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南:“我记得你,你是牛老师,你以前在班里就讲过这种话吗?班里难道不是公开场合吗?你为什么要那么讲呢?”
牛老师:“……”
杠精值30。
宋知南继续问道:“牛老师,你说男生有后劲,你今年四十多了,你的后劲发挥出来了吗?你爸你爷爷呢,他们的后劲发挥出来了吗?”
杠精值30。
哄闹的现场突然安静下来了。
从来没见过攻击力这么强的名人。
校长突然抚额叹气,他怎么也没想会是这种场面。
宋知南笑着给自己的演讲收尾:“好了,同学们,今天就说到这里吧。这些话既是现在的我想说的,也是以前的我想说的,更是千千万万个女中学生想说的。当年的我和女同学们听着某些老师和校领导在台上大放厥词,我就在台下想着,如果有一天我敢大声反驳他们就好了。感谢校长,给了我这次机会。学妹们,咱们高处相见。将来如果有人请你们去演讲,记得学一学我,我永远是你们的榜样,不一样的榜样。”
第141章
宋知南的演讲给母校青阳四中吹进了一缕劲风。
四中的女生们这两天讨论最多的话题是:“你觉得宋姐姐说得对吗?”
“肯定对。她是河西大学的大学生, 还是个作家,她若是说得不对, 难道那些一事无成的人就说得对?”
“也是哦。”
“她说我们女生适合学习,适合当数学家、科学家、作家。我也觉得我适合当作家。”
“我理科好,我觉得我适合当科学家。”
“那我文科理科都不好怎么办?”
“你适合当政治家。”
“那我呢,我各科都很平均,可我就爱讲话。”
“那你当老师吧。”
……
宋知南在母校演讲的原文很快就流传了出来。
大家对此毫不诧异,“宋同志说得对啊,就是这样。倒是那些老师少见多怪。”
“可是,她毕竟是个名人了,在公开场合这么说不太好吧?”
“名人怎么了?名人也是人,名人也得有人性也得说人话。名人跟名人是不一样的,你就是见得名人太少了。”
“不是, 好像你见的名人很多似的。”
宋知南的演讲不但没给她带来负面影响, 相反又收获了一波忠粉。
咱们的宋同志就是跟别人不一样, 成名后也不说那些套话屁话,而是坚持说人话。你知道说人话的名人有多么可贵吗?
四中校长对于大家的这个反应也是一脸诧异, 再仔细想想, 其实也不奇怪。
世间万物就是这样,小坏小怪遭人厌恨,大坏大怪被人敬仰。宋知南现在成功了,她说什么都是对的。
宋知南也没忘了两个老朋友,给胡记者和陆清云各送了一包河西特产, 同时也答应了两人的独家深度专访。
宋知南这几天很忙碌,各种宴请邀约不断, 还要接待一些亲友。
大姐宋知春带着男人和两个孩子闻讯也来了。
宋知春得知三妹成为名人后,本来还有些不适应, 一到家,看到她仍跟以前一样,那股不适应很快就没了。
她拉着妹妹嘘寒问暖:“学校食堂的伙食怎么样?住的怎么样?跟同学老师相处得还行吧?”
宋知南耐心地一一回答:“学校伙食还行,宿舍是八人间,大家处得挺好的,老师大部分还是挺好的。”
“那就好。”
宋知春问完宋知南又问宋知夏,宋知夏也说一切都挺好。
宋知南跟大姐说完话,开始分发礼物。
给宋知夏的是两本书,宋冬宝的是一顶鸭舌帽,宋知春的是一块花布和一包土特产,两个孩子一人一套连环画。
两个孩子一起欢呼:“哇,这么多小人书。”他们以后可以在小伙伴中横着走了。
宋知南鼓励兄妹俩:“小桐小松,你俩要好好学习,以后也要考大学,小姨会常给你们寄书看。”
两人用力点头:“嗯嗯。”
宋知春夫妻俩今天是跟人换班来的,明天还要上班,吃了顿饭,下午就要回去。
“知夏知南,你们有空去趟我家。”
“行,我们开学前会去的。”
“你们都好好的,有啥事就给我写信,发电报也行。”
“好。”
宋知春刚离开,何黛章无双就领着一大帮人来了。
“南姐,我们好想你。”
何黛没怎么变,章无双倒是更活泼了。
两人身后跟着的都是纺织厂考上大学的女工。
不管是比宋知南大还是小,她们一律为她为南姐。
宋知南问了一下她们的大学生活如何。
大家一提这个就眉飞色舞:“挺好的,幸亏我们去考大学了。大学跟工厂真的不一样,我们读了很多书,长了很多见识。”
宋知南继续鼓励她们:“咱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你们也看到了,眼下咱们国家正面临着人才断层,咱们毕业后都是建设国家的中流砥柱。你们以后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毕业后要以事业为重,凡事先考虑自己。不要为他人牺牲。”
“南姐,我们会记住你的话的。”
宋知南要留她们吃饭,大家觉得她们人太多了,屋里都坐不下,都懂事地婉拒了。
最后只有何黛和章无双留了下来。
两人一人占据宋知南的一边。
“南姐,你的小说我都读了,我的同学知道你是我的好朋友后,都来向我打听你。”
“南姐,你什么时候也去我们学校做个演讲?”
