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234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李善沉吟片刻后,心思转到了最后一个问题上。
  刘世让再次封爵,但不是原先的弘农郡公,而是宜阳县公,赐庄园一座,田地百亩,男女仆役三十人。
  这些都不是关键。
  关键是,虽然有宰辅正式提议复设代州总管府,但圣人李渊不置可否……刘世让未必能将代州总管揽入怀中。
  思索良久后,李善丢下了信,罢了罢了,反正自己和刘世让以后也不怎么打交道。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主观能动性
  天气已经渐渐凉下来了,起床的时候外间都没有大亮,出去兜了一圈后李善坐在桌边,心里想着,代县这地方看起来破败,但实际上却很有点资源。
  交通便利,占据李唐、突厥交流的主要通道之外,还有丰富的煤铁资源,自古以来,铁都是政府管制的,就算是后世也大抵一样,但这个时代的煤却不是。
  还没有经历过疯狂的挖掘,大量的露天煤让李善大开眼界……脑海中翻出了很多很多东西。
  或许,自己可以做得更多一些?
  有时候李善也会暗自琢磨,自己这个穿越者给这个时代带来了多大的变化呢?
  太子李建成没能揽平定山东之功,如今在与秦王府的夺嫡之战中没了历史上的咄咄逼人,虽然罗艺比历史上更为跋扈。
  平阳公主没有病死而且执掌北衙禁军……如果李世民再闹一出玄武门之变,成功几率就不太好说了。
  毕竟玄武门之变的关键并不在玄武门,而是李世民渗透入宫城的势力成功控制了圣人李渊以及那几位宰辅……而这方面,正在北衙禁军的权责范围之内。
  不过这些都不是李善主观想去做的,换句话说,都是被动的……当然了,让李白、杜甫、贺知章、小李小杜在历史上的星光略微黯淡,这也是被逼的。
  李善主动做的其实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专业,所以有了医护兵的提前问世,其二是生活,红砖、火锅、炒菜都被他带到了这个时代。
  周氏端来热气腾腾的汤面,又端来两盘菜,李善看了眼不禁哑然失笑,这也是自己带来的变化啊。
  古代秋冬季节蔬菜很少,毕竟没有大棚,也没有土豆、红薯这些易于储存的,顶多是大白菜……现在称为“菘菜”。
  李善对肉食并不挑剔,甚至在外人看来,更喜猪肉有点上不得台面,但习惯了蔬菜……前年去年已经是忍无可忍了,今年他在这儿捣鼓了韭黄,又让周氏做了豆芽。
  韭黄、豆芽都是这个时代没有的新鲜玩意,今天周氏炒了一盘韭黄鸡蛋,一盘清炒豆芽,用以佐食。
  哈欠连天的马周坐在对面,拿起筷子就吃,嘴里还嘀咕,“拔根移植,不见天日,居然还真的成活!”
  嗯,这两样都是不需要见天日的蔬菜。
  李善没搭理,自顾自吃着面条,实际上这个时代的人吃面食已经比较多了,但主要集中在中上层,低层民众很少吃,一方面是因为价格不划算,另一方面是因为麦毒。
  前段时日李善亲自下田秋收,晚间吃面食还被乡间老者劝阻……实际上麦毒是割麦子时候接触麦穗患上的皮肤病。
  “听说朱八回来了?”
  李善吃碗面,擦干净嘴,才慢条斯理的回答道:“昨晚回来的。”
  “圣人……”
  “尚不知晓,留了杜晓在长安。”
  对于李善对代县提出的全盘计划,马周有的赞同,有的摇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件事不能也不可能瞒得住,必须得到上面的点头……至少是私下的首肯。
  这个上面,有两个人,一个是明面上的李渊,另一个是暗地里的李世民……关于这方面,李善并没有向马周隐瞒,毕竟他的政治观点,对于马周、凌敬、苏定方并不是秘密。
  朱八这次就是奉命回京送信,一份由杜晓送到了平阳公主府转呈李渊,一份由凌敬转呈李世民。
  李善默默坐在那儿,等着马周吃完,“走吧。”
  马周这段时日累得很,陪着精力旺盛的李善东跑西奔,不禁牢骚道:“若不许,岂不是白费功夫!”
