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菁菁就这么大喇喇地开启了她的政治老师生涯。
她讲完了十一大的路线,端着保温杯开始喝药茶。
谢天谢地,喝了这么长时间的中药,谢老大夫终于大发慈悲,表示她可以不用继续熬中药了,每天喝药茶就行。
药茶吧,其实也苦,苦到舌头根,苦得要命。
但喝药茶方便呀,起码不用谢广白一天两趟给她送中药汁了。
说实在的,她挺不好意思的,因为她要参加高考的事情,现在那个急救培训,只能谢广白自己一个人承担。
再让人家天天跑来跑去的,实在太过意不去了。
叶菁菁吨吨干完半杯药茶,感觉自己整个人都精神了,被苦精神的。
她清了清嗓子,准备继续说下去。
厂办的林主任过来了,他冲叶菁菁点点头,招呼了一声:“朱向东,你出来一下。”
被点到名的工人,满脸茫然,跟着出了图书馆。
叶菁菁没当回事儿,继续讲课。
结果她讲了不到五分钟,外面突然间传出怒吼:“凭什么不让我高考?我算什么三种人啊,我都是紧跟中央路线走的,要错也不是我的错!”
叶菁菁被吓了一跳,课也上不下去了。
因为林主任的嗓门一点也不比工人低:“你喊什么喊?当初事情不都是你自己做的?”
图书馆响起了嗡嗡的声音,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
叶菁菁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下讲台,问坐在第一排的薛琴:“怎么回事儿?”
薛琴到底不愿意彻底放弃高考的机会,只要有时间,就跟着一块学习。
她表情复杂,压低声音跟叶菁菁解释:“朱向东当初是咱们西津的造反的头头,去开过会,受过四个人帮派的接见。”
叶菁菁不明所以,这又代表什么?
闹革命的时候,讲的就是造反有理呀。国家领导都这么说,难不成紧跟领导还错了?
薛琴无奈极了:“你可不能变成书呆子,他都已经被接见过了,那就是三种人啊。”
所谓的三种人,是揭批四个人帮派之后提出的概念。
简单点讲,就是认为跟那四个人有关系的。
薛琴一边给叶菁菁做解释,一边在心里头偷偷叹气。
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初朱向东可是造反派领袖,多少人的偶像和学习榜样。
现在呢?
其实她私心认为,比起被四个人帮派接见过这样的历史污点,真正让他被划分为三种人的理由,她更倾向于,是67年的时候,朱向东带头领着厂里的造反干将们抄了当时厂长的家。
嗯,不是三厂而是总厂,那会儿还没三厂呢。
只能说他倒霉吧。
那时候,抄家是主流,全市的学生和青年工人,起码有一半人参加过抄家。
当时这是中央支持的,是被鼓励的,是被表彰的。
但不幸啊,人家起复了,现在不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吗。
可这种话,打死薛琴,她都不可能说。
她看叶菁菁发呆,伸手推了她一下,告诫道:“你可别多事。”
叶菁菁摇摇头,没说话。
她只是在心里头感慨,她记得她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话:最可怕的不仅仅是那场运动,更是以那场运动的方式反那场运动。
图书馆里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带着惊惶:“不会说我们也是三种人吧?”
要知道,在大革命□□卫兵是学生和青年主流,它的地位相当于共青团。
没加入其中的,是家庭成分不好和落后分子的象征,是被人瞧不起的。
在场的青年工人们,有一个算一个,起码有八成以上,当初都是卫兵。
图书馆的气氛瞬间凝滞了,人人都面色凝重,担心起自己的命运来。
第58章 加班券 从楼上摔下来了
这下子, 谁还有心思上课呀。
所有人都冲到图书馆门口,想看看风向。
林主任看了他们一眼,挥挥手:“你们上你们的课, 你们的报名申请都已经通过了。”
众人这才暗自松口气。
平常跟朱向东玩得好的,则朝他投去了同情的目光, 却不敢开口安慰他一句。
生怕自己也被划分为“三种人”。
其实原先他们对这种分类, 没太大感觉。
但是今天看到,朱向东竟然因此, 连高考都不允许参加。
大家都觉得,估计跟“黑·五类”也没啥区别了。
哎, 谁能想到呢。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林主任瞪眼睛:“怎么,不想学习?那就回去加班。”
大家又嗡嗡嗡的, 全都退回了图书馆, 努力安下心来继续学习。
结果他们只安定了一晚上,新的消息又来了。
高考要举行预考。
为什么呢?因为报名的人实在太多了, 所以要经过一轮初筛。
只有通过的人,才允许正式参加高考。
她的老天奶,叶菁菁都忍不住吐槽,这是去西天取经吗?还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好消息是,高考预考只考两门,一门是语文,一门是数学。
坏消息是,必须都得及格, 否则直接pass掉。
更坏的消息是,预考就安排在11月中旬。
这下子大家集体疯了,复习时间完全不够用啊。
他们都是职工, 只能利用下班的时间学习。
这可如何是好?
不得不说,人民群众最有智慧,办法总比困难多。
很快就有小机灵鬼,灵活利用其纺织厂的规则,一把头掏出的所有的加班券。
等等,加班券是个什么票证?只听说过粮票布票,什么时候又发行这玩意儿?
咳咳,加班券也算时代产物。
六七十年代,大概没有劳动法,起码不讲劳动法,工人们的口号是:宁叫汗水漂起船,也要任务提前完。
加班,被赋予了浓郁的政治含义,是“一颗红心献给党”的表现。
生产任务重的时候,连着几个月没有一天休息,在七十年代很正常。
那么加班要怎么算?除了法定节假日有加班费之外,就是发一张“加班券”。
叶菁菁手上继承的原主的加班券,是一张张油印的小纸片。
每张加班券,价值八小时,上面盖着车间的公章,在车间内部通用。
好消息是它跟年假不一样,不存在过期作废的问题。
你今年积攒的加班券,明年也能用。你有事想休假,交一张券,就可以休息一天。
纺织厂是出了名的生产任务重,动不动就大干特干。
故而厂职工,尤其是车间工人,基本上人人手里都积攒了一沓子的加班券。
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
此时不用加班券,何时用?
报名参加高考的人,全把加班券给推出去了,要求休假,专心致志迎接高考。
如此一来,厂里不干了。
行政部门还好说,大不了事情拖一拖,等到预考结束后再说。
车间却不行。
现在是秋天啊,正是棉花上市,纺织厂要大干特干的生产旺季。
这么多工人全都集中在一起休假了,那厂里的生产任务要如何完成?
可车间不放人休假,一线工人也不干。
凭什么呀?
拿着加班券换假期,是厂里一直以来的规矩。
他们按照规矩办事,反而不对咯?这不是在欺负工人嘛。
1977年的工人不是打工人,而是工厂的主人。
你领导批不批假是你的事情,加班券往桌子上一拍,老子(娘)要走就走。
吵到天边去,你不让人休假,也是你没道理。
车间主任们一看这架势,肯定不行啊,都搞这一套的话,还怎么抓生产?
最要命的是加班券不带个人身份识别,它在车间内部跟钱一样,工人们私底下是会互相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