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喜事
杨鼎的书房宽广,布局别致。甫一进门,可见两个穿蓝色衣衫的小书童站在书架前,怀里抱着四五卷竹简,正往架子上放。
“陆大人,这边坐。”领路的书童请陆隽落座于西侧的太师椅。
陆隽逐一向房内坐着的官员作揖行礼,而后才坐下。
“这个月冯璞玉批红的票拟要少了些。”杨鼎掀着茶盖,佝偻的腰挺起,他垂头啜了一口茶,道,“江大人的文书,这回出不了岔子。”
江丰茂被点名,难堪地笑道:“叫阁老见笑了,礼部年末要忙的事层层叠叠,只顾着督促那些伤脑筋的事务,不想却忽视了这文书。”
杨鼎说道:“圣上让礼部再拟一份新规,这差事交给周大人去办,莫要让司礼监拿礼部的事当过年的笑话讲。”
江丰茂深感汗颜,阁老往常要思忖的皆是至关重要,难以下手的密事,今日为文书把他拎出来叮嘱,丢尽了他这张老脸。
“阁老说得是。周大人正在办这差事,有陆隽在旁助他,到时本官也会加以撰修。”
杨鼎闻言笑道:“难怪那文书出岔子,原不归陆隽管。”他瞧出江丰茂笑得勉强,便不再拂面子,“到了年关,内阁紧着要事办,两京十三省,通政司这两日给内阁送来的各地公文,要阅一百三十余篇。宫里那头,办祭祀大典,诸侯纳贡,这桩桩件件,哪个都不得有差错。”
“我老了,办着前边的,忘了后边的,便把累活给胡广和徐经业他们做了。不过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倘若事做坏了,我这把老骨头可担不起。”
这番话对江丰茂很是受用,他笑道:“阁老宝刀未老,凡事亲力亲为,下官自惭形秽。”
杨鼎把空了的茶盏放在一边,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今日让你们过来,倒不是想搜根剔齿,数落你们的不对。只是把这几个月来的事捋一捋,一则,免得日后犯同样的错,二则,过个踏实的好年,除旧迎新。”
在座的多半是内阁辅臣,由杨鼎一手提携上来。
诸如陆隽的年轻后辈,在这儿轮不到他们开口言语,便安静地听杨鼎跟辅臣对话。
“好了,钟薛他们两个还在正厅闲坐,今日暂且议到这里。”杨鼎颤巍巍地起来,书童过去搀他。
他朝西侧看去,两撇灰白长眉抖擞,“陆隽,沈临君,我教你们两个写的颂词,写得如何了”
祭祀大典,要给司礼监递去两首颂词,先前是杨鼎亲手撰写,或是交给他的学生。今年他定陆隽和沈临君一人写四首,从中挑出来两首给司礼监。
陆隽应道:“学生还余一首未写。”
沈临君犹豫地说:“阁老,学生也剩一首没写出来。”
杨鼎的步子慢腾腾,云淡风轻地说:“下个月月底交上来。”
末了,他们去正厅吃茶,说起金陵新翻印的四书五经。
那要做媒人的钟邑探头问道:“陆大人,我方才与你说的事,考虑地怎样了”
陆隽揭开茶盖,茶香扑鼻,一团阴郁白雾蒙在他的脸上。
他颔首回道:“多谢钟大人的美意,在下已有心仪的女子。”
钟邑笑道:“陆大人莫不是搪塞我的那为何陆大人至今不娶娘子”
陆隽敛袖,掩面饮茶。
他其实不善和人说公事以外的话,也不愿将心中所想说给旁人听。
钟邑看陆隽的反应,以为果真是搪塞他的,于是锲而不舍地劝说:“陆大人,姻缘宜早不宜晚,我表妹当初也如你这般,你看,一下耽搁到现在。”
陆隽侧目而视,说:“钟大人,望你另择他人。”
钟邑怎料陆隽这么不近人情,即便他有心仪的娘子,也不能如此驳人家的好意!
