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456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所以,李善给李世民的建议是,如果要做,那就要早点做。
  一方面是因为裴世钜那边肯定会有所动作,另一方面是因为李善对突厥那边有一股近乎直觉的担忧。
  拖得太久了,在突厥给大唐施加极大压力的情况下,李渊或许会重新启用李世民,但这却是李建成、李元吉绝对无法接受的……很可能会导致一场惨剧。
  或许会出现李世民无法控制的兵变,或许会出现因为内斗导致长安被突厥攻破……
  这也是李善今日来觐见李渊的主要原因。
  面对李渊的邀请,李善径直摇头,“前些日子还与友人戏说,不是畏难甘袖手,嫌他黑白太分明。”
  李渊大笑,非要跟李善来几盘。
  李善面无表情的被迫落座,面无表情的看着李渊脸上喜色渐浓……不是我善媚上,这次真的是巧合啊。
  “对了,伯父,听说……”李善随手下了一子,“听说殿中监陈福长辈曾居于岭南?”
  李渊怔了怔,“是吗?”
  “是。”李善咳嗽两声,“或许陈福也从岭南学了制冰之术?”
  李渊呃了声,“你……平阳又要啰嗦了!”
  “难道让小侄一直待在仁寿宫?”李善撇撇嘴,“明日就启程回陇州了。”
  “为何明日就要回去?”
  “就在适才下定决心的。”李善看看被困死的棋子,“就在伯父非要小侄坐下的时候。”
  李渊忍不住噗嗤笑出声了,投下棋子笑骂道:“气量如此狭窄!”
  李善翻了个白眼却没反驳什么,那边万贵妃带着几个侍女端着食盒过来了。
  “给怀仁也来一碗。”李渊随口吩咐了句,“授予陈福也好,大郎、婕妤都在京中,让人回京制冰,可解暑气。”
  李善端着冰镇绿豆汤正要吃,却发现小腿被人抱住了,低头看看,笑着将一个胖嘟嘟的孩子抱了起来,“十一郎怎么溜出来了?”
  “你们俩倒是亲近。”李渊看着李善给徐王李元嘉喂绿豆汤,有点吃味,“小小年纪,不可用冰。”
  李善随即将勺子塞进自己嘴里,“伯父不让你吃……别怪我。”
  才七岁的李元嘉登时含泪看向李渊……惹得后者哭笑不得。
  在晋阳起兵之前,李渊只有五个儿子,李玄霸早夭,李智云亡于长安,只剩下三个嫡子……其中最小的李智云生于隋仁寿三年,隋文帝杨坚才登基了三年,距离李渊称帝还有十五年。
  这十五年内,李渊没有生下一个子嗣,但在登基之后,从武德元年开始到现在,光是儿子就有十四个,基本上把前面十五年都补齐了……其中最为受宠的就是先封宋王,后改封徐王的李元嘉。
  这位才七岁就因为聪俊被称为“神仙童子”。
  李善就抱着李元嘉嬉闹,随口与李渊聊着天……后者明显对这种氛围非常适宜,谈兴大发,还细细问起李善陇州诸事,对收拢何潘仁旧部,以及向李神通索要候晨长子也没什么意见。
  好一会儿后,李善才将话题扯到正事上,“明日小侄就回陇州了,伯父在仁寿宫多久?”
  “看气候吧。”李渊随口道:“总要过了七月。”
  看李善神色有异,李渊皱眉问:“怀仁有异议?”
  “臣不敢。”李善放下李元嘉,行礼道:“陛下,不知突厥内情,不敢断言。”
  “但数年前,突厥偏师数千骑兵击破灵州、原州,攻陷大震关。”
  “大震关距仁寿宫,快马疾驰,一日可抵。”
  “陛下乃是天下之主,不可以避暑而置于险地。”
  听着李善的劝诫,李渊脸上笑意渐浓,笑道:“曾有人言,怀仁有谀臣之像,今日方知,非也非也。”
  李善心里都逼了狗了,谁那么王八蛋嘴贱啊!
  我这种不会媚上的,居然也能成为谀臣!?
  “放心吧,代国公密奏,十日之前,五原郡大乱。”李渊很得意的说:“阿史那·社尔回五原郡后,助颉利可汗制衡突利可汗。”
  “十日前,阿史那·社尔与突利可汗开战,前者亲自率队冲阵,大败之,而且险些生擒突利。”
  李善长长吐了口气,“还是陛下明见,放归阿史那·社尔引发突厥内乱。”
  阿史那·社尔居然在流言蜚语漫天飞的情况下,也要以此取信于颉利可汗?
  李善心中那种不好的预感愈发强烈了,他与阿史那·社尔见了那么多次面,他很自信没有看错,这位未满三十的突厥人有着压抑在内心深处而勃发的野心。


第七百六十九章 准备
  六月十一日,李善启程离开仁寿宫,回到了汧源县。
  回程的途中,李善一路沉思,他有着深深的忧虑,一方面担忧李世民会在什么时候动手,担忧裴世钜到底会有什么样的谋划。
  另一方面,李善也在担忧突厥的变动……在他看来,任何与逻辑不符的行为都有着必然合理,但只是自己没看懂的逻辑。
  阿史那·社尔不可能不遭到颉利可汗的忌惮,却如此死心塌地……在李善看来是不符合逻辑的。
  回到山谷后,李善第一时间召集众人,王君昊、张仲坚、曲四郎、候晨、何方、侯洪斌、范十一等人都列座。
  短暂的沉默后,李善先看向了候晨,“记得你提及与草原部落曾有旧?”
