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穿书文艺杠精_分节阅读_第137节
小说作者:洛水伽楠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41 KB   上传时间:2025-05-12 21:23:04
  这一个星期,宋知南没在家吃过饭,到了周日,终于闲了下来。
  李群英让要文过来叫她吃饭。
  李群英说:“别忘了,晚上有个作家聚会,我跟你一起去,正好再给你介绍一些文友。”
  聚会地点在东城饭店,两人在饭店门口遇到两个年轻女性,一个大约二十来岁,身材娇小,一头卷发。另一个二十五六岁,端庄严肃。
  李群英拉着那个身材娇小、面容清秀的女子说道:“这位是格羽,写诗的。在文化馆工作。”
  格羽跟宋知南握手:“久仰大名。”
  李群英拉着另一个姑娘说道:“这位是罗静林,也是写小说的,你们三个以后互相交流。”
  罗静林面带微笑:“你好,我是罗静林,以后请多多指教。”
  李群英朝里面看了一眼,问道:“大家还没到吗?”
  格羽快言快语:“人倒是齐了,就是吧,你也知道这些男作者一聚到一起,就爱说一些荤段子,我们两个在里面呆着怪尴尬的,就出来透透气。”
  李群英摇头:“我倒忘了这茬了。这帮人瞧着挺斯文,半杯酒一下肚就开始原形毕露。”
  她看向宋知南:“知南,你介意这些吗?”
  宋知南一听有人讲荤段子,她擅长啊,到时候介意的就该是别人了。
  她笑着说:“我不介意,走,进去,我给你们整两个新鲜的。”
  格羽和罗静林都愣住了,这位是什么路数?
  四个女同志进包厢的时候,里面先是安静了一瞬,随后便纷纷起身招呼:“李大主编来了。格羽小师妹来了,你这头发卷得真好看。静林老师,你不要总是这么端着嘛,这位新来的美女是?”
  李群英刚要开口介绍,张罗聚会的赵伯玉便说道:“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宋知南,宋大作家。”
  大家呱唧呱唧鼓掌,表示欢迎。
  宋知南打量着这帮人,他们的年纪在二十五六到四十之间,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有,油腻的颓废的丑的也不缺,就缺长相端正气质干净的。
  大家寒暄完毕,一齐坐下来。
  这帮男作者一看来了四个女同志,便愈发卖力地卖弄起自己的口才来。
  长得尖嘴猴腮的张玉冰先开口,“同志们,刚才我说的那句歇后语你们谁能猜出来,再猜不出来可要罚酒了。”
  满脸油腻的郭松泉挤眉弄眼道:“老张,你把前半句重说一遍,这些后来的同志们话听到半截都听不明白呀。”
  张玉冰突然一拍脑门:“哎哟,我差点忘了,咱们的宋大作家可最擅长用歇后语,这后半句你一定猜得出来,你听好了,前半句是寡妇睡觉,你接后半句。”
  宋知南冷笑,这个歇后语是寡妇睡觉——上头没人。挺含蓄的黄段子,这下可撞到她的专业上了。
  她故作惊讶道:“这么落后的段子你们竟然还在讲?就没有新鲜的吗?来来,我给你们来几个新鲜的,你们听了肯定会笑得合不拢腿。”
  众人:“……”
  宋知南笑着说道:“我也给你们出个歇后语,上句是太监讲黄段子,你们谁来接下半句?”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回应。
  宋知南笑着自答道:“太监讲黄段子——下面不行,就靠嘴上找补。你们说好不好笑?”
  李群英带头笑道:“哈哈哈,好笑。”
  格羽鼓掌笑:“好笑好笑。”
  罗静林矜持端庄地微笑着捧场,其他男作者也只好陪着一起笑。
  宋知南说道:“我再给你们讲一个,有个小男孩,一生下来就掉粪坑里了,你们猜他长大后怎么着了?”
  大家直觉后面没好话,但又不好冷场,张玉冰只好礼貌地问道:“那怎么着了?”
