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247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弱旅以抗强军,虽有雁门关卡,但若某龟缩后方,军中士气一落千丈。”
  马周叹了口气,如果李善在代县,一旦雁门被攻破,不管是往东还是往南,还有逃脱的机会,但如果身在雁门……几无幸理。
  但李善向来是个在关键时刻咬得住牙关,下得了狠心的人,去年历亭县外,绝境之中设计反击,如今还没入绝境,如何肯轻言退缩!
  从墙壁上取下那柄长刀悬挂在腰侧,李善大步走出书房,眼中有着恨意,也有着狠意。
  大好局势,很可能因为李神符和刘世让的仇怨而毁于一旦。
  但如果能咬紧牙关挺过这一回,将士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天蒙蒙亮,一丝鱼肚白在天际之交处闪现,有些狼狈的李善出现在雁门,夜间趋马对于他来说,难度还是太大了,一晚上坠马三次,要不是王君昊、赵大等人护着,说不定要受伤。
  李善身后除了三百亲卫护兵之外,还有紧急召来的两百府兵青壮,贺娄善柱许诺至少还能动员两千青壮赶赴雁门……李善一个多月前亲自下田抢收的表现在此刻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提前赶来的阚棱已经接手雁门防务,清点士卒、军械、守城器具。
  “江夏郡公领精锐尽出,留守是长史、录事参军、骑曹参军事。”阚棱朗声道:“留守士卒五百,民夫青壮三百。”
  李善前世今生都不擅长具体的军事指挥,直截了当道:“刘世让领兵抵达雁门之前,均由阚兄做主,朱八可回关了?”
  朱八是从崞县出发,径直出雁门去寻李高迁的……这位左武卫大将军完全不知道他面临的是数万突厥精骑。
  李善在心里盘算,如果李高迁跑得快,或者短尾求生,能保得住大部分兵力退回雁门,那接下来就好办了……就算苑君璋占据马邑,突厥明年借道马邑攻打雁门,自己也有至少半年的时间。
  半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自己的一些手段或许能起到作用。
  但是,就在此时此刻,距离雁门六十里外的营地中,喧闹的嘈杂声将还在睡梦中的李高迁惊醒。
  “怎么回事?!”
  “郡公,郡公!”亲卫头领连滚带爬的冲了进来,“敌军来袭!”
  李高迁有些诧异,“苑君璋那厮不去攻打马邑,直接调头来攻我?”
  “难道不怕高满政在后面戳他屁股?!”
  一个多月前的马邑大捷,苑君璋就是久攻马邑不可,调头攻打李高迁,结果被刘世让、高满政捅了屁股,就此溃败。
  “不是苑君璋!”亲卫急的满头大汗,“是突厥,是突厥!”
  “每逢大事有静气。”李高迁喝骂了声,“这有何奇怪?”
  苑君璋依附突厥,此次南下,必然得突厥助力,但如今都十月份了,突厥能遣派多少兵力。
  李高迁大步走出营帐,翻身上马,挺直身躯,遥遥眺望,下一刻,身子僵硬了。
  营门外,黑压压的骑兵铺天盖地,李高迁也是宿将,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至少万余骑兵。
  李高迁的身子在马上晃了晃,摇摇欲坠,他此次携大军出塞,四千骑兵,五千步兵,加上民夫,共计万余。
  但这一次和上一次不同,李高迁携带的民夫不多,而且也不是步步为营,营盘并不稳固……换句话说,被突厥攻破的可能性非常大。
  李高迁的判断力很准确,仅仅两刻钟,营盘前阵已近崩盘,无数突厥骑兵或手持弯刀呼啸而过,或弯弓搭箭,骑兵如利箭一般直指大旗。
  如果李高迁能拼死抵抗,调动从左右出营的骑兵夹击,或许还能暂时稳住阵脚。
  但他选择的是,弃军而逃。
  巨大的喧闹声响彻整个营盘,无数人眼睁睁的看见李高迁并数百亲卫狼狈向东逃窜,高高的大旗无力的坠落。
  唐军彻底崩盘了。


第三百七十八章 筹谋破敌
  雁门以西,黄沙漫天,秋日如血。
  当朱八在天蒙蒙亮的时候赶到营盘,正好看见黑压压的突厥大军来袭。
  朱八直接打马回身,奔出五六里路,就隐隐听见身后传来嘈杂声,李高迁已经败北,弃大军不顾,率数百亲卫东窜,唐军彻底崩盘,成为突厥骑兵口中食。
  李高迁自以为丢下那么多诱饵,自己应该能逃出生天,却没想到……曾经在去年败在自己手中的郁射设亲率两千轻骑紧追不放。
  去年颉利可汗亲率十余万大军破雁门,几乎打穿了整个河东,虽然郁射设不是唯一败北的将领,却遭到了颉利可汗的鞭责……郁射设虽然深恨颉利可汗,但形势比人强,这股恨意如今自然是直指李高迁。
  从清晨到午后,两千突厥轻骑像一群高明的群狼一般,将目标身上的肉一点点的撕裂,李高迁身边的亲卫从三四百人到一两百人,等他狼狈的逃到雁门不远处,已经只剩下十余人了,不过乘乱而逃的唐军士卒也都纷纷向这个方向奔来……没其他地方能去了啊!
