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始皇家的好圣孙_分节阅读_第318节
小说作者:三月啦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21
  牙张了张嘴,最后也没和崔虢一起骂。
  分明是降徭降税了,可是日子好像也没好到哪里去。
  他还算运气好的,崔家愿意收他们,还能成为崔家的佃农,可要是崔家不愿意,那就要成为官奴隶了。
  那更可怕……
  天下乌鸦一般黑……但是现在,始皇帝好像白了一些,秦国也白了一些,但压在他们头上的阴霾,却没有丝毫的减少。
  而另一边……
  琅琊,崔家的府邸之中。
  崔敏崔景父子二人相对而坐。
  “今年的新粮都已经种下了,有秦国新置的曲辕犁,今年耕种都快了许多,人力也减了很多,却是用不了恁多佃农操持田地了。”崔景脸上带着笑容开口向自己的父亲汇报。
  崔敏闻声脸上露出笑容。
  “要说这曲辕犁确实是好东西,你让家中工匠操持,也得打上一些。”崔敏开口道。
  “有这新式犁具,确实也不要恁多人操持田地了,拆出来一些人手去盐厂……”崔敏想了一下开口道。
  之前赵泗捣鼓出来了晒盐之法取代了较为原始的煮海成盐的方法。
  食盐的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同时成本进一步下降,品质也进一步提高。
  在赵泗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促成了官盐降价的局面。
  官盐降至六十三钱,在当时确确实实对齐国一带的私盐生产者造成了极其巨大的冲击。
  崔家作为琅琊的土皇帝,同时也是私盐产出者的大头之一,自然也在那个时候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不过好在崔家家大业大,降价促销保住了市场份额的同时立刻派人刺探。
  各地的晒盐法官盐场是郎中令负责,蒙毅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成果自然是有的。
  崔家最开始确实找不到什么门路探查。
  但是时间久了就不一样了?
  毕竟晒盐需要大量人工,只要涉及征用大量人手,基本上和保密也就没甚么关系了。
  崔家废了半年多的功夫摸清楚了官盐降价的根源。
  哦,原来是食盐的生产方式更新迭代了。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偷就完事了。
  秦国的盐政是寓价于税,也就是把税收包含在了盐价之中。
  这也就注定了,同样成本的情况下,私盐一定比官盐便宜。
  因为私盐没有税。
  不过积极意义并不是没有,晒盐法相比较于传统的煮海成盐的方法,需要用更多的人手,以产量和质量开道。
  食盐生产工艺的更新迭代,导致大批中低层私盐生产商彻底破产。
  但是对于崔家这样的顶级贵胄而言,他们同样也有大盐场,同样有大批的人工。
  成本他们可以做到和秦国完完全全的一致。
  价格,自然比秦国的盐价要低了许多。
  因为之前崔敏的正确决定,降价促销亏本保住了被盐价大幅度下降冲击的市场份额。
  因此当刺探出来秦国官盐的生产方式以后,崔家很快就转亏为盈。
  还好是技术更新迭代可以偷学,不是秦国发现了一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盐矿……
  得益于晒盐法的高产量和高质量,外加上中小私盐贩子的破产,崔家的市场份额反而提高了不少。
  “还有一件事,税降了,从十五降到了十一,另外我听说始皇陵寝和阿房宫也停了,这两个地方应该不会再发徭了。”崔景脸上带着笑容开口说道。
  “全赖国有忠臣啊!”崔敏开口感慨。
  “是啊,若不是赵上卿不惧生死,慷慨直言,照秦王的性格,定然不会降徭降税。”崔景兴致冲冲的说道。
  “错了!”崔敏摇了摇头。
  “倘若秦王心中不愿,谁也不能让他扭转想法,说到底,还是赵上卿说服了秦王。”
  “倘若秦王能够一直如此,天下自然四海升平,又有几个人愿意舍弃身家性命而不顾想要让天下重回乱世呢?”崔敏开口道。
  “也是……”崔景点了点头。
  “唯服陛下圣明啊……”
  崔敏崔景父子大方的承认了始皇帝的正确,并且认真的感谢了始皇帝的馈赠。
  客观来说,他们并不想复国,也不想天下重新回到战火纷争的时代。
  他们又不是野心家,一旦乱世到来,破产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是谁都不愿意的事情。
  父子二人感慨着大秦的变化,却果然忘记了就在两年之前,秦国官盐降价。
  脱口而出的那句。
  “婢女养的赵政!”