  宋知南说:“因为他在粪坑里长大,所以嘴里全是屎,到哪儿都喷屎,到饭桌上也喷。”
  “我这儿还有一个更好笑的,就发生在我们那里。
  有一个男孩从小就没人带,是他家的公狗带大的,他家的狗总是发、情。这孩子长大后,就跟公狗一个德行,到哪里都发、情。说发就发,不论是吃饭还是工作。因为他到处发作,某方面很快就不行了,他就只能光靠嘴,就跟你们现在一样。哈哈哈,好笑吧。”
  举座震惊沉默,此时的沉默震耳欲聋。
  宋知南诧异地问道:“你们为什么不笑?我讲得不好笑不幽默吗?”


第145章
  李群英第一个捧场:“可能是你讲得既幽默又深刻, 大家需要反应一会儿才能笑出来。但我觉得很好笑。”
  “是挺好笑的,哦呵呵。”有人笑得比哭还难看。
  “哈哈哈, 讲得好。”有人皮笑肉不笑。
  他们还偷偷相视苦笑,宋知南,真是名不虚传啊。这一出场就震撼全场。
  格羽和罗静林这两年时不时地参加这种聚会,有时是杂志社举办的,有时是私人举办的,只要是男作者多的地方,一般都会发生这种事情。她们每次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也不好当众发火,会显得她们开不起玩笑不懂事。
  她们没想到还能用宋知南这种方法对付他们,她们俩第一次见到这帮伶牙俐齿的男作者集体尴尬得笑不出来。心口那股陈年的郁气一下子发出来了, 通体畅快。
  宋知南在笑声中收获了7500个杠精值, 这里面有10个男作者, 杠了3次,也就是他们每个人的杠精值是250, 这真是个好数字。
  首都真是遍地黄金啊, 赚钱就得去大城市。
  宋知南看着大家都笑了,十分满意:“我就说嘛,我这么幽默,你们怎么可能不笑,你们再不笑,我都要怀疑你们根本听不懂幽默。”
  讲完笑话,宋知南按照自己的节奏控场。
  “大家都别坐着干唠, 给我们几个表演点节目吧。那个张玉冰是吧,听你的名字, 你父母应该是希望你冰清玉洁,你怎么长成了这样子?长得都不像个正经人,你给大家跳个舞。”
  张玉冰只觉得背上发凉,假笑道:“我不会跳舞。”
  宋知南语重心长地说道:“男人怎么能不会跳舞呢?你以后得学啊。男人得身段柔软,你要不柔软,将来找对象你弯不下腰,趴不下去,你对象肯定不喜欢。”
  张玉冰:“?”这是他理解的那个意思吗?
  宋知南调戏完张玉冰,又把目光转向了聚会发起人赵伯玉:“伯玉啊,你来表演个节目,给大家唱首歌。”
  赵伯玉尴尬地笑道:“南姐,您放过我吧,我真不会。”
  宋知南:“唱歌都不会?那你学驴叫狗叫猫叫总会吗?”
  赵伯玉:“南姐,您这口味可真特殊啊。”
  宋知南一脸遗憾:“首都的男作者不太行啊,我在河西的时候,那些男作家表演节目可带劲了,有个男的学驴叫学得特别像,那次聚会在郊区,他把隔壁村里的驴都给吸引过来了。”
  众人低头看着桌面,耷拉着耳朵,像霜打的茄子似的。
  聚会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宋知南输出四十分钟,剩下半小时吃饭。
  吃完饭,她站起身说道:“今天的聚会挺有意思的,下回我还来。今天就到这儿吧,瞧你们一个个气血两亏的样子我都心疼,都早点回去休息吧。回去好好想想我今天的笑话,我保准你们睡着了也能笑醒。你们都别送了,我们四个结伴回去。”
  这帮男作者毕恭毕敬地把宋知南她们送走,接着第二场聚会。
  宋知南一离开,大家迅速恢复本性,聚会又开始热闹起来。
  离开东城饭店后,格羽和罗静林都当场对宋知南热烈表白,“南姐不愧是南姐,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以后,咱们首都女作家圈终于有了带头大姐。”
  首都的文化人越聚越多,但是女作家还是挺少,她们在各种文会上笔会上都被当作点缀和花瓶。有些年轻些的女作者甚至被当盘菜,让人十分不爽,但她们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但宋知南的强势出现让她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光芒。
  宋知南问道:“这帮人都写过什么?”
