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不算对手的竞争对手大都会录像厅,据说从八家录像便利店开业后,生意就一落千丈,营收非常的惨淡。
只不过最近几天好像客流量又回升了。
也不知道伍衡怎么弄到的消息,总之就是大都会录像厅为了提升客流量,已经开始播放一些少儿不宜的东西来揽客了,据说效果还不错,倒是吸引了很大一批人,当然,同时也失去了一些女性的客户。
也就十来天吧,大都会录像厅已经变成“不良场所”的代名词了。
听到这里,柳绵绵皱了皱眉。
许海棠说起另外一件事:“六月二十八号,一号店私人厅接了一单生意,是处了挺久的一对对象求婚。那位男同志原本是想安排在六月十八号开业那天的,也是工作人员劝他改了时间,开业那天事情多,怕安排得不够周到,他就改了这个时间。”
蒋红梅插话说:“哎,这事儿我知道,我在南城晚报看见报道了,上面还有照片,场面弄得挺隆重的。”
许海棠笑道:“对,老板之前就说过,有人订私人厅搞活动的话可以联系下晚报,我们联系了他们,他们果然挺感兴趣的,说这是新时代下的新生活新观念。因为是第一个包场的顾客,又有报社采访,所以那天场地装饰得挺隆重的,顾客很满意的。”
柳绵绵自然要表扬一下,表扬完了就顺着说:“咱们多搞这种活动,让精品店和便利店也都自己想想办法,不管是免费主题电影,还是赞助单位搞联谊活动,总之不管什么形式,要把咱们录像厅的形象和大都会切割区分。要把不良场所这个四个字和大都会联系起来,而不是和录像厅联系起来。”
许海棠眼睛一亮:“我懂了。”
从入职西餐厅开始,许海棠就一直在尽量学习、提升自己,她感觉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已经成长了很多,但是每次又总能从柳绵绵这里学到新的东西。
她有时候都在想,柳绵绵怎么会懂得这么多,脑子又这么活络?
从柳绵绵的人生经历来看,这简直就像是个奇迹。
许海棠想起伍衡前几天找她说的话,他说非常欣赏她的能力,愿意出双倍的价钱,让她跟着他干。
她当时就反问伍衡,我跟着柳老板能学到很多东西,跟着你能学到什么?
直接就把伍衡问得哑口无言。
第84章 真是要命了
聊完工作,蒋红梅说起了军工厂的八卦,这八卦还跟柳绵绵也有点关系。
“技术科的丁科长不是带队去前进乡给你们调试设备吗,结果回来的时候鼻青脸肿的,他媳妇儿气坏了,就说要找你们罐头厂麻烦,丁科长死活说自己是在路上不小心摔的。”蒋红梅笑得前仰后合,“哪个人摔能给自己摔成这样哦!”
蒋红梅笑着撞了下柳绵绵的肩膀:“你知道怎么回事吧?”
柳绵绵笑笑,蒋红梅这明显还有后续,她就不剧透打击她交流八卦的积极性了。
果然,见她不说话,蒋红梅就兴冲冲地对满脸好奇的许海棠说:“你猜怎么的,没过两天,前进乡那边就打电话告状到厂领导那里了,说这个人简直不知所谓,帮他们调试设备是好事,乡里是非常感激的。可这人竟然在开工当天,当着老百姓的面诅咒罐头厂要不了多久就得倒闭,把老百姓都气坏了,激愤之下揍了他两拳。”
“前进乡的人说,乡里及时制止并妥善处置了,不仅及时送他去治疗了,乡长还自掏腰包给他包了个红包。结果怎么着?”
许海棠只觉得这人可真是讨厌,挨揍就是活该,乡长就不该给他红包,问:“怎么着?”
蒋红梅做了个无语的表情:“他当场拆开红包一看,说这点钱还不够他买营养品的,可把乡里的人给气坏了,有个小干事就冲过去把红包夺了回去,把人也给轰走了。丁科长还说要找这个小干事麻烦呢。”
许海棠简直难以置信,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
“这丁科长不是军工厂的科长吗?”