第三十一章 坏了,秦国要好起来了!
  降徭降税对于天下人都是好事,但是一项利及所有人的政策,受益最多的绝对不是庶人,而是贵胄。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庶人手里并没有多少地,拢共几亩十几亩的田地,别说是收十一了,就算是一分税都不收,依旧没什么抗风险能力。
  天灾,人祸,庶人的家破人亡,只需要很小很小一件事情就足够了。
  而对于崔家这种土地连阡陌,产业遍布整个琅琊乃至于故齐之地,人脉上能通咸阳下能覆盖琅琊的顶级贵胄,税收降低十分之四那意义可就太大了。
  以前的秦国,是竭尽全力的把民间的财富往中央集中,是战争,是掠夺。
  但是未来的战争注定不会再如同战国一般连绵不绝。
  社会稳定下来,蛋糕才能做大。
  但是蛋糕小了是那一群人吃,蛋糕做大了,还是那一群人吃。
  至于庶人,是吃不上分毫的。
  汉朝开国,刘邦就迁移了大量的贵胄入咸阳来加强中央集权。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就是采取与民休息的国策,政治上尽量少作为,无为而治。
  经过文景之治,“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也就是说,汉初的高祖、吕后、文帝、景帝等历代主政者,已经做好了社会财富的超级大蛋糕。到汉武帝即位之初,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切分这块大蛋糕了。
  但实际上,这块大蛋糕早已被新兴的权贵集团切分了。
  所以汉武帝初年,国库能调动的财力仍十分有限。
  因为汉朝的权贵利益集团,聚敛了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霸占了国家大部分利益。
  而社会贫富分化更是触目惊心:一面是权贵豪门奢华无度,另一面则是“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代大儒董仲舒也曾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权贵奢靡、奸商暴富,市场混乱、国弱民贫,这就使外表华丽富裕的汉王朝,在匈奴的烈马强弓面前不堪一击,只能用公主和亲的软性外交苟且偷安。
  天下富足,并不意味着天子富足。
  蛋糕,从来就不是统治者一人而食。
  而赵泗的想法,除了要把原来的蛋糕做大以外,就是让味都闻不到庶人,能够尝上那么一口他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蛋糕。
  有人上场,自然……就有人要下场。
  而在掀桌子告诉某些人要少吃点之前,一定要让愚昧且容易从众的庶人们认识到一个问题。
  跟着谁,才能有蛋糕吃。
  降徭降税的最大受益者是贵胄,始皇帝,李斯,赵泗,三个人都心知肚明。
  但是无所谓,这不过是为了给庶人们释放一个和善的信号,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举动,从而让他们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该站在哪一边。
  哦,不对,两不相帮即可。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想要掀起来汪洋人民群众的斗争还是太过于想当然。
  只需要他们袖手旁观再叫一句好死即可。
  崔家父子乃至于天底下大部分的贵族都沉浸于降徭降税的快乐当中。
  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歌颂始皇帝。
  有的人觉得始皇帝或许已经回心转意。
  有的人认可了始皇帝分蛋糕的权利……
  这可是大事,凭空少了十分之四的赋税,一年少十分之四,十年,百年呢?
  能屹立至今的,又有哪个不是几百年的贵胄?
  在他们看来,这是他们斗争的一大胜利,他们也意识到或许可以更深一步的和始皇帝进行合作。
  当然前提是如果不怎么损害他们利益的前提下。
  从始皇帝主动降低了巨额的赋税的举动来看,始皇帝已经具备了一个他们认可的君王的要素。
  懂得不苛待民众的君王才是好君王。
  他们却浑然意识不到,被他们舆论摸黑的始皇帝已经在逐渐洗白。
  而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陡然发现以前被立起来的靶子倒了。
  他们的怒火无从宣泄,毕竟接下来再怎么也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已经愿意主动降徭降税的始皇帝身上。
  他们的怒火依旧存在,他们的愤懑依旧在积蓄。
  他们没有意识到,但是有人……意识到了。
  东海之濒……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1页  当前第3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8/5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始皇家的好圣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