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_分节阅读_第70节
小说作者:年糕粉丝汤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70 KB   上传时间:2025-09-22 21:09:06
  “原来是炸角!”林森、沈砚和陶应策的视线齐齐落在盘里金灿灿的炸物上,哭笑不得道。
  “你们这表情,不对哦。”宋娇娘不服气,“等吃一口你们就知道了!”
  市井里做的炸角以豆沙为主,偶有铺子会将胡麻混在里头增增香味,至于椰蓉这等要从岭南之地运来的食材做成的炸角,便要在大一些的饭馆酒楼里才能吃到。
  只是宋娇娘忘了,沈砚和陶应策并非普通百姓,而是衙内出身,两人在家里吃的炸角还真是不吝食材。
  不过两人也没说道,还想着待会用的时候定然要表现出惊喜的态度。
  林芝不晓得两人的心思,直把盘子放在桌上,笑道:“快来尝尝看,是甜口的炸角子。”
  顿了顿,她又提醒:“小心烫。”
  陶应策执起筷子,夹起一个炸角子来,炸角子圆滚滚胖嘟嘟,外皮炸得金灿灿的,就是表面略有疙瘩,影响了它的外表。
  放在别家或许是正常的事,但在林芝这里却是难得一见。
  陶应策心想许是临时起意做的,故而对外表的要求没那么高。
  可这样的话,他原有的那一丝期待也消散一空,想来大体就是豆沙馅的……吧?
  

第73章
  就在这时,耳边传来如瓷器破裂般的清脆声音。
  陶应策只觉得舌尖被烫得一激灵,顿时张开嘴呼哈呼哈直嘶气,却是舍不得吐掉。
  他终于回过神,一边嘶气,一边惊疑不定地看向眼前的炸角,这炸角看着其貌不扬,吃起来却是教人震惊。
  先不说内馅,光是外皮便酥脆至极,每一次咀嚼都带有一股强烈的油香。
  原来,普普通通的角子皮经过油炸也能这般好吃?
  别说陶应策震惊,就是宋娇娘也发出低低的惊呼声。
  实际上林芝刚刚在揉搓面剂子时,除去一开始给三人示范时搓得内厚外薄,大小均匀,后续的面剂子都搓得要比普通的角子皮更薄。
  这样的角子皮炸制过后能更加酥脆,口感几乎与薯片一样。当然这也非常考究手法,太薄在炸制的时候很容易破损,太厚又会里外温度不均,口感便达不到这等程度的酥脆。
  陶应策呼哈呼哈好半响,才能感受到舌尖的奇妙甜味,榛子、核桃与胡麻的特别组合,让甜香在口腔层层迸发,巧妙又极致的味道直教人恨不得连带舌头一起吞入肚内。
  这味道着实也太棒了吧?
  陶应策瞬间忘记就在刚刚,他还觉得这道炸角应当普普通通,自己和沈砚需要表演一二的想法,满脸餍足地将剩下半个炸角也放入口中,再次闭眼享受甜蜜的世界。
  宋娇娘看看沈砚,又看看陶应策,骄傲地昂首挺胸:看吧!我就说我家女儿是最棒的!
  另一边,陶府里。
  沈夫人倚在榻上翻看账册,听着管事仆妇汇报着家里事务。
  直到诸人尽数通报完,太阳已是西落,她疲惫地合上书卷,揉了揉太阳穴:“大郎还未回来?”
  “是。”仆妇恭声应道,“奴婢这就遣人去通报——”
  “得了得了,回来又要埋怨我两句。”沈夫人想了想,觉得儿子八成是寻到沈砚,又陪着他去散心了:“都是要成亲的人了,还天天在外面不着家。”
  “玉莲也没用,连人都拴不住。”
  “……”仆妇没敢说话,真要大郎君被通房给拿捏住,第一个不愿意的便是自家夫人。
  沈夫人说出话来,也觉得失语,便问道:“他们两个是去哪里了?”
  衙内们去的地方不多,大体便是古董铺子,又或是自家名下的茶馆瓦子,不过沈夫人自知家里三个活宝不同,尤其是沈砚和陶应策。
  顿了顿,她又有了一个猜测,忍不住问道:“不会还在大理寺里忙活吧?”