军工厂可是大单位,能做到科长,按理怎么的也是有点能力的吧?
蒋红梅自小在军工大院长大,对大院里那些人倒是没什么滤镜:“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乡下人呗。”
她妈钱爱真是南城周边乡下的,当初相亲跟她爹结婚的时候,她爹还是个无父无母、家徒四壁的学徒工。
结婚以后,她爹就跟坐火箭似的,先是顺利转正,后面又受到领导重视培养,再后面就是副组长、组长、副主任、主任,一路升职。
原先他们家跟工人们一起住逼仄的平房,后面就搬出来住上了筒子楼。
筒子楼的环境和平房不一样,这边大部分都是双职工,像是隔壁丁明霞更是自诩文化人,自然瞧不起钱爱真。
所以对于丁科长这样的,她也是见怪不怪。
有些人对上对下是两张面孔,对上有多谄媚,对下就有多傲气,瞧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的,自然也不会注意言行。
许海棠父母都是双职工,她爹还是大师傅,这方面感受倒是不深,也是结婚以后,才尝到了些世态炎凉,叹了口气说:“那这小干事麻烦了?”
柳绵绵笑道:“这倒是不会,他是乡长一手提拔的秘书。”
乡里一句“年轻人做事冲动,一定严肃批评教育”就把事情敷衍过去了。
其实人家那是冲动吗,人家那是维护自己的领导,跟领导打配合呢,不但不会对仕途有什么影响,怕是领导还得更器重他。
倒是丁科长,下基层办事完全不注意方式方法,人家不但告状告到厂里,还告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厂里领导被叫去挨了一顿批评,回来就给丁科长定了个处分。
蒋红梅和许海棠顺便在沈家混了顿晚饭。
这天气吃羊肉确实会有点燥,但是刘婶做的羊肉汤也确实是好喝,一碗羊肉汤下去,满头大汗,身体反倒一阵舒爽轻快。
吃完饭,蒋红梅和许海棠就回去了,用蒋红梅的话说就是,她俩再不走,沈维舟怕是得拿扫把直接赶人了。
临出门前,许海棠想起一件事:“对了,前几天有个港城口音的男同志跑到西餐厅来找你,我没见着人,小田说是以前的老顾客,他也没留什么联系方式,只说会再回来找你。这不过这几天也没见人来。”
不用想柳绵绵就知道肯定是李耀明了,她也就认识这么一个港城口音的顾客。
“好的,我知道是谁,回头他再来店里,让他直接给我打电话。”柳绵绵说。
其实之前她和李耀明也通过几次电话,李耀明是有她号码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人回来了倒是没给她打电话。
送走蒋红梅她们,柳绵绵又跟俞婉和刘婶说了会儿话,这才回到东厢。
看了眼坐在写字台前的沈维舟,柳绵绵转身进卫生间洗漱,洗漱完了往床上一躺,舒服地叹了口气。
这年头路况不好,哪怕省道也是坑坑洼洼、修修补补的,坐车是真的挺累的。
沈维舟洗漱完回来瞧她这样子,忍不住失笑问:“很累啊?”
柳绵绵靠在枕头上点点头,叹息:“一个小目标真难挣啊!”
沈维舟挑了眉:“一个小目标,是多少?”
他知道自己媳妇儿好像有个挣钱的目标,她有个账本,每个月记一次账,记账的时候就会嘀嘀咕咕还差多少什么的。
照她那个挣钱的速度,沈维舟猜测这个目标应该不会小,毕竟一年时间,她别说万元户了,保守估计都快百万了。
不得不承认,他媳妇儿是有点挣钱的天赋在身上的。
柳绵绵慢吞吞伸出一根食指。
一百万?
看她这样子应该不是,毕竟港城那边姨奶奶帮忙操作的股票,听说都差不多一百万了。
这件事别说他吃惊,他爸妈都很吃惊。
不是一百万,那就只能是:“一千万?”
