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_分节阅读_第176节
小说作者:鸦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742 KB   上传时间:2025-05-12 22:14:31
  感激涕零之下,有些许礼数不周,也情有可原,于是有礼官将人引出去。
  该朝拜的都拜过,大朝贺便进入第二项——献礼。
  ……
  献礼流程,此前并不在大朝贺之列,是叔孙通提议加上的。
  以彰显过去的一年里,大秦的莫大收获。
  也好叫地方诸郡的郡守郡尉们,开眼看一看如今的大秦。
  一番华丽辞藻开场白后,礼官进入正题:“治粟内史左丞,萧何献高产五谷!”
  萧何捧奉一个六格漆盒入殿,“过往一年,得基建仙人及仙使恩赐,得仙麦、仙豆、仙稻、仙秫之粮种,皆得高产丰收。
  可救民于饥馑,大秦国强民富,亦是指日可待!”
  漆盒分六格,每格各盛放一种粮食:仙麦、仙豆、仙稻、仙秫,以及凑数的但品相好的黍和粟。
  嬴政大喜道:“善!赐黄金十斤。”
  最大功臣是仙使周邈,不过萧何作为献礼之人,得百两黄金也是应得的。
  萧何身为朝臣,本就有资格列席大宴,便不用赐宴了。
  萧何拜谢:“拜谢陛下!”
  萧何退下,礼官再宣:“少府织令,吕雉献棉布!”
  吕雉束发戴冠,身穿朝服,捧奉一匹雪白棉布入殿:
  “得仙使恩赐长绒棉种,棉花收获之后,臣在填絮夹袄、棉被之外,又钻研纺织出柔软舒适的棉布,特献于陛下!”
  吕雉身为女子,却在大朝贺日入殿献礼,似乎难以想象?
  但其实眼下的殿中三公九卿,及地方诸郡郡守与郡尉,皆无异色。
  如今的女子还没有女德束缚,没有女子不可抛头露面一说,况她只是少府内官,便是前朝官员也没甚稀奇的。
  吕雉能参考役夫工装缝制出夹袄、棉被不足为奇,能钻研纺织出棉布——并非仙使指点,二者相加,也算是有功一件了。
  ——当然,最大的功臣,仍旧是给出长绒棉种子的仙使周邈。
  嬴政也喜道:“善!赐黄金十斤。”
  吕雉拜谢道:“拜谢陛下!”
  在萧何与吕雉之后,王贲在礼官宣召之后,捧奉一斗精盐献上:
  “得仙使传授修建盐场之法与炼盐神通,臣率十万刑徒在渤海湾及南北沿线,共建盐场五个。一年已经可产精盐近百万石!”
  大秦黔首两千万,每年人均有半斗(约三市斤)的盐,不算多丰裕。
  但一家合在一起用,也基本够用了,或许还能腌制保存一些肉蔬。
  虽也是早已知道的献礼,嬴政仍旧大喜道:“善!赏黄金十斤。”
  早在萧何献上高产五谷时,地方诸郡的郡守郡尉们就已经开始震撼不已。
  旁的高产粮食还不知,可仙稻却是几乎整个大秦都见识过的高产!
  若不遇天灾人祸绝收,大秦再无饥馑,并非夸大其词。
  再到吕雉献上棉布,他们虽没能去摸上一摸棉布,但许多也都见过役夫工装的棉袄,那里面的棉花柔软保暖,纺织出的布想来也差不了。
  听意思是,咸阳有棉花种子,且已经收获过一茬棉花了?
  若棉花种植开来,那大秦黔首岂不是可能再不受冻?
  又到王贲献上精盐,说盐场年产盐百万石,除了燕齐赵等地少数郡守郡尉有所耳闻外,其余诸郡皆未听闻过。
  精盐与寻常盐有何不同,他们不曾尝过,但也曾听闻咸阳公卿侯爵追捧精盐。
  且只看那白花花的模样,就知非常纯净,这样的精盐年产百万石!
  若非深知始皇帝嬴政虽则霸道,但也确有雄才伟略,不会搞那一套虚头巴脑的,他们都怀疑是演他们了!
  而旧燕齐赵等地沿海诸郡的郡守郡尉们,却似是知情的样子,这就叫其他郡守郡尉们更加确信:今日之事皆为真。
  有那敏锐的郡守郡尉们,便已明白:今日大朝贺的阵仗,不管是故六国诸侯后裔朝拜,还是月氏王子献地、大秦再添一河西
  郡,还是这些献礼。
  未必是专门为他们而设,可是让他们赐座殿中见证这一切,却肯定是始皇帝陛下专门为之。
  今年将地方诸郡郡守郡尉,尽数召入咸阳,总不会是叫他们来游玩的吧?必然有所动作。
  在真正意图揭晓之前,给他们些下马威,压压气焰,岂不是意料之中?
  “博士部张苍,献算书!”
  白白胖胖的张苍捧奉一本书皮写着‘仙使算书’的书,入殿拜道:“臣得仙使教授数字符号及四则运算,重新编纂出‘仙使算书’一部,献给陛下!”