  李群英拣主要的介绍了一遍:“赵伯玉的代表作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两个女人》,张玉冰是写《我的故乡》的作者,黄宁的代表作是《哑母》。”这些作品,宋知南好像都听说过,但都没仔细看过,她只看了个开头,就皱着眉头放下了。
  李群英作为编辑是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阅读的,有些文章她不喜欢也得看,便笑着跟宋知南讲了两篇文章的梗概。
  “赵伯玉那篇写的是自己的母亲和亡妻,两个女人为了他耗干自己的心血和青春,他成名后之后怀念了一下就成名了,编辑和读者被他的深情所感动,为文中的两个女人扼腕叹息。
  黄宁的《哑母》,是写一个姑娘年轻时被人怀疑与别人有私情,她为了自证清白,喝了农药,虽被抢救回来,但嗓子却哑了。因为是哑巴,只能嫁到二婚带孩子的男人,也就是文中男主角的父亲。文中的“我”起初对这个哑巴后妈很不敬,一直不肯叫她妈。
  但后妈对“我”一直精心照顾,毫无怨言。有一次,“我家”被抄家,父亲被下放,我因为年少气盛跟抄家的人起了冲突,遭到他们的毒打,哑巴不顾一切护住我,哑巴被打成重伤,奄奄一息。那一刻,我深受感动,哽咽着叫了一声妈,哑母欣慰地笑了,脸上带着笑容离开了人世。读者又欷歔了又感动了,作者黄宁也因此成名了。”
  宋知南听罢,仰天长叹,“这写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啊。”
  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作家的身份地位堪比后世的明星。所到之处大家都捧着敬着。
  写作虽然也是艺术,但又不像音乐美术有基本的门槛,它的低门槛就导致是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当作家,很多人把创作冲动当作创作才能。
  俗话说,树大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
  作家多了必有水货,而且大部分人都是水货。有些人的作品充满了腐朽的登味。他们的作品你要用火一烧,都能闻到里面的腐臭味道。拿到太阳底下一晒,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三个字:吃女人。
  他们欣赏、玩味着女人的苦难,怀着某种不可告人的心理咂摸、品鉴着女人受害的过程,他们热烈赞扬着女人的无私奉献。
  他们吃女人吃得理直气壮,吃得津津有味,观众也喜欢看他们吃,你要是不吃有人还不习惯,骂你为什么不吃?
  宋知南的女主角还没反过来吃男人,她只是浑身长满刺不方便被吃罢了,就有那么多人骂她。
  看来,整顿文坛这事真是任重而道远啊。她得抓紧时间努力了,千万不能让这些小登老登们占据文坛。
  思想舆论的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去占领。
  四人在路口分别,大家约好下回再聚。
  李群英临走时还不忘催稿:“格羽,你还欠我一首诗。静林,你欠我一个短篇。”
  两人笑着回应:“放心,忘不了。”
  李群英催完两人,转脸对宋知南说:“我这人有人情味,你刚来我也不催你,不过我建议你安顿好以后就赶紧写吧。你要是不多写,我们杂志约不够稿,就得拿赵伯玉黄宁之流的文章来凑版面,你甘心把版面让给他们这种人吗?”
  宋知南无言以对,你比直接催稿还狠。
  宋知南在吴总编的催促下,办理了正式的入职手续,并回了趟学校迁户口。
  与此同时,宋冬宝也准备带着四狗一猫来首都。
  宋知南忙着给狗垒窝,给猫做猫爬架。李叔和黄阿姨带着要文也过来帮忙。
  宋冬宝到首都那天,艳阳高照,晴空如洗。
  宋冬宝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什么都稀罕,他感慨道:“首都不愧是首都,连天空都是那么好看。姐,我要多拍点相片,拿回家让大家伙都羡慕我。”
  宋知南说道:“你再呆几天就不会这么说了。”
  第二天,宋冬宝就尝到了被大风猛灌的滋味,宋冬宝一边吐着嘴里的沙子一边说:“首都不愧是首都,喝风还送佐料,这沙子可是内蒙来的。”
  宋知南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宋冬宝在首都呆了四天,宋知南陪他去逛了承天门、长城和颐和园,宋冬宝带着一沓照片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三姐,你以后能不能把我调到首都来,我想离你近些,照顾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3页  当前第1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7/1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穿书文艺杠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