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一家是标准的五口之家。
老父老母已经难以参与高强度劳动,中间夫妻二人是合格的壮劳力,还有一个小娃娃跟在屁股后面。
夫妻二人齐心协力,不消片刻就在农田之中杀了一个来回。
“你看,我就说得置办一套农具,现在收粮食可比以前快多了,收的早还能把镰刀租给旁人,不仅如此,咱们有耕犁,耕田也会比旁人更快,如此就不会误了农时了。”竭擦了擦脸上的汗趁着稍作休息的时候洋洋自得的跟妻子炫耀自己的明智决定。
“农时哪有那么好误?”竭的妻子翻了个白眼。
“你这话说的,天不下雨自然不会误,可是倘若遇上几天,你看谁家不着急?若是下的久了,只能抢收,收的晚了,粮食都得烂在地里。”竭喝了一口井水据理力争。
“况且咱们干的快,农具还能租出去,一把镰刀租两斗粮,咱家先干完,把农具租出去,零零散散也能多攒下来好多粮食。”竭为自己的明智点了个赞。
“说恁些有甚么用?啥时候去扯布?总不能让一家子挨着冷过冬。”竭的妻子问了一句。
“收完就去扯,给爹娘和娃换身新衣服。”竭想了一下。
“我呢?你叫我光着身子过冬?”
“冬里也没甚么活,爹娘和娃剩下来的衣裳重新缝了也够咱俩凑合用了。”竭开口说道。
“今年粮食收成也不少,去年紧巴了一年,今年就算扯了衣裳去掉口粮也有富裕,你还要做甚?”竭的妻子已经有点生气了。
始皇帝降税,从十五降低为十一,天底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存压力变小了。
生存压力变小,可支配财富增多,消费自然也就随之增多。
报复性消费不至于,可是以前不避寒的衣服总得换了,家里一些急需要的东西也总得置办了,不说奢华,总得不耽误活着不是?
“我想攒攒,买个牛犊。”竭嗫嚅着开口说道。
“我算了算,再紧个两年,钱就差不多够了。”竭挠了挠头。
竭的妻子没有反驳,白了一眼也就没再说话了。
“买了牛犊以后,就不需要再置办什么东西了,以后产出来的都是富裕,才越过越好了嘞!”竭眼中带着期待。
竭没有太多的心思,只是在生存压力降低以后,自然而然的开始期待更好的未来。
当然,除之之外,他还有自己的小心思。
以前粮食不富裕,养活一个娃娃就够难了,现在粮食富裕了,竭想再生养几个孩子。
一天农忙,夫妻俩又累又饿,天色已经黑暗,月光并不明朗,夫妻俩夜里又看不见东西,只能早早躺在床上。
“你做甚子,娃才睡着……”
屋子里响起来夫妻俩的窃窃私语。
“置办了耕牛以后,家里的日子以后就越来越宽裕了,现在税没那么厉害,粮食产的又多,我听说陛下还降了徭役,现在天下都是陛下治理,以后应该不会再打仗了,我想再添几个丁口,要不然就平一个,太孤零零了。”竭小声说着。
“天知道以后税还涨不涨?”竭的妻子叹了一口气。
“不知道才得早早继续,日后就算税十五也不会再那么紧巴。”
“弄疼我了……”
而这,正是丰收之下的一个缩影。
竭一家是标准的五口之家,也是标准的一夫百亩。
一家拢共一百亩田地,五个丁口。
过去的粮食平均亩产只有百斤,如果按照税十五来计算,一亩地能落在手里的粮食只有五十斤,一百亩地也就是五千斤。
一年两茬粮食,也就万斤罢了。
平均一个人一天能分配到的粮食只有五斤有余。
这意味着一个正常的家庭是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的,别说置办其他东西,就连粮食都得紧着壮劳力吃才行,农闲之时,还得去拔野菜,操持其他的,还得祈祷老天爷一年都风调雨顺,一家才能够度过一年。
而除此之外,一年还得服役两个月,这意味着本就不多的农闲时节还要被侵占。
因此竭迟迟不敢添丁,以至于夫妻二人再诞下来一子以后少有房事可言。
添丁意味着妇人会怀孕,怀孕意味着劳动力下降,人口增加又意味着口粮也会增加。
因此,普天之下的人口增长,在赵泗到来之前,都较为缓慢。
而现在,因为赵泗的缘故,粮食的亩产翻倍,税收从十五降到了十一。
还是那个五口之家,还是那一百亩地。
亩产量两百斤,一百亩就是两万斤,一年两茬就是四万斤,去掉赋税到手的粮食就是三万六千斤。
合计平均一个人一天可以分配的粮食接近二十斤。
这是从前的四倍!
