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高考分数高的人不少,但是每一门都精通的六边形战士不多啊。
况且你自己会,和你能开口教会别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越是成绩好,领悟力强的人,教别人越痛苦。他们很难理解后者为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叶菁菁是难得的自己成绩好,能教会别人,而且还能在录音室里,跟人侃侃而谈,什么话题都能接上,任何时候都不会冷场的全才。
这样的叶菁菁,台长能让公安以个莫须有的理由,把人带走才怪。
他怒气冲冲地去打电话了,打的是省革委会主任的专线。
他只问一句话,叶菁菁到底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非得盯着人家一个小姑娘没完没了?
革委会主任也是一脸懵逼呀。
释放叶菁菁,是他给的指示。
只要不是天塌了,谁吃饱撑的没事干,故意打他的脸?
这才过了几天,又去抓人?
他转头把秘书喊过来,一肚子的火:“到底怎么回事儿?”
秘书同样糊涂的很,被领导问到脸上,赶紧去一个个电话查明事情。
等到他再去汇报工作的时候,满脸一言难尽。
他解释了车祸始末,然后点名梅林。
“是窦将军的老婆梅林同志,气不过。说叶菁菁出身有问题,跟谢广白都不是什么根正苗红的。这一回车祸,就是他们搞特务破坏,故意陷害革命将领的子女,也就是他那个儿子窦东阳。”
革委会主任听到这儿,都不晓得该怎么评价了。
他忍不住冷笑:“还挺会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呀。他也配!”
什么玩意儿!一个上不了台面的衙内。
说句不好听的,要真是特务的话,遇上这种人也得好好留着,千万保护好了。
因为关键时候,这种内部的废物,是杀伤力最强的存在。
一个窝里横,堪比外面的千军万马。
革委会主任嫌弃死了:“这种馊主意居然也能想的出来,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秘书赶紧解释:“这是梅林同志自己搞的,窦将军不知道。”
“夫妻一体,他不知道就是他的责任。”革委会主任一点都不客气,“出事想置身事外,谁信啊?”
他又想起来,“他们发蠢是他们的事情,公安局到底怎么回事?告诉公安局,能干就干,不能干就给老子滚。冲锋陷阵拼死拼活的一线公安不好找,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的公安局长,多的是人想干。”
秘书不得不替公安局长抱屈:“他是真不知道,也没经过他的手。是梅林同志找到一个之前的军管干部,后来他就留在公安局了。”
哪知道革委会主任听了这话,更是火冒三丈:“还以为是军管的时候?当成他们家的一亩三分地了?”
他站起身,怒气冲冲地发指示,“以后谁再分不清楚自己是在哪个锅里吃饭的,滚!有多远给我滚多远。”
秘书被吼的,腿都抖了一下,赶紧领命下去办事了。
出办公室门的时候,他也在心里摇头。
有些人啊,仗着别人的势,就以为自己真的厉害了。
殊不知做出来的事,简直蠢的叫人没眼睛看。
得,现在好了吧。
等到一巴掌打到脸上,就知道丢脸丢到家了。
第144章 反击 别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
有了省革委会主任的支持, 台长态度十分强硬,坚决不许公安带人走。
想带走也行,去省革委会找主任批条子。
不然, 来个公安,就能随随便便带人走。
他们省广播电台, 直接关门大吉好了。
叶菁菁和谢广白逃过一劫, 却不能高枕无忧。
开什么玩笑啊,动不动就有公安上门带你走, 好人都要被吓出毛病来了。
一个特务嫌疑,到底要折腾到猴年马月?