  城墙上的李善眼神冰凉,心想不论其他,太子李建成实在是择人不明,看看他挑的这些武将……虽然说他只能从李世民挑剩下的人中挑选,但也不能将李高迁这样的货色推上左武卫大将军这个位置。
  遭突厥大军围攻,弃军先逃……放到哪个时代,都必然是遭到鄙夷的。
  “明府……”一位中年官员站在一旁,脸上满是惊惧。
  “都准备好了?”
  “是。”
  李善深吸了口气,“开始吧。”
  城门缓缓打开,千余步卒、数百骑兵依次出城,李善双手摁在城墙砖石上,专注的盯着远处还弥漫的黄沙。
  一旁的马周低声道:“太冒险了。”
  “我知道。”
  “江夏郡公弃军先逃……”马周哼了声,“倒是没看出来,你李怀仁也有心软的时候!”
  李善勉强保持平静的神态,侧头轻笑一声,“世人皆道,东山李怀仁,以仁义为先,于军中设伤兵营,心怀大仁。”
  马周嗤笑了声,没再说什么,他和身边这位朝夕相处已经快两年了,哪里不知道这青年的脾性……看似仁义,实则冷漠,关键时刻,心硬如铁。
  但没想到,朱八传回战报后,李善遣派范十一等人率斥候出塞,之后很快下定决心,使阚棱、王君昊为首,率步骑出关接应败兵。
  要知道战报不久前才送往崞县,即使刘世让得信后立即启程,一时半会儿也很难抵达雁门……千五士卒出塞接应,若是战败,雁门有可能被迅速攻破。
  到那时候,李善这个锅是背定了,可能还在李高迁之上。
  实在太不明智了!
  李善微微闭上眼睛,在心里不住盘算,的确,这是一次冒险。
  但却是一次不得已而为之的冒险。
  对于马周的担忧,李善心里也有数,他对马周早就有着确凿的判断,这是个在政务上很有能力的士子,同时看似放诞不羁,实则心有准绳,但军事上马周并没有什么天赋,这一点从去年山东一行中就能看得出来。
  马周只看到了出塞接应的风险,却没看到如果不出赛接应……风险只会更大。
  李高迁弃军而逃,在朔州,那些败兵残卒只可能往雁门方向逃窜,若是雁门不接应,李高迁死不死倒是无所谓,但那么多唐军士卒会干什么?
  为求活命,或许会攻打雁门……自相残杀这是小事,关键是会导致守军士气大沮。
  当然,为了活命,大量唐军士卒更有可能降敌……不管他们归属突厥,还是最终到苑君璋手中,对马邑,对雁门的威胁就会急速增高。
  突厥以骑兵称雄,不擅长攻城,苑君璋之前倒是有这个能力,但之前高满政投唐,带走了相当一部分精锐,之后又在马邑败北……李高迁麾下的唐军士卒,是有攻城拔寨的能力的。
  留守雁门的左武卫长史在提起这件事之后,李善很快就下了接应败军的决心……用屁股都能想得到,若是不接应败兵,再过几日马邑失守,刘世让会将锅丢到谁的头上。
  而接应败军,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一个典型……这个人选除了李高迁还能是谁呢?
