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始皇家的好圣孙_分节阅读_第548节
小说作者:三月啦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21
  尉缭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人家之前就是国尉,赵泗现在还没资格拿下这个人才,况且赵泗也没资格替始皇帝做主。
  虽然,以始皇帝的为人大概率不会计较这种事情,但涉及陈年旧事,赵泗还是不打算过多干涉。
  反正自己是储君,总归要继位,大父的和自己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
  “去罢……孤会使人为你备车,另外,顺便代孤向大父问好。”赵泗点了点头。
  黄石公来了,尉缭走了……
  徒留下赵泗居于皇宫陷入了一种恍惚的感慨。
  实际上除了一场迁王陵令引发的叛乱以外,秦国并未和反秦势力有过太多正式交手。
  是因为一场甚至波及不到关中的动乱平定就把这群人消灭干净了么?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是不知不觉之中时局发生了改变。
  以往层出不穷的刺杀不知不觉的消失的无影无踪,以往漫天飞舞的流言蜚语也不知不觉的没有了。
  最起码像什么秦二世而亡,祖龙死而地分之类的流言,彻底的失去了市场。
  目前最多的舆论无非在于百家之争,天下人好像不知不觉已经认同了秦国是规则的制定者。
  一切,看似没有什么大动作,却悄无声息的全部改变了。
  从这次诸子百家汇聚咸阳,各种老古董都纷纷前来就可以看出来,从整个社会方面,大秦已经正式得到了认可。
  而如黄石公这般的人物也主动现身……
  “阳光普照之下,景色还是那个景色,一切却都不一样了。”赵泗笑了一下。
  这很好,最起码说明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对的事情,那自己更应该坚持不懈的做下去。
  现在的秦国社会风向已经逐渐宽松了起来,但是秦律却没有过多改变,以商君法为根基的秦律很显然已经落后于整个时代,这是旧时代最后一层窗户纸,也是最大的残留。
  秦律,必须改变,而且也必须尽快改变。
  “稽粥……”赵泗摆了摆手,一旁正在闷头看书的稽粥起身行礼。
  “去催一催李相!”
  尽快把新秦律定下来,一来是为了尽快适应社会的变化,稳定大秦的根基,将大秦最后一点不合理之处去除。
  二来,也是为了给百家做个表率,让新秦律成为社会规则的底线。
  诸子百家有什么政治倾向不管,但是不能和大秦的律法相背。
  最起码不能提倡明显违背律法的思想。
  三来,则是因为,只有新法定下来始皇帝才会从汤泉回来。
  小稚奴离开自己这个亲爹这么久,若说不想那是假的,况且,操持一国政务,真的很累……赵泗想尽快找始皇帝换班。
  “三公九卿制度还是不够合理,皇帝的工作强度太大了……这个问题实在太难解决,准确来说不管是任何制度,若想集中权力,勤政都是必要的事情,不过回头还是得探讨一下朝堂改革……”赵泗喃喃自语。
  李相得到了赵泗的催促,表示自己已经在马不停蹄的筹备新秦律法典。
  得亏改法之事李斯准备了很久,因此做起来也比较简单,而且赵泗时常给李斯开小灶的原因,所以李斯很清楚赵泗对于新法典的要求和治国理念,因此不用频繁修改。
  李斯到底是丞相,虽然旧吏敌视李斯,但李斯依旧有自己的人脉和威望,有不少可以任用的人才,很快就弄出来了大概框架。
  而天下间,释奴运动也在轰轰烈烈的实行之中。
  关中作为政治中心,做的最快,毕竟执金吾等等各种武装力量以及政治大佬都汇聚在关内,不管是官奴还是私奴,都没有遇见太多阻力。
  至于成果也非常喜人。
  仅关中释放以后登记造册的官私奴隶加起来足足有两百三十万人。
  而在释奴令以后,等于大秦平白多了两百三十万个自耕农。
  从此以后,他们都将受到大秦律法的管制。
  除此之外,零零星星的还有几万人,是关中各地官府清扫山林匪寇黑户得到的人口,数量不多,主要是因为关内的体系和开发实在是太健全了,想在关内当黑户真真是一件大难事。
  若放到六国之地,释放的官私奴隶肯定没那么多,执行的也没那么到位,相应的清扫出来的黑户反而会相对多一些。
  毕竟秦国是战胜国……关中奴隶多一些很正常。
  释奴令实行起来实际上各地官府的怨言很大,因为官奴隶算是地方官府的财产。
  地方政府说是属于秦国,但实际上财政人力,哪个执政者都不愿意完全的充公给国库。
  以前可以自主支配,现在得等待上面拨款,那意义能一样?