念着杨阁老他们在,钟邑故作无所谓,笑说:“是我多此一举了,等陆大人办婚事的时候,一定记得给我递帖子,请我喝喜酒。”
钟邑着重语调,唯恐这厅内的人听不见他的话。
“哦陆大人要办婚事嚒,可不能只请钟大人喝喜酒,也要让我沾沾喜气喏!”
“薛大人沾什么喜气你娘子和孩子都有了。”
“陆大人是要娶哪家的娘子,见过老丈人了吗”
左一言右一语,这会儿都不说什么四书五经了。
杨鼎他们只笑眯眯地看着。
江丰茂感慨道:“到底是年轻人,一谈婚事就想着喝喜酒。”
胡广问道:“陆隽是你衙门的,他要娶妻,你这个尚书大人不表示一番”
江丰茂瞥他一眼,说:“若非今日,我也不知陆隽要娶妻。”
胡广乐呵道:“那钟邑倒是心直口快,我们几个老家伙若是装作听不见,待陆隽办婚事,不去道喜,岂不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胡广,眼下就有一桩喜事要咱们去。”徐经业说,“虞将军的嫡子虞牧和英国公的次嫡女褚兰要成亲,冬月初五,是陛下选的吉日。”
他们未入内阁时,跟这两家便有人情往来,何况陛下也对这桩婚事颇是赞许。到成亲那日,该去为两家道喜,添一份热闹。
……
天色熹微,虞雪怜简单梳妆后,张罗着兰园的小厮去挂囍字灯笼。
离入冬月仅剩下五天,娶亲的吉日要到了。镇国将军府各个院落装饰完毕,府邸的粗使婆子和丫鬟听从陈瑾的差遣,日日操练着,如何迎娶新娘子过门。
“娘子,你坐下喝杯茶,润润嗓子。”金盏笑道,“娘子可是要比大公子上心,事事要亲眼瞧着小厮们办,他们也倒勤快,整天跟打了鸡血似的。”
虞雪怜接过茶盏,说:“长兄他不知晓往哪儿使力气,我闲来无事,能帮母亲分担一些是一些。”
金盏叹道:“大公子在军营久了,对府邸的家务都不了解,如今要娶新娘子了。奴婢看大公子也整天跟着夫人在布置,但应了娘子的话,大公子不如在厢房养好精神,别插手府邸的事。”
虞雪怜笑着把茶盏放在案几上,说:“等长兄回来,定要让他听一听你的话。”
金盏知道娘子在逗她,嘟囔道:“娘子,奴婢这是随口一说。”
虞雪怜见她手里提了两罐牛乳,问道:“今日怎么多了一罐”
送牛乳的贩子给镇国将军府拢共送十罐,因是趁新鲜喝的东西,隔夜便生异味。可这喝多了又腻,是以金盏每日只拿一罐。
“观言那机灵鬼,让贩子帮他传话,说是要谢娘子。”金盏说,“若不是娘子跟他说有牛乳这稀罕物补身,他们小厨房还傻乎乎地给陆大人煮清汤面吃呢。他想问咱们府邸要一份食谱,拿去陆府研究,改善伙食。”
虞雪怜道:“厨娘不会写字,你去案上拿纸笔,到小厨房问她,写一份补身养神的食谱来。”
府邸要忙一阵子,这食谱要等办完婚事给陆隽送去了。
第85章 生情
寒霜凌冽,太子把瑞王殿下读书的时辰推迟至朝食。
陆隽在东宫每日教满一个时辰,若有余下的工夫便去礼部衙门。
杨阁老吩咐的颂词,尚书大人指令起草的新规,他于这月初二呈上去了,手头只剩些琐碎的事务要处理。
陆隽出了皇城,直接回了陆府。
冷风打在衣袍上,呼呼作响。
守门的小厮头顶暖帽,哆嗦地开了府门。
