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州、灵州地势平坦,可容大股骑兵纵横,看起来似乎梁师都以及附属部落在这方面并不吃亏,但账不是这么算的,有箫关在手,握住了战场主动权,而唐骑在装备、粮草各个方面都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更何况梁师都还有继续下去的胆量吗?
如果说之前泾州一战、袭取箫关两战是啃骨头,那接下来的战事那就是在吃肉,自己此时接手……等于是在抢功。
苏定方也知道外人不会如此看待,因为自己和李善的关系太过密切,但终究自己心里却不舒服。
但这是李善早就在谋划的,甚至早在泾州一战之前就有所准备了,在此次出征的时候,李善身边亲卫出身的将领都得到了重用,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知道并且信任他们的能力,但也是刻意为之。
泾州一战,苏定方担任骑兵总管,张仲坚独领前军。
之后出兵固原,苏定方独领前军,而张仲坚率锐士破箫关。
特别是原州战事中,可以这么说,如果泾州大捷还能说是众将齐心协力的结果,那原州战事基本上都是苏定方、张仲坚的功劳,其他人全都沦为了背景板……换谁都无所谓。
拿下箫关之后,李善第一时间将苏定方调到了箫关,这是名正言顺的,一方面苏定方是其嫡系,另一方面他领前军,距离最近。
说到底,李善希望苏定方能越过窦轨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在李善立下大功,却抛弃军权回京的前提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至少是有操作性的。
其实窦轨出任大军主帅也行,但李善、李世民都更希望是苏定方……一旦长安事变,苏定方有可能成为秦王一脉最为重要的外援。
苏定方虽然资历浅,名望不高……主要是被李善衬托的有些黯淡,但既是国公,又在此战中多次立下大功,未必没有这个资格,更何况他身后还有一座靠山。
如果说之前的李善没有资格,但现在的他绝对有资格成为靠山,更何况下面众多将领中,冯立、薛万彻、段志玄都曾是苏定方的部将,张士贵、马三宝、李客师、阚棱都与其交好,更有侯洪涛等一干亲卫出身的将领,苏定方若能出任主帅,足以掌控大军,不说覆灭,但必能驱逐梁师都。
“阿史那·社尔流言蜚语……”李善轻笑道:“虽然陛下信重依旧,但……”
至少要表现出自己的态度,李善心想,皇帝这种生物到底怎么想谁都无法确定,一旦猜错了,那样的代价是自己不想付,也付不起的。
更何况历史的面貌依旧大不一样了,李善实在放心不下,他对李世民有信心,但这一世……李靖估摸着这一世与大唐军神无缘了,房玄龄依旧与度如何齐名为天残地缺了,平阳公主都生了个女儿了,变化太多也太大了。
听李善提及长安诸事,苏定方微微点头,“窦公?”
“我去说。”李善早就盘算好了,“若是能得手最好,若是不能,窦轨持身中立,你要掌控骑兵,盯着冯立、薛万彻。”
第九百七十一章 选择
原州下辖五县,几个月前泾州一战收复百泉县,后李善遣派张士贵收复平凉县。
郭孝恪稳守制胜关、陇山关、六盘关,在突厥北窜,梁军收兵驻守固原县之后,陇州府兵西出顺利收复了静宁县。
至正月初六,唐军围困固原县城后,四下出击,箫关失陷的消息四处散播,除了固原县之外的守军纷纷举城而降。
梁军占据的石门关、驿藏关也都已经降了,原州七关全数得以收复。
换句话说,除了被困得死死的固原县之外,整个原州只剩下了同心县还没有收复……而同心县至今还保持着平静,这是因为它位于原州、灵州的边境处,在箫关以北。
正月初七,同心县。
已经年过五旬的刘女匿成坐在胡凳上,弯着腰捶着发酸的膝盖,看着外间又开始大起来的风雪,心里颇为发愁,从西突厥东迁,再南迁依附梁师都,一路杀入大唐关内道,都是受风雪所迫。
去年几场大战,突厥虽然被大唐邯郸王驱逐,但先后运送了大批粮草回草原,剩下的大都被梁师都占着,以至于稽胡等诸多大小部落不得不仰其鼻息。
为此刘女匿成不得不将侄儿刘黑儿送到梁军中,就在年前,为了多要些粮草度冬,大雪纷飞的时候还不得不让另一个侄儿刘昭率兵去了固原。
正想着呢,外间有人吆喝了声,刘女匿成意外的看见侄儿刘昭突然出现在门口,“这么快就回来了?”
刘昭没吭声,目光游移不定,刘女匿成皱着眉头正要追问,外间脚步声陆续响起,部落内的大小头领,以及梁师都遣派来的将校陆续出现。
刘女匿成警觉起来,虽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自己似乎已经控制不住局面了,就在他准备开口的时候,最后一人终于到了。
同心县令梁洛义,梁师都的堂弟,梁洛仁的庶弟。
“回来了?”梁洛义打量着刘昭,“固原战事如何?”
