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128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君臣二人一问一答,不是还会为一些问题讨论起来。
  方以智本就是此道中人,一开始还只是抱着奉承的心态,但到了后面,也被朱由榔提出的许多问题吸引了进去,不知不觉间竟是和天子并排站立在案几前,两人一边翻动书籍,一边讨论,不是还拿着纸张写写画画。
  “你这个对于太阳与地球距离的推测还算明确,两者距离至少是太阳直径的百倍以上。”
  朱由榔看到其中记述的一段,方以智和西方传教士关于地日距离比的争论,对方认为太阳半径为地球的一百六十倍,而距离却只有一千六百万公里,被方以智用计算结果反驳,方以智并以此推测地球周长为九万里左右。
  这个时代,哥白尼已经死了好几十年了,日心说在科学上已经无懈可击,但在社会传播上,由于天主教会的存在,地心说依旧有较大影响力,比如前来中国传教的教士们,大多数都还坚持地心说。
  但好在其中也不乏真正有科学精神的,所以方以智也从中接触到了日心说,但此时的他,还没有对两者做出完全判别。
  天文学外,对于光学、运动学和化学,方以智都会一方面记述下从传教士那里得到的知识,而后在后面写上自己的反思,哪些认同、哪些反对。
  和很多人认知中不一样,此时无论中西的科学先驱们,都已经知道地球的引力问题了,只是没有推导出具体公式而已。
  明代科学家王徽《远西奇器图说》关于地球重力的记述
  甚至,在论述过程中,受传教士的影响,都广泛使用阿拉伯数字和希腊字母来表达,根本用不着朱由榔搞什么“先知”。
  有关求物体重心的方法记述
  朱由榔很欣喜的发现,对方的学术水平,不仅仅局限于对西方文艺复兴后成果的翻译和学习,也有大量的反思和探索,虽然其中许多内容,以一个后世人来看,错漏百出,但依旧很了不起。
  “如此,让你当这个翰林学士,朕就放心了!”
  朱由榔心满意足地合上书本,对一旁还兴致勃勃的方以智道
  方以智这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距离天子不过数步,相当失礼,连忙拜伏。
  “罪臣失礼!”
  朱由榔哈哈笑道
  “无妨,搞科研的,就得这样!”
  言罢竟是把对方招呼过来,两人对案而坐,拿起纸笔,继续探讨起来,直到天色将暗,竟是过去快两个时辰,皇后都来催吃饭了,这才放方以智离开。
  方以智走在日暮下的承天门广场,心中踌躇满志,今日和天子探讨了一下午,大概理解朱由榔想让他干啥工作了,方以智本就爱好此道,倒也不排斥,朱由榔先让他挑头,选拔相干人才,把天文、物理、化学几个研究所建立起来。
  他的野心很明显,就是把翰林院从一个文献编纂、内阁储备的清贵衙门,改造成科研机构。


第7章 抄家(上)
  恩科的消息传出后,整个江南地区瞬时平静下来,虽说会试放到了年中五月份进行,但很快大概三月份就会进行秋闱乡试,时间相当紧迫,士子们可没时间跑来街上“散步”了。
  新的税收政策减轻了原本岌岌可危的自耕农与小地主负担,尤其考虑到拿下江南依旧是秋后的事情,江浙地区秋粮也酌情减征,部分之前满清已经征过的府县不重复征收,这看似寻常的举动在封建社会却堪称“贤明”了。
  让市场上的粮食流通变得宽裕,连带着像南京、苏杭这样的大城市中的居民们日子都要好过一些。
  但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很开心,有些人,反而陷入恐慌当中。
  南京城内
  朱雀街和西安门外大街,是南京勋贵们的府邸聚集所在。
  原本朱门大户、叠檐重楼的繁华地,却突然如同被石子惊破平湖,激荡恐慌起来。
  “锃锃”
  金属甲叶互相碰撞的刺耳声传遍大街,闪烁的刺刀、锋锐的长矛,以及那兜鍪之下,冷冽目光让所有曾经富贵显赫的家族心惊胆颤。
  “砰!”
  十数名甲士用门锤破开府门,上面“保国公府”的牌匾被震颤欲落。
  数十名甲士紧随其后,鱼贯而入,列为纵队,步伐森然。
  “你们在干什么!我乃是保国公!我是国家勋贵!”
  一名身子壮硕,挺着大肚子的中年人被士卒拎了出来,身侧女眷一阵慌乱,四散奔逃,有亲信家丁要上前阻拦。
  “砰砰!”
