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网游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主神游戏_分节阅读_第136节
小说作者:木恒   小说类别:网游小说   内容大小:1.88 MB   上传时间:2025-05-12 22:27:20
  “海宋帝国陆军已经快速集结了四百万余人,如此庞大的军力,是我们整个共和国常备军的十倍,欧美联盟的军队总和也不过一百二十万,我们需要立刻进行总动员,而且召开联盟特别军事扩大会议,进行统一协调。”希拉德阁下有些着急,他和总统都有着历史经验,知道就算实力更强的一方,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在战争初期也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扛不住很可能失败。
  对方可不是人口和资源潜力有限的,和一战和二战期间的德国不同,他们将要面临的对手,是一个有着世界上最广大领土,最多人口的近代化工业国,动员能力强,士兵作战意志高,绝对不是个可以轻易打败的对手,就算有着超出一筹的科技力量也一样,他们还记得原本时空中的诸多战役,以及这个时空中一次大规模远征的彻底失败。
  “我已经下令军队预备役转入常备军,并且提高军队警备等级,但这场战争,我想知道我们有没有胜算,打到何种程度才能停止,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付出什么才能终止战争?这些是我用来说服国会扩大授权的基本。”总统沉着地问道。
  “我们的优势在于海军远比对方强大,对方并不是传统的海上强国,虽然有六十年的发展,但在海军科技领域的发展下,仍然落后于我方,在主力水面舰艇的对比上,共和国和欧洲联盟总共拥有35艘战列舰,而对方只服役了14艘,在空军没有办法作为主要攻击力的今天,战列舰的数量决定双方的海军总体实力。
  借助海上优势,他们不可能攻击到美洲共和国本土,我们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我们的联盟欧洲各国很可能再次面临一次‘上帝之鞭’的肆虐,他们的陆地军队,如果不能将海宋帝国陆军堵在中东和乌拉尔山以东,就会受到极大威胁。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可能被孤立,而对方有着足够大的迂回空间,可以凭借中东大铁路以及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行两处攻击,让欧洲军队顾此失彼。
  最坏的情况下,对方此时立刻发动战争,在六个月内,中东地区可能就丧失殆尽,包括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地区都会沦陷,随后就要看欧洲各国军队发起动员和组织的速度,但缺少统一指挥的他们,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我们想要支援,也只有靠海军来运输,这个时候就要戒备对方的海底狼群袭击,按照这些分析,很可能最终我们要将中东让出,甚至还要让出半个北非地区才能满足对方的胃口,当然前提是必须让对方承受到足够大的损失,使得他们不得不衡量战争收获的利益和成本。”
  ……
  双方的高层正在进行博弈,士兵在征发,军事物资也在准备中,欧美联军在中东经营的几个殖民港口空前紧张,士兵源源不断地通过轮船运来。和海宋帝国将铁路修建到任何一寸领土上的原则不同,由于双方国家体制的问题,欧美联盟在自己的国土上拼命兴建铁路,而殖民地中的建设就参差不齐,而中东这块沙漠遍布,气候炎热的地方修建铁路成本太高,尤其是人力,死亡率也非常高,少了东方的劳动力,只能从欧洲本土和非洲征发,劳动力不足,进展很慢。
  就算再迟钝的国家,也知道世界上两大隐隐对立的集团要进行一场战斗,在多数人看来,这是对石油的争夺,在军事理论家的分析中,这是新兴工业资本家对海外资源地的需求,导致了这场战争,两大军事集团对于资源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尖锐,这种现实决定了这场大战不可避免。
  但没人知道战争会有多大规模,是和以前的边境冲突一样,通过外交斡旋就可以解决;还是要像第一次北美海军突袭海宋失败后,通过签订停战条约,进行赔偿来终止战争。
  欧洲各国一片风声鹤唳,大多数欧洲人此时正处在美洲现代先进科技文化的剧烈改变中,北美穿越众没有办法像华夏穿越众一般靠屠杀和同化来统一周边国家,他们在占据了南北美洲之后,就对早已有着独立历史的欧洲母国无能为力,这些欧洲国家互相作战,宗教信仰,经济利益,政治冲突,民族问题掺杂在一起,难以形成一个大一统的欧洲帝国,他们更不想背上这个包袱,在通过政治军事联盟之后,对这些国家的内政并没有过分进行干涉,只是通过经济和教育的手段,逐渐引导这些国家进入现代文明的行列,在一些法律上派出顾问进行改进。