一旁有个梁军将校笑着说:“年前接到冯端来信,据说唐军驻军那城以东,被风雪所困。”
七嘴八舌的议论声,基本上都来源于梁国官员、梁军将校,而稽胡的头领不知何时已经散开,隐隐将对方围了起来。
刘女匿成脸色微微泛白,那一瞬间,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悄然出现在人群边缘处。
也在那一瞬间,刘昭点头道:“到齐了。”
在刘女匿成的视线中,那个雄壮的身影拔出插在坐骑上的长刀,猛地冲入人群,雪亮的刀锋轻易的切开了梁洛义的喉咙。
场间有那么片刻的停滞,似乎都能听得见丝丝的声音,大股的鲜血从伤口喷涌而出,梁洛义的身子摇摇晃晃了下才颓然栽倒,周围的稽胡族人像是才回过神来,刀枪并举,开始肆意砍杀。
刘黑儿手持滴血的长刀大步走来,顺便踢翻了一个梁国官员,又顺手将长刀掷出贯穿了一个梁将的胸膛,才行礼道:“叔父。”
“阿黑,这……这这……”
“叔父,降唐吧。”刘黑儿不是在征询意见,而是在宣告一个事实,不仅仅是在场的梁国文武官员,驻扎在同心县的五千骑兵中,也有数百梁军,此时此刻,屠杀也已经开始。
刘黑儿深知叔父刘女匿成的性子,优柔寡断,性情绵软,又畏惧突厥,缺衣少粮,所以对梁师都向来恭敬,自己和刘昭竭力劝说未必有什么效果……说不定刘女匿成还想着观望一二呢。
所以,刘黑儿压根就不废话,与刘昭赶到同心县后,干脆利索的板着手指头将梁国一脉的文武官员全都召来,杀了个干干净净……刘女匿成还能有其他的选择吗?
听两个侄儿将战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刘女匿成神色忽而愤慨,忽而惊惧,嘴边的胡须一直在颤抖,自己在箫关以北,又有风雪遮蔽,哪里想得到短短数日之内,原州已然大变。
咽了口唾沫,刘女匿成低声问:“真的是邯郸王亲至箫关?”
“真的,就在除夕那一夜,顶风冒雪破关而入。”刘昭嘿了声,“殿下还命大哥统领身边亲卫,如此气概……”
“那城、驿藏关、石门关都没了?”
“大哥斩了索周,还将冯端的头颅送去石门关,如何不降?”刘昭环顾左右,人已经杀光了,让个族人去问问外面战事如何了,可别有漏网之鱼走漏了消息,虽然箫关失陷的消息不可能一直隐瞒下去,但能封锁多长时间将决定了稽胡一族的将来待遇高低。
刘女匿成呆呆的看着满地的尸首和血迹,扯了扯嘴角,“那我……”
“许稽胡内附,安置灵州、会州或凉州,其他地方也行,许互市,许修屋建宅。”刘黑儿打断道:“叔父领族人可,入朝为官亦可。”
刘女匿成叹了口气,“条件倒是不错,只是接下来的战事……”
“既然归附大唐,自然要建功立业,难道首鼠两端?”刘昭诧异的说:“都死了这么多人了,索周、冯端、梁洛义,即使固原县尚未被攻破,但梁洛仁必难逃一死。”
“叔父是担心邯郸王欲以稽胡为先锋。”刘黑儿诚恳的道:“但箫关已失,唐骑精锐,就算叔父依旧依附梁师都,难道他还有回天之术吗?”
刘女匿成恍然大悟,断言道:“决计不能,泾州一战,唐骑之精锐闻名天下,至少四月之前,突厥绝不可能南下,梁师都即使不被覆灭,也必然败北!”
