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皱眉,“取消人丁税主要还是人口太少,我海外缺人,洋人大把地把人运送到新大陆占地盘,我们本土人都不够用,上哪里送人上去?”
她可没有想将新大陆让人的意思。
那么大一块地盘,怎么我华夏儿女就不能分一块了?
“怎么样,取消吧,刺激一下人口增长。”
他放下杯子,“养不活那么多人。”
“现在不是这个省旱就是那个省涝。”
他感叹一声,“老天爷就不准备让人过个安稳日子。”
“我缺人。”
宝音再次重复,“已经发现澳洲大陆了,去年传了消息过来,洋人也上去过了,那块大陆跟咱们季节反着来,送人上去耕作,缺粮食了从那边运。”
“南洋多个国家都设立了港口,海运还是很方便。”
澳大利亚就在华夏大陆南边,说真的,比去美洲大陆还要方便,沿途还有东南亚国家,那都是华夏的小弟。
他挽起了袖子,徐徐道:“你说得对,丁税这仨瓜俩枣却是不值一提,还没有倭国给钱痛快,这个消息等离开江南前再宣布吧。”
宝音咬唇,被这人给套路了。
他就是故意来套她的话。
晚间,去拍卖会的人回来了,送上来一个卷轴,上面是被虫蛀得不成样子的草稿。
好在上面的字迹还算保持完好,被装裱了起来。
皇帝练完字凑过来。
“这是藤纸?”
他从小就赏玩古董古迹,见多了真品,只是一上手就猜测了个大概。
“是古藤纸。”
宝音点头,“说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真迹,也不知是真是假。”
他感兴趣地接了过去,从笔迹到纸张,然后道:“这应该是唐时临摹本。”
宝音惊讶,“你怎么看出来的?”
这是肉眼鉴定机吗?
皇帝放下了装裱好的卷轴。
“《兰亭序》唐时临摹本在我手里。”
宝音都把这事给忘了,故宫那数不尽的古董可不是乾隆一朝收集了,还有不少是前朝皇帝的珍藏。
经过几百年搜刮,不知道多少好东西藏在皇宫里。
“纸更加平整,东晋造纸工艺达不到,藤纸在唐宋比较流行。”
宝音希冀问道:“临摹的话应该也是有原本的吧,会不会就是谢道韫留下来的诗?”
这他无法判定,“诗是好诗,也符合东晋时的韵律,就算不是谢道韫所书,也不是普通人之作。”
那时有名的才女都是世家出身,王谢更是顶级世家。
她明白了,因为资料不够,他也没办法判断。
没关系,她可以留到后世,再说明情况,等后世人研究,说不定从哪个坟墓里挖出了证据。
连秦时法律都有重见天日的时候,这世间还有什么不可能?
圣驾并未在苏州多停留,一众人乘坐船只从长江前往南京。
***
要说江宁府才是如今金陵的中心,为何铁路会修到一江之隔的浦口呢?
当然是两地中间隔着一条江,铁路只能修到浦口了。
本来一江之隔,乡下的浦口根本比不上江宁府的繁荣。
偏偏如今多了一条铁路,陆陆续续有商户围着火车站落户,本来的荒郊地皮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都赶上周边渡口的繁荣兴旺了。
黄宗羲领着一众徒子徒孙就落脚在这里,找了宅子暂住,等待铁路通行。
结果才住了几日就听闻圣驾往南京这边来了。
黄宗羲每日走到铁路边兴致勃勃看人修建铁路,再盯着停放的火车打量,还借了江宁这边传教士关于机器理论的书籍观看,不多久就弄明白了火车行驶的原理。
明白后他觉得也就那样,关键是朝廷愿意让这么个东西出现。
能让帝王放下忌惮之心,他越发对幕后之人感兴趣了。
第275章
黄宗羲的弟子就不是很理解, 自己的老师为何总往工地上跑。
那里有什么,不过是一群贫穷的漕工而已。
说起来也搞笑,前年漕运弄来了一批可自走的钢铁船, 有了动力也就不需要纤夫,这导致一部分纤夫失业,还有一部分转向民用船。
而就在这个时候, 铁路那边发起招工,招人干活,一个成年人一天能拿二十文, 因为大量缺少人力, 还需要在期限到来前提前完工,这就导致负责招工的官伢子将脑筋使到漕运上。
大量失业漕工跑去铁路上谋生, 还有未失业的一看自己辛苦拉一天船到手才十几文, 有时候还要被克扣拿不到钱, 忙活到头还没失业的人赚得多……
反正大量漕工被铁路吸纳, 本来漕工上下官员就看铁路不顺眼。
这铁路明摆着就是来替代不堪重负的漕运, 这让上上下下都趴在漕运上吸血的人如何能忍?
