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好不容易嫁给你一个厂长,你却什么都不管我娘家,我拿些东西回去怎么了?再说,你们又没饿着。”
王芳还是没意识到自己有什么问题。
他们家补贴什么的不不少,又不缺这点吃的。
她娘家只有爹妈是工人,她家还有两个弟弟在读书,家里东西缺着呢。
她好不容易嫁了个厂长,成了厂长夫人,可这个男人却半点没想关照她家。
想到每次回家后家里人看她不高兴的眼神,她都没说话呢,这男人还好意思说。
“没饿着?你好意思说没饿着?外人都在说厂长家的闺女看着弱不禁风的,她们生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模样,现在又是什么模样,你把两个女儿养成这样?还好意思说没饿着?”
“那不是长大了要抽条嘛,你都不怎么在家吃饭,你知道什么?”王芳讪讪的说道。
她觉得女孩子吃得少,所以就做得少,两个女儿也没说饿啊?
“我不回来吃饭你就不做饭了?孩子不是你生的?抽条抽到快皮包骨头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在看看我家的,我都不屑跟你说话。”
他不愿回来吃饭除了事多外,也不是不想听到这女人念叨她娘家的嘴。
他也没了跟她讲道理的心情,这女人就是个傻子。
他直接把包裹拿回去,又买了两把锁,将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都锁了起来。
要做多少饭菜他每天定量的拿出来给王芳做。
他也没想到,这王芳是个狠人。
抹不开娘家的脸面,怕没有东西拿回去,她居然直接扣两孩子的口粮送回娘家。
要不是俩孩子越来越瘦还饿晕过去了,赵清越都不知道。
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
关键是她还把两个孩子嘴管得紧紧的,硬是半点口风都没透露给赵清越这个当爹的。
赵清越忍无可忍,直接这个极品傻子撵回娘家去了。
神奇的是,这个二嫂在家饿了一个月之后,瘦成皮包骨后哭着回来了。
之后半点没再说要给娘家东西的事情了。
一心一意的照顾男人孩子,娘家人上门都给打了出去,还直说要断绝关系。
这些插曲没人告诉方圆,方圆也是不知道的,就是知道了也不会管。
三年天灾饿死的人太多了,城里被饿死的还算是少的,毕竟大都有口粮。
克扣死了人以后的口粮就没了。
但那种在城里住确是乡下户口的女孩就死的多了。
但比起真正的乡下,都算少的。
灾情严重的地方,为了口吃的男的送出去当上门女婿,女的更是一袋粮食就卖了的不计其数。
就算这样,死的人依旧很多。
她能接受那种亲人之间的互帮互助。
但那种明显就等着你一个放血养全家的人,她就很不理解了。
这是真的没有脑子吗?还是真就自我攻略自我感觉很伟大?
这种人越是偏僻的地方越多。
自己家孩子不吃不喝也要给娘家的那种,让她膈应的不行。
因为军区家属院就出现了这种女人。
出现过几家饿晕过去的人家,这些人去了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是饿的。
他们把部队分的粮食全寄回老家去了。
这种事情一出影响不小,部队的领导只能让后勤补贴了这些人家,免得真饿死了影响将士们的心虚。
然而部队的领导们也没想到,这样一出让这些人找到了薅羊毛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人每月领了粮食之后,只留下一两天的就给全都寄回去,然后等着部队支援。
这样一来后勤部也为难了。
本来大家都缺粮,总不能全给这些军嫂拿回去贴补他们家吧?
