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县人皆言,此生未见如此父母。”
李渊大是好奇,才赴任一个月,到任估摸也就十多天,就能有如此名声?
“李高迁携民夫出雁门,怀仁遣亲卫为乡民秋收,甚至亲力亲为。”
听到女儿这般说,李渊诧异万分,沉吟良久后只说:“不愧怀仁之名。”
这句话,当然不是贬低。
但是,也不是赞颂。
这个时代的上位者,即使心忧民众,或许会向世家豪族借人,或许会从李高迁那边想办法,但绝不会像李善这样亲力亲为,失了体面。
当然了,李善是不同的,不仅仅因为穿越者和他们三观不同,更重要的是,他挨过饿。
有了李渊的许可,平阳公主开始将马邑一战的实情渐渐透露出去,同时苏定方、凌敬也在暗中推波助澜,而且还请了和李善关系最为紧密的王仁表、李楷、张文瓘帮忙。
很快,消息就散布在长安朝中坊间。
东山酒楼门口,一个长须飘飘的中年人翻身下马,大步入内,侧耳倾听席间众人的议论纷纷,心里颇为讶然。
不多时,侍者引路,中年人上了二楼,推开一扇门进去,躬身行礼,“大兄。”
“七弟来了。”中书令杨恭仁笑道:“难得回京,今日就要启程,本欲府内设宴,但大郎提议,此间酒楼菜肴精美,请你一品。”
一旁的杨思谊笑着行礼,“东山酒楼这两年名声鹊起,七叔久镇灵州,今日当一饱口福。”
这位中年人就是前隋观王杨雄幼子杨师道,迎娶桂阳公主,如今为灵州总管,关内道直面突厥,此次临时回京,是为了灵州粮草供给一事。
不多时,酒菜上席,杨师道出身豪门,自幼最得父兄宠爱,精于饮食,不禁动容,“倒是新奇的紧。”
杨恭仁大笑道:“虽然味美,但价高令人望而止步,要不是大郎,为兄可舍不得。”
“大郎难道生财有道?”杨师道好奇问。
“非也非也。”杨思谊晃着脑袋,“此为东山李怀仁产业,侄儿与其交好,只半价售之。”
杨师道仪态优雅,但吃的挺快,随口道:“适才在楼下听见此人之名……”
杨思谊立即将这两日的消息说了一遍,感慨道:“刘公为伤卒让功与人,实有仁心,而怀仁为其扬名,有君子之风。”
这就是李善的小算盘……这个功劳是真不想要,也不能要,不然就夹在了李高迁和刘世让之间了,说不定还要惹上李神符这位并州总管。
李高迁要的是李善的立场,而刘世让不同……他要的是爵位和即将复设的代州总管府的总管。
所以,李善暗中推功,明面上为刘世让扬名……反正这也是好事,你刘世让总不能说我做错了吧?
至于你刘世让能不能得手代州总管……那就要看天意了。
这两日,消息散开,人皆赞刘世让之仁,李怀仁之义。
杨思谊虽然是世家子弟,但毕竟尚未出仕,看不到这些,而杨恭仁却能察觉得到其中的内情。
杨师道不太清楚内情,但看了眼杨恭仁的脸色,试探问:“马邑大捷,刘世让可会复爵?”
杨恭仁哼了声,轻描淡写道:“马邑大捷,刘世让首功,圣人有意封爵县公。”
“县公……”杨师道笑道:“那就好。”
杨思谊听得懵懵懂懂,但隐隐察觉得到,父亲和小叔都对刘世让没什么好感。
那当然了,范阳卢氏的卢赤松爵封范阳郡公,荥阳郑氏的郑善果封爵荥阳郡公,而弘农杨氏多有高官显贵,弘农郡公却被刘世让拿去了。
就因为这个,再加上刘世让倨傲跋扈,杨恭仁、杨师道早就看这厮不顺眼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 报复
缓缓走出太极宫,裴世矩与身边几位宰辅叙话……其实他这两年一直习惯保持沉默,除了裴寂之外,基本和其他宰辅没话说。
但今天不行,不是因为裴世矩有话说,而是其他人都在找他说话。
就在中书省和门下省之间的大街上,众人聊了好一会儿,之后裴世矩按照惯例,没有去门下省当值,而是径直上了马车回家。
自从武德四年投唐之后,虽然颇得李渊礼重,但裴世矩有自知之明,同时又敏锐的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夺嫡之争,所以名义上出任门下高官官侍中兼东宫太子詹事,但并不当值问事,即使两仪殿宰辅议事,也很少开口。
马车从侧门直接驶入裴宅,回了家,在外面保持仪态的裴世矩完全变了个人,面色铁青,罩在袖子里的双手微微发颤。
刚在书房坐下,裴世矩抄起桌上的一方砚台狠狠砸在地上,如此失态,在他一生中也不过寥寥数次。
“老夫历齐、周、隋、唐四朝,建功立业,海内闻名,如今受尔连累,被黄口小儿如此羞辱!”
刚刚被传来的李德武站在书房门口,很自觉的噗通一声双膝跪下,老老实实的听训。
在马邑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类似的场景……李德武已经习惯了,甚至已经套了膝套。
这两日,刘世让让功,李善为其扬名,这件事已经遍传长安,得人称颂,今日两仪殿议功,圣人李渊封爵刘世让为宜阳县公,赐庄园一座,田地百亩,男女仆役三十人。
这些裴世矩并不关心,但随后太子李建成再次赞许他目光如炬,为国举才。
裴世矩一头雾水,他向来紧闭家门,少问政事,消息并不灵通,还是出了太极宫,在与其他几位宰辅的叙话中才知道,这几日坊间流传的消息不仅仅一则。
世人皆知裴世矩有择人之能,其婿李德武得其真传。
去岁李德武荐李怀仁北上山东,乃见其筹谋之能,今岁裴世矩荐李怀仁赴任雁门,乃见其君子之德。
甚至裴寂还洋洋得意,在太极宫门口说:“弘大兄近年少有进言,唯荐怀仁一人,果见其能。”
不知内情的人说出的那些话,像是一根根针刺在裴世矩的老脸上……饶是他脸皮够厚,也实在有点顶不住。
裴世矩甚至大恨苑君璋……这些年不是挺能打的吗?