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不管将来面对什么,至少要站在胜利者这一边,而不是失败者那一边,更何况两个侄儿已经给稽胡争取了足够好的条件。
略一思索,刘女匿成吩咐道:“阿昭留下掌军,我随阿黑去箫关拜见邯郸王。”
一行百余骑离开同心县,向南驰去,城外的屠杀已经结束,数百梁兵毫无悬念的被斩杀殆尽,即使偶有漏网之鱼,也逃不过数千稽胡骑兵的追杀。
第九百七十二章 安乐
大半年前,刘女匿成带着族人依附梁师都的时候就曾经听说过邯郸王李怀仁这个名字,据说那是个杀人无数,喜垒京观的恶魔。
半年前,华亭县城外,刘女匿成亲身体验了那场已经被视为传奇的战事,也第一次遥遥眺望唐军中的那位邯郸王。
自那之后,邯郸王李怀仁这个名字一次又一次的在耳边响起,刘女匿成曾经想象过很多次,那位名扬塞外,让数位突厥可汗都惊惧的大唐邯郸王会是什么模样。
英武、豪迈、威严、勇猛……
但此时此刻,刘女匿成看到的是一个斜靠床头,略显病态,正端着散发浓浓药味的汤碗的青年,不见英武豪迈之风,倒像是个温文儒雅的文士。
“小人拜见殿下。”刘女匿成双膝跪地,突然想起梁洛义倒是提起过,这位邯郸王据说诗才称雄一时,盖压长安。
“抗唐军,此为罪,但如今归附,一族头领,虽尚未得陛下封赏,亦不可如此自称。”李善将药碗递给朱八,轻声道:“阿黑。”
刘黑儿扶起叔父,“谢过郎君。”
李善接过朱八递来的茶盏漱口,笑道:“当日南关镇外初见,孤便断言,此人有名将之姿。”
“殿下过奖了。”刘女匿成瞥了眼侄儿,他已经听刘黑儿说过被擒以及之后的细节了。
“比王君昊要强。”李善笑着说:“比侯洪涛、曲四郎都要强,他日当能与定方兄、张仲坚并肩。”
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此次大军出征,历次战事,除却李善本人之外,最重要也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苏定方、张仲坚两人了。
坐在一旁的李客师笑吟吟道:“都言殿下慧眼,识人之能,天下少有,定方如今爵封国公,张三郎此战应也能进爵国公,他日必为一时名将。”
那边刘女匿成连声谦虚,他也听刘黑儿身边的族人提及,苏定方、张仲坚是侄儿的前任。
李善转头皱眉,“伯父,此为内室。”
“哈哈哈。”李客师捋须笑道:“那就逾称一声怀仁了。”
“此为正理。”李善介绍道:“此为陇西李氏丹阳房子弟,如今任右千牛卫将军,乃是秦王爱将,早年孤飘零长安,多得襄助。”
刘女匿成行了一礼,他也是听说过陇西李氏的名声的,眼神却有些闪烁。
站在李客师身后的李楷轻声道:“适才出关相迎的是骑兵总管武安郡公薛万彻,乃东宫太子心腹。”
刘女匿成嘴角抽了抽,他听说过如今唐朝两位皇子夺嫡……他不能不考虑这些啊,当日依附梁师都而没有去投靠突厥,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当时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的内斗。
站在床头边的王君昊扬声道:“郎君深得陛下信重。”
噢噢,懂了,这位邯郸王是唐皇的嫡系,而且没有卷入夺嫡之争……刘女匿成轻轻舒了口气。
屋内的众人……除了刘女匿成、刘黑儿之外,听了王君昊这句话都有些沉默,李善左右看看,朱八已经出去了,包括一直没吭声的苏定方在内,也就王君昊还不知内情,真以为李善没有被卷入夺嫡之争呢。
李善咳嗽两声,“德谋兄。”
李楷应了声,从一旁的桌案上取过一份公文递给了刘女匿成,“若无异议,明日发往长安,上奏陛下。”
刘女匿成打开只看了一眼就转给了刘黑儿,他是看不懂汉字的,倒是刘黑儿有这能耐。
李楷一边等待,一边说:“许稽胡一族内附,许互市,许修屋建宅,殿下举荐头领出仕为官,至少有一人入朝,至于阿黑……”
“若是愿出仕,可入十六卫。”李善接口道:“若是不愿,刘女匿成或刘昭出仕,未必十六卫。”
刘黑儿还没看完,突然正色道:“愿随侍郎君身侧。”
“你自己做主。”李善笑道:“不过孤寒气入体,可能会回朝调养。”
“愿追随殿下。”刘黑儿神色不变,继续看下去,过了会儿才向刘女匿成点点头。
刘女匿成本以为这位邯郸王是想将自己弄到长安,那么稽胡骑兵自然而然的会由刘黑儿统率,但听到李善自承很可能会回朝,不禁有些惊讶……他倒是不怀疑这位邯郸王是在扯谎。
自己还是刘昭呢?
刘女匿成眼珠子转了转,转头看了眼刘黑儿,眼神中带着询问。
“稍后你们自行商议吧。”李善笑吟吟道:“孤能保证,陛下必会许之,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不敢奢望。”刘黑儿躬身道:“族人能得以遮风挡雨,安稳度日,已是运道。”
“那接下来,就要说战事了。”李善努努嘴,“定方兄。”
一直没吭声,只闭目养神的苏定方睁开双眼,用简短而快速的节奏道:“三日后,薛万彻、段志玄率三千骑兵入驻同心县,粮草、军械均会送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