  不过海宋帝国将要发起的这场战争显然要将他们这一政策打断,英格兰、普鲁士、法国、意大利以及俄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的首脑频频展开会晤,专列在欧洲各国首都来回奔驰,协调该如何动员军队,和美国不同,普鲁士、法国、俄国等还是帝制国家,只是国内工业资本开始大规模发展,但在美洲共和国的外部影响和支援下,走得还算顺利,靠着米国人的贷款和工业产品,完成了工业资本的初期积累,同时在米国人的要求下,各国通过了劳工法律,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法律,大大稳定了社会环境,将很多隐患提前清除。
  当然这是建立在美洲共和国强大科技带来的超高生产力的前提下,美洲继续实行大农场,北美地区是世界最好的粮仓之一,通过向欧洲出口大量小麦和玉米,解决了欧洲许多国家的饥荒问题,尤其是沙皇俄国,粮食从来都是一个导致国内发生动乱的重要根源。
  凭借粮食和工业品,美洲共和国,在欧美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这场战争,理所应当要向美洲人请求支援。
  而美洲共和国总统也没有采取孤立政策,更不会在国内财阀资本的撺掇下发战争财,他毕竟是穿越众,有着父辈传递的历史知识,明白海宋帝国的危险性,一旦被他们收拾掉欧洲这个人力物力丰富的同盟,那以美洲共和国数千万的人口潜力,根本不是对方的对手。
  因此在无法进行全国总动员的情况下,他只好巧立名目,暗中大量增加军费开支,收购战备物资,从军用罐头到枪支弹药,向国内各个工厂大量下订单,然后这些物资将以赊欠的方式直接提供给欧洲各国,尤其是沙皇俄国。这个欧洲各国发展中最落后的一个,却向来是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欧洲宪兵”的称号,就建立在他们庞大的人口和军队上…
  在二战前夕苏联有接近两亿左右的人口,而现在靠着美洲共和国的扶持,卫生和粮食的输入,俄国英雄母亲频频出现,十几个孩子的家庭屡见不鲜,原本到1800年才有4000多万人口的俄罗斯,现在早已超过这个数字,达到了1个亿的庞大数字,占据了整个欧美联盟的四分之一人口。
  美洲共和国的军事物资输出方向,主要是这几个军事动员潜力大的国家,欧美双方高层领导人已经达成一致,在前期将主要由美洲共和国负责军事物资的提供,简单地说,就是美洲人出钱出枪,欧洲人出人,与海宋人对杀。
  对于这点,欧洲人没有多少异议,毕竟美洲现在仍然是地广人稀,整个美洲共和国实际可控制人口只有两三千万人口,范围内还有更多土著没有归化,远远没有多少军事动员潜力,但工业规模却几乎是整个欧洲的三倍以上,农业总产量更是两倍,大规模的农场,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面前,只需要很少的人力,解放出来大量劳动力进入工厂做工,而流水线,自动化等现代技术,更让工厂的生产效率有了大范围提升。
  俄国沙皇对此很高兴,他可不在乎底下孩子们的生死,他知道从这次战争中,又能得到大批来自美洲人的军需物资,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各种较先进的军工生产线,还有大量低息甚至无息的军事贷款。
  法国的皇帝路易十五却并不高兴,法国的工业刚刚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借助美洲人的技术和资金援助,法国不仅本土的工业,还有海外殖民地的建设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当然代价是美洲上的殖民地被北美人买走,其他欧洲国家也是如此,这段历史相对并不血腥。北美穿越众大都是通过赎买和交换的手段,将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清除出去,当然也会少不了武力威慑和冲突。
  但是海宋人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他还记得前年参加海宋帝国建国大阅兵,数量众多的陆军士兵,让他无法相信是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拿出来的。而据说对方此次单是集结的兵力就超过了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总人口数量,四五百万的真实军队,是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想象的。
  第三百八十二章大战之前(下)
  法国人口总数在大量进口的廉价粮食,以及卫生条件的改善,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万,能动员出来的部队最高能够有五十万,但他知道,这只是对方前期的兵力,而五十万的兵力上限就是他的国力最大支撑限度,再多就会让整个国家几十年缓不过气来。
