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19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胡璇报告了一些佛山镇的大致规模和产业分布之后,朱由榔直击要领的问道。
  “现在……大约一半的铁铺、工场要么倒闭、要么也快支持不住了。剩下不到一半的铺子主要是靠从广州出口才勉力维持。”
  胡璇思忖一二后回答
  “那闲置、待业的工人有多少?”
  “恐怕不少于四千吧,且其中过半都是冶铁、锻铁的匠人。”
  朱由榔闻此眼睛一亮
  “既然如此,胡卿关于官营铁冶一事应该是不难了。”
  “臣也是如此想,只是……这官营铁冶应作何编制?还需圣上示下。”
  朱由榔沉吟片刻,关于这事他也考虑过许久,大体也有了些想法。
  “朕的意思,就叫武备局吧,先挂在工部下面,主官算是正六品监事,再往下编制你先列个章程,回头朕让吏部批了。”
  “臣领旨谢恩!”
  “爱卿不必虚礼,你我君臣再把这具体办事章程商议一二。”


第25章 武备局
  自从肇庆府来的钦差大臣胡璇到了佛山镇,整个佛山都陷入了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
  毕竟,佛山只是广州府南海县下辖的一个乡镇而已,最高的行政机关不过就是一个正九品职衔相当于“乡科级”的巡检司衙门,而亲自来到佛山巡视的却是正三品的工部侍郎这种“副部级”干部。
  这也就算了,又过了五天,作为大明光烈朝廷的最高权力掌握着,整个岭南地区的最高政治决策人的天子朱由榔亲临佛山。
  如果说之前还算是惊惶,那现在佛山县上上下下的官吏、商贾、工匠、百姓则都陷入到一种近乎麻木的状态中。
  天子亲临一个连县城都不算的小镇,这事就算放在整个明朝历史,都算稀罕吧?
  当然,除了起于微末布衣的太祖皇帝和当年“御驾亲征”,留学草原的叫门天子朱祁镇……
  在佛山镇唯一的行政机构巡检司的严厉命令和要求下,佛山镇几乎一两日之内就变了个模样,街道上的垃圾杂物被清扫一空,大路上垫上一层细细的黄土,以前各个街头巷尾的乞丐、青皮流氓们都被勒令不得出现在大街上。
  当佛山镇数万吏民以一种极度的诚惶诚恐等待天子圣驾来临时,后来发生的事却出乎了所有人预料。
  天子车驾刚当到的确引起轰动,数百骑兵为前导,马蹄铮铮作响,披甲执槊、扬旗挥戈,又有数百甲士尾随在后,缨盔猎猎、刀矛林立。
  金黄色龙形大纛树立其间,威严肃穆,正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但当天子车驾进入钦差胡大人临时居住的那所大院后,便近一两日都没再传出新消息了。
  这种令人窒息的沉默持续了两天之后,一枚石子总算打破了湖面的宁静。
  次日清晨,数十名佛山巡检司以及南海县调来的衙役、公差们将上百份告示贴在了佛山镇的主要街道、民坊边。
  并且站立左右,向看热闹的镇民们反复宣讲
  告示不长,只有区区两三百来字,而且通俗易懂,所以传播起来也不费功夫。
  主要内容就是三条:
  一、朝廷在佛山成立武备局,招募工人,最低月银七钱,技术熟练的老工匠另算,而且有奖金。
  二、对于尚在经营的民营铁铺,掌柜、老板等负责人,三日后可在临时行在前汇集报道,届时朝廷有事宣布,当然是好事。
  三、以后佛山虽然还是一个镇级行政单位,但佛山巡检司改为巡政司,品级由正九品提升为正八品,虽然还归南海县辖制,但同时也受广州府知府衙门双重管理。
  佛山镇属于工业城镇,人口密集,短短一两日之内,这一消息便传遍整个佛山镇了。
  对于第一条,全镇的工人和百姓们都是举双手欢迎的,自从十几年前开始,各种原因作用下,佛山镇铁冶行业经营状况一年不如一年,有大量工匠失业闲置,失去经济来源,生活水平每况愈下。顺带着对服务业的消费也大幅度降低,此时的佛山镇堪称“百业凋零”。
  月银七钱可不算低,这与此时光复军普通士卒的月饷相当。要知道在大明朝,匠户的地位在四民中仅高于商人,但商户好歹还能有赚钱的营生,而匠户就极其苦逼,若是那种自己开着小作坊的还好一点,若是给别人帮工的,每月有个五六钱银子就很不错了。
  更不必说这几年作坊铁铺大量倒闭,连这点收入也断绝了。
  至于第二、第三条,与普通镇民干系不大,但大家也能从中感受到朝廷和天子对佛山镇的重视。
