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250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裴世矩微微颔首,这太蹊跷了……居然连领军将领的名字都打探得到,他决定回头要让人去问问。
  李建成向前挪了挪,轻声道:“父亲,河东道行军总管非皇族不可任之,三胡……”
  李渊瞄了眼跃跃欲试的李元吉……这位倒是能压得下刘世让、李神符,但去年山东战事顿足不前,实在有点让人不放心。
  更重要的是,当年李元吉任并州总管,刘武周破雁门而入,李元吉弃城逃回了长安,几乎将整个河东拱手相让,连老巢晋阳都丢了。
  李世民笑吟吟道:“襄邑王叔自幼敬兄,不如让淮安王叔出任,必能从中调和。”
  “淮安王叔?”李建成嗤笑道:“数战数败,何能服众?”
  呃,李神通除了当年在关中起兵之外,不多的几次出战都败北,是宗室将领中比较平庸的一位,不比李瑗强多少。
  李世民立即点头道:“太子所言极是,那淮阳王弟虎牢一战率先破阵,山东战事先败后胜,擒斩刘黑闼,平定河北,当能服众。”
  李建成一时语塞,如今闲置的宗室将领中,李道玄是战功最为卓著的,而这位未必对李世民俯首帖耳,但肯定不会站在东宫这一边。
  李渊扶额,觉得有点头痛,“裴监?”
  裴寂苦笑了两声,犹豫半响后轻声道:“不如……任城王?”
  李道宗,如今任灵州总管,之前的灵州总管杨师道转任原州总管,半年多前,割据朔方的梁师都遣派其弟梁洛仁,引数万突厥兵围灵州,李道宗坚守灵州,与杨师道内外夹击,大败突厥。
  李渊闻信大喜,赞其有魏朝任城王曹彰有退敌之功,加封任城王。
  人倒也合适,但灵州在关内道最西面,距离河东门户雁门……好远的!
  李渊想了又想,不再犹豫,正要下令传中书舍人拟诏,抬头却看见平阳公主疾步而来。
  “平阳?”
  “三妹。”
  平阳公主一身利索打扮,只向众人略略点头,疾步走到李渊身前,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信,“左武卫大将军李高迁率万余大军出塞,遭突厥数万骑兵围攻,大败。”
  “什么?!”
  “什么?!”
  李建成喃喃道:“李高迁……”
  李世民目光炯炯盯着李渊,“父亲,雁门如何?”
  李渊一目十行看完,转手交给了李世民,“全军覆没,雁门尚存。”
  李世民快速看了一遍,“当使襄邑王叔总理河东战事,或兼代州总管,或加河东道行军总管。”
  李渊微微点头,“传令李神符率兵北上,为雁门后盾,加河东道行军总管。”
  “调集关中府兵,预进军河东。”
  看李世民将信转回给平阳公主,李建成脸色铁青,强忍怒气问:“父亲,李高迁……”
  “刘世让尚未赶至雁门,李高迁仅以身免。”李渊哼了声,“若诸将有怀仁之心,何至于此!”
  一场惨败,从头到尾都展现在了李渊眼前,李善两度传信,刘世让执着于权位、仇怨,不肯让并州总管李神符插手代州、朔州战事,轻易遣派李高迁出兵援马邑,导致万余唐军全军覆没。
  换句话说,从头到尾,也就李善是好的,其他人都不是好鸟!
  诸般事吩咐完毕,李渊才感慨的看向裴世矩,“若非弘大,河东当再遭浩劫。”
  裴世矩老脸抽了抽,“不敢当陛下此赞。”
  “弘大兄择人之能,天下共知。”裴寂笑道:“陛下,李怀仁探知突厥南下……”
  “非仅于此。”李渊叹道:“怀仁急奔崞县,刘世让、李神符僵持不下,怀仁当夜召集亲卫,赶赴雁门。”
  “突厥乘胜追击,直指雁门,怀仁力主出战,使阚棱持陌刀坚守前阵,亲卫骑兵侧击突厥侧翼,大败突厥,力保雁门不失。”
  裴寂啧啧赞道:“此等人杰,实在少见,弘大兄有择人之能,陛下更有胸襟气度,使未加冠之人身担重任。”
  裴世矩努力保持平静的神态,袖子里的手却攥的紧紧的……他想起前几日女婿李德武被逼到绝境和女儿裴淑英相争脱口而出的那几句话。
  “他李怀仁声名鹊起,的确得某所赠,此次赴任雁门,说不定更是一飞冲天,名动天下!”
