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24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那按照天使的意思,朝廷打算安排我们这些人?”
  虽然心中不甘,但他还是不得不接受联合的提议。因为他知道,在张献忠死前留下了让他们投奔明廷的遗言后,又加上张献忠惨死于清军之手,西军将佐就有大量支持联明抗清路线的。
  其中尤以李定国为甚,其余除了没什么心思的艾能奇,刘文秀虽然嘴上不说,但孙可望能感觉出来,他是有些偏向于李定国的主张的。
  如果说之前作为西军残部名义上的首领,孙可望还能以各种理由、谈判条件、明廷态度之类的搪塞这些联明派,那么现在这种明廷方面已经明确表示:只要能够抗清,什么条件都可以接受,什么条件都可以让步。
  他这时要是再反对或是搪塞,恐怕那些之前跟着李定国上演“以死进谏”大戏的将佐们,就不仅仅是“以死进谏”这么简单了。
  接着,李定国、刘文秀又向王夫之询问了一些细节。
  王夫之明确表示,只要西军能够接受与明军合作,天子愿意拿出一个独立编制,直接就地把西军改为光复左军,而且左军都督、佥事、同知等一系列将帅编制,以及以下师、营总兵、参将等等的人事任免均由西军自行推选,明廷一概不干涉,只要报上来就批准。
  而且天子还承诺,只要不触犯投敌、造反或是触犯底线的行为,朝廷一概不干预光复左军的人事任免。面对明廷如此宽容主动的合作态度与优厚的条件,李定国和刘文秀都安下了心,对联明抗清一事更加期待了。
  近一个时辰之后,孙可望才让人带王夫之下去安顿休息,又撤走了其他将佐,只剩下兄弟四人。
  “三位贤弟以为如何?”
  孙可望先是问道
  刘文秀斟酌一二,回答
  “大哥,我觉得这朝廷……应该是有诚意的,咱们之前不也已经定下来要联明抗清吗?这正是机会啊。”
  孙可望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倒是艾能奇插嘴道
  “只是这小年轻说得这般好,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诓咱们。”
  “是啊,这王中书说得也太好了,我担心会不会有变数啊……”
  “大家伙也知道,这朝廷的事,本就难有个定数,今天这个首辅上来了说这个,明天那个阁臣上来了说那话。”
  孙可望也表示赞同,他倒不是有多抗拒和明廷合作,而是不想绑在明廷和清军的战车上。
  他的想法,是想割据滇、黔、川、桂等西南地区,做一个偏安一隅的诸侯。所以按照他的思路,在拥有一定的割据实力后,还是要与清军达成妥协,最后以一种类似朝鲜、越南那样的“藩属国”称霸西南。
  至于与明廷的联系嘛,只是为了能够利用南明朝廷的残余影响力来抵挡住清军主力的进攻,从而让西军能够在西南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地积蓄实力,同时消耗清军锋锐而已。
  所以,他理想中与明廷的“合作”,应当是一方面不能让明廷跑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另一方面只对明军做一些策应之类的小规模援助,保证他们不会亡得太快,给自己吸引火力而已。
  现在王夫之虽然给出了优厚的条件,同时也许诺了西军残部未来的“半独立”性,可这并不是孙可望想要的。因为在这些条件之后,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必须抗清。
  而说到底,孙可望并不想和清军死磕,这与他称霸一方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李定国似是有些看出孙可望的犹豫,他出言问道
  “那依大哥所见,该当如何,才能保证朝廷不反复呢?”
  李定国不同于孙可望,在由各种原因和机缘汇集的农民起义军中,李定国属于那种因为活不下去而造反,而且的确是想做一番大事业,为“苍生黎庶”而“平天下”的,也有着民军将领当中难得的长远目光。
  也正因如此,当王夫之说出光烈天子那番“亡国与亡天下”的言论时,李定国就已经被说服。他本来就是抱着联明抗清的想法南下滇黔,如今明廷方面对此这般积极,他没道理不高兴。
  孙可望知道,李定国的态度是事情关键,他本是想拖延此时的,可如今明廷使者找上门来,没一个理由,很难说服以李定国为首的“联明派”。
  他想了想道
  “除非……”
  “除非光烈天子亲自出口,向我们承诺。”
  “这……不就是一封圣旨的事吗?到时候这朝廷肯定要下一封圣旨的吧?”
