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_分节阅读_第521节
小说作者:玄北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9 MB   上传时间:2025-03-04 23:02:36
  宝音点头,语气很亲近,“十四回来了,路上可遇见好玩的事?”
  十四皇子低头,“看了不一样的人和景,皇额娘,请原谅儿臣先行告退,儿臣想去探望一下额娘。”
  宝音笑着点头,“快去吧,你额娘盼着你回来,往后你们兄弟要同心协力。”
  十四皇子低着头退下。
  宝音看了一眼没作声的新帝,然后领着他回去。
  屋内太上皇脸色颇为复杂,见两人进来很快收敛了神色,“老四过来了。”
  新帝一开口就是为十四道歉。
  太上皇摆手,“那小子我不比你了解,行了,你要是没事就回宫吧,没事也别过来打扰我们。”
  新帝见状退下了。
  屋内平静下来。
  [十四闹了?]
  自家老子趁着自己不在家偷偷把家分了,十四会闹大致都能预料到。
  太上皇冷哼一声,“随他闹去,十四是老四亲弟弟,总不能亏待他。”
  宝音也没有多问这件事,事情已经成定局,十四再闹又能怎么样?又不是小孩分糖果,闹一闹就能推大人的分配不公。
  “不是说去山东吗?先去泰山逛逛?”
  她可是知道皇帝跑过泰山都是在周边走走,可没有上去。
  眼下卸去了皇帝那层身份,自然不需要顾及那么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虽然不容易也没那么简单。
  皇帝起先嫌热不愿意出门,不过在十四当众下了新帝面子,闹了几场后意识到自己在京城就是十四他们最硬的靠山,思索后答应了宝音的提议。
  老夫妻二人领着五十多个人坐着汽车离开了京城。
  第一站是唐山。
  唐山这地方对于他来说不同寻常,这里埋着他的皇祖母、父母和嫡母。
  第一站祭拜亲人,或许是担心日后没有机会再过来,一行人在这里停留了三天。
  三天后才启程前往泰山。
  大清通往各个省的官道都修了水泥路,一部分是朝廷朝政拨款,一部分是地方税款,当然这些款项是不够修起这么大的交通路线,所以每个出入口都有收费的地方,官道的收费用来偿还从银行的贷款和本金。
  还有一些省的道路有地方富商参与,就是按照资金投入来享受道路分红,一般来说只要王朝不灭,这个钱就能源源不断收下去。
  这样的工程还有许多,都是将一些士绅跟国家工程强行绑定。
  这个政策目前看不出来后果,如是大清灭了,好歹这些工程还能够留下,当然两百年后这些工程能剩下多少就不知道了,最起码遍地的水库可以留下。
  这两年兴建起了修水库建发电站,再将电卖给朝廷。
  水库是库库的修,看不出来好坏,不过北方也确实缓解了用水困难。
  南水北调工程是属于新帝的政绩,他要是能干成就干,干不了之后的国力也没办法支持。
  宝音自己的财产全都储存起来有自己的打算。
  她也没有几次推进科技的想法,留点基础,超越国外一百年就足够了,往后她也管不了,能推进就推进,推进不了,自有人推翻这个王朝。
  官道走起来还算顺畅,汽车开起来开开停停,再避让别的车,不算慢也不算很快。
  到了泰山,一行人入住酒店。
  如今名山大川附近都开始开发旅游,大部分人穷,总有富人存在,这些人总是要拉出来消费,不消费哪有税,财富如何流动起来?
  泰山这地方也修整过,一些崎岖的山道都改造过,难走山道也安装了水泥钢筋栏杆。
  在泰山他们就跟寻常游客一样,走走停停,看看某处风景,也自有人帮他们拍照。
  山上住了一个月,皇帝留下了不少诗,然后心满意足前往下一个地方。
  看完山后自然是要看海,尝试过赶海后,坐着游轮海上冲浪海钓,海边住了半个月赶上了台风,真是世界末日一般,看着外面的黑云,和狂啸的大风,留诗三首。
  宝音不爱看他的诗,一来是欣赏不来,二来嘛,现代人看到诗就反射性想做阅读理解,脑壳子疼。
  台风过后,城池一片狼藉,百姓见惯不怪的走出来收拾残局。
  倒塌的树木拦路,经过三四日才清理干净。
  获得是大海变化太过无常,内陆的人很难不产生畏惧,这次之后他们行程转向内陆,沿着黄河往洛阳方向走。
  一来是他想看看如今的黄河水道,黄河他修了半生,好歹看看如今状况如何。
  黄河两岸都种了树,河南本就是平原,一望无际的平原,到河岸边还是有大量农田。
  两人看了都不由皱眉,黄河水流湍急会冲掉河边的泥土,贴着黄河种地是方便,可田地是没办法固土,按照当初制定的政策,沿河岸一里内是需要造林,不允许开垦良田。
  这就是违反了当初制定的政策。
  宝音本来是想找人问罪,被他拦住了,“传讯给老四,让他处理吧。”
  察觉到当初制定的政策出现了变故,他们在周边停留了两人,又继续往上游走。
  之后发现的状况都发送电报传达进京。
  抵达开封也没见消息传来,不过宝音还是收到消息,新帝派了钦差私自调查。
  这种地方糊弄中央的事哪怕后世都没少了,那样信息发达的时代,不还地方在山上铺假草皮来糊弄卫星,还有人在地里种白菜来骗取农业补偿。
  这些是平民百姓能赶出来的吗?
