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穿书文艺杠精_分节阅读_第36节
小说作者:洛水伽楠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41 KB   上传时间:2025-05-12 21:23:04
  宋知南说完,飘然离去。系统播报,杠精值加5。
  三角眼大娘在她身后,跺着脚大声问:“啥?你几个意思呀?你别走啊。”
  宋知南理都不带理的,她有预感,这个大娘肯定还会来的,她儿媳妇也会来,而且一定会找自己。
  下一个目标采访谁呢?宋知南开始思考起这个大题。
  宋知南逛了一圈,也没想到好点子。灵感嘛,并不是每天都有的,她想得很开。
  次日中午,刚到下班时间,宋冬宝就兴冲冲地跑过来问:“姐,你户口办好没有?”
  宋知南说:“快了。”
  宋冬宝笑嘻嘻地说:“那太好了。我听爸妈在家里说你肯定办不了,我还担心呢。”
  宋冬宝接着又说:“姐,我再告诉你一个消息,大哥写信回来说他准备在乡下找对象。”
  宋知南一点也不惊讶,她反问道:“他是不是不想干活,所以打算在乡下当上门女婿?”
  宋冬宝面带惊讶:“姐,你真是神了。你咋什么都知道?”
  宋冬宝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事情都倒出来:“大哥在信里说,他们村里有个姑娘看上他了,那姑娘家里有五个哥哥,她是家里最小的。对了,她爸还是大队长。大哥说他要是能当上大队长的女婿,上工时就能分到轻省的活儿,以后有招工上大学的名额也会优先给他。
  还有就是那个姑娘家里有五个哥哥,她家劳动力多,他也可以不用怎么干活。爸妈有点心动,可又觉得乡下姑娘配不上大哥。最后爸决定让大哥先跟那姑娘好着,只办酒席,不领结婚证,等将来大哥回城时就把她甩了。”
  宋知南对于宋家父子的操作一点也不意外,毕竟是男人嘛,人家一向就是这么现实利已。
  宋知南想了想,说道:“冬宝,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回去以后把大哥插队的地址给我拿来,我要给他写信。”
  宋冬宝惊讶道:“姐,你不是最讨厌大哥吗?咋还给他写信?”
  宋知南:“我要给他写信炫耀我取得的成就,我现在有工作有房子,气死他。”
  “哦哦,我明白了。”
  宋冬宝完全理解姐姐的行为,换了他没准也会这么做。
  宋知南又说:“对了,还有一点,你回去偷看一下大哥的来信,把他对象的名字记下来告诉我。”
  这下宋冬宝不太理解了:“你要大哥对象的名字干啥?”
  “别管,反正我有用,记得要保密,谁也不准告诉。”
  “好吧。”
  宋知南面带微笑,宋秋实打算走捷径,她拦不住他,不过她得好心的提醒她未来的大嫂一些事,比如说提醒她查看宋秋实的信件,提醒她结婚一定要领结婚证,不要当男人的踏脚石。
  她又开始做好人好事了,感觉胸前的红领巾更红更艳了。


第47章
  宋知南趁着中午休息时去找赵大刚打听消息。
  赵大刚一见着她就笑眯眯地说:“宋同志, 我已经帮你打听好了。我那朋友说能办。”
  “需要我本人去办吗?”