宋知南笑着说:“以后会有机会的。”
两人又同时问起了李群英:“南姐,我听说群英怀孕了?”
“是的。”
“好想她呀,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回来。”
宋知南说:“她暂时回不来。”
宋知南想起自己的徒弟边月,就问她回来没有。
何黛说:“边月回来呆了两天又回学校了,她在学校勤工俭学。没能见到你,挺失望的。”
……
宋知南在家呆了一个月,黑米生下了三只小狗崽,两母一公,三只小狗都是黑白花的。
宋知南叮嘱宋冬宝:“好好看着它,别让它再怀上了。生崽对狗身体不好,你看它的毛都不亮了。”
“行,我会好好看着它。”
宋知南摸着小虎和黑米,许诺道:“你们乖乖地在家,等我毕业后就来接你们。”
宋冬宝赶紧提醒姐姐:“姐,别忘了还有我。”
“行,还带着你。”
八月中旬,宋知南跟宋知夏一起离开了青阳。
大家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两人离开。
宋冬宝牵着狗抱着猫,两眼泪汪汪:“二姐,三姐,你们要一放假就要回来呀。我一个人在家好孤单。”
明明年纪轻轻的,硬是整出了空巢老人的架式。
宋知南一回到学校,就发现宿舍里堆着五六个滚圆的大西瓜,桌子上还放着一篮子甜瓜。
“谁买这么多西瓜?”
张小凤笑着说:“我从老家背来的。”
“这得多沉呀。”
张小凤不好意思地说:“平常总吃你们的,我也想让你们尝尝我老家的特产,这是我奶奶自己种的,沙瓤的,特别甜。”
甜瓜是魏秋月带来的。
张小凤去水房把西瓜洗干净,抱回来用刀一切,只听得咔嚓一声,西瓜很干脆地裂开了,从里面冒出一股凉气和清甜。
大家聚拢在桌前啃西瓜。
啃完西瓜,魏秋月又招呼大家吃甜瓜,吃到最后,大家的肚子撑得也像西瓜一样滚圆。
吃完瓜,于蓝迫不及待地给大家分享八卦新闻:“你们知道吗?78级中文系招了100个学生,里面有40多个女生。”
张小凤说:“南姐早说了,大学的女生肯定会越来越多的。”
于蓝接着说:“而且中文系下面还设了几个专业,有一个叫古典文献专业,另外两个专业是新闻和文学,咱们是文学专业。老师说,以后咱们三个专业重合的公共课要在大教室一起上。”
开学后,河西大学开始热闹起来了。最明显的是学生多了很多。77级只招了几百名学生,再加上几百个工农兵大学生,总共也就一千多人。78级一下子招收了一千多名本科生。
大家没事就去看新生,顺便帮忙指指路抬抬行李。
宋知南看了一圈回来得出结论:“这一届男生有几个长得不错,关键是年轻,不像咱们那一届,老帮菜太多。”
77级老帮菜们就在旁边默默听,没一个敢吱声。
学生一多,各种社团也多起来,有人要办校刊,有人成立读书社,有人成立文学社,还有人成立了辩论社,于蓝过去询问,大家一听她是77级中文系的,直接说明:“辩论社只接受宋知南的指导,但不能让她参加,否则别系的人都不敢参加。
于蓝回来愤愤不平地说道:“这都是些什么人,真是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