小厮从陆隽的手里接了官皮箱,挎在身上,一面关府门,一面笑道:“老爷,今儿个有贵客来。”
“嗵嗵嗵——”
孩童从正厅跑出来,抱住陆隽的腿,说:“大哥哥!我跟爷爷来看你了。”
陆隽低笑道:“让你和张先生等久了。”
张沃的个头长高了,说话声清脆:“不久,不久,我和爷爷吃过饭来的,还有陈爷爷。有小哥儿给他们两个煮茶,他们知道大哥哥去宫里教书了,坐上一天也不着急的。”
陆隽牵着张沃进了正厅。
陈昌石和张沃倒是有主人的风范,坐在官帽椅上,谈笑风生。
“回来了”陈昌石多日不见陆隽,昏花的眼睛睁大,满心的关怀要溢出来,笑道:“想你考上状元郎,才几个月的光景,做了七品官,又当了瑞王殿下的讲师。”
陆隽行礼道:“学生不过是运气好。”
陈昌石瞧着张泰禾,摇头说:“我这学生,就这一点欠缺,不会接话。在慈溪镇读书那会儿,都道他霉运缠身,他现在却说是自己的运气好。”
张泰禾揶揄道:“陆隽如今可是杨阁老的学生了,你这老头,日后可别在旁人跟前吹嘘,陆隽是你教的。”
他跟陈昌石在金陵做官半辈子,杨鼎的为人,他们很清楚。陆隽现在走着上坡路,认杨鼎为师也无可厚非。
官场沉浮,他们是过来人了,陆隽从慈溪镇走到金陵,颠簸坎坷。有了今日的富贵名利,张泰禾只怕陆隽忘了来时路。
陈昌石给他一记冷眼,哼道:“那杨阁老是后来者,不论如何,陆隽照样是我的学生。”
“老师是何时来的金陵”陆隽问,“学生不知老师要来,怠慢了老师。”
杨鼎虽认他为学生,然仅是名义上的而已。
在慈溪镇,老师教他生火做饭,明辨事理。
数十年来的师生情谊,并不是轻易就能磨灭。
陈昌石没有张泰禾的这份担忧,他视陆隽如亲儿子,得见陆隽穿着官服,住在这座三进三出的宅院,昔日的少年,总算苦尽甘来。
“我前天搭的镇上刘掌柜家里的马车,昨夜到的你张先生府上,在他那儿睡了一宿。”陈昌石说,“我这身子骨利索着,你我爷俩说什么怠慢且我今日可是吃了你府邸不少新鲜茶叶,胃里甚是舒坦。”
陆隽应道:“老师今夜便在府邸歇一晚,明天学生带你下馆子。”
他让观言去备膳,吩咐小厨房做些入口即化,嚼着绵软的菜肴和汤羹。
陈昌石挑眉瞅着张泰禾,眼神满是嘚瑟之意,“我这学生一如既往的体贴我。”
“德行。”张泰禾笑道,“别嘚瑟的闪了舌头。”
张沃玩着拨浪鼓,嚷嚷道:“爷爷,我也想住在大哥哥的宅院,小哥儿说有好多间房子能住!”
……
当晚,陆隽去了陈昌石歇息的厢房,问他可要添被褥。
陈昌石有夜读的习惯。他背靠软枕,手拿竹简,道:“这被褥够厚实,不用添。”
陆隽坐在榻边的木凳上,思忖道:“学生有一事相求。”
陈昌石闻言,卷起竹简,笑问:“堂堂陆大人,竟有事相求我这个老头子”
烛光摇曳,陆隽一身墨绿锦袍,双手端放在膝盖。他为官后穿的便服,衣衫锦袍,皆是郑管家去布庄定制的。
郑管家舍得花银子,给陆隽挑的衣料上乘,但不显骄奢。
陆隽凝神说道:“恩师如父,学生想求老师为我定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