  许多农业补助,百姓连听都没听过更不要说申请了。
  许多补贴,怕是一下来,就被有心人提前给申请了。
  弄虚作假从古至今都没变过。
  还是那句话有些政策是好的,到地方就变了味。
  这次两人离开也是空出位置让老四整顿,老四是真能下狠手,想来憋了半年的窝囊气,今后要撒出来了。
  这半年大概也看清楚了朝中某些人的嘴脸。
  开封玩了几日,这里已经不复宋时的汴京繁华,黄河改道几次淹没开封,到后世听说古汴京被埋在了地下。
  坐船去了洛阳,看了六朝古都的长安。
  长安县这会儿隶属于西安府,上了城墙看了古寺感受了一下千年去唐太宗的痕迹,之后沿着黄河继续北上。
  甘肃这地方皇帝并不陌生。
  两人算是沿着李家的发家地走,看了被黄河一分为二的兰州,还有中东面孔的阿拉伯人。
  上了黄土高坡,这几年不断搞绿树种植还是有点效果,绿化上来,生态也跟着变好,这都是肉眼可见的。
  离开了兰州继续往北,过长城从五原到包头。
  沿途不断有人在搞绿化,许多都是宝音名下的慈善行业雇人来做,一方面是给人一份工作,一方面是搞绿化。
  这些年就没断过,二十年来不断有人加入也不断有人离开。
  一部分没办法带走的钱宝音喜欢用这种方式回馈出去。
  至于说将她的私人财产留给皇室?
  她没有想过,皇室最不缺钱,不说留在手里的皇庄田地山林,就是投资的产业每年也有不少收入,这些够花了。
  她手里的这些财产更希望用在改造环境上。
  草原上也修了一条水泥路,防止草种顶裂水泥地面,地下铺的土都是熟土,哪怕有种子落在上面也不会生根发芽,这里千年来官道的铺设方法。
  草原上的路不是直行而是蜿蜒曲折的,不时还有成群牛羊经过。
  沿途还能看到废弃的红砖水泥房,那都是牧民留下的,跟树林里供猎户居住的小木屋一样,里面放了粮食和炭,供牧民使用。
  也有流浪过来的人住进去。
  这样一间房屋可能没办法居住,却可以躲避雨雪。
  皇帝可能好些年没来过这边了,惊讶的看着这边的变化。
  这会儿已经入秋,商量后,两人决定今年在包头过冬。
  包头变化也挺大,这个新城市在现在可是非常有名,草原上的一颗明星城池,虹吸了不知道多少游牧民族。
  没有人不喜欢享受,经过二十年发展,这边的牧民也开始习惯便利的车和青贮饲料来养牛羊。
  基本上养牛羊的多,马的数量在下降。
  不仅是宝音发现了这一点皇帝也是。
  包头有铁有煤,发展的非常迅速,再加上早期的优惠政策,从关内吸引来不少人,将这座城市发展起来。
  最近包头的管理权从商行转交到朝廷派遣的官员手中,按照当初签订的协议,到期后这座城市归朝廷管理,之后大体制度还是不变。
  新帝送来了关切问候的书信,太上皇看了后转手交给了她。
  宝音看完后道:“传讯说今年不回京了?”
  他没有反对,宝音派人传信了。
  没两天火车送来大量的物资和宫人还有两个皇孙。
  宝音看出来他很满意,再看两个皇孙应该是新帝挑选出来的继承人,大概意思是让皇父从中挑选一个。
  一个是嫡子,一个是次子。
  宝音没看到所谓的弘历,也不知是不是蝴蝶了,她对新帝府内的事不关注,也从没给对方添过人。
  太上皇赐过,据她所知没有钮钴禄氏。
  身边多了两个小孩,平静的生活倒是变得热闹不少。
  这个冬天很冷,满天的大雪,大雪天什么都干不了,只能待在住处。
  他们一行人住得地方比较隐秘,普通人无法靠近,闲着没事他会考察两位皇孙的功课。
  都说孙辈亲,没两天他便领着两位皇孙去河边冰钓。
  这个春节,没有什么复杂规矩,就他们祖孙四人过了个温馨的新年。
  除夕吃完饭,还出门一起放烟火,这对于皇孙来说是初次体验,对于他来说何尝不是?
  活了七十年,这还是头一回自己亲手放烟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6页  当前第5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1/5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吐槽日常(清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