  虽然李善恨李高迁弃军而逃,导致大好局面毁于一旦,但还是盼着这货能生还雁门。
  不过,李善也不觉得此次出兵接应会有太大的危险,毕竟马邑还没失守,突厥、苑君璋的主要注意力还是应该在高满政身上,追逐败兵来雁门的敌军数量不会太多……前去打探的斥候范十一的回报也证实了这一点。
  当然了,这些李善都没有说出口……就在刚才,马周用一种恍然的口吻提到,就在中秋之前,马邑一战还没开打的时候,你李怀仁坚持认为左武卫大将军江夏郡公李高迁不是那种胆怯如鼠之人……现在好了,李高迁弃军而逃。
  李善都痛恨自己这张嘴……所以咬紧牙关不肯说出口。
  “真的只有两千余敌军?”马周揪住范十一低声询问。
  范十一扬了扬手中的一个铁制的长筒,得意的说:“绝无差错,不会超过三千。”
  李善偏头看了眼,在决定赴任代县之后,他就开始秘密找到匠人打制望远镜,但这方面他不太懂,试验了好久也就弄出来两个,一个给了斥候范十一,另一个刚才交给了阚棱。
  想到这,李善的视线投向关外。
  雁门关,东西两面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外可以用以战场的地方并不大,阚棱手持铁筒,饶有兴致的细细打量远处,就连骑兵脸上的惊恐神情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真是神器!”阚棱啧啧两声,小心翼翼的放回怀中,挥手让几个亲卫出阵喊话。
  “绕行入关,冲阵者,不论敌我,立毙阵前!”
  “绕行入关,冲阵者,不论敌我,立毙阵前!”
  接应败军,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让溃军冲乱阵脚,一旦混乱,敌军乘势进击,几乎没有还手的余地。
  突厥人也很清楚这一点,郁射设高声呵斥,命部下加速,将李高迁这一股败兵向阵前驱赶,就指望冲乱阵脚,乘势进击。
  阚棱冷笑两声,右手一抬,数百支离弦长箭划破长空,将不管不顾狂奔的败兵射倒一片。
  左肩膀上中了一箭的李高迁挥刀砍翻了两个还在向前冲的士卒,领头向着南侧狂奔而去……这是唯一的生路。
  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不少败兵被突厥骑兵驱赶冲阵,留守雁门的士卒虽然知道必须下手,但总有不忍,但此次随阚棱出塞的李善亲卫队却下得了手,赵大一声高呼,又是百余长箭铺天盖地的洗了一遍。
  败兵们已经不敢再冲了,要么茫然的站在战场上,要么哀嚎着向两翼狂奔,还有几个倒在地上试图浑水摸鱼。
  但都没有用,千余突厥轻骑如旋风般刮来,将阵前的一切生机全都泯灭。
  嘶啾啾的马嘶鸣声在耳边响起,矮壮的阚棱举起几乎比他还高的陌刀大步出列,两侧是手持盾牌的士卒。
  雁门关上的马周手持望远镜瞪大了眼睛,紧张的手心都泌出汗珠,如果挡不住,那就一切皆休。
  下一刻,马周手一滑,望远镜砰的摔在地上。
  雁门关上除了马周都看不清,但关下士卒都亲眼目睹,就连逃到南侧喘着粗气的李高迁都因为阵阵高呼声而转头看去。
  “此乃何人?”李高迁浑身都在颤抖。
  阚棱上前一步,只见空中刀光一闪,冲在最前面的那个面容狰狞的突厥兵从肩部到胯部,被陌刀劈成两半,刀势不止,顺带着将那匹高头大马一并劈倒。
  夹杂着脏器的血光四溅,让阵前有那么一瞬间的寂静。
  转瞬间,阵中士卒高呼,士气大振,阚棱在三四个手持盾牌的士卒的护卫下,不固守原地,反而手持陌刀,疾步出阵,刀光闪烁,突厥骑兵无不失色。
  突厥骑兵本就不是以冲阵称雄,他们更擅长游战,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放风筝……但雁门关外,空间太小,重甲步卒本就是轻骑兵的劲敌,再加上有阚棱这等凶人,突厥骑兵前部陷入阵中,而后续者已经颇有踌躇。
  后阵的郁射设叹了口气,没想到李高迁败北,但雁门依旧牢不可破,更重要的是居然有胆子出关接应……也不知道如今雁门守将何人,难道是刘世让?
  就在郁射设准备传令退军的时候,雄壮的鼓声在唐军阵后敲响,数十个赤裸上身的大汉手持鼓槌击在鼓面上。
  一支约莫三百的骑兵出现在唐军侧翼,不能怪突厥人没有事先查探,雁门关外地势狭窄,郁射设哪里想得到,大军压境,唐军以重甲步卒坚守的同时,还会留下后手。
  各种喝骂声在关外响成一片,郁射设细细看了两眼后脸色大变,趋马就走……他早年就助刘武周攻河东,很清楚唐军虽然骑兵数量不算太少,但因为良马不多,所以战力不强。
  但即使如此,唐军的骑兵也往往能在与突厥骑兵正面冲阵中占据上风……这是由铠甲装备各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也是双方战法不同导致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2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7/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