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锦溪随手抚弄了一下耳坠,笑道:“我不太懂这些,只是母亲给我的,我就戴上了。”
【
第71章 国公府那两个堂兄弟不成气候
墨锦溪没有多嘴炫耀之意,却仍旧让几位姨娘红了眼。
什么人家,就连上好的红珊瑚,都只能用来做耳坠的配饰。
“墨夫人拳拳爱女之心教人羡慕,夫人是个有福气的。”月姨娘珍惜地轻抚着锦盒里的首饰,眼底的感激,还算有几分真心。
“是啊,我们都是沾了夫人的福气。”另两位姨娘都奉承墨锦溪,秦姨娘也不甘人后,不甘示弱地拍起了马屁。
其他人都高高兴兴地奉承墨锦溪,对新得的首饰,爱不释手。
只有尹天瑶的脸色不太对劲。
芳姨娘嘴上不饶人,从不放过挤兑尹天瑶的机会:“别人都高高兴兴向夫人道谢,怎么于妹妹不吭声?莫不是有什么不满之处?”
尹天瑶忙摇头否认,可是看其他人得的首饰,和自己的天差地别,她的是最寒碜的。
墨锦溪注意到她神色晦涩,故意不主动开口问。
她给尹天瑶的东西,是娘家为她打赏下人预备下的,打赏下人情面上过得去,但不是什么好东西。
“夫人大方赏赐我们物什,妾高兴还来不及,怎会有不满,就是看其他姐姐的首饰都是金钗、玉饰,妾眼拙,看不出夫人送妾的首饰,是什么材质。”
尹天瑶将锦盒打开给墨锦溪看,她明面上问墨锦溪首饰是何材质,实际上,是暗示墨锦溪给自己拿错了。
明面上,所有人都在场,墨锦溪不至于送别人的都是好的,到她这就是天悬地隔几个档次的东西。
尹天瑶的想法显然错了,墨锦溪就是在明面上对她区别对待。
墨锦溪盖上茶碗,抬眼睨了一眼她手里的锦盒,大方道:“就是寻常的木簪,于妹妹看不出来么?”
她说得太坦荡,坦荡到尹天瑶有一瞬的不解与茫然。
“于妹妹的表情,是觉得我这么做有些过分?”
墨锦溪没有给她辩解说客套话的机会,笑道:“我赠予其他三位姨娘金簪玉饰,是因为她们平时侍奉勤勉,至于送妹妹木簪,是因为妹妹平时在我面前多有懈怠,这支木簪,妹妹受得起。”
墨锦溪言下之意,便是暗指她既然请安伺候都处处怠慢,给她一支木簪,是她应得的。
尹天瑶进府以来,确实没有在墨锦溪跟前伺候过,心里虽不满自己只得一支木簪,但只能忍着。
“于妹妹,要我说,你得的虽是木簪,但是雕工还算不错不是,既然是主母的心意,你就收下,别收了礼物,还有怨言。”
芳姨娘说这话时,不忘摆弄自己得的金簪,金灿灿的好不惹眼。
尹天瑶没好气地瞥了她一眼,没有和芳姨娘搭腔。
她这副样子,让芳姨娘想起前夫人来,心下莫名窝火,不屑地冷嗤一声,当即就把金簪戴上,把尹天瑶气得不轻。
初七之后,各府就开始年节期间的走动拜访。
周府门第低,没有什么必要走动的亲眷。
要说别的亲戚,周府不是没有,不过都是门第比不上周府的,周府几位主子都拜高踩低,自是不屑走动了。
唯一需要走动的亲戚,便是国公府。
为着年节要和国公府走动的事,周青远一如往常发起了脾气。
“父亲,我们何时才不用仰仗国公府的鼻息?儿子每年看他们的脸色,早看够了!”
周安正坐在主位上,眉头紧皱,对骂骂咧咧的儿子,感到无奈。
国公府和周府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好,这些年,周府尽力修复两府之间的关系,只是不见成效。
国公府那边对周府的态度,始终冷淡,没有老死不相往来,但也仅此而已。
“你在官场上倘若能得国公府帮上一点忙,必定受益无穷,何必在意眼下的委屈?”
周安正和齐夫人只得了周青远一个嫡子,加上他高中探花,周安正将他视作整个周府的希望,对他的态度很不一般。
换做别人在他面前说这番话,早不知被骂成什么样,只有周青远能让他耐心劝慰。
“他们对我们冷眼相待,还不是看不起我们?再看不起我也是当朝探花!怎么不比他们那个病秧子儿子,要好上千百倍。”
病秧子指的是小公爷,周青远对国公府的态度,一直不忿又无可奈何。
周安正顺了顺胡子,淡然道:“你知道就好,小公爷病弱,谁知道能活多少年?那位世子只是个武夫,没什么头脑,只要你好好表现,国公府的家业少不得要落在你手上,你要看得长远一些。”
周安正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周青远心想也是,国公府那两个堂兄弟不成气候!