  对于张苍对算书的命名,嬴政恍若未觉,只喜道:“善!赐黄金十斤。”
  “着令尽快刊印此书,分发郡县,并纳入三年后下一届科举明算科的考试范围。”
  “唯!”张苍领命后又拜谢。
  在场诸郡郡守郡尉们,听闻涉及下一届明算科开始教材的变动,便也留心注意。
  张苍下去之后,最后轮到太祝叔孙通被宣进殿。
  叔孙通不是一个人进殿的,身后还跟着刘季及几个儒生。
  因为所献之礼较多,需得几个人一道,各自捧奉一册上殿。
  但能同行上殿献礼,刘季几人自然也不是被随便指选的,而是他们几人功劳最高。
  叔孙通拜道:“臣修儒学已毕,又召集诸多志同道合的百家传人,共同研修各家学说,最终汇编成这一部‘百家大成’,特献于陛下!”
  就像《永乐大典》又名‘文献大成’,是华夏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
  就像《四库全书》,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是一部涵盖经史子集的丛书。
  ‘百家大成’,亦是汇编了百家学说,集春秋战国学说于一体,达到辩证统一境界,总体有利于大秦统治的一本学说集。
  也是‘百圣归秦’的成果体现。
  在献上来之前,这部学说集已经被审阅过数遍。
  嬴政不必当堂翻看,大喜道:“善!只是这名字可以改一改,便改叫《秦学大典》!”
  “各位有功,各赏黄金十斤!凡参与博士及百家诸生,皆赏布两匹!”
  《秦学大典》,即秦家学说大典,呼应百圣归秦计划
  ,也更能体现大秦威仪,再合适不过的名字了。
  叔孙通及刘季等人,亦皆拜谢道:“拜谢陛下!”
  从萧何起,今日上殿献礼的所有人,都没把这点金布赏赐放在眼里。
  他们的功劳始皇帝已然记在心中,之后自有重用,这也是他们真正所求。
  嬴政再次道:“另,着令刊印此部《秦学大典》,分发各郡县,下届科举进士科,将参考此部书中经义学说。”
  “唯!”
  首届各郡科举考生赴咸阳会试,驿站提供车马无偿乘坐,入咸阳后官舍又免了考生食宿费用。
  尤其是昨日,制名大典之上,各种厚赐和殊荣,更是昭示了大秦对科举取士的重视。
  千金买马骨,莫不如是!
  可以预见,天下士人学子,将来莫不对科举取士趋之若鹜。
  而如今一部大秦朝廷汇编的《秦学大典》,纳入科举进士科教材,岂不是轻轻松松,掌控天下士人学子?
  ……
  诸郡郡守郡尉们猛地惊觉,今日大朝贺以来,已经彰显的事实:
  一百零百名新科廷士,皆是选于郡县颇有才干的才子,一旦授官,便可填补很大一部分的郡县官员缺额。
  六国富豪尽入咸阳,六国后裔臣服,六国黔首信仰大秦仙使,大秦已再无内乱之忧。
  月氏国灭,再添河西郡疆土,大秦更有开疆拓土的魄力与武力。
  粮食高产,棉花保暖,天下黔首来日或可再无饥冻。
  又有《仙使算书》、《秦学大典》,纳入科举教材,驯服天下有学之士也指日可待,就如过江之鲫已然尽在网中。
  再加上有驰道贯通关东的东西南北,咸阳数日便可至郡县,天下疆土也已尽在掌控。
  大秦在短短两年之间,已然安稳下来,并将走向富强!
  殿中的地方诸郡郡守郡尉们,认识到这个事实,接着便有所预感,他们为何会被召入咸阳。
  各郡监御史早在修建驰道时,就已经轮换过一次,现在与郡守郡尉的佐官副手们,在郡中暂理公务。
  若他们回不去郡中……
  就在郡守郡尉们往更糟糕的境地去想时,大朝贺也进入下一项—
  —朝议。
  嬴政一如既往地果决,当即颁旨道:“自今岁为始,大秦郡县官员需遵循‘异地为官’的规避准则。郡官不为本郡官,县官不为本县官。”
  “另,郡县官吏三年一考政绩,评级优等者,升迁调任。评级良等者,积累三次,升迁调任。评级差等者,积累三次,贬官调任。考绩细则,明日颁发。”
  地方诸郡的郡守郡尉们,闻言便知,悬在他们头顶的剑终于是斩下来了!
  异地为官……三年考绩……
  这是撅了他们的老根老底,又把他们当作牛马驱使啊!
  有郡尉郡守当即脸色大变,当即站起:“此等言行,岂非折辱我等!我们是万万不同意的!”
  他们这些郡尉郡守,在一郡之中,几乎等同于裂土封侯的‘国君’,若异地为官,三年考绩,岂不是成了被驱使劳作的牛马!
  嬴政早有所料,不辨喜怒:“仅是你们站起的四人,抑或还有其余人,也是这样想?”
  站起的四人看向坐在席上的其余郡守郡尉们,眼神催促他们一起站起来。
  见其余众人无动于衷,焦急之下更是言语鼓动:
  “吾等治理一郡,夙兴夜寐,何等操劳,如今始皇帝一旨调令,便将我们调到异地,远离家乡故土,何等寡恩薄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3页  当前第1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6/28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