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_分节阅读_第266节
小说作者:栗银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1 MB   上传时间:2025-09-30 17:54:07
  两日后,韩榆脚伤痊愈,重回府衙。
  监牢传来消息,于春认罪后撞墙自尽了。
  韩榆并不意外,只让人将其送回于家。
  于春此人自卑又敏感,那日韩榆戳破他的自欺欺人,就猜到他不会苟活太久。
  与其尸首分离,或是牢底坐穿,不如痛快些,早死早超生。
  于春一死百了,当初推韩榆下断崖的债就此了结。
  可有些人的账,该算还是得算。
  三日后,杜江和唐道明被塞进囚车里,由官兵押解进京。
  十日后,河堤修筑完毕,韩松随工部官员一同回京。
  韩榆亲自相送:“下次再见要等到两年多之后了,二哥一路保重,也劳烦二哥帮我多多照看爹娘。”
  韩松一一应了:“照顾好自己,别让家里人担心。”
  “韩大人,该出发了。”
  韩松深深看韩榆一眼,拍了拍他的肩,翻身上马。
  韩榆伫立在原地,目送韩松远去。
  直到成群骏马缩成一个小黑点,才打道回府。
  傍晚下值回到家,除了下人再无旁人,空荡荡的。
  韩榆在院子里静坐半晌,忽然想起自己似乎忘了什么。
  绞尽脑汁想了许久,忽而灵光一闪,想起来了。
  三日后,周二老爷和赵二老爷被人撞见赤.身.裸.体地搂抱在一起。
  之后几日,陆陆续续又有周、赵两家人出事。
  无人员伤亡,但活着比死了还难受。
  自此,打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主意的两家人越
  发安静如鸡,再不敢生出半点坏心思。
  ......
  徽州府两个逐渐没落的世家好处理,有镇国将军坐镇的梅家却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因此,韩榆把机会留给了永庆帝。
  总不能都他一个人出力,永庆帝也该表示一二,为他分担一点火力。
  八月初,韩榆听闻喜讯。
  韩松回京后,将一切如实禀报。
  永庆帝勃然大怒,新账旧账一起,早朝上命人打了三皇子一顿板子,并以“带坏皇子”为由,将三皇子的舅舅,唯二在军中任职的梅达枭首示众。
  但这还不够,永庆帝的火气有十万两白银那么多,梅达的死也不能抵消。
  一夜辗转反侧,永庆帝在次日早朝大封皇子。
  膝下五位皇子,四位封了亲王,一位封了郡王,还是侮辱性极强的“安”郡王。
  安,大有安分守己之意。
  这个倒霉鬼就是三皇子越英颉。
  消息传来,有人喜有人忧。
  剩余的五大世家难免生出唇亡齿寒之意,行事大为收敛,短时间内不敢再触怒永庆帝。
  中秋佳节,沈绍钧收到来自徽州府的节礼。
  是一份月饼。
  附书信一封。
  信上只五个字——“榆幸不辱命。”
  沈绍钧捏着薄薄信纸,刹那间满面泪痕。


第99章
  中秋过后,韩榆投入到新一轮的忙碌之中。
  新稻种经过越京百姓两轮试种,取得了亩产八百到一千斤的丰产。
  永庆帝龙颜大悦,即刻传令给地方官员,着手推广新稻种,争取在明年大范围试种。
  虽说下一波耕种在明年,但是推广的过程并不轻松。
  先前韩松只在越京范围内推广试种,就有诸多百姓持消极态度,完全不配合户部的行动。
  新稻种第一次的推广,拢共只有几百户人家尝试,后来获得大丰收, 第二轮才不至于那么艰难。
  越京尚且如此,韩榆对新稻种在徽州府的推广更不敢掉以轻心,即便公务繁忙,也不忘实时跟踪进度。
  韩榆让张通判在府衙门口立个牌子,写明新稻种的优点,加粗加大“亩产千斤”四个字。
  同时,韩榆亦考虑到目不识丁的百姓,特意派了两个识字的官兵,两人轮流放声朗读。
  百姓都被官兵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了过来,得知新稻种的高亩产,都有些意动。
  但大部分人不敢铤而走险,万一这官府白送的稻种有什么问题,来年他们就得喝西北风。
  一天下来,只有五人仗着自家田产丰厚,领走两亩地的新稻种。
  韩榆早有预料,始终保持良好心态,甚至打回了徐同知的提议,强制将新稻种发放给百姓,并且强制性种植。
  强买强卖不可取,往往有时候会造成无法挽
  回的后果。
  所幸在官府持之以恒的宣传解说下,已有数百人扛着装有稻种的麻袋离开。
  韩榆对此表示非常满意,在张通判过来汇报差事的时候,大胆展望一下未来:“如今才八月,到来年三月还有七个月,足够将新稻种的消息传到徽州府的每一寸土地上。”
  张通判作为推广新稻种的负责人,自是激动不已:“大人英明,下官以为,照这个趋势,至少有上万人试种!”
