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大堂哥也不容易,小小年纪就辍学了,当过报童进过厂子,两年前跟着老师傅学了制皮手艺,现在终于出师了。
“你脑袋包还没消呢,赶紧回屋躺着去,过几天哥给你做个包,纯牛皮的。”林堂哥伸手轻柔的摸了下妹妹的头发。
林木槿心里吐槽,难道这个时候就有“包”治百病了?!
不过等家里条件改善,她完全可以自己画图纸,到时候不就鞋包自由了,越想越美。
“阿哥,包包好做么,手工做一个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啊?”林木槿纯好奇。
林木柏略做思考,“这个不确定,主要看工艺难不难,就拿普通的通勤包来讲,熟手八到十个小时就够了,如果多加内衬口袋,还要做装饰,比如加珠串、刺绣,时间肯定要增加。如果是珍贵的鳄鱼皮就需要特别处理,更需要精密缝制,十天半月能做完一个包就不错了。”
一说起自己的手艺,大堂哥就有点控制不住,滔滔不绝。
林木槿没想到这么费时,那前世十块二十块的包怎么挣钱?
对,那些都是用工具的,可不是纯手工。
林大哥还在继续,“不过现在可没谁纯手工了,电动缝纫机多快啊,手工双针法缝一米得一个多小时,用缝纫针两三分钟,差距太大了。”
林木槿一手托着下巴,“那阿哥接私活可以用厂里的机器么?”
林大哥一副“你想什么美事儿”的表情,“自然是不行的,被看到会罚款,也可能直接开掉。”
林木槿已经在心里盘算开了,不能用厂里的机器,也就是说堂哥接私活得全手工,效率太低挣不了几个钱。
别说什么纯手工等于奢侈品可以要高价,她大堂哥根本接触不到那么高端的客户。
现在很多人眼里,机器可比手工好(一个时代一个认真,国内七八十年代,普遍认为机器就比人工高大上)。
所以她需要打字机,堂哥需要缝纫针。
不能着急,“面包”终会有的。
“大阿哥,我回屋了。”她要写小说尽快挣小钱钱。
可一进屋立马被闷热感笼罩,林木槿忍不住深呼吸,默念:“天将降大任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姐妹先苦后甜啊!呜呜呜…她不想苦,就想一直甜…”
甩掉脑里的胡思乱想,在昏黄的灯光下继续写作。
不过很难集中精力,因为怕被家里人看到内容。
这就跟有人都出车祸了,第一反应居然是删除手机浏览器,怕再社死一次。
算了,还是明天继续吧,本子要藏好,最后放到了枕头底下。
——————
林木槿在床上硬躺着不敢翻身,因为一动床就嘎吱响,怕影响别人。
她还知道堂姐也没睡,都听到她叹气的声音了,估计还在纠结要不要上晚班或者干脆换个工作的事呢。
要她说,堂姐在厨艺这块颇有天赋,冒然换个进厂的工作也不算多明智,当时那么讲完全是让堂姐明白她老板的算计。
完全可以自己搞个摊位嘛。
主要是现在家里没钱,要不然最好租个铺子,这样才不会被风吹雨打。
一步步来吧,现在家里五口人,有三人可以挣工钱,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林木槿慢慢的迷糊了起来。
等她再次清醒,家里又剩她和阿伯了,就连阿栎都一大早出门了,也不知道去做什么了。
快速洗漱吃完堂姐给留的早饭——米粥、咸菜,动笔开写《艳色红楼春》,这是她给小破文起的名字,暗示够明显吧…不不,这是明示,嘿嘿嘿…
在写完仙女们通过宝镜观赏人间春情部分,林木槿开始写仙女下凡了。
仙女们被勾的春心荡漾思凡尘,情劫历练,红楼春梦正式开场啦!
第4章 套马甲对赌阶梯稿费…
林木槿一手护着自己的斜挎包下了双层巴士。
然后找人问了路七拐八拐才算找到报社,一座老旧的木制唐楼。
一楼的门都没关,里面乱糟糟的,最多的就是一摞摞的纸张。
难道办公室还当仓库用?