  数发火铳鸣枪示警,众人顿时就不敢再动。
  中年人正是保国公朱国弼,其人是宣德至成化年间的名将朱永之后,第八代保国公,原本保国公爵位在百年前,就因过降为抚宁侯,但弘光继位之时,朱国弼出了大力,位在勋臣之首,便加封为国公。
  说起来其祖先朱永,就是当年成化犁庭的主要将领,击破建州女真,横扫辽东,但时隔近二百年后,其子孙却是在多铎兵锋尚未及城下,便带着一众文武投降。
  之所以追究他,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不同于其他普通将领和大臣,多铎南下之时,朱国弼是南京留守,是武官之首,手中握有城防兵权,是“主谋”,而非“从谋”。
  除此之外,他的罪过还不止这些,肇庆朝廷班子回到南京后,户部、都察院联手重新清查档案府库,有些事情也浮出水面。
  崇祯十七年,当时朱国弼被崇祯委以重任,让其提督漕运、坐镇淮安,加太子太傅,希望能帮朝廷稳住漕运通畅,为北方正在进行的战争输血。
  但就在京师陷落之时,朱国弼不顾巡抚路振飞劝阻,侵吞了大量漕粮、漕银。
  局势一稳定,有些事情就要秋后算账了,朱由榔实在是想不出,自己有什么理由放过这些人?连黔国公那种算是忠心耿耿的,都要拿出家财表示一二,要就这样算了,岂不是对不起人家?
  何况自己刚刚才册封了大量新进勋贵,大明朝不需要这么多公侯,既然有新的进来,那最好就得扫地出门一批。
  再说京师沦陷之时,居然反而侵吞军资,又带头献降南京,说不好听点,坐视两任天子蒙难!别说抄家,朱由榔就算满门抄斩,都没二话可说,如果毫不追究,反而会受人议论。
  “搜!”
  抄家官兵由御前司、锦衣卫内视司和驻防南京的王兴部兵马联合组成,为突出重要性,带头的正是御前兵卫司指挥使李景兴。
  自从入驻金陵以来,李景兴的身份是众所周知的,基本上只要他出面的事情,就可以代表天子的态度,如今带头抄家,必然就是宫里的意思。
  “我不服!我不服!”
  “当日降清,也非我一人决断!总不能只是因为我是留守,便只追究我的责任,我不服!”
  朱国弼大声喧嚷,想要挣脱束缚,但被左右士卒死死按住。
  李景兴藐了对方一眼
  “保国公请放心,这次绝对不止针对你一家,去魏国公府、灵璧侯府、安远侯府的兵丁已经在路上了。”
  朱国弼顿时被堵得哑然失声,而后更加疯狂地叫嚣道
  “不止!还有内阁学士王铎!还有钱谦益、朱之臣、梁云构!我只是被逼无奈!被逼无奈……”
  也不等对方喊完,就被压了下去装上囚车,这些事情,锦衣卫和御前司早就调查清楚了,用不着他复述一遍。
  保国公府内所有仆役、丫鬟、内眷全部被带走,经过甄别之后,仆人、丫鬟等会被发还身契,恢复自由,小妾之类也会被勒令改嫁,非嫡出子嗣也不多追究,要么随母改嫁,要么干脆由朝廷抚养。
  唯有直系家属恐怕就比较惨了,朱由榔到也不想搞个满门抄斩,除了泄愤作用不大,而且说实话,当初南京不战而降的责任,与其说是朱国弼和钱谦益等人的,主要其实是弘光的,当时江南尚有近二十万大军,就算长江守不住,也不该只身逃跑,在这一点上,表现还不如当年的宋高宗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完颜构再拉,起码生死存亡之时,还是分得清轻重缓急的。
  朱由榔对这帮人动手,完全就是出于某种“不要白不要”的想法,毕竟打仗还是相当花钱的,大半年干下来,原本筹措良久的积蓄,一下子又快见底,虽然也称不上穷,但谁会嫌钱多呢?
  如果面对士绅集团,朱由榔要犹豫二三的话,面对这些“前朝”勋贵,实在是不知道有什么好怕的,当年文官集团都能按着他们欺负,何况现在的朱由榔。
  整个南京城一日之内,鸡飞狗跳,一队队顶盔掼甲的士卒穿行街道之间,一户户大院府邸被破门而入,官兵秩序俨然,纪律严明,一板一眼的羁押囚犯、搜检库房,贴上封条,又赶往下一家。
  当然也不乏狗急跳墙者,东宁伯焦梦熊居然异想天开,想带着家丁堵门,被一阵排枪,当场报销。
  喧嚷声、兵械声、破门声、求饶声、车马声
  响了一天,前后羁押了数千人,监牢不够用,只好借用城北大营暂时看管。
  牵扯了十多家勋贵,基本原南京显赫门庭,无一幸免。
  朱国弼、隆平侯张拱日、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远侯邓文囿、项城伯常应俊、大兴伯邹存义、宁晋伯刘允极、南和伯方一元、东宁伯焦梦熊、安城伯张国才、洛中伯黄九鼎、成安伯郭祚永、驸马齐赞元。
  全部遭受清算
  当然,由于罪有轻重,这些人的处理也不一样,比如为首的朱国弼直接全家发配海南卫,日后若是朱由榔有兴趣开拓海外,说不得就成了第一批“海外移民”。
