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绵绵想了想,说:“我到时候事情办完了就去找你,那边也是保密单位吧,家属能不能去?”
沈维舟笑了起来,倾身在她额头上亲了下:“家属能去,有安置家属的地方。”
柳绵绵一巴掌推开他,沈维舟怔了下,扭头就看见刘婶钻进厨房的背影,他摸了摸鼻尖,笑了。
厨房里刘婶欻欻歘切着菜,边切边嘀咕:“小夫妻感情这么好,怎么肚子就一点动静也没有呢?绵绵身体肯定没问题,许妹子都说了,从小养得好,感冒咳嗽都很少了。肯定是维舟,这身体虽然养好了,但是底子还是虚的。不行,得再给他补补,明天一早我就去知青菜场抢两个猪腰子来。”
坐在灶下烧火的王叔:“……”
第二天柳绵绵就买票去了前进乡,到乡里的时候余国梁跑过来接人,整个人蓬头垢面的,肉眼可见的黑了,也瘦了。
柳绵绵默默有点心虚,自己把事情安排下去也没腾出手来帮忙,看来大哥这阵子是真忙得够呛。
余国梁倒是不觉得什么:“咱们这可是办厂,这么大一摊子,能不忙吗?忙点好啊,能办厂,再忙我都乐意。再说,这最难的事情你不都给办下来了吗,我听乡里的人说,这设备其实很难买的,咱们这次也算是捡了个大便宜了。再说,鱼塘、山地还有榨油坊这阵子都是老二看着呢,我这其实也还好。”
虽说黑了瘦了,但余国梁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柳绵绵看他这个样子,倒是也放心了一些。
余国梁接过柳绵绵的行李袋挂在自行车龙头上,边走边说:“厂房已经基本完工,前两天我跟军工厂那边联系过了,他们这两天就会把生产线送过来。招工考试照你说的搞过了,一共招了六十人,初中以上学历占了一半,高中学历的也有五个,其他的都是各村推荐的干活勤快麻利的。还有,萝卜、鲜笋的收购通知也通过乡里发到各个村了,回头时间定了,就让人送过来。”
柳绵绵点点头:“到时候咱们在南城招的那些技术工人会跟着生产线一起过来。”
乡里的汽车站点离罐头厂不远,兄妹俩聊着天就走到了。
既然是划出来办厂的,那自然不可能在什么中心位置,这边已经是乡政府外围了。
一眼望去,一片葱绿的田野上,一个青砖围起的厂房拔地而起,不算大,跟军工厂那样的规模自然完全不能比,但大概是自家工厂的缘故吧,看着就很整齐。
厂子里现在什么也没有,所以也没找人看着,余国梁停靠掉自行车,掏出钥匙打开了大门。
柳绵绵跟着走进去。
厂子里面已经打扫过了,空荡,但整洁。
俩人在里面转了转,分了几个车间,材料检收、清洗处理、预煮冷却、分级装罐、加汤、排气密封、杀菌……各个区域都已经按照柳绵绵原先的要求分得清清楚楚。
转了一圈下来,柳绵绵的整体感觉就是,麻雀虽小……其实也不算小,总之五脏俱全。
“挺好的,接下来咱们按部就班就行了。”柳绵绵说。
余国梁莫名松了口气。
他一路都有种接受领导视察的感觉,潜意识里生怕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怕老幺挑出什么刺来。
现在受到了肯定,心里就不禁暗暗高兴,感觉这段时间的辛苦没白费。
开罐头厂他当然高兴,可他也怕自己没经验没文化,把事情给办砸了。
看完厂房,兄妹俩就回村里了。
村里人看到柳绵绵回来也不惊讶,都听说余家要办罐头厂了,甚至之前招工,村里也招进去了一些,大家一个村子住着知根知底的,自然知道余家没这个能力,这厂子肯定是他们家小闺女办的。
不少人看到他们都主动地打招呼,态度比之前不知热情多少。
余家人显见发达了,大家都知道,跟他们处好关系没坏处,哪怕这次招工没进,说不准下回就进了呢?
一路到了余家的院子前,早有小孩儿先跑过来报信儿了,余永诚和许丽等在门口,看见柳绵绵,许丽就迎了上来:“怎么好像瘦了?”
有一种瘦叫妈妈永远觉得女儿太瘦。
柳绵绵无奈:“妈,我最近胖了好几斤了呢。”
西餐厅在调菜单,她时不时被许海棠拉去试菜,再忙也没用,一点没瘦,反倒还胖了。
“我瞧着是瘦了,这阵子在家可得好好补补。”许丽一点不信。
“哎哟,您这么说刘婶可真冤枉了。”柳绵绵笑道。
母女俩并肩往里走,柳绵绵一一跟家里人打招呼,等到坐下来后,许丽才忍不住问:“你真要做萝卜条罐头啊,这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吗,这能卖得出去吗?还有那个笋,我倒是试了下,吃是好吃的,可,这东西真有人买?”
