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榆垂手而立,将众人的眼神交流尽收眼底,不禁莞尔一笑。
眸光流转,恰好与韩松四目相对。
韩松:盯——
韩榆:“......”
韩松眼神复杂:“你......”
韩榆眨了眨眼:“什么?”
韩松摇头:“没什么。”
韩榆摸了摸鼻尖,转回头目不斜视。
不多时,永庆帝醒来。
他只召见了部分官员,其中包括韩榆和韩松。
永庆帝心里存着事,臣子的殷殷关切也没能让他开怀。
官员们都是极有眼色的,见陛下兴致不高,请辞告退。
“韩大人的缝针之术当真厉害,连陛下都赞不绝口。”
“听闻梁军攻城时韩大人给云远府驻军用上了缝针之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韩大人真乃高义!”
恭维之词不绝于耳,韩榆始终保持谦逊的微笑。
“韩某只是误打误撞发现了缝针之术的妙用,这
一方法能救治陛下和受伤百姓,韩某自是深感荣幸。”
彼此说了些客套话,韩榆和两位师叔及韩松离开。
戴首辅在原地站定片刻,眼里带着思量。
“父亲。”
戴首辅长子戴振耀上前来,恭敬唤道。
“听到了吗?”戴首辅单手负后,面容冷峻。
“您是说......虎头令?”
戴首辅看戴振耀一眼,后者了然。
“让你媳妇进宫一趟,给皇后娘娘传句话,她若是做不成,老夫不介意帮她一把。”
戴振耀低声应是。
-
就在永庆帝命全公公严查的时候,祭天大典出事的消息传回越京城内。
当天便有流言传出,祭天台之所以会坍塌,全是因为永庆帝为君不仁,德行有损,上天诸神不满永庆帝这个皇帝,才会在祭天大典当日降下灾祸。
不过三天,就在城里传得沸沸扬扬。
当今百姓大多迷信,否则也不会相信云远府花神娘娘的传说。
人云亦云下,绝大多数的百姓信以为真。
有人跑到皇宫门口叫嚣,让永庆帝向上天认罪。
有人在夜里往府衙大门上丢烂菜叶和臭鸡蛋,借此表示对永庆帝的不满。
城里闹哄哄,流言也大有往城外地方传扬的趋势。
全公公掌管皇家暗卫,在第一时间将此事禀报永庆帝。
永庆帝怒不可遏,下令绞杀故意传播谣言的人。
全公公不仅要调查南阳伯是否清白,还要遏制谣言的流传,可把他老人家累得够呛。
不过两日,
就有数十人死在皇家暗卫的刀下。
另一边,韩榆也知道了越京城的流言,借吃饭找上韩松。
韩榆吃一口菜,咽下去才说:“果然,他就没有安分的时候。”
韩松不置可否,把韩榆喜欢吃的菜往他那边推了推:“南阳伯的事查得如何?”
他打算插手,却被韩榆拦下了。
“我没能救下他,怎么也要还他清白。”
韩松便不再坚持,任由韩榆自行安排。
到今天,已经过去四天。
因着种种缘故,他的遗体仍然停放在那个偏僻的院子里。
除了禁军把守,连南阳伯府的两位公子都不能进去。
韩榆低头扒饭,语气是几日以来从未有过的愉悦:“昨晚有了结果,我让韩二给禁军通个气。”
韩松夹菜的手顿了一顿,若无其事地收回:“那就好,我便静候佳音了。”
韩榆笑笑,狭长的眸弯起来。
这厢刚吃完午饭,外面传来一阵骚动。
韩榆走出去,工部侍郎高国梁被禁军从房间押出来。
高国梁一路求饶,尽数被禁军无视。
等他们走远了,官员们才走出来。
“怎么回事?”
“莫非真是一场冤假错案?”
“真要这样,南阳伯可死得太冤枉了。”
“要不去看看?”
“可陛下那边......”
“又不凑上前,只管离远了看呗。”
“这主意好!”
乌泱泱的官员跑远了,只留韩榆和韩松在门前。
韩榆发出邀请:“一起?”
韩松整理衣冠:“走吧。”
...
...
韩榆赶到时,高国梁已经认罪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着自己的不容易。
“微臣比钟赫早几年入朝为官,凭什么他早早成了工部尚书,而微臣还在三品侍郎的位置上挣扎?”
“微臣不甘心,我不好过,钟赫也别想好过!”
“说来也可笑,钟赫最是信任微臣,什么都放心交给微臣,包括祭天台的修缮。”
“这盘棋微臣下了三年,总算赢了钟赫一把,原以为他死了一切就能结束,没想到陛下明察秋毫,查到了微臣的头上。”
“棋差一着,棋差一着啊!”
永庆帝气得满脸涨紫,厉声质问:“你是如何收买禁军毒杀南阳伯钟赫,还不快快招来!”
高国梁愣了下,紧接着哈哈大笑。
“陛下,马羽可不是微臣收买的,他原本就不是微臣的人啊。”
永庆帝眯起眼睛:“此言何意?”
高国梁忽然转过头,看向远处的一众官员。
“陛下有所不知,微臣可不是一人贪墨工部的银钱。”
凡是被高国梁视线扫过的人,皆头皮发麻,后背冒冷汗。
“这位马羽马禁军,可是......”高国梁伸手一指,“可是礼部尚书的人呢。”
人群一片哗然。
永庆帝脸色铁青:“来人,即刻将礼部尚书拿下!”
禁军直奔礼部尚书而来。
官员们自发避让,以免被殃及池鱼。
礼部尚书被这当头一棒敲得人都傻了,条件反射地跪到地上:“陛下明鉴,微臣冤
枉啊!”
“高国梁他这是污蔑,微臣从未贪污受贿过啊!”
这话听得在场所有人都笑了。
谁不知道宸贵妃之父,当今礼部尚书最是贪婪,等闲小钱看不上,至少要千两起步。
另一边,置身事外看热闹的宸王如遭雷击,不顾一切冲到永庆帝跟前:“父皇您怎么可以听信高国梁的片面之词......”
后面的话他连说出口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永庆帝又一次把自己气晕了。
“陛下!快传太医!”
混乱中,韩榆同韩松耳语:“他说谎。”
礼部尚书,贾昊。
工部侍郎,高国梁。
绝非南阳伯遗言中的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