  仆妇端上茶水,笑道:“那倒是没有。”
  沈夫人松了一口气,不是她平白无故有这么个猜测,主要是每回砚哥儿去兄长嫂子墓地上一趟,回头便会一头扎进书房/大理寺里。
  策哥儿也不是头回去寻,好两次就被逮住,也一并扣押在书房/大理寺里了。
  至于扣押时间,少则半日一日,多则三日五日。
  沈夫人接过茶盏,悠闲自在地抿了一口,说道:“姑太太一走,这屋里的茶水都喝着分外沁人。”
  把小姑子扫地出门,她也终于可以放松下来,想着如何为砚哥儿相看合适人家的姑娘。
  虽说当下男子不愁娶,但也是有门槛的,不愁的是衙内或者进士等有前途的。
  偏偏这小子如今一门心思非要当个小吏,想娶个门当户对的着实困难。
  可要沈夫人放低要求,她也不乐意,这才是她一开始同意夫君和老太太的意见,想为砚哥儿求娶瑾姑娘的缘故。
  沈夫人脑海里列出一连串的名单,又逐步划掉几个,看着剩下几个只是七八九品官出身的官娘子很是不满意,遂把这事儿搁到一边,询问起仆妇来:“那他们是去哪里了?”
  “便是大理寺门口的林芝记?”
  “林芝记?”沈夫人想了想,笑道:“就是上回与他们一道返回汴京的一家人?”
  沈夫人记得这家人,她遣人送了一份礼,倒也没求着对方回报,没曾想那家人倒也体面,重阳节时便送来四份礼物过来,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便是一些时令吃食和料子:“我记得他们家的重阳糕,味道不错。”
  “是,就是他们家。”仆妇见沈夫人感兴趣,便捡了林芝记的事儿来说。
  听得那谢大羊肉馆竟是如何跋扈,偷偷使人断了林芝记的进货渠道,沈夫人也不免蹙起眉梢:“可怜见的,好不容易在汴京城里站稳跟脚,就碰到这般的事儿……”
  “我记得咱们家也有这般的渠道吧?策哥儿是不是不晓得?回头去吩咐一句,也算是帮衬一番。”
  “夫人善心。”仆妇先恭维一句,方才往下说道:“依奴看,这家林芝记的主厨亦是有能耐的,后头便……”
  仆妇将林芝记将烧鸭替换成烧鹅,又将烧鸭方子传授于市井几家铺子,转手
  还把谢大羊肉馆告到饮食行,时下不但让谢大羊肉馆生意一落千丈,更是把自己不好欺负的名声打了出去。
  “好好好。”沈夫人抚掌笑道,作为陶家的夫人,同时也是陶应策的母亲,沈砚的姑母,她自是不吝向孩子的熟人传递善意。
  只是对方没有自家的帮助,便能轻松打出翻身仗,这无疑让沈夫人愈发刮目相看,同时还升起些许好奇心来,毕竟谁都喜欢有本事的人。
  “也不知道是如何的人物?”
  “夫人有兴趣的话,不如请来府里说说话。”仆妇笑道。
  未等沈夫人反应,外面便是一叠通报声,原来是陶应策和沈砚已到府外,正往里面来。
  沈夫人眉眼舒展,顿时把林芝一家抛到脑后,摆摆手示意仆婢把东西收拾下去,笑眯眯地等着二人进来。
  等两人进来说上几句,沈夫人便是一愣:“你们两个自己做了角子?”
  “是啊。”陶应策指了指身后小厮捧在手里的食盒,眉飞色舞的:“待会儿就让灶房的人煮了,让娘您尝尝!”
  沈夫人心里高兴,面上还要嗔怪几句:“怎跑人铺里去做角子,多不好意思。”
  “芝姐儿看砚哥儿心情不好,特意教我们两个的。”陶应策笑道,“后头还给我们做了炸角,您别说这么折腾了一番以后,整个人的心情都舒畅很多。”
  “毕竟陶兄做了那么多角子皮,刚刚坐在那边两条胳膊抖如筛糠。”沈砚看他一直说自己,没忍住把他的糗事也吐了出来,两人吵吵闹闹,倒是怪热闹的。
  沈夫人听着两人爆料,心中诧异的同时还生起些怀疑:“芝姐儿?怎是她教你们两个。”
  “娘,您在想什么呢?”陶应策顿时看出沈夫人的心思,直接翻了一个白眼:“芝姐儿便是林芝记的主厨。”
  “什么?”沈夫人只晓得一家三口进汴京生活,也晓得林芝会做些吃食,却没想到年纪最小的她才是铺子的主厨,顿时震惊:“我记得上回那重阳糕也是出自她的手?听说还会做烧鸭烧鹅,真的假的?”
