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成松的心里头咚咚打鼓,硬着头皮开了口:“窦叔叔,我这趟过来打扰您,是想替一个人澄清。”
他说了叶菁菁的情况,认真地解释:“我也不知道究竟是哪儿产生的误会,但她的朋友跟同事都能证明,她跟东阳只见过两回,周围都是一堆人,一点也不熟。”
没办法,如果不是当初自己要跟叶菁菁在出版社比数学,说不定东阳也不会莫名其妙地发疯。
事情搞成现在这样,容易内耗,惯常当老好人的雷成松自认为也有责任。
所以他必须得替叶菁菁澄清。
“她高考考了378分,数理化都是满分,附加题也是满分。”
雷成松强调,“高考试卷是交换批的,外地老师不想我们这边出一个双满分。他们研究了很长时间,我始终没有找到她卷子里的扣分点。她非常聪明,是个极为骄傲的姑娘。”
他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我认为她有骄傲的资本。”
他拿出自己的挎包,从里面翻出笔记本,摊开来给窦将军看,“这两道题都非常难,这是美国数学月报上的。外国数学家给出的解法在这边,好长好复杂的。她的解法在这边,简洁又轻盈。”
雷成松说着说着,忍不住沮丧起来。
他到今天还单身,一直想找一位志同道合的女朋友。
而叶菁菁,正好符合他对女朋友都想象。
只可惜现在中间隔了一个窦东阳,哪怕后面叶菁菁和谢广白分手了,自己跟叶菁菁也不合适了。
否则的话,自家和窦家会尴尬。
一想到这一点,他的心情当真好不起来。
他按下心中的叹息,认真地跟窦将军强调:“叔叔,我想说的是,一位优秀而骄傲的女同志,从来不屑于通过婚姻来提高地位。以她的能力,明年考上大学轻而易举。今年只是因为外交学院对政审要求特别严。”
他又想起来一点,急急忙忙道,“还有她去大学当翻译这件事,完全是她自己英语特别好,而且她也感兴趣。纺织厂已经给她转正了。她放弃一个正式工的名额去大学上班,根本谈不上占便宜。”
窦将军看他说得口干舌燥,点点头,示意他喝茶。
雷成松哪有心思喝茶呀,他现在忐忑不安,就等着最后结果呢。
窦将军示意警卫员,拿来一本崭新的笔记本,然后掏出钢笔,在扉页上写下一句话:祝叶菁菁同志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他签完自己的名字,把笔记本和钢笔都递给了雷成松:“你帮我转交给叶同志,替我向她道歉。”
雷成松这才松下口气,立刻痛快点头答应:“我马上就拿去广播电台给她。”
窦将军都愣了一下:“她还没回家准备过年吗?”
雷成松笑了起来,语带自己都没注意到的骄傲:“她住在广播台,除了准备教案和录节目之外,其他的时间用来翻译外国教材。等开过年来开学了,化学系的学生等着用呢。”
忙成这样的叶菁菁,还脚踏两只船呢。就像她说的那样,八脚章鱼都不够用。
他拿起窦将军的礼物,高高兴兴地出门准备回去。
窦将军要上车的时候,突然间问了一句:“成松,你老实告诉我,窦东阳在机械厂到底有没有上班?”
雷成松无比为难,只能支支吾吾:“他是驾驶员,经常在外面跑。”
他能说什么呢。
他已经算实诚的了。
位高权重者,能够听到的,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真话,也不是单纯的假话。
而是别人揣度着的,认为他愿意听到的话。
雷成松重重地叹了口气,赶紧骑着车子跑去省广播电台。
他兴冲冲地说了事情经过,然后把窦将军赠送的笔记本和钢笔,转交给她。
他滔滔不绝说了半天,突然间发现,好像成了他的独角戏。
兴奋的只有他,叶菁菁反应好平淡。
雷成松小心翼翼道:“你不高兴吗?”
叶菁菁奇怪:“我为什么要高兴?”
雷成松生怕她不相信已经没事了,又强调了一遍:“现在雨过天晴了啊,没事了真的没事了。”
叶菁菁反问:“我本来应该有事吗?谁给我找的事儿?”
这这这,雷成松哑口无言了。
哪怕他跟窦东阳从小一块长大,哪怕他们两家是世交,哪怕他小时候没少吃梅阿姨做的好吃的。
他也不得不承认,没有窦家人,人家姑娘也不会遭遇这些折腾。
他们打了她一巴掌,她要感谢他们没有继续打下去吗?
