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她家老太太,舍不得放油。
他们家问人借的油票都被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没收了,别说上半年了,估计今年一年都吃不上油了。
如果她猜的没错的话,老太太家的油也是为了招待他们吃饭,特地又问别人借的。
青年农民闷着头,没接她的话茬,只开口问:“你要吃柿子吗?”
“对,我准备摘柿子给大家当水果吃。”
“那你等一下。”
他要先修好手上的镰刀。
大家都忙着秋收的时候,他能回家,就是因为镰刀坏了,不修好了没办法继续割稻子。
叶菁菁在旁边,也没看明白人家到底是怎么弄的,总之一会儿镰刀就收拾好了。
然后他上了梯子,把熟透的红柿子摘了下来。
“你多摘一点啊,没熟的可以做柿饼啊。”
那农民却摇头:“我们家不会做柿饼。”
更具体点讲,是整个大队都没人会做柿饼。
叶菁菁笑了:“你摘吧,我会做,我教你奶奶。”
这个是她小时候在自己奶奶家学的。
她挺喜欢吃柿子的,但柿子不能多吃。
她奶奶每年都会自己做柿饼,捎给她吃。
麻蛋!
她真的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对国家对社会没有任何不满,凭什么要惩罚她穿越啊?
不能想,越想越觉得胸口痛。
老太太有点迟疑:“晒柿饼啊?”
“对,晒好了卖给我,省得我还要用票去副食品店买。”
老太太的眼睛瞬间亮了:“那好,你说怎么做。”
一下午的功夫,一老一少也没干别的,就专门忙着削柿子皮了。
如果不是还要忙着做晚饭,老太太不知道准备奋战到什么时候。
“行了行了,先少做一点,看看效果。下回再多做些。你赶紧削鱼片吧。”
这种技术活,叶菁菁可不会。
当初她隔离在家的时候,都是她表弟操刀削鱼片。
理由是她的手能挣钱,她表弟的手只会花钱,所以后者不值钱。
红星公社的人不泡酸菜,但是他们会腌酸黄瓜。
叶菁菁干脆拿酸黄瓜代替酸菜,相当于做的酸汤鱼。
至于主食,直接贴玉米饼子呀。
可惜没有那种吊锅,否则会更有感觉。
一直到太阳下山,外面天色都发灰了,老太太的孙子孙女儿们才回来。
叶菁菁这会儿才发现,他们的爹妈好像不在。
大概是已经去世了,不知道跟他们的地主身份有没有关系。
她很识相地没提这个话题,好像是好奇地问两个小的:“你们才放学啊?”
时间还挺晚的哦。
现在中学根本没什么晚自习,她看他们纺织厂职工子弟学校放学就挺早。
两个高中生奇怪地看了她一眼:“现在农忙啊,都回来下田的。”
“哦哦哦。”叶菁菁掩饰住尴尬,跳入下一个话题,“我工友们回来了没有?”
外面响起了哄笑声:“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呼呼啦啦,跑进来二十多个大姑娘小伙子。
老太太家的草房根本站不住,大家干脆把破破烂烂的饭桌搬到了院子里,反正桌上就两个盆。
一个盆里装着酸菜鱼,另一个盆里全是玉米面饼子。
大家伙儿累得要死要活,饿得头昏眼花,所以也顾不上嫌弃了,直接就着井水洗干净手,然后上手开吃。
结果大家一动筷子,连团委书记都惊讶:“这个是什么菜呀,我以前没见过哦。”
叶菁菁笑道:“这是外地的吃法,我们这边不这么做。”
酸菜鱼能够风靡全国,不是没道理的。
又酸又辣的重口味,非常适合劳动人民。
大家伙儿就着玉米饼子,吃得欢快。
薛琴夸奖叶菁菁:“你没吹牛哦,果然是给我们做好吃的来了。”
叶菁菁刚要调侃一句,村子里的上空响起了喇叭的声音:“喂喂喂,广大社员同志们,现在我要宣读一篇《人民日报》的新闻。”
啊?
