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1973年啊,客观条件摆在那里呢。
她下放的农场等不到她回来,就怀疑她叛逃了,然后监视她妹妹。
可怜妹妹实在承受不起这样的心理压力,精神分裂了。
后来姐姐知道这事儿,自责没照顾好妹妹,压力过大,精神也出问题了。
好好一个家,就这么走向了悲剧。
叶菁菁赶紧摸曹向英的后背,安慰道:“不怕不怕,没事没事了。”
曹向英从雪地里回来,骤然遇暖,不由得打了个哆嗦,才惶惶然道:“知青办,怎么还给我们挖坑啊。”
挖什么坑?
戳破病退知青谎言的坑。
知青办打着给病退知青安排工作的幌子,把好几十号没着落的病退知青张罗到一起,带他们去医院体检。
当时,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因为现在不管招工、招学还是招兵,都要体检。
尤其有些人得了传染病,肝炎、结核病之类的,让他们去食品厂上班的话,那食品厂出来的东西,你还敢吃吗?
结果,体检时还一切都正常,等到下午体检结果出来了,知青办竟然抓着体检报告招呼知青们:“既然你们的身体已经恢复健康,符合下乡的条件,那就回去继续插队吧。”
叶菁菁听到这儿,不由得发出惊呼:“这是钓鱼执法啊!”
其他人虽然不明白什么叫钓鱼执法,却也赞同知青办果然阴险毒辣,竟然故意设置陷阱,就等知青去跳!
王凤珍猛地一惊,失声喊出来:“那你怎么办?你回云南,还怎么参加高考?”
曹向英再度打了个哆嗦,摇头道:“知青办说,我们这些报名参加了高考的知青,先考试,考完了再说。”
话音落下,她实在忍不住,捂着脸哭了起来。
怎么会这样呢?知青办怎么能坑人呢?
她怎么也想不到,知青办居然会干这种事。
工人们议论纷纷,搞不明白知青办好好的,为什么要抽这个邪风?
太缺德了。
方萍眨巴眨巴眼睛,迟疑地问:“是不是知青办想吓唬大家啊?你们想想看,回城知青大部分是病退对吧?他们都得通过知青办才能找到工作。知青办又找不到那么多单位招工,嫌他们烦,干脆来这一手。”
她之所以会这么猜测,是因为她家堂哥也是病退回城知青。
堂哥家条件差,啃不起老也躺不平。
他隔三差五就跑去知青办,看能不能招上工。
时间长了,知青办的人特别烦他,恨不得他原地消失才好。
换成其他病退知青,知青办难道就欢迎吗?
估计他们在知青办眼里,就是一张又一张的试卷,恨不得撕了才好。
工人们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今天闹这么一出,估计以后病退知青都要绕着知青办走。
给他们10个胆子,他们都不敢再去知青办露脸求工作。
哎呀呀,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领导就是领导,手腕真高超。
曹向英“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委屈得要命:“我没堵过知青办。”
她知道自己是病退,没敢指望知青办帮她找工作。
叶菁菁也觉得她可怜,其实严格来说,曹向英不算造假病历。
她是个人体质问题,在云南农场,湿气大,她身上疹子长得特别厉害,痒得要死。各种土方子都试过,就是不行。
但只要她离开云南,回西津或者去其他相对没那么湿热的地方,疹子又会自己好了。
“别慌别慌。”叶菁菁安慰她,“这不还没高考嘛,你考上了,直接上学就没事了。”
可她还真不如不安慰呢,高考哪有这么简单。
曹向英哭得更加伤心了。
叶菁菁挠挠头:“先别哭,好好学习,等薛琴回来,我俩想办法,你先别管。”
说曹操曹操到。
薛琴踩着他们说话的声音进来,好奇道:“想什么办法?”