“雨过天晴?呵!”叶菁菁意味不明地撇了下嘴巴,“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吗?”
雷成松都傻眼了,完全不知道这话应该怎么接下去。
她脸色铁青:“我平生最恨的就是自证清白。想定我的罪,拿出证据来。而不是随意往我头上扣一个罪名,让我想方设法去证明自己的清白。呸!”
雷成松都感觉那一口唾沫是啐在自己脸上的。
好在叶菁菁没有继续当着他的面讨伐,而是朝他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
吓得雷成松脚底下都冒火星了,再也站不住,赶紧告辞。
他人都走出广播电台了,骑上自行车才想起来懊悔。
他都没跟人家姑娘说一声新年快乐,提前给人拜个早年。
可惜即便他悔得肠子都青了,他也不好现在返回头。
那未免也太奇怪了些。
雷成松就这么惆怅地骑着自行车,走了。
薛琴一直在广播电台陪着叶菁菁呢。
本来她以为这是个喜事儿,但叶菁菁一说,也确实没啥好高兴的。
她绞尽脑汁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一件可以拿出来说的高兴事儿了。
“哎,我们的日语班已经开始上课了。”
叶菁菁的眼睛果然亮了,兴奋地追问:“招了多少学员啊?”
“五十三人。”
“这么多?”叶菁菁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虽然众所周知,80年代是中日关系蜜月期。这个阶段,日语非常吃香。
但现在是1978年啊,一般人谁能预知未来。
眼下日本人在老百姓眼中,还是鬼子呢。
连方萍这个已经被大学录取的人,因为自己后面要学日语,简直连大学都不想上了。
薛琴猛地一拍巴掌:“就是因为方萍啊,她考上外语学院了。”
其实方萍的高考总分不咋样,比王凤珍还少一分呢。
但因为她考了外语,所以被外语学院录取了,顺利上了大学。
这给了纺织厂职工们什么启示?那就是外语是一架通天梯啊,学外语可以多一条上大学的门路。
而且方萍明明考的是英语,结果却被调去学日语,说明什么?说明日语招的人多,考的人少。
他们现在提前学日语的话,高考加试一门日语,肯定能考上外语学院。
叶菁菁听得目瞪口呆。
果然是高考指挥棒的魔力呀。
她捏捏鼻子,连连点头:“行吧行吧,让他们好好学吧。”
哪怕后面他们考不上外语学院,会一门日语,以后也能派上用场。
第146章 除夕夜(捉虫) 一年结束了
1978年没有大年三十, 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夜。
当天上午录完音,从台长到导播,每个见到叶菁菁的人都要关心一句:“怎么还没走啊?快点快点, 赶紧回家过年去。”
其实如果让叶菁菁自己选择,她宁可待在广播台。
她穿越这么长时间, 却没有跟任何人培养出亲情来。
只是过年你不回家, 所有人都会觉得你非常奇怪,都要关心一句。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社交麻烦, 叶菁菁还在笑着应和,收拾东西准备回去。
嚯!她的家当可不少。
纺织厂发的国光苹果, 已经被她吃完了,但是西津大学又发了呀。
谢广白给她送翻译好的资料去学校时,捎回来的, 还有一大盒果脯, 以及瓜子花生。
嗯,都是她的零嘴。
过年餐桌上的, 一样也没有。
好在纺织厂腊月二十八当天又发了肉和带鱼。
王凤珍她奶奶直接给叶菁菁收拾成扣肉,还油煎了带鱼,炒了一碗肉丝。
这样叶菁菁回家想吃了,随便热热,或者放梅干菜烩一烩,加个胡萝卜炒菜,都行。
除此之外,广播电台也给叶菁菁发了年货。
别误会, 她不是广播台的人,台里的采购计划里是没有她的。
但几乎每家单位采购年货的时候,都会放宽一些指标, 以备不时之需。
叶菁菁在广播台住了这么长时间,台里也觉得大过年的,让人两手空空的走,不太合适。
于是台长做主,给她分了香菇、木耳、海蜇皮,外加一袋枣子和一袋核桃。
东西多,她一个人不好拿。
谢广白过来帮她往家里运,中途碰上有人在街上卖荸荠,两人没能扛住诱惑,又欢快地包圆了人家的荸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