  不过两天的光景,就有超过七百名想要投武备局的工匠,在告示上指明的登记地点报到,由几名文吏登记造册。
  到了第四天早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一千五百人。
  与此同时,一百多名工坊、铁铺的负责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境,聚集在天子和钦差所在的大院门前的空地上。
  数十名擎刀披甲的军汉宿卫门前,不怒而威,让一众商户心中更加难定。
  这大院原是佛山镇中最大的商户之一冯氏的院子,之前钦差还没到佛山,由于听闻这冯氏家声不错,便派人递了拜帖了解情况。冯氏也很识趣,提前把自家大院腾了出来,表示提供给钦差临时办公居住所用,自己家搬进了一处偏宅。
  胡璇也没做怎么拒绝,毕竟虽然他可以不挑住处,总不可能让后面来的天子也随便住个民房吧?冯氏这个大院虽然也不算多豪华,但起码是在这佛山最大的府苑了,勉强能保证天子的安全和居住。
  所谓投桃报李,冯氏家主的果断投资并非没有回报,早在胡璇抵达佛山之后,便与冯氏透露了一些信息。
  所以在这一百多人里,冯氏家主冯循安是最淡定的一个,不少其他商户都聚在他左右,想问出点口风。但冯循安只是表示此次召见绝对是好事,朝廷不会为难众商户,就不再多说。
  这话虽然还是无法缓解大家心中焦虑,但好歹还是让人放心了一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度过半个时辰的煎熬之后,大门打开,在士卒的引导之下,一百多人最终在府院大厅前停下。
  而坐在大厅正中间的,正是大明光烈天子朱由榔,也就是朱由榔。
  胡璇站在朱由榔座位前,众商户则站立在大厅外,只能隐隐看到这边的明黄色,无不在惶恐之中跪地伏倒,口称万岁。
  朱由榔只是远远的说了几句话,表示勉励安抚,便不再出口,毕竟他是皇帝,面对这些普通商人不太可能说太多,否则即使他不觉得什么,吓也能把这些人给吓死了,而且下面人也容易胡乱猜测,弄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胡璇才是此事真正的主角,他走到跪伏着的商户们前,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这次召大家来,想必诸位心中也有疑惑,大家都是佛山镇冶铁一行的大户,在此业经营日深。这几年状况如何,想必不用我多言。”
  “我知道,大家听闻朝廷召大家过来,心中有着许多疑虑,但大家不必担心。今日且听本官说完朝廷的意思,后面大家再有不同意见,还可以商量嘛,朝廷并无强求的意思。”
  这话出口,却是让众人心中在惊讶惶恐之中更没底了。大明朝的官爷什么时候也会和商人“商量”了?还说不强求?而且还是一名正三品的朝廷六部大员!更别说身后就坐着大明天子表示默认……
  别说在大明朝,就算是从秦朝开始的几千年里,这也是没听说过的事吧?
  商户们心思复杂,但朱由榔却已经想过很多了。
  他之前与胡璇讨论的时候,就议及过这个问题。说到底,佛山铁冶的衰落,除了大形势恶劣的影响之外,明末朝廷的瞎干预、乱摊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说起这个对商户的“岁办”政策,一开始也是件好事。这就相当于后世的政府订单,能够给这些商户提供一个稳定的市场。
  但随着吏治腐化严重,又有封建社会那种歧视工商的风气加持下,“岁办”制度便彻底沦为了朝廷用极少代价乃至一毛不拔的强买强卖、掠夺匠户、商户的财富与劳动成果。
  在这种重重压迫情况下,这些民营工商户自然要么破产;要么直接拿着钱买地当地主算了;剩下的也对朝廷保持敌视态度。
  所以他和胡璇一直认为,对于这些商户不能采取行政命令式的要求,而应该提出合作态度,让他们明白现在的光烈朝廷不同于以往。
  至于朱由榔的出现,则是为了提供一种可靠政治保障,毕竟哪怕你胡璇是正三品大员,也是会有下岗退休的一天的。而天子则就不同了,所谓“口含天宪”,一经承诺,甚至只需要表明一下态度,那就是连后继之君都不能直接反对的国法。
  就在商户们面面相觑之际,胡璇也接着开口。


第26章 匠户也能当大官?