  “必然许之!”李善平静而信心十足的如此答复,越了解代县,他就越觉得李渊会点头,虽然肯定是私下的。
  马周顺口就跟了句,“某早就说了,你擅医术,长于诗文,但最善媚上!”
  看李善扫了眼过来,马周耸耸肩,“宜阳县公原话。”
  李善脸一黑,那日启程离开马邑,刘世让的确这么说。
  也不知道这老头怎么想的……李善回代县途中曾经细细想过,刘世让当时的神情有些怪异,嫉恨、羡慕……好吧,就是羡慕嫉妒恨。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李善这次为刘世让扬名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马邑大捷,刘世让首功,而李善也借此再次名噪长安。
  功劳,谁都能立。
  但如此品行,不愧以莲喻己,堪为君子。
  两人出了门,轮值的朱石头、范十一带着亲卫跟上,一行人趋马出城,绕行东侧,在一处小山停下。
  “郎君,就是这儿了。”早就在这儿等候的齐老三远远吆喝。
  李善下马登山,在齐老三的指点下转了个圈,“有把握吗?”
  “绝无难处。”齐老三自信的说:“只是耗费人力,一时间没那么多人手。”
  “不急,慢慢来。”李善笑道:“若是能成,记你一功。”
  身后的马周这时候才明白过来,扯了把李善的衣袖,“怀仁,虽本朝不禁采铁矿,但实际上……”
  “名义上少府辖之。”李善诧异问:“难道你不知晓,年初圣人废少府。”
  唐五监为国子、少府、将作、都水、军器,李渊登基沿袭隋制,设少府,不过就在今年三月,废少府。
  所以,名义上铁矿采买是受少府管辖的,但实际上少府都没了……只需要缴税,那就能采矿。
  事实上,这方面李善特地在赴任前仔细问过,得到的答复让他瞠目结舌……不仅是铁矿,铜矿那都是可以的!
  要知道唐朝不比明清,白银实际上基本不流通,货币是以铜钱为主的……铜矿都可以随便采,李善遗憾的想起,前世高考时候老师根据自己的分数建议报矿业大学来的。
  唐朝初年,各种政策、机构权责相当的混乱,当然了,这对李善来说是好事……呃,如果刘世让真的就任代州总管,李善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但现在,李善是有很大自主权的,特别是在代州这种没有什么强势豪族的地方。
  李善又叮嘱了几句才离去,去年将齐老三收归门下,就是因为这货早年做过旷工,后来又做过铁匠,算是个内行人,而李善前世可是没接触过这行的。
  再次趋马将近一个时辰,李善在一个山谷外驻足,七八辆马车正沿着小道往外。
  “一直没停过?”