  唯一让他感到庆幸的是,不是自己一个国家面对这个庞然大物,而是整个西方世界,这让他仅仅是不高兴,而不是恐惧,因为这场战争,显然军火工业还不发达的法国得不到多少好处,而只能靠着出人力继续从美洲人那里获得技术和资金的援助。
  英国国王,普鲁士皇帝等各国君主对这场战斗的结果也是较为乐观,虽然对方军队数量庞大,但东方人的体格素质本来就比西方人差一些,而且武器上也有优势,他们相信就算有一倍的兵力差,也可以在充裕的军火供应下,靠着防守打退海宋帝国的进攻,恢复到以往的和平,继续大规模发展工业。
  而但他们的工业潜力全部发挥出来之后,欧美地区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不是发展极不平衡的海宋帝国所能应付的。
  ……
  距离李林下令海宋帝国高层发起“扫清寰宇”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两年时间,这两年时间里,战争双方都在拼命准备着。让欧美联盟领导人庆幸的是,海宋人没有接着率先动员而发起突袭,留给了他们反应的时间,但不幸的是,从双方动员的规模来看,这将是空前惨烈的一场世界大战。而有了六十多年的从头改造建设,海宋帝国凭借人口数量,以及国家体制,在兵力上,要远远胜出。
  两年的时间,海宋帝国动员出了1200万的恐怖兵力,不过相对于二战苏联两亿人口动员出一千多万军队来说,比例上并不算可怕。最少这个规模的兵力动员,海宋帝国还游刃有余,粮食价格只是稍微上涨,没有因为大量劳动力被占用,而影响了粮食生产。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海宋帝国统治区域广大,建立合适的大范围产粮区很容易,神州的东北地区,以及南洋各大岛屿,东南半岛,印度恒河流域等由于环境良好,成为帝国主要商品粮产区。
  凭借现代农业技术,化肥,农业机械,农场工人的生产率很高,这是提供大范围商品粮的基础,而传统封建社会,一个人的粮食生产力有限,只够维持几个人的生存,因此无法提供大量的商品粮出售。
  然后借助庞大的海上贸易舰队以及陆地上的铁路网,这种商品粮的运输消耗很少,远远不是封建社会漕运的规模可以比较的,每年都有数亿吨以稻米为主的粮食从这些商品粮产区,运往各个人口稠密,粮食不够充裕的地区,比如印度,扶桑,神州本土的北方地区,大大平抑了粮食价格,靠着政府提供的基本生存保障,饥民不再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饥荒的问题,给海宋帝国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虽然民族众多,但仍然成规模反抗逐渐平息不见的根本原因,东方人的忍耐性还是要远强于西方人,在吃饱穿暖的前提下,真正愿意作乱的人不多,几乎各个国家的民众都是如此,不管朝鲜,还是扶桑,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底层平民没有那么多的政治诉求,这是传统文化的力量,而他们的上层早就在海宋帝国的征服中被清扫了。
  这1200万的恐怖兵力中,海宋人占据了四分之一,提供了300万人的作战兵力,其中陆军220万,海军以及附属部队80万,装备精良,士气高涨,训练有素,是主要的核心作战兵力。其次,扶桑民众积极参军,为了保护他们当前的温饱生活,以及争取更多利益,获得更多移民的土地,五千万的国民总人口,动员出了200万陆军,12万海军,当然这些军队的动员,训练和组织都是海宋帝国官员处理的,只有少量扶桑人官员参与其中。印度人动员出270万人,当然大多数是工兵和后勤兵,并不是战斗兵种,剩下的各民族和地区中,女真人出动了5万骑兵,是陆军大规模骑兵团的主力,其次还有蒙古人的3万骑兵,东南亚地区也动员出数十万军队,林林总总,帝国统治下各民族都或多或少派出了军队。
  对海宋帝国统治下的各民族而言,这不仅是义务,更是一个现代国家进一步巩固的重要标志,只有各个民族经过统一对外战争,共同流过血,才对这个国家有真正的认同感,共同对付外来敌人。
  兵力庞大,组成成分复杂,训练组织起来非常费劲,好在经过强制推广汉语和汉话,底层军官还能统一军令。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花费两年时间才将这些不同种族成分,不用语言文化的人训练成为一只近现代化军队,为一个国家作战,已经是效率很高的。在历史上,能够做到将多民族部队团结到一起,还能发挥出强大战斗力的统领极少,将罗马几乎打到濒临崩溃程度的汉尼拔就是其中一个,他手下的军队五花八门,不过就算如此,也无法和当今的海宋帝国军队相比。
  根据最详实的资料统计,这一千两百万庞大军队中,民族成分就多达150个,地区的来源更是天南地北,文化习惯更是截然不同,因此为了更好发挥战斗力,原则上没有办法使用混编,只能以军团为单位进行单独编制,然后不同地区的军团互相以适当比例分配给各个战区指挥官。
