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上辈子,谭林也遇到过这么艰难的时刻,突然被下岗,丢了工作。
那时,游彻在丰州市创业,他创建的电器公司已经有所起色。
游彻看在谭林是他同乡的份上,伸出援手拉了他一把。
正是因为游彻的帮助,谭林才就此度过难关。
他本就是个勤劳肯干的人,重新有了工作之后,更是努力上进拼命工作,最终带着一家人奔小康,在丰州市买下两套房。
可是现在,游彻早就离开丰州市了。
当初,她从李梅口中得知游彻已经离开丰州市,简直惊得半天说不出话。
游彻怎么会突然离开丰州市呢,按照上一世的轨迹,他应该留在丰州市创业才对。
他的电器公司是在丰州市起步,有所起色后,他才将公司总部搬去申市的。
怎么现在全都乱了?
随后她又问李梅,游彻去哪儿了?
李梅却摇头:“不知道。”
“我问孟箬了,可孟箬那丫头故意不说,只说准备去南方发展。”
郑婉像是受了什么刺激,一脸震惊地坐在凳子上,半天回不过神来。
但最后,她也到底接受了这个事实。
而且她心里有股预感,她和游彻还会再见面。
见谭林迟迟不说话,郑婉面色苍白地问他:“丢了工作,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我这几天出去找找吧,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谭林垂头丧气道。
“家里还有孩子要养,我这男人怎么说也要把这个家撑起来。”他道。
说起孩子,郑婉下意识看向已经熟睡的婴孩。
她和谭林的孩子,哦,不,准确来说,是她和汪文周的孩子在去年八月中旬出生了。
说起这事,她就觉得有点对不起谭林,让他戴了这么一大顶绿帽子。
这事要怪就怪汪文周,三厂的厂长怎么不把他给下岗了。
孩子是在八月中旬出生的,说到生产,当时,她还真是吓出一身冷汗,孩子月龄的事差点被接生婆说漏嘴穿帮。
八月中旬,眼看着自己临盆在即,郑婉便开始在家里演起来。
一走道就喊肚子痛,一边喊还一边念叨着是不是要生了。
谭林对女人生产这事一窍不通,还在一旁傻乎乎道:“这么快吗?这不是还没足月吗?”
郑婉则揣着明白装糊涂:“不知道啊,不会是个早产儿吧。”
谭林一听,紧张起来,说要把她送去卫生所生产。
郑婉便再三强调不去卫生所,毕竟,一去卫生所孩子足月的事不就穿帮了嘛。
她给的理由也很恰当,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生呢,去卫生所住院一天就要不少钱,不如就在家生,请个接生婆就行。
她收买不了卫生所的医生,但她能收买接生婆啊。
“我是农村人,没那么娇气,请个接生婆就行。”
“我们村的女人生孩子都是请的镇上的接生婆,也没见谁出事过。”
“谭林,这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接生婆我都提前找好了,接生婆也说她经验丰富,肯定保证母子平安。”
郑婉再三游说,谭林这才松口,不把她送去卫生所。
孩子出生后,谭林抱着七斤重的男娃,既高兴又有点担心。
孩子看着挺健康的,整整七斤,不轻了。
可孩子还没足月就生下来,会不会对孩子日后的身体健康有影响。
谭林心中担忧,便直接将疑问给问了出来。
接生婆一时嘴快,道:“不会不会,你这七斤的大胖小子,足月下来的,哪里会影响身体健康。”
还躺在床上的郑婉一听,登时吓得面色煞白地看向接生婆。
她现在是刚生完孩子没力气,不然肯定用力咳嗽一声提醒接生婆。
接生婆话一说完,也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连忙就笑着补充:“跟足月下来似的。”
“同志,你放心,你这孩子虽说是早产儿,但孩子在娘胎里长得好,不是足月胜似足月,整整七斤呢,所以啊,哪怕是早产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接生婆笑着补充道。
谭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一个大男人哪里懂这些,反正接生婆是专业的,接生婆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呗。