而事实上,竭家里的一百亩地并不是种的全是主粮,像是边边角角之处还有田间地头的荒地,竭种的还有亩产爆炸的红薯,一年能够落在手里的红薯也有几千斤。
红薯虽然不值钱,可是他能吃,能填饱肚子。
因此,现在竭一家和以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甚至于,自然而然的浮现出了添丁加口的心思。
能养的活更多人了,甚至还有富裕。
从前的一百亩地养活五口之家都稍显不足,而现在一百亩地养活个八九口都不成问题。
因此,在经过了不足一刻的片刻欢愉以后,竭百无聊赖的躺在床上进入了贤者模式,对赵泗和始皇帝送上了由衷的赞美。
“我前些日子去城内,还听到有人非议陛下嘞。”竭自顾自的说着。
很显然,这是因为迁王陵令的执行,始皇帝因此风评受害。
“崔家都被族灭了,要说崔家也不赖嘞……”
“可是崔家也不曾给咱们一口粮食,要我说陛下只是族灭了崔家,也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坏。”竭翻过身子捯饬了两下自己的婆娘。
“又在这胡言乱语了,天上的事是咱们应该操心的么?
有这功夫还不赶紧睡觉,明个还得收粮食嘞。”
竭的婆娘明显疲惫了许多。
“不是,我是说陛下可能没他们说的那么坏。”
“那可不?陛下是天大的好人呢,这群杀千刀的,连累税再涨回去才算完。”
竭想了想是这么个理。
他还想以后接着丰收呢。
第八十章 冒顿:摇人,给我摇人!
而事实上,天下庶人的心理和竭都大约相同。
因为舆论原因,周边主导话语权的人依旧在不断的抹黑秦国,抹黑始皇帝,再加上历史因素,秦国也确确实实是侵略者,毁灭他们国家的人。
然而他们的生活水平在切切实实的提升,日子有了盼头,人生充满了希望。
大秦在一片骂声和唱衰之中,不可逆转的正在变好。
或许他们有的人分不清楚形势,还会认为始皇帝依旧是一个残暴无道的帝王,可是他们的朴素情感会帮助他们作出最正确的选择。
说归说,骂归骂,他们甚至还会跟着一起骂。
可是倘若有人真的要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安定,和唾手可得的美好明天,那他们大约是不会同意的。
经历过水深火热的前半生,竭更知今日所来之不易。
管他秦王齐王,能让他过的好日子的,就是好王。
他希望这并不是一时的安定,而是长久的平稳,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孙子……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扭转,竭想不到,现在的安定之下正酝酿着一股恐怖的风暴。
钱是不会凭空变出来的,赋税从十五降低到了十一,这意味着大秦从粮食方面获得的财政收入将直接降低四倍之多。
“牺牲国家的利益是不可取的!”
朝会之上,赵泗堂而皇之的说出这句话。
“总得有人要为国家牺牲一部分利益,但这是为了大秦更好的前进,贵胄于陛下治世,同享国祚,与国同休,世卿世禄,当下之际,正是为国牺牲的时候。”
“不能总盯着庶人手里的仨瓜俩枣,要看的更远更深!”
这是颁布第二次迁王陵令的现场,朝堂上的风波远比上一次更加激烈。
哪怕李斯亲自站台,始皇帝为之背书,赵泗下场开启诡辩,都难以压制住所有的声音。
然而可惜的是,皇帝是始皇帝。
最要命的是,军方全体,大约是支持始皇帝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
哪怕反对声音再大也不能阻挠始皇帝颁布迁王陵令的决心。
而这一次的迁王陵令,比上一次涉及的更广更深。
如果说第一次迁王陵令只是一项试点工程,重点拔除了几个代表性贵胄的话,那这次迁王陵令就是彻底普及天下。
名单,整整写满了一道圣旨!
涉及六国之地各大郡县,合计统共两百多家,不仅仅有各地代表性的贵胄,还有各大学派的代表性人物。
豪族,贵胄,学派领袖,将会伴随着这道政令齐聚关中。
大量的财富和文化将会流入大秦关内,在小小的关中展开激烈的厮杀,以在狭小的空间之中获得一片安全的生存空间。
当然,法家例外。
“要变天了……”
田辛听说的第一时间长叹一声手中的铲子差点都没有拿稳。
好在农家已经在五谷园获得了一片自留地,虽然进入五谷园以后不得参与政事,可是胜在安逸。
而墨家同样有匠作局这片自留地,专业对口,想要进去还是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