谢广白立刻找人打听去了。
可惜等到结果返回, 他感觉自己三关都炸裂了。
合着搞了半天,那辆车上地位最高的,居然是司机。
这个司机倒勉强算是熟人, 之前在工人出版社, 他莫名其妙发神经,差点没撞到菁菁。
后来他们追到机械厂去, 这人也是阴阳怪气,还一个劲儿想叫菁菁和薛琴去他家吃饭看彩电。
当然,最后被拒绝了。
谢广白只惊奇,这人的报复心居然这么强。
这事都过去一个月了,他竟然还能开车撞自己。
等等,谢广白当初不是托医院的朋友,帮忙留心车上的三个人的吗?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他都没搞清楚人家的大佬是哪位?
哎, 这事说起来就有点阴差阳错。
当初公安把车祸受伤者送到医院,走的是就近原则。后来于少华也一直在那家医院治疗。
包括谢广白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省公安局副局长的公子, 已经是三个人中最大的衙内了。
所以,谢广白的朋友盯也是盯着于少华。
但是窦东阳家,后来很快就把他转去军区医院了。
反正这边谢广白的朋友,还以为他是伤势过重,家里放弃了,直接拖回去等死了,没再多关心。
这样的乌龙就导致了,一直到谢广白再去详细打听,才知道自己真正得罪的究竟是谁。
叶菁菁则是恍然大悟:“难怪窦东阳口气这么大呢,在我面前大包大揽,说能把我弄进大学。”
她跟谢广白对视一眼,顿时后背发毛。
那种被当成猎物盯上的感觉,让她浑身难受。
谢广白安抚地拍了拍她的后背,默默思考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
叶菁菁猛地站起来。
不行!她不能吃这个哑巴亏。
将军之子又怎么了?谁还不是一条命。
凭什么她的命就比他贱?
她的人生原则是,你做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
叶菁菁眼睛珠子一转,立刻有了主意。
她招来谢广白,跟人咬耳朵一说,后者立刻竖起大拇指夸她:“还是你厉害。”
这招真是,绝了。
出主意的是叶菁菁,动手操作的必须得是他。
否则叶菁菁人在广播电台,一举一动,实在太扎眼了。
仅仅隔了一天功夫,省广播电台播出了一份读者来信。
没错,这个栏目就叫《读者来信》。
它最早隶属于广播台的工人夜校广播录音课。
当初,纺织三厂工人夜校想要大规模地印刷讲义,不是没纸吗。
他们在广播台播节目的时候,就提了一嘴,求购计划外的纸张。
结果后来钱光明帮忙牵线,找了公社造纸厂给他们供应芦苇纸。
但那件事情之后,给了好多听众启发。
不少单位或者个人想要求购原材料,或者某种二手商品(二手的不要票),都写信到广播台来,寻求电波的帮助。
这样的读者来信越来越多,广播台索性开辟了一档节目,专门挑出信件读出来,广而告之,好让买家和卖家都皆大欢喜。
今天这一封读者来信有点特别,是西津机械厂的职工写的。
这位热爱工厂的工人十分苦恼,因为他们厂出了一件大事。
厂里的汽车被撞坏了,已经完全不能用。
但是罪魁祸首去跟没事人一样,完全不管不问。
他在信里大倒苦水,这个罪魁祸首,也就是汽车驾驶员,是一位高干子弟。
自打到机械厂上班之后,他就三天两头迟到早退,从来没有好好工作过。
厂里安排他当驾驶员之后,他更是把车子当成他自己家里的,动不动就开车出去兜风玩耍,完全无视厂里的生产任务。
这一次,车子被撞坏了,也是他开着车子出去玩导致的。
但他居然不管不顾,就任由车子被毁掉了。
写信的工人十分苦恼,认为这件事情太过分了。这可是一辆汽车。罪魁祸首起码应该站出来承担责任。
不能因为他是高干子弟,所以就能肆无忌惮。
这封读者来信播出去之后,立刻引起了舆论了骚动。
任何时候,干部子弟享受特权,都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
第二天,《西津日报》就发出评论文章,大力鞭笞这种不正之风。
领导干部和领导干部的家人,搞特权,谋私利,生活特殊化,严重伤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