  “是。”候晨有点诧异,“殿下是要售于草原……但皂块只怕在草原难以大卖。”
  “送一批过去。”李善缓缓道:“转一道手……最好送到五原郡去,听闻阿史那·社尔与突利可汗开战,查探一二。”
  候晨倒是听说过阿史那·社尔这个名字,是去年邯郸王在阵中亲自生擒的,今年初送返草原。
  “是。”候晨点头应下,“之前有数个小部落内附灵州,可以厚利许之。”
  李善微微点头,继续说:“君昊。”
  “在。”
  “若要青壮尽出,能有多少人?”
  王君昊在心里默算了下,“亲卫三百,村中青壮近九百人。”
  “九百人……”李善舔了舔舌头,“范十一,你回一趟长安,将空闲下来的马匹都带来。”
  “是。”范十一起身应是。
  李善叹了口气,无论是李世民那边突有变动,还是突厥那边出现让人猝不及防的变故,有战马在手,不管是驰援长安,还是远遁千里,才有足够的把握。
  因为之前筹建霞市,又因为马周长期管理马引,所以天下没有人比李善有更多的马匹……大都是良驹,虽然不可能补足,但凑个三四百骑应该不难。
  不过之前东山寺密库中的军械、铠甲、弓箭差不多已经耗用完了,这方面……
  “九百青壮,也够折冲府的标准了。”李善琢磨了会儿,低声道:“三郎,明日去一趟县城,索要军械、铠甲……径直去找长史杨则。”
  虽然不明就里,但张仲坚立即应下,联想到之前李善让人查探五原郡内情,心里差不多判断应该是应付突厥的。
  王君昊忍不住低声问:“郎君,可是陛下有意?”
  李善瞥了眼这厮,“不是。”
  顿了顿,李善皮笑肉不笑的哼了哼,“预防一二罢了,这次孤可没有说什么。”
  王君昊忍住翻白眼的冲动……用凌公的话说,郎君只要出现在哪儿,哪儿就会出麻烦,简直就像是传说中的赤地千里的旱魃。
  从同洲改成陇州,张仲坚、曲四郎这些新人还好,但如王君昊、范十一、朱八这样的老人早就做好了准备。
  “妇孺均送回长安。”李善看了眼候晨,“候公需安抚一二。”
  “已经到这地步了?”候晨简直无可适从,他完全没有发现任何端倪。
  李善幽幽道:“前日陛下提及,阿史那·社尔与突利可汗开战……”
  “突厥内乱?”候晨更是觉得奇怪,人家内斗,我们却要将妇孺送走?
  “此事大有古怪,必有变动。”李善叹道:“襄邑王李神符……只怕难挡突厥来袭。”
  对于李善的解释,大部分人都是懵懂的,但张仲坚却低声附和道:“阿史那·社尔其人,非凡品,身有嫌疑却与突利可汗开战,确有古怪。”
  “是啊。”李善苦笑道:“不得不未雨绸缪啊,阿史那·社尔深恨孤……”
  王君昊小声嘀咕了几句,早知如此,当日就该一刀枭首。
  “现在还说这些作甚!”李善皱皱眉头,“何方、侯洪斌。”
  “你二人从村中青壮拣四百人,随亲卫队操练。”
  “亲卫队以王君昊为首,何方、侯洪斌、张仲坚、曲四郎为副。”
  众人一一应下,如何方、侯洪斌颇有狐疑,而王君昊却对李善信心满满……出了屋子,范十一还在向几位新人解说,大概就是郎君说好的不灵,说坏的,一般都灵验的很。
  这一晚,李善掐着手指在心里默算,现在是六月中旬,阿史那·社尔与突利可汗开战大约是五月底,如果前者想做什么,现在也应该差不多揭晓了。
  七八月份,关内道就要开始秋收了,突厥一般也是挑这个时间点南侵。
  这么算起来,自己是来得及的,一千左右的青壮,大部分都有坐骑,而且靠着汧水,进退自如……最关键的是自己可不是陇州的地方官,不必考虑守土有责,形势不妙撒腿就跑,谁也不能指责自己什么。
  再说了,就算有人要指责也没什么充足的理由,都打到汧源县了,首先要追着的那应该是李神符、段德操啊。
  从第二天开始,整个山谷都陷入了忙碌,紧张的气氛渐渐浓郁起来,陇州长史杨则就是因为李善而能从常达手上分润权柄,非常给面子。
  给司农卿的亲卫送去铠甲是有忌讳的,但杨则完美的理解了李善托张仲坚带去的话,向朝中兵部上文请于汧源县新设折冲府。
  天下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这边正好能提供八百青壮,虽然兵部还没有回文,但杨则已经有名义将大批的军械送至谷中。
  “殿下,这是……”裴宣机看着山谷外的平地上正在操练的数百骑兵,小声说:“未闻突厥犯边。”
  李善嗯了声,解释道:“只是操练一二罢了。”
  顿了顿,可能觉得这个理由实在有点敷衍,李善补充道:“那日宣机兄提及,龙虔兄来信,襄邑王与平原郡公势如水火……”
  “的确如此。”裴宣机苦笑道:“九郎来信,若是突厥大举来犯,只怕战事不利……不过听闻突厥内乱,应该不会南下吧?”
  “去年草原大雪,你说呢?”
  李善心想自己也只能找这个理由了,阿史那·社尔这个理由是不能拿到台面上的,一方面难以服众,另一方面人是李渊放回去的……而且还自以为得意。


第七百七十章 伏击
  很多对李善熟悉的人,都觉得这位青年在某些方面有着惊人的直觉,一切还被隐藏在迷雾中,李善就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比如下博大败之前,李善就力劝李道玄谨慎,战后李世民曾经在天策府复盘此战,对李善大为赞赏,一方面是李善怀疑之前唐军三胜是刘黑闼诱敌之计,另一方面是李善当时劝诫的理由,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无一在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4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6/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