  “娘知道的还挺多。”陶应策嘀咕了一句,点点头:“都是芝姐儿做的,厉害吧?她才十五,额,十六?”
  陶应策略显迟疑地看向沈砚,沈砚点点头:“对,芝姐儿乃是五月十八所生,时年十五岁。”
  沈夫人闻言,不由地看了一眼沈砚,并没再细问下去,而是侧身吩咐小厮将角子送到灶房里,打算今日晚食时送上餐桌,也好教诸人尝个鲜。
  暂且不提陶府里诸人反应,林芝家过了立冬后便开始各种忙碌,尤其是宋娇娘,先去几家铺子查看冬衣,挑了几日才选了一家价廉物美的订上。
  等回家以后,她便开始做鞋子,先做林森和沈砚的,两人的鞋子都需要保暖防水,外表又需朴素,故而她索性外层用布,而后做一层皮质内里,保证不进水不漏风,还能从外表看上去朴素无华。
  此外,她还多做几个保暖厚实的鞋垫,踩在上面暖烘烘的,从外面看又是最普通的款式。
  前面林森还念叨着不如去铺里买一双得了,等穿着脚上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厉害了!”
  林森提着袍子,在铺里走来走去,越走越欢喜:“真厉害啊,太舒服了!”
  “哼哼,你之前还说去铺子买买就是,还说他们到底是专业的……”
  “哎哎哎!”林森脚步一顿,赶忙转身来叫屈:“前面半句话我是说了,后面半句话我可没说啊!我纯纯是心疼您啊娘子!”
  “芝姐儿,你得给爹做主!”
  “芝姐儿,你站在谁这边?”
  “……”林芝看着夫妇二人,面无表情撩起帘子进灶房了,由着两只戏精在外面吵吵闹闹。
  这几天,林芝也忙得厉害,正在准备冬至节要推出的吃食。
  汴京城里的百姓,都会在冬至那日吃馄饨,便有混沌初开之意。富贵人家会将各种馅料颜色模样的馄饨放在金银器里,称作百味馄饨。
  与现代馄饨只要品尝馄饨不同,时下的馄饨还重视汤汁与浇头,会在煮熟的馄饨上加入鲜鱼、黄鳝、螺片、鸡肉等配料,再放入烹煮调配好的鲜汤,可以说每家铺子各有各的味道。
  时下亦有人称百味馄饨,便是在汴京城里每家铺子都能吃到味道不一样的馄饨。
  林芝对馄饨自是信手拈来,就是这配上浇头的馄饨,让她总有些怪异感。
  故而这几日,她索性去市井上吃了几家有名铺子的馄饨,如今正在铺里试做一二,准备待会让诸人尝尝,挑出那几日售卖的款式。
  

第74章
  其实林芝尝过汴京的馄饨后,心里便有了想法:或许馄饨之所以渐渐变成重内馅、轻汤头的模样,正是因为内外味道不兼容。
  尤其是汴京城里的铺子,大抵是“百味馄饨”的名声太响,各家都绞尽脑汁往碗里堆东西,馄饨馅用了虾肉猪肉,那汤就得配羊肉高汤,浇头还要加上各种海鲜,恨不得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全塞进一个碗里。
  林芝想到这里,忍不住回想自己吃着雪菜猪肝浇头,喝羊肉高汤,吃着虾仁猪肉馅的馄饨的感受。单拎出来每样都好吃,混在一碗里,却是教人说不出话来,头一回让她生出这超乎寻常的敏锐味觉还是别存在了的微妙念头。
  对此林芝只想说:不如大家别折磨馄饨了,去做佛跳墙吧!?
  另外,时下的汤饼也是花样百出,浇头越来越丰富。
  林芝甚至发现,市井里不少铺子平日只卖汤饼,只在立冬到新年这段时间才加卖馄饨。可见这浇头繁杂的百味馄饨,在汴京已隐隐朝着时令食物发展。
  故而林芝思考之后,准备反其道而行之,制作两款馄饨:一种是轻汤头重内馅的馄饨,还有一种轻肉馅重汤头的馄饨。
  等打定主意,她便扎进灶房里忙活起来。第一步当然是做馄饨皮,馄饨皮要比角子皮更薄,更透亮,秘诀便是往面粉里加一些碱。
  林芝的动作麻利,不过一盏茶功夫便揉出光滑的面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9页  当前第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1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