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_分节阅读_第132节
小说作者:木南斐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638 KB   上传时间:2025-03-05 20:28:15
  才刚想到这里,忽然之间,附近传来了“嘀笃,嘀笃”的声音,黄小姑顺着声音寻过去,便见有一座道院,山门还半掩着,于是她趁势挨了进去,走到佛殿大门口,见有一位老师太在敲磬诵经。
  黄小姑不敢惊动老师太,就轻手轻脚的走到供桌边坐了下来。
  老师太念完经,回到佛像前跪拜祈祷,突然看到睡着一个人,吓了一跳,想是什么人敢在黑夜闯进道院?
  再仔细一看,竟是个小姑娘,老师太这才定了心,轻轻把黄小姑叫醒。
  而这位老师太着实是个好人,非常同情黄小姑的遭遇,于是就把她收留了下来。】
  【从此,这道院里又多了一位道女,大家叫她黄道姑。】
  呼……可算是能松口气了。
  幸好这位黄小姑终于又有了一所安身之处。
  可与此同时,却也让更多人心有戚戚焉。
  身为女子,为何如此艰难?为什么要这么不容易?
  而那婆阿妈也是女子……难怪天幕会说为难女子的,大约也多是女子!
  现下这真是让她们见识到了,也心揪了起来。
  【冬去春来,黄道姑的心却总不能平静下来。
  她想,离开婆家只隔条黄浦江,万一给婆家晓得了,非但自己又要吃苦,还要连累人家,那怎么可以?】
  【而后的某一天,道院里来了一位四十来岁的妇女,黄道姑怕被发现,便匆匆躲进了禅房。
  可是不到半根香的功夫,老师太叫人把她从禅房领到住院,拜见新来的那位师姨。】
  【直到这时,黄道姑才知道,这位师姨竟是从海南岛崖州到此探亲的。
  而黄道姑听师姨谈论海南风光时,听出了神。】
  【她想,原来天下还有这么好的地方?
  特别听说崖州盛产棉花,棉布,又看见师姨穿的一身衣衫,的确同本地棉布不同。
  她想起自己当初用手剥棉籽,剥得脱指甲的情景,很想去看看崖州百姓是怎样种棉织布的。】
  秦王宫。
  嬴政不禁心下一动——
  种棉织布??
  难道天幕讲的这位黄道姑,和种棉织布有关?
  【因为此,黄道姑开始盘算着要是去崖州。
  这样一来,既可避开婆阿妈的追寻,又能学到种棉织布的本领,那该有多好啊。
  然后她把这个想法向师姨提了出来,幸运的是得到了对方的同意。
  而后黄道姑挑选了个好日子,跟随师姨奔向那崖州。】
  【黄道姑来到崖州一看,确是另有一番天地。
  她以师姨道观为家,很快就和当地黎家姐妹结下了友情,和她们一起种棉,摘棉,轧棉,纺纱,染色,织布。
  黎家姐妹织出的五彩缤纷的“黎锦”花被,她更是爱不释手,后来还同姐妹们共同研究改进纺织技术……】
  果然是如此!
  嬴政暗自点了点头,竟然是和技术相关。
  还有那研究改进的纺织技术,也不知天幕会不会详细讲到?
  【黄道姑在崖州一住就是三十多年,从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姑娘,变成鬓发斑白的老婆婆了。
  一年春天,她在地里种棉花,突然有人叫了声:“黄道婆,你看呀!天上那些鸟儿飞得多整齐呀!”
  黄道婆抬头一看,见一群大雁结队向北飞去,顿时勾起了她思乡之情——
  可恨南宋朝廷**无能,兵荒马乱,弄得她远离乡井……
  唉,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黄道婆心想,现在我该回去看看家乡了。
  于是她主意打定,告别了黎族姐妹,回故乡来了。】
  宋末元初之前,不知黄道婆其人的,也都意识到了天幕讲此究竟和什么有关。
  对于众多女子而言,纺织可是毫不陌生。
  只是纺织也多劳累,而这位黄道婆,竟是能够改进纺织技术吗?
  若当真是如此,这可是做了一件大事啊!
  【之后在回故乡的半路上,黄道婆得知,元世祖已设立了“江南木棉提举司”,要征收棉布。
  又知松江一带已广种棉花,而她的故乡可就在松江一带。】
  【再之后,黄道婆回到故乡乌泥泾,竟还认得几条老路,幸喜隔壁三婶婶还在,不过人们都叫她“三阿婆”了。
  三阿婆见黄道婆回来,免不了畅叙旧情。
  然后这位三阿婆对黄道婆说道——“小姑啊!你想想,伲起早落夜用手剥棉籽也来不及,布怎会织得多呢!官府只晓得要布收税,勿管百姓死活。”
  黄道婆听了,就同她这样长那样短的商量如何改进轧棉纺纱的事情。】
  是了是了,织布又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众多女子不禁心有同感的点头,她们早落夜用手剥棉籽,也不一定赶得上官府征收棉布的数量。
  可这其中的辛苦,又谁人在意?