为何让铁路修建成功,主要还不是这是君主的意志, 这些官员发动全部人脉关系也没办法阻止这件事, 最后只能想办法插手铁路。
铁路局这边不属于官职, 进来后不等于做官, 这些人只能将未谋职的子侄塞进来, 才勉强达成和平局面。
这次铁路局不讲理大势挖漕运的漕工,本来还没人在意,毕竟百万漕工,想挖也挖不完。
可偏偏铁路局使出了贱招,让来干活的人自己来推荐, 介绍一个人能拿十文介绍费,不说沿途的官伢子使出浑身解数,就是漕工自己也赶紧回去呼朋唤友。
官司一度打到了京城,那边皇帝给断了官司,漕运船只慢慢替换成钢铁船,这才平息这件事。
黄宗羲跑来研究,倒不是研究铁路的建造,而是研究这边管理办法。
从防疫到不让这些人哗变,都值得研究。
要知道自古以来针对哗变朝廷只用一个招数就是隔离,哪怕现在也如此,不允许大量人群聚集,超过两百就要上报衙门。
可铁路蔓延千里,聚集的人有数十万之多,这还不加上沿途做小买卖和专门拉货物过来兜售的商队。
奇怪的是这么长的路修了三年了,竟然一次哗变都未出现过,这如何不引起黄宗羲的注意?
之前没有机会,这次到了眼前他就注意到了情况。
经过他的观察,他发现铁路这边有一套已经成熟的管理条例。
就如同钟表里的齿轮一样,一个齿轮合着一个齿轮井然有序。
上工期间就认真工作,有人记纪律。
他最开始觉得是纪律限制,之后又觉得不对,他内心满是疑惑,这些干活的人里不缺乏单身壮汉,要知道这类人一向是不稳定因素。
几个女人凑在一起会分工合作收拾到地方,几个男人凑在一起只会逞凶斗狠然后发展出械斗选出一个带头人,带头人一挥手说我们造反吧,其他人或是脑子一热讲兄弟情义跟从,一支造反小队就拉出来了。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朝廷会禁止光棍聚集在一起。
为了社会稳定还会鼓励寡妇再嫁,有了家就会稳定下来。
铁路上不缺携家带口的人来做工,可光棍比例也不少,他还看见不少光棍聚集在一起密谋些什么,明明旁边管理纪律的人都听见了,也没有过来命令他们散开。
奇怪,真是奇怪。
黄宗羲并不知道这些光棍密谋了什么,最近接了浦口这段工程东家接到了十里外另一个工程队东家的战帖。
双方约定了明日在浦口车站一里外的一处平地赛足球。
他看到的这群光棍就是工程队里的足球运动员,做完工休息时间凑在一起商量计策。
那管理纪律的人当然听见了,要不是职责所在,他都恨不得跑过来帮着参谋了。
铁路上踢球很流行,最开始是从包头那段铁路流行起来,几个准噶尔部落的壮汉加入后,好家伙一下子帮东家赢得了比赛,把东家高兴得不行,给了赏钱。
后来直接在内部流行开,铁路局还将各个承包工程的东家召集起来,鼓励举办类似活动,总之就一个目的,发泄这些青年的精力。
除了比赛,铁路局这边做十天休息两天,这两天会有城里的戏班子下来唱戏,玩杂耍,就是为了丰富大家的生活。
同时还会定期组织相亲活动,只要一定期限内没有犯错表现良好的青年就能得到去参加相亲的名额,请来的姑娘有铁路家属自己报名,也有从附近寻摸来符合条件的女性。
总之一句话,看对眼了,上面会出面帮着办一场集体婚礼,家属只要带着空肚子来吃。
同时上面还会给一对新人分一间房屋一套家具和二两喜钱。
一套三板斧下来可以说将光棍们收拾得服服帖帖,敢闹腾的就问还想不想娶媳妇?
最关键的是之后还要修其他路段的铁路,真闹事,以后可没法在铁路上干活了。
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太重要了。
圣驾抵达江宁府的消息传来,黄宗羲就明显感觉到铁路这边工程加快了,不仅人多了不少,警戒也变强了,他再想过去看,都被阻拦在外。
“老师,快些回去吧,您要是想要看,我帮忙联系人,让您名正言顺进去。”
弟子的意思是联系当地士绅,黄宗羲明白他的意思,铁路修建并不是朝廷派人动工,而是铁路局将整条铁路线分割后,一段段承包出去,有些比较难修的选择了工部的工匠,其他简单的交给了民间工程队。
这些工程队需要垫资,这就拦住了一批投机取巧的人,能获得工程的都有一定实力,毕竟垫资最少半年,年尾才结一部分款,这钱先花出去没有点底根本撑不住。
当然没有人想要压着下面修路工人的钱,铁路上的工人自己组建了一个工会,哪个工人没拿到钱会来找工会,工会这边帮着讨要。
讨不到会告到法院那边去,根据铁路局自己出的临时条例,拖欠农民工资会有两到三倍罚款,也就是说欠一个月得多补一个月,欠半年要给一年工钱。
不给,也没关系。
承包时都交了保证金,只有按时验收合格才会退还。
只要保证金被扣,铁路局这边就会联系承包商补上,到头来这笔钱还是要扣。
因为赚得不多,又嫌弃还有一堆麻烦,导致初期接手的人在当地都有善人美誉。
至于是不是善人,这个上面不会管,你担上了这个名号,就算是装也得装得名副其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