觉得有多特殊。”一个官员笑着开口道。
  “是嘞是嘞,之前有红薯土豆玉米亩产几千斤的仙粮,前面稷又已经丰收过,这一年下来,倒是没少祭拜天地,后面还有小麦,那个时候张御史恐怕只会觉得仪礼繁琐……”
  百官们相互带着笑容互相攀谈。
  丰收总是最能抚慰人心,人人脸上都带着丰收的喜悦,只不过在也不至于像以前一样大惊小怪了,他们笑着交流自己的心态变化,颇有一种凡尔赛之感。
  “丰收过甚,百官竟已不知喜了!”冯劫笑着看向王绾打趣。
  “哈哈……看的多了就是如此,总有一天,天下黎庶,见到此等产量,也只道是寻常咯!”王绾抚着花白的胡子眼中带着几分唏嘘。
  “不仅如此,说不得产量若是只有三四石,人们还要感慨今年欠收了呢……”
  尽管……开心的已经有些麻木,但是不可否认,这片地里,种的正是大秦的未来。
  ……
  而另一边,东郡,始皇帝驾撵停留之所在。
  李斯在依旧在严格审查东郡上下官吏。
  顿弱则是埋着头酷酷抓人。
  顿弱的能力是值得信赖的,若不然始皇帝也不至于将如此重任交给顿弱。
  然而这次涉及太广太深,已经不仅仅是刺王杀驾的问题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东郡太守乾墨是没问题的,他不是坏,只是单纯的蠢。
  当然,因为他的蠢,也将他彻彻底底的钉死,再也没有了起复的可能。
  一郡主官不作为,不行驶自己的权利,这份权利却并不会消失,而是分散转移到了其他人的手中。
  官吏和地方贵族相互勾结……
  东郡的问题太大了,大到民间交易的货币大多数用的还是魏国铜钱,甚至是以物易物。
  至于秦钱,则被贵族们囤积了起来。
  没办法,秦钱保值又值钱。
  土地兼并更不用提,大秦目前实行的土地政策是私有制,一夫百亩的土地政策。
  即一户百亩田,当然这一百亩并非定数,而是一个大概的平均值,视良田下田而上下浮动,但是李斯在核查土地情况的时候发现,这个平均值已经降到了六十多亩……
  东郡从纳入大秦统治施行一夫百亩的土地政策到现在才过去了多久?
  整个东郡,从上到下的官吏,恐怕没几个是干净的。
  李斯第一时间下令封存了东郡下辖各处的账册,同时紧急从关中开始抽调吏员。
  而顿弱,则嘎嘎抓人。
  管你是刺客同党还是败坏法制,顿弱才不介意多抓几个人。
  于是短短十几天过去,东郡官员被当场免职九人,吏员被当场免职一百多人,东郡各地的牢狱人满成灾。
  毕竟是始皇帝在后面背书,背后还有随行百官维持东郡政府的运转,顿弱压根不用担心抓人太多导致行政瘫痪。
  于是顿弱做了一个决定,紧急征调民夫修建牢狱。
  若是地方官员,可能还要担心犯了众怒引起行政瘫痪等等风险。
  顿弱是中央官,始皇帝还在这里坐镇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1页  当前第1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8/5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始皇家的好圣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