  但……却是没人想到要改进轧棉纺纱的技术,可这位黄道婆……
  【所幸三阿婆的老男人是个木匠,黄道婆就请他来相帮。
  这一商量,就决定先改进轧棉籽的办法。
  崖州轧棉籽是用两根细长铁棍转动的,黄道婆画出图样,老木匠就按图加工起来。】
  说到这里,天幕之上给出了相关的改进图画。
  而且旁边竟是还有单分出来的部件介绍!
  “快!赶快记下来,画下来!”
  秦王宫。
  嬴政也是叫宫人如此详细记录下来。
  与此同时,不禁又在心中感慨道,从天幕出现到现在,虽然所得东西并不算少,可是他秦朝实在是靠前,这改进的纺织技术可是在那宋末元初就出现了,也不知这中间还出现多少其他新鲜事物,亦或是改进的技术和物件等?
  都想要,什么都想要。
  可还是那个问题,他们并不能左右天幕,只能被动等待天幕给予和展现……
  确实想起来,就叫人无奈又可惜。
  嬴政不由得摇了摇头,又是叹息一声,只能再继续往下听——
  【三天以后,黄道婆来寻老木匠,见一部木制手摇轧棉车已经做好。
  两人手摇,一人下棉籽,竟是功效既高,剥得又干净,又省力!
  之后黄道婆又动脑筋,把原来一尺来长的弹棉花的竹弓,改成四尺多长的木制绳弦大弓。
  她又大胆设想,把原来一只锭子的手摇纺纱车,改制成为三只锭子的脚踏纺纱车。
  经过多次试验,又从三绽加到五锭。
  最终工具改进后,黄道婆又在织布技术上加以改进,结果织出了“错纱”,“配色”,“提花”等五光十色的棉布和“乌泥泾被”,这很快就传遍了松江一带。】
  【于是人们便到处唱起了:“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这两人手摇的木制轧棉车,在后来又改进为了一人手摇车,更是省时省力,效率加倍。】
  【但总之,也是在黄道婆改进的织布技术上,再加以改进提升,始终是得益于黄道婆的试验与更改。】
  【所以黄道婆去世之后,当地百姓感恩泣泪,于是为其建祠祭祀。
  而有识之士还为她树碑立传,尊奉她为“织女星”,或是“先棉神”。】
  “真好啊,也是位很值得钦佩的女子。”
  从原先那样的出身和艰难处境,再到后来的被人建祠祭祀,树碑立传等等,真可谓是一代传奇了吧。
  这是位奇女子啊。
  原来出身如何也并不能决定一切,原来在那样多有束缚的时代下,也真的有女子能够发光发彩。
  但也有人不禁嗤之以鼻,尤其是聚在一起说道的一部分男人——
  “这就流传后世了?”
  “虽然这位黄道婆的身世很可怜,小时候也过得艰苦,可是她那研究改进的织布技术,也并非她一人之功劳啊?”
  “是呢,这不是说与那什么黎家姐妹共同研究改进纺织技术吗?还有请来相帮的那个木匠……要我说,这改进棉纺织布技术,可的的确确不止是这位黄道婆一个人的功劳,那黎家姐妹不算?老木匠也不算?”
  “我看是天幕偏颇女子,才会这样突出这位黄道婆。”
  “兄台说得对,我看也是——”
  【可能有人会质疑黄道婆得此称颂的原因。】
  正在讨论的众男人:“……”
  他们心下一跳,不禁抬头看了好几眼天幕——怎的天幕是不是还有其他神通?
  这就算是巧合,也着实让他们心惊了啊!
  而且单听这一句话的意思,就让他们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在这里再仔细说一下。
  黄道婆流落崖州,在那里生活了30多年,并从当地黎族人民那里学到了一整套棉纺织加工技术。
  在她回到家乡后,看到了家乡的棉纺织技术十分落后,就根据当地棉纺织生产的需要,总结出了一套融合黎族棉纺织技术,以及与当地纺织工艺为一体的完整新技术。
  并且黄道婆还将这一套技术广传于人,最终使百姓大众普遍受惠。】
  【这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黄道婆之功劳都是十分大的,不容置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0页  当前第1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2/2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