说出口的时候沈维舟还有些恍惚。
他祖母其实给家里留了不少东西,不过除了不动产,就是一些珠宝首饰、字画瓷器什么的,唯一能拿来换钱的,也就是一小箱大黄鱼。
真要说现金,他们家其实也就几万块,其中一部分还是父母下放后补回来的工资。
几万块的存款,在这个年代来说已经是非常多的了。
可自从柳绵绵开始捣腾生意以后,沈维舟就觉得,他对钱的概念都要被刷新了。
万元户算什么,一百万在他媳妇儿眼里都不是什么大目标。
所以他觉得柳绵绵的目标可能是一千万。
只不过,话音刚落,沈维舟就看到柳绵绵摇了摇举着的那根手指,笑眯眯说:“不是哦。”
沈维舟:“……”
所以?
柳绵绵:“一个小目标,就是一亿。”
哪怕已经猜到,沈维舟也觉得不可思议:“你的目标是挣一亿?”南城的国营工厂每年能挣这么多的恐怕都屈指可数。
柳绵绵强调:“是暂时的小目标。”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国内市场会更加活跃,以后挣钱的机会多了去,哪怕她不会劳心劳力地去挣钱,相信她的合伙人们也会奋力拼搏的。
所以柳绵绵觉得,以后自己必然是个亿万富婆。
沈维舟嘴角微抽,沉默了下,说:“行,那你加油。”
媳妇儿如果说要挣一千万,沈维舟可能还要想一想,但她说要挣一个亿,沈维舟干脆想都不想了。
反正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干成的事情,随她高兴去吧。
半个多月不见,夫妻俩说了会儿话就关灯睡下了,很快,漆黑的房间里响起让人脸红耳热的喘息声。
窗外月亮高悬,乌云忽而遮住月光,忽而又散开,夜渐渐深了。
虽然许海棠过来汇报过情况,但柳绵绵作为老板,第二天还是去西餐厅、炸鸡店还有录像厅转了转。
店太多了,她也不可能一家一家转过去,就随机挑了几家看了看,然后就去了晨曦路的一号店。
在大门口就碰见伍衡了。
舞厅的生意都在晚上,白天伍衡没什么事干,就干脆轮着巡店。
要不是他有辆摩托车,十几家店跑一遍就得累死他。
当然,哪怕有摩托车,他也不会每天把十几家店都跑一遍,都是随机抽个几家轮流跑一跑。
他们做的是正规生意,办了正规手续和执照的,也从来不播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管起来倒是没那么累。
不过伍衡也发现了,店太多,加上他还有个舞厅,所以他自己一个人管肯定是不行的,他准备再请几个人。
说回来,伍衡之前还觉得,身边找不着工作到处混的人挺多的,舞厅能安排几个,但杯水车薪。
等到录像厅一开,柳绵绵直接把招工的事情扔给了他,他挑挑拣拣地安排了一批人,然后就发现,除了实在扶不起的那些,自己身边稍微好用点的,都已经安排干活了。
他最近甚至已经学着柳绵绵开始在报纸上打招聘广告了。
想挖许海棠也是真心的,一方面许海棠是真能干,另一方面,总看不到他心里空落落的难受。
伍衡都有些好奇,柳绵绵究竟给许海棠开了多少工资,又或者是给了多少好处,许海棠怎么就能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还干得那么心甘情愿乐乐呵呵的?
柳绵绵可不知道伍衡心里的想法,她绕着停在一号店门口的摩托车看了一圈,啧啧了声:“挺酷啊,伍老板。”
这年头私家车不好买,驾照也不好考,当然,最关键的是,柳绵绵暂时也舍不得拿那么一大笔钱出来花在买车上,有这钱,还不如投到港城的股市里呢,那边股市还能红火一年呢,能挣不少了。
不过,没有车也真是不方便,交通的时间成本非常高。
柳绵绵在心里盘算着,等明年她一定想办法弄一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