  “是。”范十一在一旁低声说:“每日约莫三趟,筛选后都送到庄子后一处储存,每日用量不大。”
  露天煤矿,采来的煤渣煤块都是要筛选后才能用的,这方面主持庄子的周二郎、范老三专门安排了人手。
  李善点点头,心里盘算,反正自己又不打算打制兵器造反,距离不远的一处煤矿,加上一处铁矿,已经足够了。
  来到这个时代两年多了,李善从一个毫无分量的棋子,一步步走到现在,朝中有援,圣人青睐,对平阳公主有恩,暗通秦王……如今有了代县这块地盘,他终于开始,主动要做些什么了。
  以商事盘活这座城市,这只是手段。
  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如何在突厥的马蹄弯刀下,守住这座城市。


第三百五十七章 乡间势族
  庄子外,李善有些感慨的看着川流不息的人流,其实在这世上,好心不一定有好报,但善行是最可能得到回报的。
  秋收之后,最开始是贺娄族听李善亲卫提起,主动出人手来砖厂帮忙,之后又听闻李善弃县衙,住驿馆,却要先建医署,消息散布开后,大量村子的青壮都赶来了。
  李善一眼扫过去,仅仅视线之内就有数百青壮,很多都是从雁门赶回来的民夫,听闻李善亲自下田,又聚众抢收,感恩而来。
  “郎君!”贺娄兴舒眼尖看见李善,远远招手。
  李善翻身下马,走过去笑着拱手看向贺娄兴舒身侧的老者,“贺娄公也来了。”
  贺娄善柱笑道:“代县多年未见如此盛景。”
  “过奖了。”
  “绝非过誉。”贺娄善柱摇头道:“明府施以仁政,故聚民心。”
  周围聚拢过来的几位老者纷纷行礼,口中称颂不已,这些都是代县的地方势族,周隋时期也曾入仕,只是在隋唐之际败落。
  贺娄善柱一一介绍,李善虽然有点不耐烦,但还是耐心一一接纳。
  马周冷眼旁观,发现每个老者身后都跟着一两个青年,显然是效仿贺娄家族,欲以子弟相随。
  这些家族在地方上略有权势,但代州是河东门户,而代县雁门又是代州门户,从刘武周、宋金刚到吕崇茂,再到苑君璋,突厥出入雁门少有阻拦,被洗劫了太多次。
  所以这些家族远远不能真正意义上的世家豪族相提并论,马周心想,虽然败落,但在朝中也有些姻亲故旧,打探点消息总是做得到的……算算时辰,应该是打探到怀仁的背景,才会来投。
  李善当然也懂这个道理,各族派遣子弟相随,名义上是护佑明府,有个比较拉的下身段的还口口声声未见如此父母,所以遣幼子守门看户……但这些实际上是在表示对自己的支持。
  一位老者笑着说:“听闻明府喜面食,在下家中正巧有新磨麦粉……”
  “不妥不妥!”李善大笑道:“某可买不起。”
  “哪里敢要明府出钱?”
  一旁的贺娄善柱笑着阻拦,“明府亲力亲为,三千民夫,数十村落,何人不感激涕零。”
  “这些时日,多有村名奉食,或鸡子,或肉食,也有麦粉,但明府下令,一律以粮米相换……听孙儿提过,明府已经亏了不少呢。”
  那老者愣了下,向李善郑重行了一礼。
  李善一笑而过,秋收时期,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更要紧?
  这是李善本能的想法,能多收一点,以后就能多吃一口饭,在这样的时代,在这种频受战乱的地方,说不定就是一条人命。
  李善并没有得到回报的企图。
  当然了,马周不这么想……好不容易立起来的人设,好不容易施恩数十村落,三千青壮,现在既然用不着,那就要留着,而且继续施恩,一旦有事,这些都是能派的上用场的!
  李善真想吐这厮一脸唾沫……心真脏啊!
  但李善转头就吩咐了周二郎、范老三,去砖厂帮忙的青壮,每人要么发工钱,要么发粮米……继续施恩啊!
  一行人进了庄子,这儿一个多月前还是一片荒凉,遍地野草,只三四户人家,如今却是欣欣向荣,红砖砌成宅院整整齐齐的排列,道路都修正压平。
  马车、人行道路各不同,有专人负责指挥,虽然人流量大,但显得仅仅有条。
  贺娄善柱眯着眼细想,以小见大……京中消息,李怀仁筹谋山东战事得以封爵,救平阳公主得圣人青睐,没想到理政也颇有手段。
  转了一圈,一行人在一处大宅停下,这儿就是刚刚落成的医署,看见李善,门口的亲卫躬身行礼,护兵恭敬的口称老师。
  众人在大厅内坐定闲叙了几句就告辞离去,不过各人的子弟都留了下来,李善顺手交给了贺娄兴舒管束。
  “这等乡间势族,看似衰微,实则盘根错节,又欲奋起。”马周提点了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2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4/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