农村人谁家不腌点萝卜条咸菜什么的啊,这玩意儿可没人稀罕。
柳绵绵笑道:“妈你怎么还会有这种想法,你那萝卜条卖了这么久,都挣多少钱了?你说有没有人买?你是自己地里有东西,自己种自己腌,就觉得这东西不值钱,城市里面可什么都没有的,别说萝卜条了,就是一根葱也是要花钱买的。不但南城人会买,以后咱们销路打开,还能卖到沪市京市去。”
许丽和刘婶合作的萝卜条生意确实红火,前前后后挣了不少,不过许丽觉得那都是刘大姐会推销。
而且,她潜意识总觉得自己做的萝卜条跟“高档货”的罐头没法相提并论。
虽说两个儿子也是这么劝的,但许丽就是觉得心里不踏实,现在听柳绵绵这么说了,才觉得一颗心落到了实处。
老幺说能卖,那肯定就是能卖。
握着闺女的手,许丽这才有了一点真实感,家里不但要开罐头厂了,甚至是,自己的腌萝卜也要被做成罐头了,以后还要卖到沪市京市去。
哎哟,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
许丽不知道,还有更好的事呢。
“妈,你这个腌萝卜的配方以后就卖给罐头厂了,还有腌笋的配方也是,到时候算你技术入股,给你分百分之三的股份。”柳绵绵说。
许丽一下子愣住了:“啥,给我分股份?”
“对啊,这本来是你的东西,肯定要给你分钱呀。以后刘婶那边你就不能再给她供应了,她想卖要直接上厂里批发罐头,这就跟你没关系了。但是你拿股份可以分红,厂子效益好的话,绝对是远远超过现在能拿到的钱的。”柳绵绵给她解释。
许丽一拍大腿:“哎妈呀,那我这不也成资本家了?”
百分之三的厂子那也是厂子啊!
第81章 先富带后富
去年余国梁他们的鱼塘和山地大丰收,不少人眼红之余,倒是也纷纷动起了心思。
就留下村附近的这些村子,今年都是热火朝天的,挖池塘的挖池塘,开山地的开山地,还有养鸡养鸭养猪的,总之都是想方设法地找路子。
这么一来,倒是方便了柳绵绵他们寻找原材料。
柳绵绵是想着先用罐头厂的设备做腌萝卜、腌黄瓜、腌笋之类的,等后面看看肉类的供应上来的话,再上鱼罐头、肉罐头这些产品。
本地的养殖产出首先还是要供应给本地人的餐桌,柳绵绵倒是没想过跟老百姓争这些,国家改革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日子好过嘛,她可不想从老百姓的嘴里抢肉吃,也没这个必要。
毕竟哪怕农村人都认为咸菜腌菜不值什么钱,但确实是这些东西在城市里面还是很受欢迎的,华国人的饮食习惯,早晨一份清粥小菜那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后世物资那么丰富,超市里的腌菜咸菜也只多不少,还有许多人出门都要带咸菜包榨菜包呢,所以柳绵绵是觉得这个生意是不愁销路的。
不过这次回前进乡,她和余国梁他们一起对乡里各个村子的情况进行了排摸,倒是惊讶地发现,各个村子都办起了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大批量的供应可能没有,但是小批量地做一些鱼罐头肉罐头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她还顺便去参观了王志远的养殖场。
刘婶和王叔这些年也攒了不少钱,而且刘婶自从和许丽合作卖萝卜条,生意红火得不行,私房钱更是一下子攒了不少,所以王志远搞这个养殖场的时候,老两口也是借了不少。
王志远之前在鱼塘也投了点钱,几茬鱼卖掉,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加上之前在部队里攒的,所以手里也是有点钱的。
他还喊了两个战友过来合伙,整体投资的钱还真是不少,所以养殖场的规模也比最初计划的要大得多。
留下村靠山脚的一大片地都租给他了。
大概是几个人都当过兵的缘故,这个香喷喷养殖场还真是窗明几净、整整齐齐,虽然有一点味道,但真心不臭。
就是这个名字太好笑了,柳绵绵看到的时候,乐得差点直不起腰。
要不是知道这是养殖场,乍一听还以为这是什么饭店呢。
这是一点都不考虑猪崽鸡崽们的心情啊,直接就昭告了它们未来的归宿。
王志远还挺得意:“这名字是不是特别的合适?老薛取了个胖乎乎,老甘取了个美味,都没我这个好听,我出去跑销路,人家都说我这名字取得好,让人印象深刻。”
他的两个战友一个叫薛锐,一个叫甘立。
柳绵绵给他竖了个大拇指。
“我们这里当时建厂房的时候,还请了县里的技术员来帮忙看了呢,方向、污水什么的都考虑了,绝对不会影响到村子。猪粪稻草什么的,我们都是及时清理的,跟周边几个村子都有合作,拿猪粪换稻草,他们也是很乐意的,这东西肥田是很好的。”