  其余大多也是抄家发配,部分当初被裹挟的,只抄家、不发配,还有如魏国公徐文爵、临淮侯李祖述,在明军光复南京的过程中,主动联系配合锦衣卫与陈子龙等人,参与夺城,再加上当初降清以后,也没有继续在清廷之下任职,降爵一级,罚没家资一半。
  至此,大明开国以来的公爵,竟是只剩下了黔国公沐天波一支尚存,当然,也不是没有鹤立鸡群,大节无亏的。
  比如常遇春十三世孙,怀远侯常延龄,在南京失陷后,出走城外,散尽家财,组织乡勇坚持抗清,虽然力量弱小被多次击败,最后只得隐居山野,汇入自家夫人、子女开荒种菜、自给自足,表示“不食周粟”但毕竟勇气可嘉,克复江南后,朱由榔赐银五千、绢帛二百匹。
  结果被常延龄拒绝,表示自己“空无功勋,本有愧先祖,安敢叨扰天子,惟愿效命朝廷,以偿所过。”
  朱由榔又了解,这位当年明初猛将之后,却是个清流士大夫的文人性子,早在崇祯年间,就屡次上疏朝政,很有见地。干脆提拔为浙江按察使,改封开平侯,开平是常遇春的封号(开平王),以彰其不忘先祖荣辉,坚持气节。
  随后浙江推广新政,常延龄按察地方,秉公无私,处理了不少违法士绅,颇有廉名,朱由榔更为欣赏,打算锻炼几年后,可提拔为一方干臣或朝中御史,日后若是入阁成为一代宰执名臣,倒也算是段佳话了。
  除此之外,就只有刘伯温之后,诚意伯刘孔昭,在南京失陷后,逃亡浙东,与朱以海、张名振他们联合抗清,被提拔在军中任职副将,不必赘述。


第8章 抄家(下)
  不过朱国弼等人倒也不必沮丧,因为马上又有人来陪他们了。
  不仅只是勋贵,某些“气节骨鲠”朱由榔也没理由放过,卖主献城这种事,即使放在他们文人的价值观里面,也是该自裁谢罪的,当然,这些人恐怕是没这个勇气。
  只可惜,带头投降的内阁学士王铎早在明军东征之前,就非常果断的跑到北京去了,还被多尔衮任命为礼部汉尚书兼宏文院学士,编修所谓“明史”。
  剩下的如弘光朝礼部侍郎梁云构,同样在北京当上了户部侍郎兼右都御史,原兵部侍郎李绰北上任职工部侍郎。
  要说文化人还是聪明,早在朱由榔桂北之战后,原本那些于多铎南下之时,“立有功勋”的文官,大多已经找了各种关系,跑路北方了。
  相较而言,反而是钱谦益这类人比较尴尬,一方面,当初南京投降之时,身为礼部尚书的钱谦益的确是带头了,但另一方面,降清之后,钱谦益又没有人家王铎、梁云构之流“识相”,在北京干了不到半年就辞职归乡。
  这就属于给脸不要脸了,钱谦益一回南京就被洪承畴派人监视,后来还和浙东方面的朱以海政权不清不楚,被牵连入狱,又关了一年大牢才归往江南。
  朱由榔对于钱谦益其实谈不上什么愤恨,毫无疑问,对方的确是贪生怕死,可谁又不贪生怕死呢?当年清军大举南下,扬州屠城,数十万生灵涂炭,明廷看起来还有十几万大军,其实早就都是惊弓之鸟,皇帝都跑路了,那些个军头们怎么可能会给搭上自己的性命?真论投降,那有人可太多了,至少在剃发令下达之前,老百姓也是倾向于投降的。
  从历史上看,钱谦益降清后,其实也没造成太多破坏,当时降清的文武官员太多了,但事后主动辞职不干的,还真没几个,钱谦益就算其一,并且后来也为永历政权、鲁王政权和郑成功等抗清运动给予了不小资助。
  但是,降了就是降了,这是无可争议的罪责,钱谦益身为礼部尚书、东林党魁,没有抵抗就是没有抵抗,纵使他有万般理由,日后再怎么补救,也无法改变那一天的所作所为。
  身不由己不是理由,否则,朱由榔又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人家常延龄、刘孔昭、沐天波,还有陈子龙、夏完淳这种人?人家难道没有身不由己?
  故而,朱由榔的处理是,不杀你,但也不会用,抄家,革去功名,一把岁数,自己了却残生吧。
  当然,这也还有另一个缘故,钱谦益是瞿式耜的老师,无论如何,朱由榔还是比较在意自己这个亦师亦臣的首辅的,如果钱谦益死在瞿式耜任职期间,肯定会受人议论,这年头师徒关系犹如父子,有时候比君臣还重要,就算瞿式耜没意见,也会对他的声誉造成影响。
  老瞿这几年为自己殚精竭虑,朱由榔不愿意让他背受不该有的骂名。
  等李景兴亲自带兵上门时,钱谦益府上大门已经打开,其人免去衣冠,主动束手就擒,看来早就知道自己的结果了,倒也不必李景兴多费麻烦。
  身侧一名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美艳妇人,身着青色布衣,沉默不语,只是扶持着已六十多岁的钱谦益离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1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8/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