为了阻止这样的情况,最后上面直接下达命令,但凡是要过补贴的人家,直接全家都在食堂吃。
若是不愿意就让她们遣送回家,这才把这股子歪风邪气打了下来。
方圆想到差点被强制到食堂吃饭就对这些人恨得牙痒痒。
那一小撮人也因为这个事情出来被大家排挤,最后她们男人也受不住压力只得把他们送回老家了。
三年天灾期间,方圆在海岛一直在空间种田,然后抽时间就寄快递。
别人怎么样她没法管,但她家的人因为她的贴补至少不会缺吃的。
方家,她三哥方河也在这三年里重新娶了媳妇,62年的时候,这媳妇还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说来也是运气,这后娶的媳妇因为是农村户口没有定量粮,本来就在家里吃的少。
娘家这都还要把她卖出去换彩礼,她直接逃了出来遇到了方河。
最后这丫头胆子也大,直接回娘家偷了户口本扯了证把自己户口迁走了。
娘家那边直接就断了关系,一心一意跟方河过日子,可算是让方母满意了。
可见就算同样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也不是每个女人都跟刘招娣一样容易被人忽悠洗脑的。
方圆补贴两边父母东西,两边父母也都给她贴补了不少钱票。
三年里她就回过京城一次,就那一次又得赵母不少好东西。
她的小金库那是肉眼可见的往上涨。
三年下来,不说那些好东西到后面价值几何,就她的现金存款如今也有两万块了。
等到可以买卖房产之后,她只凭这钱买座四合院都足够了。
别说还有那么些年还能继续存。
她在海岛一直待到了六三年,赵清卓升职成为团长后终于调任了。
调任的新地方是京城军区。
没错,他们要回京城了。
第36章 六十年代的工具人军嫂36
自从赵清卓生了三儿子之后,赵父就已经决定让三儿子回到他身边了。
经过了几年布置,赵清卓才有了调回了京城军区的任命。
此刻的三个崽也是五岁的大孩子了,回去上幼儿园也不怕被欺负。
方圆觉得这个时机选的很好。
“妈妈,我们以后就跟爷爷奶奶一起住了吗?”回去的火车上,大宝好奇的问道。
“是呀,大宝不想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吗?”方圆反问道。
她们只是暂时跟赵父赵母一起住而已,京城的大院人太多,赵清卓的房子暂时还没腾出来。
“想啊,爷爷奶奶给我们寄了好多东西,我最喜欢他们了。”大宝笑着说道。
“妈妈,那我们以后都不回来了吗?”二宝儿问道。
他还想跟隔壁的哥哥们一起赶海呢!
“不回来了,以后咱们就在京城住了!”方圆摇摇头说道。
她也舍不得在海岛赶海摸鱼的日子呢。
她小院的菜和两棵结果的果树,以后也不知道便宜了谁。
“妈妈,我以后能给卫民哥哥寄东西吗?就像爷爷奶奶给我们寄东西一样。”小宝想了想说道。
“当然可以!”
一路上,三个孩子叽叽喳喳的问东问西,方圆就一直给他们解惑。
最后实在烦了,直接把三崽丢了给赵清卓。
赵清卓对着三个儿子可是严父,这小三子没少被他教训,罚站军姿跑圈什么的。
三小子一看自己爸爸那张严肃的脸,很快卧铺车厢就清静了起来。
京城的赵家,知道孩子们要回来的赵母早早给三个孙子腾出了最大的间房,里面放了三张床铺。
“老赵,你说孙子们住一间房会不会太挤了?”
赵母检查了房间几次,总觉得一间房住三个人太挤了。
“他们还这么小,也就暂时住住,你担心个什么劲?”赵父反问道。
儿子也是团长了,有自己分配的房子,现在只是暂时没腾出来而已。
“咱们军区大院就是人多,这夫妻俩好不容易回来了居然没房子,也真是。”
赵母对这事有些愤愤不平,总感觉自己儿子被欺负了。
“我们隔壁不远的房子就要腾出来了,我是想让他们住那里,所以才暂时稳住的。”赵父还是说了一句。
不是真的没房子,只是没有适合的房子。
他知道有些人要调走,那房子正好在他们周围,所以才让后勤部稳了一手。
不然老三回来大院,也会住得离他们很远,想看孙子都费劲。
“真的?那还好!”听到赵父的话,赵母心里才高兴起来。
夫妻带着孩子们回来后,赵母那叫一个高兴:“我的乖孙们总算是回来了,坐火车累不累?”
“不累,奶奶我们可想你们了。”小宝嘴甜的上前哄着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