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53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这也是李德武最难想通的,你从哪儿学来的这些?
  “听闻你借住东山寺?”
  “是。”李善顿了顿,“前几日听闻,县尉大人是裴相快婿,不知居所何处?”
  李德武脸一黑,他不信李善不知道自己还住在裴府,这是在嘲讽自己是个赘婿呢!
  “对了,听说县尉大人前不久喜得麟儿,东山寺香火鼎盛,多有达官贵人为子女祈福,在寺内点长明灯。”
  这次,两人的视线撞了撞才互相避开。
  李德武的话意思很明显,你借住在东山寺,想必朱氏也在那儿吧!
  而李善的回复带着毫不客气的狠劲,你拿我老娘威胁我,我就拿你儿子威胁你。
  李德武面容僵硬的笑了笑,“等回京吧,若有闲暇当去东山寺礼佛。”
  “不敢当,县尉大人客气了,回京后自然是小子先登门拜会。”李善笑容可掬,温和亲切。
  旁边的书吏都听得莫名其妙,感觉到了什么,但也没发现什么。
  县衙大院门口处。
  “这么快?”于志宁看着手上已经签字画押的公文,诧异问:“才一个时辰就点验完毕?”
  荣九思笑道:“粮草每车入库,均非定量,分数队清点入库,计算总量,十抽一查验,无差漏者赏,误者全队皆罚。”
  于志宁在心里复盘了下,笑道:“久闻九思兄精于算学,名不虚传。”
  粮草入库,每一车数量都是不同的,如果想当场清点入库,就需要一个精于算学而且心思敏捷的人在场。
  荣九思脸稍微红了点,他虽然已经学了算盘,但打起来还是磕磕绊绊的,今日其实是李善操作,算盘都打得飞起来了。
  这时候,李善正好出门,行礼道:“于学士,荣主簿。”
  荣九思略略点头,“今日事毕了?”
  “各式账册均清点完毕,按三万河东府兵,三千骑兵计,粮草尚能供给二十日。”
  于志宁眯着眼打量着面前这个青年,他任职陕东道大行台度支郎中,虽然位置不算高,但权柄很重。
  从去年到今年,从秦王到齐王,河北道唐军粮草供给都是陕东道提供的,于志宁就是实际的操作者,自然也精通算学。
  计算出粮草供给时日,这并不难,但这是在粮草刚刚清点入库之后,短短一个时辰内完成这么多工作,难度就有点大了。
  “九思兄,这位是令徒?”
  荣九思的脸更红了,强撑着笑道:“这位是随军书吏,对了,仲谧兄,今日可有军报?”
  于志宁又看了眼李善,才说:“赵州失守,主管周丰行战死。”
  荣九思脸上神色有些复杂,赵州主管周丰行是太原老人,虽随秦王参加洛阳大战,但并未入秦王府,没想到此时战死河北。
  于志宁小声和荣九思聊了几句河北战局,眼角余光扫见李善悄无声息的走出门去。
  荣九思刚才的态度很有点令人费解,那位青年只观其言行举止,就知道非寒门出身,但对其姓名来历荣九思却避而不答……于志宁更疑惑的是,李善默不作声的离去,显示出他并不是荣九思的下属。
  于志宁在县衙里兜了一圈,拜见齐王,毫不意外的得到粮草不济,难以出兵的回复,之后他找人打听了下,记下了李善这个名字。
  此时的李善已经回了宅子,也毫不意外的在院子里看见了捋着山羊胡子的魏征。
  “都说东山寺李善胸有韬略,颇有手段,又勇武善战,不料还精于算学,就连郑家也甘拜下风。”
  李善挠挠头没说话,坐下接过朱八递来的一杯水喝了几口。
  就在昨日,李元吉招揽来的荥阳郑家子弟巡视粮仓,李乾佑带着李善、荣九思相陪。
  五姓七家各有所长,或长于兵事,或长于经义,但不管哪一家,算学都是基本学科,族内子弟但凡想建功立业的,就没有不学的。
  荣九思也不知道是不是和那郑家子弟有恩怨,后者几度挑刺,最后荣九思将李善给推了出来……徒弟不行,只能师傅上了。
  结果毫无悬念,李善轻松的答出了对方提的问题,而郑家子弟折腾了一个时辰,对二元二次方程毫无头绪。
  魏征笑道:“那算盘老夫也用过,正要请你指点一二。”
  李善一屁股坐下,斜了这厮一眼,“魏先生不去忙正事,频频来此作甚?”
  “噢噢,想必是魏先生如今也没正事忙啊。”
  只两句话,魏征就脸色微变。


第八十章 两只狐狸
  此次魏征随齐王出征,不是为李元吉出谋划策的,而是来为东宫收纳河北、山东豪杰名士。
  如今大军还在陕东道境内,魏征自然是无事可做。
  “何出此言?”
  “难道先生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魏征怔了怔,“如此见微知著……”
  作为对历史有不少了解的穿越者,李善很容易判断出魏征此行的目的。
  岭南、江南、巴蜀如今还没完全平定下来,李唐彻底掌握的地盘中,关中道、河东道、京兆那是基本盘,李建成是不能大幅度染指的,怕犯了李渊的忌讳。
  剩下的只有陕东道和河北道了,前者是李世民的基本盘,而李建成显然希望将后者打造成东宫的基本盘。
  而魏征是最合适的人选。
  因为魏征就是河北人,先在魏洲主管元宝藏账下为官,后来投瓦岗寨李密,再之后投唐,但旋即被窦建德俘虏,并被任命为起居舍人,直到虎牢关一战之后才再次投唐,进了东宫官居太子洗马。
  本人就是河北名士,又长期在河北打转,并且在辅佐窦建德时期与诸多河北、山东世族来往,自然是李建成派到河北的第一人选。
  李善瞥了眼看似平静实则跃跃的魏征,他对后者此次之行不太看好,也不知道历史上李建成是什么时候出兵的……
  “前日所说,不再细思吗?”