“今年年节,还是得准备一份厚礼送过去,父亲,儿子先下去准备。”
数年来,周青远对国公府的态度就是如此,一边不忿,一边费尽心思巴结讨好。
儿子还算开窍,周安正很是欣慰,颔首让他下去。
周青远所谓的准备,就是去找墨锦溪。
“夫人,想来你也知道,明日就是去国公府拜访的日子,届时还请夫人备上一份体面的礼物送去,方不失我们府上的面子。”
周青远脸上挂着笑,他可是知道,墨锦溪前不久才从娘家带回来不少好东西。
让她备礼一份,对于墨锦溪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
一听是送礼,墨锦溪刚想找个借口,随意搪塞过去,反应过来周青远说的是国公府,她很快冷静下来。
别府她不用去拜会,国公府却是少不得要去的。
她如今是周府主母,同时也是墨家的女儿,周府的脸面她不关心,但不能连累身后的墨家。
除此之外,墨锦溪还好奇一件事,小公爷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发现是她救的他。
毕竟这件事,上辈子墨锦溪已经忘了自己所救之人的样貌,毕竟那是好久之前的事,救人之时她还年幼,真是个黄毛丫头。
当时她救人,不过是举手之劳,没想挟恩图报,事后也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她怎么都没想到,这件事最后会直接误了她的终身不说,还害了整个墨家与小公爷。
【
第72章 去国公府拜访
“夫人?”周青远见她久久不语,心里有些打鼓。
墨锦溪回过神,看了周青远一眼后点了点头:“知道了。”
墨锦溪沉着脸,显然心情不佳,但周青远不关心,只要墨锦溪答应备礼就成。
两人各怀心事,周青远什么时候离开的,墨锦溪也没放在心上。
用过午饭后,墨锦溪声称自己要午睡,让玉儿和翠儿不用在屋里伺候。
陈设雅致的卧房内,墨锦溪躺在床榻上,久久不能合眼。
上辈子,直到小公爷为救她而死之前,墨锦溪都没想到小公爷就是当年她所救之人。
墨锦溪是在小公爷死之后,才慢慢回想起来,和这个人相处的诸多细节。
这个人对她的态度一直是不冷不热,就连她跟随周青远去国公府那几回,小公爷出现的次数,甚至屈指可数。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墨锦溪从未发觉他对自己的心思。
今年年节,应当是这辈子她与小公爷初次正式见面。
去年年节时,小公爷没出面赴宴,是因那时病重,所以不曾出面。
今年,也许能见上。
过了晌午,玉儿吩咐翠儿去厨房,让人备合主子口味的饭菜,自己则去私库,收拾出主子赴宴需要用上的年礼。
“夫人,按照您的吩咐,奴婢把年礼重新归拢出来,一共是这几样,夫人且过目,看看是否还有什么需要添的。”
玉儿把几样年礼打开,给墨锦溪过目,墨锦溪一一拿出来检查,确定没有任何损坏,才放回去。
“你择新的绸缎给锦盒重新系上,不用再额外另添,这两天把东西看好,谁也不能碰。”
墨锦溪眸光微凉,有一年就是周梦欣到她屋里来玩,把她用来用礼的东西,摔了却不说,最后让她出了洋相。
光是出糗倒是其次,得罪了主人家,才是最麻烦的。
人家大好的日子,你送坏的东西过去,多晦气,那件事,给墨锦溪惹了不小的麻烦,从那之后,她送礼就格外谨慎。
“是,奴婢记下了。”玉儿被锦盒盖上系好带子,离开时,回眸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主子,果真不是错觉,刚才不知主子想到了什么,神情那般不虞。
国公府设宴,是正午开宴,下午散席。
到了去赴宴这日,周府上下早早起来忙活。
墨锦溪身为主母,少不得要操持让人套车、检查年礼,连同车马钱都准备好。
忙了一早上,才得以停下来吃了几口东西。
“老爷和老夫人也应该过来帮夫人的忙才是,他们换好衣裳就在花厅那边用早饭,喝茶消遣,所有事都等着您张罗。”
翠儿陪着墨锦溪忙了一早,肚子饿得咕咕叫,对周府那几个吃干饭的,可谓怨声载道。
平时翠儿说这些话,玉儿都会告诫她一二,让她不要胡言。
今日玉儿跟着翻了一记白眼,可见,对周府的人无语至极。
墨锦溪见状笑道:“无妨,他们享不了几年这样的福,我今日忙上忙下,是为了我自己。你们都吃几口东西,垫垫肚子,差不多该出发了。”
墨锦溪吁了口气,忙了一早,确实累人。
马车、年礼俱已齐备,墨锦溪让人去花厅传话,就先行登车等他们。
墨锦溪不想和周青远同乘,干脆让人套了三辆马车,这点钱她花得起。
大概周青远对她的安排很满意,没有说什么,干脆登上马车,周府一行便启程,前去国公府。
周安正是国公府庶出一脉,也是有血亲的,但两家住的远,马车足足走了一炷香功夫才到,也是有意思。
京城里谁都知道国公府和周家关系一般,口头上不说而已。
今日前来国公府走动的人家不少,国公府门前可谓门庭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