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家旁边有一家四季饮食店,据谢广白说,梅花糕做的一绝。
今天路上的雪已经被铲走了,叶菁菁坐公交车过来考试的。
所以去工人出版社,换成薛琴骑车带她。
两人骑车行在路上,感觉雪一化,天地都换了新装。
街上真是好热闹啊,有人卖吃的,也有人卖自家做的鞋。
现在去商店买鞋子,是要票的。
但农民做的棉鞋,用的是自家织的粗布,直接给钱就行。
吸引了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也不在意棉鞋模样粗笨,都围过去挑选。
薛琴惊讶:“他们还在城里啊,我还以为高考完了就走了呢。”
叶菁菁摇头:“马上就快腊月了,离着过年近,大家要买的东西多了去。说不定要等到过完年呢。”
薛琴哈哈笑起来,心情怪好的:“那我们就可以天天吃新鲜菜了。”
有新鲜蔬菜,谁愿意天天吃臭豆腐老咸菜呀。
这个年代,城里是有蔬菜公司的。可大家还是难以吃到新鲜菜。
因为蔬菜公司会优先把新鲜菜先存起来,卖陈菜。
否则有新鲜菜的情况下,就没有人愿意买陈菜了。
叶菁菁吐槽了一句:“他们把陈菜打折卖就没事了,总有人愿意买便宜的。”
薛琴有亲戚在蔬菜公司上班,闻声叹了口气:“价格都是定好了的,他们没有权利打折的。”
她用力往前蹬着车,一路骑到了工人出版社。
两人凭借介绍信进了出版社的大门,然后一路畅通无阻,到了编辑室。
不过接待他们的李编辑正在忙碌,一边打电话一边翻手上的资料,忙得不可开交。
好不容易忙罢了,他吨吨干了半搪瓷缸子的水,然后才疲惫地问两位纺织厂女工:“同志,你俩过来有什么事吗?”
薛琴赶紧上前,说了来意。
但是李编辑虽然面带微笑,却丝毫感兴趣的意思都没有。
事实上,人家的确一点儿也不感冒。
工人夜校是干嘛的?大家心里头都有数,就是个业余机构,草台班子。
说个不好听的,但凡能上正规学校的,谁愿意上业余学校?
业余学校的工人还要出书,教人家怎么学习?你不开玩笑吗?
要不要干脆让工农兵大学生写本书,告诉大家,来来来,我教你们怎么高考?
自信是好事,但搞不清楚自己的状况,那就是笑话了。
不过李编辑是文化人,非常注意和工人的关系,坚决不能露出半点不以为意的意思。
他狡猾地选择了以退为进:“同志,你们这个想法很好。我建议你们厂自己集成册子印刷。不是我觉得你们工人同志的经验不值得学习宣传,而是我们现在手上事情非常多,很急很忙。”
薛琴看的太极拳实在太多了,立刻追着问:“你们在忙什么呢?没别的意思,就是想问问我们能不能帮上忙。”
李编辑干笑:“谢谢你们的好意,暂时可能不用你们。我们把今年个各省市高考的所有试卷都收集在一起了,然后集成一本真题册。这样明年参加高考的同志,也有个参考。”
薛琴听得目瞪口呆,下意识地就转头看叶菁菁。
完蛋了,人家工人出版社跟我们抢同一件事情做了。
就凭人家的专业班底,肯定能吊打咱们呀。
叶菁菁也是一瞬的窒息。
不是说好了现在人没什么经济头脑的吗,为什么在教辅书的赛道上,这么早就有人出来竞争了?
所以,她要怎么办呢?
她毫不犹豫地凑上前,直接开口要:“同志,那实在太好了。你们的书排版好了吗?有纸型吗?有的话能不能租给我们?”
李编辑都傻眼了,愣了好半天,才呆呆地问:“你们要这个干什么?”