  裴世矩觉得,得让人往河东走一趟了……不能任由李善安然在代县折腾。
  对了,雁门告急,肯定不会是远调任城王,太子、秦王理应不会出京,那么很有可能是齐王……这位倒是能用得上。
  果然,李渊看向了李元吉,“关中府兵调集,三胡领军,东向驻扎蒲州。”
  李世民迟疑了下,“父亲,若是有变,当雁门难保,从雁门到太原府……不如让三胡领军北上,驻扎太原府左右备寇。”
  李渊缓缓点头,他听得出次子的意思,李元吉驻扎太原府,那并州总管李神符就必须北上……李世民是怕刘世让坚守雁门,而李神符坐视不理导致雁门被攻破。
  就在这时候,一旁的平阳公主开口道:“父亲,三胡少历战事,不如让淮阳王弟同往?”


第三百八十二章 定心丸
  寒风呼啸而过,吹得路旁已无残叶的大树呜呜作响,李道玄勒住缰绳,仰头眺望已经隐隐能望见轮廓的雁门关。
  山东一战之后,遭闲置一年,终于有机会领兵出征,这让李道玄心神舒畅……在长安这大半年内,他虽深恨东宫,虽依附秦王,但尽量闭门不出,不想涉入夺嫡之争,这方面他有自知之明,但也憋得够呛。
  雁门一战之后半个月内,高满政坚守马邑,遣派使者先至雁门,后至太原,最后入京求援……李渊虽然不想失去马邑,但更怕雁门被攻破,许刘世让专断之权,并遣派齐王李元吉、淮阳王李道玄率关中府兵入河东道备战。
  虽然襄邑王李神符加河东道行军总管,但李渊……呃,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另加齐王李元吉并州大总管,从职位上来说,两个人也是权责不明的。
  不过李神符并非秦王一脉,相处起来还算融洽……只苦了如今被视为秦王嫡系的李道玄。
  如今李元吉驻军太原府,李道玄率兵北上驻守忻州,李神符驻军地点更北一些,在代州崞县,考虑到突厥一旦破关,很可能出现一日奔袭百里的情况,层层设防是理所应当的。
  李道玄在忻州十几日,整顿兵备,搜集粮草,各方面都妥当后,才领亲卫北上,往雁门关一行。
  “淮阳王?”刘世让阴着脸听着亲卫的禀报,自从半个月前抵达雁门关后,他这张老脸始终是这副模样。
  刘世让当然知道李道玄,更知道李道玄和李善之间的关系……如今河东道重兵云集,李道玄身为统帅之一,跑到雁门来,无非是给李善撑腰。
  这半个月内,刘世让和李善已经闹了不止一两次了……当然了,其中也有李神符、李高迁在挑事的缘故。
  刘世让还在犹豫要不要出迎……毕竟是爵封郡王的宗室将领,而且此次出征还授右威卫大将军,位列十六卫大将军之一。
  但刘世让没想到……李道玄压根就没想过搭理他,入关后径直去找李善了。
  半个月内,刘世让递入京中的奏折分别弹劾了李高迁、李神符、李善……这让朝中无数人在感慨,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刘世让这次又是将几乎所有人都得罪光了!
  弹劾李善的罪名是……代县令李善不尊军令,擅自出兵塞外。
  但河东道行军总管李神符在奏折中维护李善……三度出兵,均以李善亲卫为先,数败突厥追兵,接应败兵入关,诊治伤员,于代州功莫大焉。
  寻到住处却没见到人,李道玄都没看到李善的亲卫,愣了下立即反应过来了,径直让人去问伤兵营设于何处。
  等李道玄找到伤兵营的时候,已然入夜……找了几个院子,很快找到了李善。
  提着油灯,轻声缓步,面带慈悲……呃,提灯男神再现人间。
  “再过两日可以滚蛋了。”李善检查了一遍,忍不住笑骂躺在门板上的汉子,“再不滚蛋,伤口都找不到了!”
  一旁有个青壮扬着脖子喊道:“吴老七是想赖在这儿多吃几口肉!”
  “果真如此?”李善看吴老七讪讪模样,扬手一个巴掌轻轻扇在这厮的后脑勺上,“好大的胆子!”