  几日后,负责统计领取新稻种人数的主簿哭丧着脸找上张通判。
  “大人,不知怎的,这两天竟无一人前来领取,纵使路过府衙门前,官兵吆喝得再大声,他们也看都不看一眼。”
  主簿把记录册给张通判看:“之前虽说每天人数不稳定,但也不至于连着几天都是鸭蛋啊!”
  张通判有种不祥的预感,抹去额头上的汗珠:“这件事非同小可,得尽快告知知府大人。”
  彼时,韩榆刚从城外回来。
  有船夫在新安江上发现几具浮尸,尸体模样可怖,造成大范围的恐慌。
  为了安抚住在江边的百姓,韩榆责无旁贷地出城送温暖,并展开实地勘察。
  尸体已经泡得看不出原样,还是靠仵作才分得清男女,尸臭更是让随行的官兵跑到一边大吐特吐。
  韩榆也有些生理不适,又经历一路颠簸回城,这会儿脸色凝沉,只瞧着就让人觉得心惊胆寒。
  一度让张通判联想到正月里,知府大人手持
  染血长剑闯入府衙,捉拿一众罪官的那一幕。
  张通判打了个寒颤,心底生出退意,可还是得硬着头皮禀明来意。
  韩榆翻身下马,轻描淡写道:“有问题就去找原因,这么简单的道理应该不用本官说吧?”
  “还是说......”韩榆顿了顿,“张大人想和本官交换一下,本官负责新稻种,张大人负责城外那几具浮尸?”
  张通判浑身一哆嗦,狂咽口水:“大人息怒,下官这就派人去查!”
  韩榆嗯了一声,带着人往停尸房走去。
  这边仵作对六具浮尸展开剖检,那边张通判也火急火燎地带人出了府衙。
  死者死于致命刀伤,且其中一具浮尸的衣服夹层里藏着一张类似路引的纸张,被江水泡得看不出原样。
  韩榆命专人修复,也只修复了几个模糊的字眼。
  整合信息,韩榆很快判断出这几人是隔壁池州府人士,当即派人写信给池州府知府。
  尸体留在停尸房,韩榆去隔壁沐浴更衣,洗去一身尸臭,回厅堂处理公务。
  不多时,张通判怒气冲冲地出现:“大人,下官已经调查清楚,之所以无人领取稻种,全是因为于家人四处造谣,说新稻种来处不明,也不知对身体有没有危害,万一吃出什么毛病,后悔都来不及了。”
  “百姓人云亦云,听信了于家人的谬论,这才没人来官府了。”张通判气得捏拳头,“下官问了几个百姓,他们语气都不怎么
  好,若非下官有官职在身,怕是他们要指着下官的鼻子骂了。”
  张通判喋喋不休说了一大堆,已过天命之年的老人家呼吸不稳,抹了好几下胸口才缓过来。
  韩榆给他倒杯茶,语气有些疑惑:“于家?”
  张通判:“......”
  您还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于春的爹娘和兄弟姊妹。”张通判嘴角抽搐地说。
  韩榆恍然:“原来是他们。”
  于春象征着他第一次滑铁卢,那天享受了来自二哥糖葫芦的安慰,就有意识地将这件事压缩在大脑的某个角落里,不刻意去想起。
  若非张通判直接点明,韩榆真没想起来。
  “于家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韩榆拄着下巴,神情喜怒难辨,“莫非是想凭一己之力,跟官府作对?”
  平淡的语调,张通判却听出了满满的冷意。
  张通判紧张地握紧茶杯,试探问道:“大人的意思是?”
  韩榆一个眼神过去。
  张通判呼吸一紧,语速极快地道:“自然是找出于家这么做的原因,给百姓一个解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12页  当前第2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6/5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