周围工人七嘴八舌地说了。
她立刻不以为意地挥挥手:“云南啊,我晓得。你把心放肚子里头,我现在就敢跟你保证,到时候肯定能让你留在西津城。”
小薛书记为什么敢说这个大话?是因为她打上去的申请——就是那份在纺织厂子弟下放点设置印刷分厂的申请,总厂已经开会通过了。
为此,她还得到了总厂厂长和西津革委会主任的亲口夸奖。
领导说她,是真正把工作放在心上,主动挑担子的青年干部优秀典型。
咳咳,不说这个,说曹向英的事儿。
只要他们工人夜校在云南的印刷分厂一办起来,那肯定得有人负责联络分厂和总厂之间的工作。
这个联络员,直接让曹向英来当再合适不过了。
她参加了工人夜校的全程学习,甚至还参与过刻蜡版,对这边,对云南下放点的情况都熟。
为了给曹向英这个联络员的身份增加砝码,薛琴又拉着叶菁菁到旁边:“要不,咱们就说最早是曹向英提议在云南建分厂,好方便云南的下放知青和农村学生们,也能第一时间获得复习讲义的。”
她怕叶菁菁不高兴,又解释道,“不然恐怕云南那边下放点的人会有意见,觉得她这个联络员是走了后门,才能留在西津干活。到时候,那边使坏,就麻烦。”
“咱们现在这么放风声出去,相当于那边都是沾了曹向英的光,他们也不好意思再有意见了。”
叶菁菁不由得佩服,不愧是干部家庭出身,不愧是当干部的料儿。
看看人家这嗅觉,这做群众工作的利落劲儿,把矛盾扼杀在萌芽中的意识。
换成其他同龄人,哪儿能想得到啊。
叶菁菁不计较这些,痛快答应:“可以,就这么说。”
薛琴高高兴兴地跑过去找曹向英说了,后者眼睛都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一定好好工作。”
“行了!”薛琴拍拍她的肩膀,“放心学习去吧。”
叶菁菁却想起先前大家关注的事儿,小声追问小薛书记:“那个高容县作弊的事情是真的吗?”
薛琴脸色很不好看,气压低得不得了:“是真的。”
她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
因为这些改分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这是他们家有能耐,可以只手遮天的证明,根本都不藏着掖着。
“那要怎么办?”叶菁菁倒吸一口凉气,故意强调,“放在古时候,科举作弊,是头颅滚滚下的。”
薛琴气愤地一拍桌子:“杀了他们都便宜他们了!”
她喘了好几口粗气后,才小声道,“你别问了,反正这事儿不可能这么轻易过去的。”
她怕叶菁菁不相信,再一次强调,“国家是非常重视这次高考的。高考,是打倒四人·帮的一个重要表现!”
叶菁菁松了口气,露出了笑容:“那就好。”
如果高考都不能公平公正的话,那就是断了底层老百姓向上的最后一条路。
还谈什么国家是由老百姓当家做主的呢。
第92章 领导的智慧 准考证下来了
大家又埋头开始苦学。
结果课堂又起了小波折。
知青办郑重通知曹向英, 她已经被点心厂正式录用了。
曹向英彻底傻了,脱口而出:“我不是要高考完以后,返回云南吗?”
知青办的干事莫名其妙:“你都被招工了还返回什么啊?走吧, 我带你们一道去食品厂,领招工申请表, 填了就办入职手续。”
但别说曹向英本人了, 工人夜校的学员都不敢相信知青办了。
他们有充足的理由怀疑,这又是知青办的阴谋诡计, 就是为了把人抓走,集体押送回下放点。
薛琴皱着眉毛, 第一个站出来:“我陪你一块儿去。”
她回过头,叮嘱其他人,“你们赶紧上你们的课, 别耽误时间。”
大家只能强打起精神来, 赶紧继续投入到学习中去。
结果到了中午,大家还没来及下楼吃饭呢, 薛琴眼睛直勾勾的,领着同样双眼发值得曹向英回来了。
叶菁菁吓了一跳:“你俩丢魂啦!”
薛琴摇头,满脸不可思议:“没任何问题,就是正常的入职。”
曹向英也神情呆滞:“还给我发了劳保用品呢。”
这年头,劳保用品是根据人事名额发的,是身份的一种变相证明。
众人瞪大眼睛:“真的?”
“是啊。”薛琴觉得不可思议极了,“食品厂还说,让他们这个月考完高考, 就赶紧去报到。年前点心厂忙着呢。”
然后,她又想起来,给大家伙儿鼓劲顺带减压, “食品厂为什么要曹向英啊?人家领导都说了,是因为曹向英预考考得好,可见政治觉悟高,学习能力强。”
图书馆里发出一阵哗然,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预考还有这作用?
曹向英点头:“食品厂招的8个人,都是过了预考的,有我这样的回城知青,也有待业知青。”
屋子里头的喧哗声更大了。
说实在的,尽管大家的目标都是冲刺高考,但他们心里也有数,能考上的,是少数派中的少数派。
如果落榜了还能被招收为正式工,那实在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