  吴老七嘿嘿笑,“俺好些年没吃过肉了……下次郎君出关,小人一定最先!”
  “俺的伤也差不多了,下次还请郎君带上!”
  七嘴八舌的声音在屋内响起,同样是为战场急救,诊治伤员,两个月前在马邑,如今在雁门,李善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
  在马邑,李善被认为是去捞功的,因此遭受了上至高满政,下至普通士卒的鄙夷。
  而在雁门,李善连夜赶来,力主出兵,挫败突厥,接应败军,得到了雁门上下士卒的绝对敬重。
  这半个月来,李善先后三次与刘世让相争,其中两次亲自出城接应,派出民夫青壮按照一定的标准搜罗伤兵,加上最早李高迁回关的那次,一共接应败兵三千余人,其中负伤者超过半数。
  三百余伤员伤重不治,四百多伤员最终伤残,但李善的威望在雁门臻至顶点,无数人对其感恩戴德……刘世让都已经不太管这边了,这是个马蜂窝。
  “好了,都闭嘴。”李善起身摆摆手,“再难出塞了……”
  屋内安静了片刻后,有人嘀咕道:“若不回雁门,难道去马邑?”
  “除了雁门,也没地方逃!”一个腿折的伤员骂道:“那日要不是郎君出兵,我必被突厥掳去为奴!”
  刘世让现在算是把人上上下下都得罪干净了,不肯出兵援救马邑,导致李高迁、李神符对此大加指责,高满政甚至把状都告到李渊面前了。
  几次阻止李善出兵接应,导致底层士卒对刘世让极为痛恨……这些士卒大都是河东人,相互之间都是乡党,眼见刘世让不肯相救,还阻挠李善出塞……
  “郎君。”
  身后朱八提醒了句,李善回头看见门口处的笑吟吟的李道玄,“道玄兄,你可算来了。”
  看着李善走出屋子,脸上神色转为深深的疲惫,李道玄忍不住伸手扶了把,“坚守雁门,力挫突厥,怀仁此番名动河东。”
  一直走出伤兵营,李善才苦笑道:“名动河东又如何?”
  “万余大军,生还者不过两成,塞外累累白骨,何人悯之?”
  “刘世让以权位为重,李高迁弃军先逃,襄邑王冷眼旁观……”
  李道玄低声问:“河东传闻,刘世让亦弹劾李高迁弃军先逃,果有其事?”
  李善微微点头,“但如今代州,李高迁新败,联手襄邑王制衡刘世让……而后者和小弟颇有间隙。”
  李道玄略一思索就懂了,代州、朔州局势巨变,但李善不得不站在李高迁一边。
  这一晚,李善和李道玄聊了很久,京中局势、日月潭现状、圣人李渊和平阳公主的嘱托等等,甚至李道玄还带来了崔信的嘱咐……这么久了,也不写两首诗送回来?
  李善苦笑两声,自己现在哪里有这心情!
  “刘世让先后两次奉陛下之命经略马邑,但前后两次并不相似。”李道玄低声道:“若是马邑城破,苑君璋会不会引军再攻雁门?”
  “理应不会……但也难说。”对于这种话题,李善现在都是含糊其辞,怕了自己这张乌鸦嘴,“已然入冬,数万突厥骑兵不会久留,但挟破城之势试攻雁门,或有可能。”
  “刘世让乃是宿将,不援马邑,坚守雁门,理应无碍。”李道玄轻声道:“但若有不协,陛下、三姐和二哥都托为兄寄语,怀仁当迅速南下,过崞县入忻州……”
  “呵呵,呵呵呵……”
  夹杂着复杂情绪的笑声由渺不可闻到响彻屋内,李善惨然笑道:“我李怀仁于代县下了多少心血,花了多少工夫,如何能轻易舍弃?”
  “背后之人心心所盼,正是我李怀仁受突厥胁迫狼狈南窜,我又如何能如其意?!”
  李道玄静静的听着,他和平阳公主一样都察觉到李善很可能有一个强大的敌人,他甚至询问了二哥李世民,但后者却默然无语。
  “襄邑王、刘世让相争不下,李高迁胆怯如鼠,深秋初冬之际,突厥意外的大举南犯……朔、代两州局势急转直下。”
  “虽如今河东拥重兵名将,但人心不齐,襄邑王、齐王互无上下之分,后者驻兵太原府,前者虽北上驻守崞县,但只怕不会来援雁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2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0/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