王志远边走边介绍:“你们那个榨油坊生意好,每个月油渣饼的产出量不小,我这边就是油渣饼、饲料还有各个村子里收的草料掺和着喂,长肉挺快的,比我学技术的那个国营养殖场长肉快。我们之前的猪崽都是跟人买的,不过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母猪和种猪了,等到下半年,我们就能自己出猪崽了。”
柳绵绵点点头,她已经跟王志远谈过肉罐头的事情,王志远这边听说后面猪肉可以直接供应罐头厂,自然也是很高兴。
虽说目前看猪只要养出来,肯定是不愁卖的,但是王志远从决定办养殖场以后,就多方了解了国内猪肉养殖和猪肉供应情况,也在周边县市了解过,知道这种情况并不会一直持续。
就说前进乡吧,上半年就有好几个村子都办了养猪场,以后搞养殖的人越来越多,销路肯定就没那么好了。
毕竟他们这也不是国营养猪场,有各种国家单位保底,私人养殖场,各方面都是要自己考虑的。
如果能供应罐头厂,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志远是相信柳绵绵的能力的。就说他老娘卖的那些萝卜条吧,换了从前,谁能想到这东西能挣钱呢?王志远作为亲儿子,可是知道自己老娘卖萝卜条挣了多少钱的。更别说服装店、榨油坊、炸鸡店那些,反正就是没有一个生意是不挣钱的。
所以这个罐头厂,肯定也是能做起来的。
有了这么个稳定的销路,王志远就不愁了,甚至准备等这一批猪出栏,到时候继续扩大规模。
除了猪,王志远这边也养了鸡,并且养的还是前两年华国刚从美丽国引进的白羽肉鸡。
就这个鸡的品种也是柳绵绵给他的出的主意,说是之前看到过新闻,华国从美丽国引进的这个鸡品种,料肉比特别的低,出栏时间特别的短,而且这个鸡肉质还比较嫩,适合做炸鸡。
王志远也是托关系打听了挺久才终于买到了这个品种的鸡苗,毕竟这时候白羽肉鸡在华国养殖的还不多。
真的养了这个鸡以后,王志远才发现这个鸡的出栏时间是真短啊,基本上四十多天就差不多了,所以比起饲养时间更长的猪,反倒是鸡更早获得了收益。
现在他这边的鸡不止供应柳绵绵的炸鸡店,也供应乡里和县里,由于价格优势比较明显,卖得非常好。
所以别看他们养殖场开起来时间不长,其实他们已经开始盈利了。
实地看过香喷喷养殖场的情况后,柳绵绵对罐头厂上肉罐头也有了更大信心。
罐头厂最重要的就是原料和销路,尤其是肉类罐头,原料品控非常重要,有一家值得信赖的原料供应商,对后期的生产意义重大。
看王志远这样子,是真的喜欢养殖这个行业,之前什么都不懂的人,现在已经头头是道、侃侃而谈了,可见这段时间是下了苦工夫的。
柳绵绵发现身边这些人都挺卷的,大概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吧,大家从艰苦岁月过来,但凡有一点机会,都会尽最大的努力。
参观完养殖场往回走的时候,柳绵绵在路口碰见了老村长,她冲老村长笑着打了个招呼,结果老村长问她能不能聊聊,柳绵绵就知道,哪里是偶然碰见,人家这是估计在这儿等她的呢。
老村长也姓余,照辈分柳绵绵得喊他四爷爷,有点关系,但是也很远了。
老爷子早几年就退下来了,现在也不管事了,不过在村里威望很高,哪怕是现在村里的几个干部,遇见大事了,也得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只不过老爷子是个明白人,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插手村里的事情。
柳绵绵知道老爷子是个有分寸的人,而且一向都是替村里考虑的,做人做事没什么私心,倒是也不怕对方提什么不合适的要求,笑着点头跟在了对方的身旁。
老村长拄着拐杖慢慢往前走,边走边说:“我也是老眼昏花了,从前倒是没看出来你这孩子能有这心气和能耐,你这孩子,去了城里以后真是变了不少。”
柳绵绵知道他是在说原主,她倒是没想到,老爷子居然连原主这么一个平时接触不多的小姑娘都有所了解。
老爷子看她一眼,仿佛是看出了她的想法,笑了一下,说:“咱们庄稼人,自己的地里种了几株菜,结了几颗果,心里都是清清楚楚的。村里的事情跟伺候庄稼其实也差不多,各家各户有哪些人都什么脾性,就跟地里的苗苗一样,弄清楚了才能管好。不过,种子会发芽,苗苗会长大,树上能结果,这都不是一点不会变的。人也是,有的人长好了,有的人变坏了,这都说不准。”
顿了下,他说:“你是个好的,也是有情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