当然是用来直接印刷了。
有现成的纸型干嘛不用,还省了他们排版的时间呢。
叶菁菁认真道:“因为好多地方农村没有书店,他们进城又特别麻烦。我们工人夜校的广播学校,在那些地方有学员。我们想把这么珍贵的资料印好了,给他们捎过去。”
她又再三再四地强调,“您放心,我们是不会摆在书店里头卖的。”
李编辑乐了:“你们印出来还是进不了书店的。”
但他也没反对,“行,我问一下领导的意思吧。”
好在这时代,出版界同行的竞争意识不强,或者在工人出版社看来,工人夜校的这种自行印刷行为,还谈不上是出版社的竞争对手。
他们眼中的竞争,是其他出版社,诸如上海人民出版社那样,再版了《数理化自学丛书》,大大出了风头,成为全国畅销书这种行为。
所以他们也憋着口气,想在这方面,也做出成绩来。
李编辑请示了一趟领导,回过头来只对工人夜校的印刷厂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得强调,这本书,是西津工人出版社出版的。
叶菁菁痛快答应:“那当然了,这都是你们出版社的功劳。我在这里代表我们的广播学员,深深感谢你们。”
说着,她还鞠了个躬。
搞得李编辑不好意思起来:“不客气,不客气,高考刚考完,我们的排版校对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你们后天过来吧,后天估计差不多了。”
叶菁菁又追问他:“有没有英语考试的卷子呀?我们听大学教授给我们指导如何填报志愿的时候,听说近年来急缺英语人才。”
李编辑摆摆手:“这个,我们实在来不及,等下一回,我们再把英语给加进去。”
叶菁菁虽然遗憾,但也明白,眼下指望大家重视英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她点点头:“好吧,那我们等你们的好消息。”
一直到他们告辞离开,出了出版社的大门,薛琴才猛然回过神来:“那我们的《我是如何考上大学的》要怎么办?”
她本来还指望叶菁菁,发挥她三寸不烂之舌的神奇功力,成功说服出版社呢。
叶菁菁不以为意地一挥手:“没事儿,不行的话,我们就自己印。”
他们工人夜校,又不是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没什么好怕的。
啊哈!这一回能拿到高考真题集的纸型,他们可真是占了大便宜。
第98章 气象大不同 烫头发的人
时候不早了, 两人也不赶去食堂吃饭了,直接在旁边的四季餐饮店,解决了午饭问题。
四季餐饮店以点心见长, 不过他们家的卤猪脚味道也很不错,而且比肉便宜。
叶菁菁和薛琴一人要了一只卤猪脚, 又要了一份清炒大白菜, 就着米饭吃得香喷喷。
吃到一半的时候,叶菁菁突然间想起来问:“夜校和印刷厂开始盖了没有?”
薛琴顿时卤猪脚都吃不香了, 皱着眉头叹气:“别提了,现在根本弄不到东西。”
盖房子的“三大材”——钢筋、水泥、木材, 在眼下是紧缺物资,想弄个指标比登天还难。
他们纺织三厂是愿意以厂里的名义,对上面打申请的。
可上级领导说了, 你们厂没盖几年, 用不着急着扩张,根本不给下指标。
薛琴是真的努力了, 她甚至通过钱光明去找下面的公社,准备从人家公社的砖头厂买砖头。
这样就不需要动指标。
但是其他三样,实在没办法,尤其是钢材和木头。
叶菁菁想了想,鼓励她:“实在没办法的话,动用你们家关系吧。”
薛琴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否认:“我们家可从来不搞这一套,我要找我奶奶走后门的话, 她会打断我的腿的。”
叶菁菁微笑,在心里头咯咯哒。
真是应了那句话,享受特权的人永远会有意无意地忽视特权的存在。
姑娘, 你们家不走后门,是因为所有的门都为你们家开着。
1968年底前后,城市青年一律打包下乡的时候,为什么你哥哥姐姐瞬间穿上了军装?难道是因为他们都特别优秀吗?
高中毕业以后,为什么你一进厂就是正式工,还招了干,成为干部身份。
而原主,只能当临时工。
是因为她招工考试考不过你吗?
不过,既然大家还要坐在一张桌子上做事,有些事情,就没必要非得拿出来,特别强调一次了。
相反的。
叶菁菁瞪大眼睛,给她洗脑:“这怎么能叫走后门呢?这是完全为了公家,是全心全意为工人夜校发展着想。又不是给你自己家盖房子。”
薛琴琢磨着,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于是她的胸膛又重新挺高了。
只是这个时候,她又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工人夜校和印刷厂盖起来的话,功劳是记在她头上的,这就是她的实绩。
叶菁菁不在乎这些,能办成了,就是薛琴的本事。
“快吃快吃,吃完就赶紧去忙吧。”
两人也不讲究什么淑女形象,吃饭跟风卷残云似的,干完了事。
她俩擦擦嘴巴,叶菁菁又去买了一份梅花糕:“你先帮我带回去,我还要出去一趟。”
薛琴奇了怪了:“你要干嘛去呀?”
“去一趟大学。”
好吧,薛琴不问了。学渣的悲伤,总觉得问了就容易伤到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