在门板上象征的敲了三下,“《九龙报社》么,我是来投稿的。”
里面两个埋头工作的男人都抬头看了过来。
那位年纪大的先开了口,“请进。”
双方简单做了介绍,林木槿有些束手束脚的坐下,不是她怯场,而是凳子两边都是物品,怕给碰倒了,“王主编,这里是我阿伯写的小说,他腿刚做了手术,让我特意送过来的。”
她和阿伯已经打了招呼,用他的名义给自己穿副马甲。
搞文学的谁不得多穿几副马甲啊。
中年男人也就是主编接过牛皮纸袋掏出里面的信纸,“我看看。”
林木槿也做了多年编辑,很是坐的住,还能观察对面主编的脸色,看到了对方露出感兴趣的浅笑,就知道稳了。
又见其脸色变红…
咳咳…小破文方面审稿是有些尴尬,还好她身披马甲,只要她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这个小说题材很新颖,以前没人这么写红~楼,文笔也不错,我们报社收了,每天能提供多少?”主编问道。
林木槿不答反问,“千字多少呢?”
王主编略做沉吟,“文章不错,不过作者是新人,千字…九蚊吧,这可不低了,要知道我们征文收稿只有七点五蚊。”
林木槿自然是不满意的,“那不好意思了,和我阿伯交代的底金相差不小,我去其他报社问问。”
说着就要拿回文稿。
王主编却没放手,而是安抚道,“别急,别急,咱们还可以谈谈。”
林木槿挠挠头,“王主编我只是跑腿的,不能做决定,要是达不到阿伯要求,回去要挨骂的。”
果然有了马甲方便多多,这样谈判就轻松了,只要不满意价格就能推给不在场的阿伯。
心里默念:阿伯勿怪,等我挣了小钱钱给你买“佛跳墙”,先背背锅。
王主编问道,“你阿伯要多少?”
林木槿眼睛转了转,“千字十蚊…”
看到王主编松了口气,她又继续道,“这是底金,一天供两千文稿,多加一千多加一蚊,这部小说字数是二十五万字左右。”
她耍了点小聪明,这种带点对赌性质的阶梯报价更容易让人接受。
就如王主编所讲,文章题材新颖,文笔不差,可因为是新人作者没有名气,很难给高价。
这种阶梯报价会让人下意识忽略加价。
王主编却是摇头了,说的却是,“一天两千太少了。”
林木槿卖着可怜,“哎,王主编,我阿伯之前在港安医院做的手术,现在虽然恢复一些,我们都不想他太累,我真怕这部小说反响好呢。”
反向操作,将对方讲价的路子堵死。
王主编皱着眉头,“那能保证后续文稿供应么?”
林木槿怕演过火了,赶紧往回圆,“阿伯手里应该有些存稿。”
王主编眼睛一亮,急忙追问,“有多少?”
林木槿摇头,“我不知道啊,阿伯都不让我看。”
王主编低头看了眼文稿,“如果之后的文稿都是这个水平,我同意底金千字十蚊,不过每天得供应三千字。”扬了扬手里的文稿,“这里大概一万字左右,我只能给千字十一蚊。”
林木槿也明白,这一万字不可能按照阶梯收费的,千字十一蚊可以接受。
其实在来之前她的底线是千字十蚊来着。
以后能不能多挣就要看刊登后反应了。
王主编又确认了下,“按三千客这个笔名来刊登?”
林木槿立马点头,“对对,我阿伯起的,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之后两人又约定了如何交稿,如何联系等问题,林木槿才拿着一百一十蚊回家了。
她得赶紧回家赶稿了,哪里有存稿呦。
不过好在以后不用她亲自过来送了,通过信件邮寄即可。
她每天需要打一个电话确认稿件是否收到,电话费报社报销。
以后每个星期结一次款,电汇票同样可以走信件。
也就是说以后如果不出意外,她就不用再亲自来了。
——————
双层巴士上,林木槿去了上层,人少还可以看风景。
这个年代的香江可是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她们住在九龙区,算不上香江的中心,中心街道两旁也有不少高楼,商铺招牌错落有致,现在还是白天,到了夜晚各种招牌的霓虹灯闪烁会更漂亮,街道上巴士、轿车更是不少,人流如织,好一派繁华的都市景色。
她要努力多写文挣钱,以后才能买大house和豪车。
劏房是住够够的了。
哎,贫富差距太大了!
当然她感叹不是因为有理想有信念,而是因为她是贫的那一方。
“咦…?好像…应该是…”
林木槿半站起来,趴着车窗努力看仔细。
一个时尚的吸睛的敞篷轿车里坐着一对男女,两人一边大声谈笑一边开车快速超过巴士。
这没什么问题,可那女的怎么那么眼熟,有点像她堂哥女友祝蓉蓉呢。
她可是做了多年编辑的人,脑子里从来不缺“狗血”。
回头得旁敲侧击一下,可不能让堂哥吃亏。
要说堂哥和祝蓉蓉也算青梅竹马,他们是小学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