  当然,怨言主要集中在开发已经比较成熟的郡县。
  像蛮荒之地,如岭南陇西各郡县地方官,在得知迁王陵令以后配合的相当痛快。
  主要是因为穷乡僻壤本来都没多少人愿意去,每年都得从内地迁移人口,地方官真是恨不得一个人掰开当两个人用,人手实在短缺的厉害。
  太孙殿下都公开表示了,这些释奴令释放出来的人口会优先支援人手短缺的待开发地区。
  那我陇西和岭南各郡县肯定有话说。
  向上面要人,他们要的理直气壮。
  当然,在要人之前,肯定也得全力支持太孙殿下的政策嘛。
  好在各待开发区奴隶和自耕农其实也没多大区别,人少活多,谁管你奴隶不奴隶的?
  于是伴随着释奴令的开始,各地边疆郡县纷纷响应支持,然后就是雪花一般的奏折飞向咸阳。
  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有卖惨博同情的,也有义正辞严要人的。
  总结起来就是,老大,穷,给点人。
  治边之官大多严谨,有地方影响也有政治考量,边疆是要干实事的,精通权政的去了边疆真不如实干人才。
  这群人通常直来直去,倒是难为他们这次绞尽脑汁用尽一切办法向中央要人。
  不是不会,而是以前觉得不需要……
  真到用的上的时候,赵泗发现这群实干型人才比起来那些谄媚奸佞说的话都好听。
  赵泗心中好笑之余开始给各地郡县规划人口。
  两百三十万人看似很多,实际上真的不多。
  大秦边疆郡县二三十个……地广人稀,均摊下去也只能解燃眉之急。
  眼下大秦的疆域囊括了阴山岭南,边疆之地仅从面积上来看,甚至占据了大秦三分之二的领土了。
  两百万人扔进大秦三分之二的领土能干啥?
  赵泗大概规划给了陇西往北一代一百五十万人口,分布到各郡县,同时下诏让蒙恬在阴山设郡。
  阴山被大秦拿下了,草原上天然的天险,大秦不在这里设郡是没道理的。
  至于岭南拢共分配了八十万人口……
  这地方经营的比较久,而且岭南说实话土地还可以,好好开发一下人口也能上来,未来也能够自给自足,陇西那边短时间之内真的只能指望国内支援了。
  接下来预计百分之七十释奴得到的人口都得继续往陇西扔。
  那地方现在太大了,如果按照规划设郡,起码还能再设四个。
  时间……伴随着政策的进行飞速度过。
  转眼之间,春暖花开,寒冷的冬天仿佛从未来过一般。
  天下的舆论风向变了再变,人们的日子也切切实实地好了起来。
  征调粮草的徭役陆续开拨,航贸军府也开始整兵。
  至于赵泗地小伙伴王离也已经奔赴海外。
  天下忙碌的热火朝天,当然这些并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大秦的新法典,已然到了即将完工的时候。



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秦律成!
  “李相憔悴了!”
  满怀喜悦的赵泗得知了这个好消息地第一时间就直接选择了登门拜访,他向来是一个随性的人。
  只不过赵泗的造访确实太过突然了一些,面对君上的到来,李斯甚至来不及洗漱整理一番,以至于李斯的形象属实欠佳。
  只见眼前的李斯一脸憔悴,眼袋深沉,两个硕大的黑眼圈沉积的色素分外明显,头发乱糟糟的,白发比以前多了许多,就连一向颇为喜爱的美髯都来不及打理,看起来也干枯的很,整个人也比以前瘦削了许多。
  知道的以为李斯在著新典,不知道的还以为李斯被妖怪吸了精气一样。
  这让向来脸皮厚的赵泗都难得升起来几分愧意。
  立法典可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这不是在原先的法典之上缝缝补补,而是重新立一部全新的法典,那工作量可就颇为庞大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部法典可能要作为范本使用上百年,甚至直到王朝的命运终结。
  事实上这也是赵泗的想法,未来或许会因为时代的变化重新修订一些律法,或者增添或者削减,但是基于大一统基调定下的法典,其核心理念大概是要伴随大秦走到命运终结。
  这份法典的核心是治世。
  如果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心思想是圣王皆有,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
  既有封建集权的一面,但集权是基于天下黔首的朴素情感,不触犯底线,尊重人民阶级的朴素情感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调集社会资源和劳动力激发社会活力。
  虽然法典的内容算不上太多,拢共也就十几万字,加上附录案例至多也超不过三十万,但是两个月的时间明显对于李斯这位丞相来说压力还是太大了一些。
  哪怕,他先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大部分内容。
  哪怕,李斯作为左丞相不可能亲力亲为。
  但是这是古代,录入终究是手写,而且法典这种东西不肯定仅看字数,涉及颇深的情况下一切都要慎重。
  哪像后世那群网络作者,两个月三十万字?这是什么福利?
  有些牲口甚至能够一个月六十万字,突出一个内卷……
  不过李斯这个工作自然不可能是一个人完成,他是丞相,三公之首,有资格调动天下所有的人才配合他完成工作。
  事实上除了核心条例以及总体基调以外,这部法典大部分的文字录入都并非是李斯,他主要负责的是内容审核,劳力之事是不需要他操心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1页  当前第5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8/5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始皇家的好圣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