  “你也可以不去,你把材料都准备齐全, 写份委托书,我拿过去试试。”
  宋知南回去火速准备好所需材料,还准备了一条烟两瓶酒。
  赵大刚这次没收:“先办事,事情办好后再说。”
  宋知南点头:“那好。”
  赵大刚和他的朋友都是痛快人,没两天就办好了。宋知南把礼物补上,还多加了一条腊肉,这条腊肉还是从宋秋实的行李里顺的。
  宋知南另外给赵大刚也准备了两瓶水果罐头和一包吃的。
  赵大刚连忙推辞,宋知南笑着说:“赵同志,这附近谁不知道你最疼孩子,这些吃的拿给你家孩子吃,你必须得收下, 不然我就不高兴了。”
  赵大刚笑呵呵地收下了, “宋同志, 你这人真够意思。其实这不算啥大事,没必要送那么重的礼。”帮忙办事的朋友也很惊喜, 觉得礼有点重了。
  宋知南说:“对你们来说不算什么大事, 对于我来说很大,你们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迁完户口,宋知南总算松了一口气,以后宋上进夫妻俩拿捏她的手段又少了一个。
  最近关于宋知南身世的传闻甚嚣尘上,众人议论纷纷,还有人向她本人打探消息。宋知南都是一问三不知。那些人失望地离去。
  宋知南觉得挺好笑,她不相信自己抱错了, 但别人相信。
  她想了一下,为什么别人会相信这个没什么根据的传闻呢?大概是因为宋上进和李玉华的行为挑战了人民群众朴素的三观。他们认为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 即使有人偏心但也会有度,完全不心疼孩子的父母应该没有。虐待孩子、不盼着儿女好的父母肯定是后爸后妈或是养父母。所以,他们替宋知南找了一对并不存在的亲生父母。
  可是真相很残酷,父母和子女也是讲究缘分的,有些父母就是不爱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就是见不得自己的孩子过得好。
  人过一百,行行色色;人上一千,有忠有奸;人过一万,必有混蛋。混蛋就是混蛋,不能因为他们当了父母就突然人格升华不混蛋了。恰恰相反,很多人就是因为当了父母才初次品尝到权力的滋味,权力让他们原形毕露,他们站在道德的高处,以爱之名,对另一个生命实施全方位的掌控,这种感觉会让他们无比沉迷。
  宋知南接受自己的亲生父母是混蛋,但别人好像接受不了,总是试图查出她的真实身世。
  对此,她也很无奈,由他们去吧。辟谣是不可能的,局势有利于她,还能给宋上进和李玉华添堵,她凭什么要辟谣?
  另外就是,这个年代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太匮乏了,她心疼大家,心疼到愿意以身入局,娱乐大家。她可真是好人。
  迁户口的事情告一段落,宋知南的心情也随之放松下来,李群英又来邀请她去家里吃饭,宋知南爽快答应。
  第一次上门不能空手,但送的礼也不能太重,省得人家有负担。宋知南拿了几个水果和一包点心去了李家。
  李群英一家三口热情地站在门口迎接她。李群英长得跟他父亲李明达更像些,李明达身材高大健壮,皮肤黝黑,说话有一股很好玩的幽默劲儿。黄阿姨也挺有意思,夫妻俩说话就跟说相声的。要是没有催婚这事,李家的家庭氛围挺好的。
  四人边吃边聊,气氛相当欢乐。
  李明达笑着说:“小宋,别看你年纪小,可是性子却很稳重,瞧着比群英还成熟懂事。”
  宋知南说:“我跟群英不一样,我家孩子多,父母偏心,家里充满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久而久之,我就锻炼出来了。群英那不是不成熟,她是有底气,被偏爱的孩子总是有恃无恐。我要是有你们这样的父母,我才懒得成熟稳重呢。”
  “哈哈,你这孩子可真会说话。”
  黄阿姨惋惜地摇头叹息:“你这孩子多好啊,你爸妈也真是的。”
  宋知南表示看得很开:“唉,我现在已经想开了。虽然我跟父母缘浅,但我有好领导好邻居好朋友。人生在世,哪能事事完美称心?只求个半称心就行了。”
  “你这话说得很有哲理。”
  吃完饭,聊完天,李群英邀请宋知南去她房间里呆一会儿。
  宋知南看到满屋子的书,不由得惊叹一声:“你的书真多,冲着这些书,我也要跟你做朋友。”
  李群英故意拉着脸说:“怎么?你跟我交朋友,不是冲着我这个人来的?”