  孙可望摇头
  “我说的不是圣旨,大明朝廷反悔的圣旨多了!”
  “我的意思是……必须让天子亲自所有人见证下,向我们承诺。”
  李定国闻言疑惑
  “现在咱们也走不开啊,不可能不管军队,跑到肇庆去吧?”
  孙可望看着他,轻轻道
  “我的意思是……让天子来我们这!”


第33章 不如冒险一搏
  “绝不可能,孙可望此人简直无君无父!”
  “这是蔑视朝廷!绝无此疏!”
  “流贼就是流贼,果然不可与之相与!”
  “与贼军合作断不可行,王夫之妖言惑众,陛下,臣请斩王夫之!以谢天下!”
  “请斩王夫之!”
  “臣附议!”
  自从孙可望第二天向王夫之又提出了新条件,要求光烈天子朱由榔,也就是朱由榔亲自来贵阳,他们才愿意改旗易帜,归附明廷。
  王夫之一听到这“不可理喻”的要求,二话不说,直接拂袖而去。说到底,在这个年代,天子,那就是世界上最神圣的存在。
  更别说,大明朝已经延续了三百多年,皇权的尊严已经深入人心,纵使此时的明廷连偏安一隅都做不到,只是一个在清军威胁下苟延残喘的“前朝余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且一个三百年的皇朝、帝国呢?
  否则为什么在崇祯死后,只要能找到一个宗室后人,那些各地的官员就能马上建立一个能够获得当地士民承认、拥护的新朝廷?这就是历史惯性的力量。
  而孙可望却要作为国家最高象征的天子跑到他的“贼窝”里,去做什么劳什子“承诺”,这种行为和董卓、曹操何异?
  于是王夫之一回到肇庆,立刻就引起轩然大波,无数官员破口大骂,乃至于迁怒当初一力建议与西军联合的王夫之、吕大器等人。
  甚至有人上述建议,先不管什么清军了,先派人带兵把这个藐视君父的“流贼”给剿了。
  顺带着,大家对忠贞营这样由民军收编而来的军队也充满“不友好”的情绪。
  面对这样的形势,朱由榔是真的无语了,在他原本的想象中,联合西军一事应当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通过王夫之回报的种种细节,他能够发现,虽然李定国、刘文秀等人有不小的合作意愿,但孙可望则明显有所疑虑及抗拒。
  他先是觉得奇怪,因为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西军最后是接受了流亡的永历朝廷,还把朱由榔接到了昆明……
  等等,流亡?
  思虑了一晚上,朱由榔大体能够猜测出孙可望拒绝合作的原因。
  原来是因为他忽视了历史上南明永历朝廷与西军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那时的永历朝廷已经是个四处流亡、走投无路,没有一兵一卒的空架子了!