  “朝廷的意见主要是两样”
  “其一,据本官所知,大家经营状况不善一则乃是由于战乱频发、商路断绝,而二则嘛,也是因为之前朝廷“岁办”逼迫,压迫甚大。”
  听在商户们的耳里,这就有些诛心之言的意味了,甚至有两个商户想抬头向胡璇解释些什么,但又不敢说话。
  “是故,经天子恩泽,即日起,废除一切岁办常例,凡再有以此为名摊派工商的,商户可向广州府衙或工部武备局告发!涉事官吏具以贪墨论处!”
  这第一件事就让众人心中一凛,看来朝廷还真是想要与自己这些微末之民合作的样子啊。
  “其二,佛山商户经营规模较大的都在此处了,但人数也不少。考虑到日后工部、武备局还要有许多事情与大家直接相商,所以朝廷提议组建一个‘佛山铁业工商会’,所有参加工商会的掌柜、老板一起推选出一名会长和两名副会长,三年一改选,作为与朝廷沟通的代表。”
  在下面众人迟疑的眼神中,作为佛山最大的铁铺、工坊经营户之一的冯氏家主冯循安倒是立起了身子,对胡璇恭声问道
  “既如此,不知大人所谓沟通商议,是指沟通商议何事呢?”
  很显然,冯循安就是一个托,是胡璇用来打破僵局接话的,但这也的确问出了所有商户心中的疑惑。
  胡璇捋着胡子微微一笑,回应道
  “冯先生所问正是关键,大家也知道,佛山铁冶行业之所以不景气,主要是由于中原战乱,商路堵绝,各地需求采购太少。”
  “可如今,却就有一个大大的市场摆在诸位面前。”
  “那就是朝廷!就是朝廷的数十万大军!”
  铿锵有力的语气中,有些商户已经大体明白胡璇的意思了。
  “如今正值战事朝廷湖广、闽浙、两广有着数十万官军,这些官军所需枪、戟、刀、矛,箭头、鞍镫、甲胄兜鍪不知凡几!若只是由武备局一家专供,大大不足,是故,朝廷打算,日后若军中所需诸兵械,除去武备局所担之外,剩下一律交给佛山工商会分包。”
  “这回由朝廷先下定金,待工商会所供军械检查无误后,支付尾款,绝不如之前“岁办”摊派、拖欠!”
  话说到这份上,大家还能有什么意见,再说现在的经营状况本来也就困难,万一这朝廷确实是讲信用了呢?这可是有天子在后面做保障的啊!
  诚惶诚恐之中,一众商户在冯循安的带领下,向胡璇表示对朝廷政策的支持与认同。
  “小人等愿为陛下,为朝廷效犬马之劳!”
  百余人齐声应和,声势不小
  但胡璇知道,什么犬马之劳,那得看朝廷后面的举动如何了,否则人家摆出一个“勉为其难”的不配合态度还是可能的,毕竟这些年朝廷的信用的确不咋地……
  不过接下来几天的事情却让商户们没了疑惑
  先是冯循安出面,召集了所有商户讨论“佛山铁业工商会”的事,结果自不必说,作为与朝廷关系最紧密的一家,冯循安当之无愧的当选了会长,除此外另外两家大商户担任了副会长。
  而工商会刚刚成立一天,就得到了来自朝廷公布的第一笔订单。这是一笔包括甲胄、刀矛、盾牌等十几项上万数量的大订单,仅仅定金就有五万两!
  这么大的订单在佛山镇已经好几年没遇到过了,商户们拿出百分之一百二的热情投入了生产。
  原因也很简单,武备局现在还处于准备状态,距离投入生产还有一段时间,但军队所需刻不容缓,所以朱由榔打算先让这些民营商户应应急,同时也是给他们的一个甜头。
  反正这些冷兵器的武器装备也不是什么机密,佛山镇以前也被朝廷摊派过制造军械的任务,对这些东西也不陌生,主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保证质量过关,其实以他们的效率,生产起来并不慢。
  -------------------------------------
  与此同时,武备局的筹备工作也走上了正轨。
  胡璇从佛山镇外围靠河找到了一处空址,这原是南海卫下辖一个百户所的驻地,但军制改革之后,兵员已经被调走整编,剩下的妇孺家属被胡璇统一安置在了另一个村寨旁边。
  首先便是开始了工坊的建造,虽然胡璇也收购了一些因为倒闭闲置的工坊,但那些毕竟太分散,不易于统一生产流程。
  两三百被朝廷武备局“收编”泥瓦匠组成的工程队开始工作,还雇佣了许多周边村民协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