院子里的人都抬起了头,好奇地竖起耳朵。
这村里头吃饭的点儿,好好的读什么新闻啊。
喇叭里已经传出了略带口音的声响:“今年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有了重大改革。……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
听到广播的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除了少数几个已经提前知道消息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满脸困惑。
薛琴甚至拉了下叶菁菁的胳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意思呀。”
叶菁菁大概是在场最镇定的人。
“哦,恢复高考的意思。”
第二只拖鞋终于落地了,她总算可以肆无忌惮地准备高考了。
第51章 我可以卖资料给你们 想学,总有办法
院子里直接炸开锅了。
纺织厂的工人们甚至来不及讨论, 在其他社员家派饭的团员们也跑过来,互相打听消息。
到底怎么回事啊,真的恢复高考了吗?是不是他们听错了啊!
老太太的孙子孙女儿们更加激动, 全都围着叶菁菁:“真高考啊?”
叶菁菁点头:“那还能有假?”
她想了想,又加了一句, “你们也可以报名的。”
可两个高中生都垂头丧气。
“不行的, 我们老师动不动就请假。我一学期只上了一礼拜的化学。”
这也没啥好稀奇的。
公社高中老师,基本都是城里下放来的。
好些人经常会回城, 处理自己的事情。
而之前反正也没有高考,学生们上不到完整的课, 虽然有意见,但也只能保留。说破天了,你学的再好, 推荐上大学也轮不到你啊。而能轮到的, 看的又不是文化课成绩。
老太太的孙女儿追着叶菁菁问:“高考考什么啊?姐姐,我刚才都没听见。”
“就是考文化课的内容啊。”叶菁菁琢磨了一下, 主动提议,“你们要是想考的话,我可以卖资料给你们,复习资料。”
两个稚气未脱的高中生脸上都显出了迟疑的神色,然后不约而同地看向他们的大哥。
一家人的顶梁柱抿了下嘴巴,咽了口唾沫才问:“这个要多少钱?”
“不要。”他妹妹急了,“大哥,我们不要。”
他们这学期的学费, 到现在还没交呢。每天上课,他们都会被老师找,他俩也不敢回家跟大哥讲。
叶菁菁笑了笑:“化学是六块钱, 数学也是六块钱。物理,目前还没什么资料。”
主要是夜校的物理课才开始上,大家还来不及刻蜡版。
看这兄妹的脸色,她又补充了一句:“你们可以拿柿饼顶,供销社的柿饼卖多少钱,我就按多少钱收。”
哎,也算是给自己加个零嘴吧。
当大哥的人大喜过望,连连点头:“好,等柿饼晒好了,我给你送到纺织厂去。”
他还保证,“我一定好好晒,给你拿最好的柿饼。”
“一言为定。”叶菁菁笑眯眯地点头,“明天我就把资料给你们带过来。”
高考的消息,直接把所有人都给炸懵了。
不仅坐在卡车回城的路上,大家都忙着讨论。
等到第二天再下乡支农的时候,车上干脆只剩下一半人了。
气得团委书记破口大骂:“就这个觉悟,还想考大学,一个个的,根本就是在走白专道路。”
结果大家不仅没跟她同仇敌忾,反而集体偷偷翻白眼。
什么人啊!你自己推荐上的工农兵大学,现在站着讲话不腰疼。有本事推荐我们啊,保准我们一个比一个红专!
叶菁菁今天也想溜号,她还有事情要急着做呢。
但她既然答应了给人家送高考复习资料,自然要言出必行。
好在公社也理解城里年轻人的心情,只让他们干了半天活,就放他们回城了。
大家上卡车的时候,旁边挑担子经过的老农还叹气:“我就说嘛,怎么可能扎根农村?只要有机会,一个跑的比一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