  历史上孙可望接受永历朝廷与其说是想“联明抗清”,还不如说是想要借永历朝廷这杆大旗,“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南明剩下的政治遗产,从而达到他割据西南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后来孙可望受封为秦王后,俨然以皇帝自居,甚至规定一切衙署的称谓前都要加“秦“字,对永历帝也极尽侮辱之能事。永历帝实在难以忍受不下去了,便派人持密诏让与孙可望有矛盾的李定国前来护驾,最终发生了“十八先生之狱”。
  最终驻扎在贵阳的孙可望亲自率十万大军向驻于云南的大西军二号人物李定国发动进攻,孙可望压不下失利的怒火,跑到长沙,投降清朝,以借兵复仇。
  当然,一旦降了满清,满清又怎么会放虎归山,最后让孙可望顶着一个可有可无的爵位,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北京。
  一旦理解了这些,朱由榔就想通事情的关键所在了。
  关键就在于,此时的明廷并不是那个四处流窜的流亡朝廷,而是拥有好几万兵马、两省之地,还有忠贞营那又是几万兵马的政治实体。
  有了这样的底气,如果孙可望同意与明廷合作,那么内有李定国、刘文秀等“联明派”,外有具有相当实力的朝廷,“内外响应”之下,他就算不想抗清,也得要抗清了。
  所以孙可望这回的“过分条件”就是为了堵李定国等联明派的嘴,顺便拖延明廷这边联明抗清的打算。
  当然,从好的一方面想,王夫之此行,也收获了不少。比如说西军当中的“联明派”力量相当强大,甚至能让孙可望也不得不低头,由此可见,关于联合一事,孙可望所造成的阻力也没有想象中这么大。
  那么,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朱由榔沉着脸坐在首案边,下面则是三位阁臣
  今天朝会又是一番唇枪舌剑、面红耳赤,实在是让他有些生气
  “吵吵吵,就知道吵,好像只要能‘斩了xxx’,‘罢免xxx’,‘弹劾xxx’就能天下太平了!”
  朱由榔心中不断腹诽了一个多时辰,才结束了朝会,三位阁臣也能看出天子心中不痛快,一下朝就来到了后面小阁楼和皇帝开小会。
  “陛下,朝臣虽有些言语过分,但说的也不无道理啊,孙可望有辱君父,所言狂妄,断不可理会啊。”
  瞿式耜苦口婆心,在他看来,孙可望这个离谱要求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
  而吕大器也道
  “答应孙可望的无理要求是断不可行的,陛下,不如朝廷再行其他办法。此次王中书出使滇黔,虽然没有得到结果,但好歹也了解了,西军当中心向朝廷的将佐军士还是不少的,否则孙可望也不必用这借口来搪塞朝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不如……我们派人私下与李定国、刘文秀等联系。”
  这话似是有理,但一旁的陈子壮却摇了摇头
  “吕公此策恐怕难行啊,孙可望既然能够提出这个要求,就算李、刘等人有所不满,可至少表面上也是默认的。而且纵使他们心向朝廷,但也有一些疑虑之心,若是朝廷一口否决,难免心生嫌隙啊。”
  三人又互相讨论了起来
  首先三个人都对孙可望的离谱建议毫不留意,而是关注在如何处理和收尾。瞿式耜的意思是绝不同意,直接表示拒绝,就算不与西军翻脸,但合作的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
  而吕大器则认为可以在与西军方面拍拖的同时,私下派人和李定国、刘文秀联系,届时来个里应外合,挑动西军内部矛盾,直接绕过孙可望,完成合作事宜。
  至于陈子壮,一方面不同意瞿式耜那样不作为的态度,可又觉得吕大器的方案不可行。最后,他建议可以先和西军谈判,表示圣驾西巡太过危险,不可行,派遣其它有威信的朝廷大员去贵州代表朝廷,当然,要是能让西军那边派人过来就更好了。
  倾听完三名肱骨大臣的意见,朱由榔仍然是心中无定。
  门外,三月初的广东已经逐渐褪去寒潮,好在广东的植物都属于常春类树木,也没有什么万物复苏一说,但朱由榔在广东今年所体会到的冬天确实是比后世冷的。
  这大概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小冰河期”吧?
  但从左右近侍得到的消息并结合自己这具身体的记忆,这年的冬天却是比往年暖和些的,从此朱由榔大致猜测,所谓的“小冰河期”也该走向末尾了。
  做了些神游天外的想法后,朱由榔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坚定地说
  “三位卿家,朕决定”
  “出巡广西”
  瞿式耜立即连忙拜倒
  “陛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啊!”
  “陛下请三思!”
  吕大器、陈子壮也再三劝谏
  “诸卿不必再说了,朕想过很久了,若是绕过孙可望,直接联系李、刘,求不论是否能够成功,就算能够,西军难免自起争执,无暇抗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