  “不了,已定明年科考,否则也不至于随军至此。”
  魏征笑了笑,绝无历史上那等吹胡子瞪眼的形象,反而显得温文儒雅,“明算科取中,也不过为小吏,再想想吧。”
  李善作势迟疑,顿了顿却将话题扯开,“适才听闻赵州失陷。”
  “以翼洲为界,北边已然全都陷落。”魏征眉头大皱,“刘黑闼其人,狡诈多谋,蛮横骁勇……”
  顿了顿,魏征看向李善,“以你观之,齐王可会出兵?”
  出个姥姥!
  李善心里骂了句,沉思片刻小心翼翼的问:“今日听闻洛洲总管庐江王求援?”
  魏征抿着嘴没说话,庐江王李瑗是李渊的堂侄,先后历任刑部侍郎、信州总管,后随李孝恭攻打萧铣,却未立下军功,得东宫太子李建成的举荐出任洛洲总管。
  看魏征一直没吭声,李善随口道:“不过也不打紧,还有翼洲呢。”
  一声长长的叹息后,魏征摇头道:“齐王年幼,此举太过轻佻。”
  “足下此语也甚是轻佻。”李善黑着脸说:“某与秦王府子弟多有来往。”
  魏征哑然失笑,“而且还频得秦王赞誉有加。”
  洛洲是窦建德所建夏国的都城,去年刘黑闼起兵席卷河北,也是在洛城称王,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刘黑闼必全力攻打洛洲。
  但想攻打洛洲,就必须先攻克洛洲北面的翼洲和刑洲。
  翼洲主管王绪是李世民年初征伐河北的部将,刑洲主管齐善行是秦王府左二护军。
  驻守刑洲、翼洲的唐军都归河北道行军主管淮阳王李道玄统率,而李道玄又是李世民的铁杆亲信。
  剩下的几个还没失陷的府洲,沧州、德州偏离战场,贝州总管许善护、魏洲总管田留安等均是秦王府一脉。
  在这种情况下,李元吉怎么可能为李世民的亲信火中取栗?
  或者说,这种情况是李元吉最想看到的……李世民年初征伐河北后,将部将留下以掌控河北,他能做的事,我也能做。
  从李建成、李元吉的角度来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不仅能削弱李世民的实力和威望,也能增长己方的实力……但李善和魏征有共同的观点,这么做,损失的是自己的人望。
  想抢夺军功,局势危急却顿足不前,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至少显示出,胆气不足。
  李世民之所以在军中有如此的威望,一方面在于他军功盖世,另一方面来自于他的胆气。
  古往今来的名将多了,但如李世民这般经常带小股部队甚至几个人就敢去作死的名将就少了……类似的举动,李善只记得后来的朱棣,不过人家永乐大帝是穿了侄儿朱允炆亲手送出的防弹背心的!
  两相比较,再加上李元吉顿足不前……李善瞄了眼对面的魏征,心想这厮堪为名臣,其实真不是个好鸟。
  如今的局势摆在这儿了,刘黑闼席卷半个河北,兵锋锐利,秦王府一脉若无援军,只怕也只能勉强据城而守,齐王顿足不前,很可能是给太子李建成出兵的借口。
  李善的判断是来自于如今的局势,也是来自史书上的事实,毕竟刘黑闼就是死在李建成手中的。
  两人的视线在空中碰了碰,随即各自移开。
  老狐狸在心里想,这厮虽然年幼,但见微知著,眼光锐利,真不愧得秦王赞誉,若是真的投入齐王府,倒不一定是坏事。
  小狐狸在心里想,刘黑闼攻陷定州南下,这消息是大军入陕东道之后才传来的,会不会就是魏征这厮劝说齐王顿足?
  一直到吃过晚饭,魏征才起身告辞,李善一路将其送出门。
  这十多天来,魏征这是第六次登门了,从最开始的随口招揽,到探听李善消息后的屡屡试探,李善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
  就算必须给个态度,也不能在这时候。
  李善在心里早就否定了投入东宫的念头,不说其他的,如今的突厥虽然不如之前几十年如日中天,但也还没走到末路,他日突厥南下,难道指望李建成、李元吉这些更擅长勾心斗角的人去抵御吗?
  他在前世论坛上也曾经看到过类似的帖子,李二黑粉声称,如果李建成登基称帝,未必不如李世民。
  但这种可能性……放在这个时代,放在李善这个穿越者身上,那是要用人命去赌的!
  李善不敢去赌,若是李世民挂了,李建成、李元吉甚至李渊有能力完全掌握军中以应付突厥的入侵吗?
  “杀兄弑弟,逼父退位……”李善微微张口,无声的说:“的确不是好人。”
  “但好人是做不了皇帝的,至少做不了一个好皇帝。”
  李善正要回房,突然朱八大步走了过来。
  “嗯?”
  短暂的沉默后,李善低声道:“带路。”
  悠长的巷子里,刚刚离去的魏征正在慢悠悠的踱步,一个中年人毕恭毕敬的在魏征身后一步处跟着。
  皎洁的月光洒下,李善小心翼翼的探出脑袋,只一瞬间,就确认了朱八的猜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