  宋知南笑嘻嘻地说:“都冲。”
  李群英大方地说:“我的书你可以随便借,但有一条得提前说好,借了必须得准时归还。要是弄丢了弄坏了,我以后就再也不借你了。”
  宋知南:“你跟我的做法竟然一样。我也是这么干的。我一般不借书,实在要借,得登记。一次不还,再也不借。”
  两人相视一笑,她们果然是心有灵犀。
  李群英向宋知南请教怎么写文章。
  “我以前自诩文笔还不错,但看了你的文章之后,我总觉得我写的文章差了点什么。就是,你的文字总是那么活泼有趣,既幽默又深刻。再看看我的,写得太死板了。”
  宋知南看了一下李群英的文章,李群英的文笔也挺好,用词精准,简练有逻辑,基本功很扎实。只不过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风格。宋知南用的语言经过演练迭代之后,显得更好玩些而已。
  她认真地说道:“我觉得你的文笔挺好的,你的基本功相当扎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风格,咱们的性格不一样,风格自然也不相同。”
  李群英思索片刻,说道:“确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风格。我感觉我怎么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你说的那些话。”
  宋知南鼓励李群英投稿:“要不你也试试投个稿,咱俩一起努力呗。”
  “行,我试试。”
  宋知南在李群英房间里呆了半小时就告辞离开了,尽管李群英说她可以随便借书,宋知南并没有开口。作为爱书人,她是知道的,每一本书借出去,就跟借孩子似的,总是让人惦念着。她一般不找人借书,也不轻易借给别人。遇到特别想跟人分享的书,她干脆多买几本送给朋友。
  宋知南从李家出来,天已经快黑了,她看到前方一个草垛正在向自己移动。
  待到了跟前,才发现原来是徒弟边月背着一大筐干草在向她走来。
  边月凑近了一看是宋知南,大声喊道:“师傅。”
  宋知南快步过去接过大筐,问道:“你弄这些干草干吗?”
  “给你引火用啊。我看你总用报纸引火,我肉疼。”
  宋知南说:“太沉了,小心压得你不长个。”
  “我长得够高了。”
  送完东西,边月也没多呆,说天黑了还要赶紧回家,一溜烟就跑了。
  宋知南拎着一大筐干草进院,心里感叹一句,这个徒弟可真孝顺呀。
  她人还没进来,黑米听见脚步声已经摇头摆尾地迎了上来,两条前腿扒在她裤子上,哼哼唧唧地撒娇。
  宋知南一路躲避着黑米的热情,回到屋里,打开灯,小猫又向她扑来。
  唉,猫狗双全的人也有烦恼,就是不知道该先宠爱谁。
  宋知南一会儿逗逗狗,一会儿招招猫。跟毛孩子互动了十分钟才去看书写作。
  她看书看到十点,熄灯睡觉,一觉到天亮,新的一天又来了。
  宋知南跟往常一样,打着哈欠起来,洗漱、吃早饭,跟猫狗道别,步行去上班。
  到了办公室,她先擦桌子再摆凳子,然后泡上一搪瓷缸大麦茶,优哉游哉地摊开报纸,一边喝茶一边看报。
  报纸还没看完,就有人来访。
  来人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女同志,留着一条乌黑油亮的大辫子,长得肩宽腰圆,四方脸盘。
  女同志长得很大方,说话却有些畏畏缩缩。
  “同志,我叫王翠花,我想问点事。
  何黛跟宋知南悄悄对视一眼,明白这人就是昨天那个刁钻的三角眼老太太的儿媳妇王翠花。
  何黛亲切地招呼道:“王同志,你请坐,别急,你慢慢说。”
  王翠花打量了两人一眼,问道:“你们谁是宋同志?”
  “我是。”
  王翠花继续打量着宋知南,见她年纪这么小,不禁有些迟疑。她真的像大伙说的能为妇女撑腰吗?
  宋知南拧开钢笔帽,打开笔记本,说道:“王大姐,我是宋知南,你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说。你别看我年纪小,但我的心理年龄成熟。下到八个月,上到八十岁,只要是正常人,我都能理解她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3页  当前第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1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穿书文艺杠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