孩子满月那天,谭林花了几块钱,买了不少喜糖发给厂里的人,庆祝自家孩子满月。
因此,三厂有不少人知道谭林不仅已经结婚,现在连孩子都满月了。
“行啊,”郑婉说,“那你这几天去找找工作。”
可,谭林的工作找得并不顺利,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个合适的活儿干,最后只能去干苦力扛大包赚点钱。
谭林去干了几天扛大包的活儿,每天累得一回家倒头就睡,郑婉看着呼呼大睡的谭林,觉得这样不是办法。
谭林睡了大概一个小时,郑婉推醒他,叫他吃饭。
吃饭的时候,郑婉说起了他工作的事。
“谭林,你这样一直扛大包也不是办法。”
谭林用力揉了揉没睡醒的眼睛,点点头道:“我知道,现在年底没几个厂招工,我先干着扛大包的活儿勉强支撑一下日常开支。”
“等过完年,招工的应该就多了,我再出去找活儿干。”
郑婉低下头,抿了抿唇,像是下定决心地说道:“谭林,要不过完年,我们还是离开丰州市吧。”
谭林疑惑地看向她。
“我们去南方,我听他们说,南方赚钱机会多,这样你也更好找工作。”她继续道。
“去南方哪里?”他下意识问。
“去申市吧。”她道。
这几天,她其实一直在想游彻会去南方哪个城市,想来想去,她觉得申市的可能性比较大。
虽说这其中占据不少赌的成分。
但有一点,她是确定的,就算游彻现在不在申市,未来他也会去申市。
因为他的电器公司就是在申市壮大的。
郑婉去找游彻的理由涵盖多方面,其中可能包含她纯粹想去找游彻的心思,也包含她想让游彻拉谭林一把的心思。
既然上一世谭林需要游彻伸出援手,才能度过这个难关,那这一世会不会也一样。
“申市?”谭林问。
郑婉点头:“对。”
谭林低头沉思了片刻,最终决定听郑婉的,因为他好像也没有别的好办法了。
“好,那我们过完年去申市。”
说罢,谭林又像是想起什么,道:“那今年过年回趟我的老家吧。”
“孩子出生时,我写信回家,爸妈都很想孩子,千叮万嘱,让今年一定回家。”
去年,他跟郑婉刚结婚时,就想着带她回家见见爹妈,并顺道把证给领了。
当初他俩这婚结得匆忙,连个喜酒都没办,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在一起。
而两人的户口本都在老家,结婚证也没办。
去年过年前,他就跟郑婉提过回老家领证补办婚礼的事。
“我让我爸去你家提亲,咱们把证领了,再补办个喜酒。”谭林说。
郑婉却始终不肯,她给的理由是:“我这月份不足三个月,来回乱跑我怕出事。”
“你是男人你不懂这些,我这是头胎要格外小心,不然要是意外流掉,怕后面就不怀了。”
“我们村里好几个这样的,头胎意外流产,后面养了好几年都没怀上。”
谭林这么一听,还真给吓住了。
郑婉见状,连忙趁热打铁:“领证办喜酒这事不着急,我都是你的人了,你还怕我跑了不成。”
“我哪是怕你跑了,我这不是怕对不住你嘛,你嫁给我,却连个像样的喜酒都没办。”谭林道。
郑婉虚情假意地笑着:“我从来不在意这些,我在意的是我嫁的人是你。”
其实,她不想去谭林老家的理由很简单,村里女人多,且都是生过孩子的,关于她肚子月份的事,一眼就能看穿,届时不就穿帮了。
这回,谭林再次提及回老家的事,郑婉当然还是拒绝。
孩子刚出生,大家自然会关心孩子几月怀的,又是几月生的,生出来多少斤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谭林一如实回答,她骗他的事定然立即穿帮。
所以,她肯定不会去。
好在,谭林好糊弄,她随便说了几句,谭林就听她的,先不回去了,等在申市安顿下来,孩子大点,再回家。
外出打工好几年不回家的,这种事在村里也并不少见,谭林也就没多在意。
离除夕只剩十天不到,孟箬在申市陆续收到了袁红梅和谢卓然寄来的信。
先收到的是袁红梅的信。
袁红梅先是给她拜了一个早年,随后又在信上说了一下她的近况。
最后她提到了孟箬在丰州市的房子的事。
说去年下半年这边通路后,就彻底热闹起来,路两边不仅建了不少房子,还陆续开了门面。
——孟箬姐,还有人问起你的房子卖不卖呢?
——有一个中年男人出价三万块,想买下你这套房子。
——我觉得这事还是要跟你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