怎么这次却大败而归?!
你有突厥颉利可汗撑腰,却只带了万余人南下攻马邑……去年攻入河东道的突厥人多达十多万呢!
裴世矩其实不在乎马邑一战的得失,他很清楚,就算这次马邑大捷,苑君璋以及突厥终究会卷土重来,河东道在未来的几年内必定承受巨大的压力。
一旦雁门被攻破,代县就是首当其冲……到那时候,就算没战死,裴世矩也自然有收拾那家伙的手段。
所以,这次被人赞许目光如炬,李善又因为刘世让扬名而被赞誉,裴世矩虽然觉得难堪,自己给了对方后脑勺一记闷棍,对方反而因祸得福,但也能稳得住,毕竟这是一次意外。
但裴世矩没想到,坊间流言居然将李德武卷了进去。
他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了,这必然是李善指使的。
明面上,从来没有李德武举荐李善北上山东这回事,知晓内情的人很少很少,至少在裴世矩自己看来,应该只有李善母子,或许宇文士及知道。
裴世矩很明白,李德武和李善的父子关系,不可能始终隐瞒……除非李善能在短时间内死在突厥人刀下。
如果内情大白于天下,李德武抛妻弃子,但终究是李善的亲生父亲,换句话说,他占据着道德制高点。
但这等流言传出,他日事泄,会有无数人心生疑虑……这是爱子,还是杀子呢?
李善抵达长安两年多了,一直没有针对李德武以及裴家做什么……当然了,这是裴世矩的认知。
而这次将李德武卷入流言,裴世矩自然认定,这是一次回击,对自己将其塞到雁门的回击,这是一次报复,针对自己出手的报复。
裴世矩都七十多岁了,出身名门,历经四朝,如今却被黄口小儿毫不留情的反击……他似乎都能看得见李善脸上那温和却又暗藏嘲讽的笑容。
听裴世矩简略的说了几句,跪在门外的李德武浑身颤抖,他这几日避开了所有谈论马邑战事的场所,却没想到那个人强行将自己拖了进去。
从李善启程赴任那一刻开始,李德武就心心盼着听到马邑失守,雁门失守,突厥长驱直入的消息……
苑君璋,你怎么就和刘黑闼一样,也是废物!
“岳父大人,小婿听闻……圣人有意复设代州总管府?”李德武小心翼翼的说:“听闻岳父大人当年对刘世让有提携之恩?”
裴世矩瞥了眼,眼神冷冰冰的,“李善此番虽为刘世让扬名……但其性情倨傲,难以容人,若能晋代州总管,李善的日子不会好过。”
“但刘世让能让功李善,自然知晓其得圣人青睐,难道会听从老夫,暗害李善?”
“李善其人,确有才能,若不能一击致命,必留后患。”
李德武低下头腹诽,尽是马后炮!
去年山东战事那般惨烈,李善却能脱颖而出,这次马邑大捷虽然没能掺和,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却是很难说的。
裴世矩深吸了口气,日子还长呢。
苑君璋战败,突厥绝不会就此罢手,绝不容忍失去马邑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据点。
刘世让未必敢对李善怎么样,但襄邑王李神符却一定敢对刘世让怎么样!
李神符如今任并州总管,他会容忍与其有大仇的刘世让从容登上代州总管的宝座,与自己平起平坐?
一旦突厥破马邑,必攻雁门,李神符一定不会派出援军……裴世矩在心里盘算着什么,既然你敢反击,敢报复,那就不要怪老夫不留手!
此时此刻,外院的一处柴房中。
裴淑英推开拦在身前的侍女,阴着脸低声叱骂:“若有半句虚言,你可知晓是什么下场!”
跪在地上的吴忠缓缓抬起头,眼神绝望而凄凉。
李善表示,将李德武卷入流言,那是为日后准备的。
报复?
这才是报复!
第三百五十四章 报复(续)
当李德武回到小院一屁股坐下之后,才诧异的发现两个侍女默然站在一旁,并没有上前替他揉着酸疼的膝盖。
咳嗽了两声,李德武觉得气氛有些古怪,试探问:“夫人呢?”
没有人回答他。
好一会儿之后,外间传来嘈杂声,李德武怔怔的看着妻子缓步而来,平日温和的脸庞上带着的如寒冰一般的冷意。
“郎君又被父亲罚跪了?”裴淑英挥手将侍女斥退,轻笑道:“郎君任长安县尉两载,并无疏漏,平日常居府内,从不肆意,为何这几日屡屡被父亲罚跪?”
“这……这……”李德武努力保持镇定,但声音却在发颤。
裴淑英缓缓走近,“郎君在怕什么?”
李德武手撑着桌案勉强起身,想找个借口糊弄过去,虽然坊间传言将自己和李善卷在了一起,但真正的内情却没有大白于天下。
正想开口,视线在空中撞了撞,李德武敏锐的察觉到妻子眼神中的愤怒、失望,一时间竟张不开嘴。
长时间的沉默后,裴淑英转身看向门外,喃喃道:“难怪,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