  欧美联盟则组织起了460万军队,这些军队成分复杂丝毫不亚于海宋帝国,调动难度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他们主要是以国家为单位出兵的。其中沙皇俄国出兵240万,占去了一半,显然这不是因为它的国家动员机制就比其他国家强,而是他们在工业化发展中最慢,贫民数量更多,征兵更容易。法国其次,出兵30万,普鲁士25万,英国15万,美洲共和国出兵10万,其他像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林林总总凑齐了一百多万军队。
  后勤的统一保障,欧美联盟多年的运作,早已解决了这个问题,军火物资统一向美洲共和国定购,当然也有大量军火生产线从美洲共和国临时引进,就地生产。
  就算如此,操持着各国语言的各国军官,也是对自己的盟友们百般不放心,两年的军事训练和协同演习,才让这些人能够有组织地进行作战。
  第三百八十三章海陆进攻(上)
  中东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海宋帝国在这里有数条铁路干线,并且有几十座顺着铁路沿线而建设起来的城市。
  万胜城就是其中一座,这里汇集了超过五十万的陆军。城中建立的前敌指挥部中,冯夏如正在使用李林刚刚传授给她的水镜之术,给周围这些军方大员们提供任意地区的实时场景。
  这些军方大员大多四五十岁,年富力强,从父亲一代就为海宋帝国效力,他们是成长起来的第二代,也从父亲一辈的口中知道那场海上大决战的部分真相,对这种法术有所耳闻。
  他们知道那次神奇胜利的关键,就在眼前这个更为神奇的法术之中。这种道术与他们受到的教育并不冲突,穿越众们在看到李林展现的道术后,不得不认为这个世界并非原来那个完全唯物主义的世界,在以科学为基础的教育中,也特别指出,科学还无法解释世界上的许多神秘现象,对待这些已经发现的神秘现象,要在怀疑的基础上承认这些神秘的存在,并且进行探索和利用。
  现在想要弄个究竟肯定没有机会,这个女人看似只有三十来岁,身后跟着的卫队却是最高一级的帝国禁卫军组成的。
  根据事前推演,双方的战略优劣势很清楚,建立在科学推算基础之上,顶多是打平的结果。
  本方想要胜出,就要再次利用这种战场的单向透明。
  而且在陆地作战,这种透明效果会比海上作战起到的作用更强,最简单的一条,海军的后勤物资都是自己携带,靠着舰船的庞大载货量以及海军相对较少的人数,海上作战的特点等,粮食弹药补给一次就足够维持很长时间。
  而陆军就难以做到这一点,由于投入兵力众多,就算囤积了大量物资,一旦后路被断,只要有几次高强烈度的战役,那些弹药就会迅速消耗尽,在缺少弹药补给的情况下,再先进的武器也会成为废铁,士气会狂降。
  这些海宋帝国军人要做到的,就是要利用这种战场单向透明,尽量地转化成绝对优势。
  和海上作战不一样,就算知道对方的存在,想要在海上中途伏击也很难,大海空旷,没有那么多地形利用,容易变成正面决战。当然仍然有优势,以逸待劳在那种战斗中都会占据优势的。
  但如果是陆地上,可以做的文章就太多了,刚刚见识到这一神术的军方大员们在经过几天的惊讶和适应后,已经大大兴奋起来,开始提出一个又一个的战略计划,而每个计划在战场信息单向透明下,成功率都大大提高。
  战斗中最重要的一项要素就是信息,在找到能够实地看清楚敌人的每一处兵力布置,乃至他们指挥官举行的军事会议,就算最反对这场战斗的高级军官也不由地认为只要一个合格的指挥官,就可以轻易取得一场大胜,区别只在于时间和损失的大小。
  “从他们的战略部署来看,敌人不想主动进攻,呈现防御姿态,在整个中东地区布置了一百六十万左右的军队,他们主要驻防的地点不是内陆城市,而是印度洋沿岸的港口城市,剩下的军队则扼守着亚洲通向欧洲的军事要道。显然他们想尽量在内线作战,借助海军和铁路线的优势与我们对峙。”
  “我们的海军可以凭借实时战场地图在海上派出狼群截击他们的运输舰队,除非他们每次都派出大量主力舰队护航,否则这些港口城市就算有着海路补给,成本也会极其高昂。”
  “最高领导的战略决策已经下来了,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放血,第二步锁喉,第三步致命。为了彻底消耗殆尽对方的战争潜力,我们整体战争策略不是速战速决,而是派出陆军先封锁这些港口城市的陆上通道,迫使他们只剩下海上补给一条路,这时候我们就会派出大量潜艇组成的猎杀舰队对他们的补给舰队进行攻击,如果对方派出护航舰队,我们将根据对方护航舰队的规模,进行针对性的游击战。我们在印度洋海域拥有三个港口作为海军游击作战的军事基地,这些港口中都建立了强大的岸防炮阵地,足以抵御敌方海军的进攻。
  海军将充分发挥狼群战术,在主力舰数量落后的情况下,不断针对敌方海军的弱点进行放血。我们表面上是动员了大量陆军,一则迷惑对方,二则让对方将大量物资投入到陆军,无法对海军进行大规模的增加舰船,最后的决战还是在海上,只有海军的决战才足够致命,欧美联盟的核心就在于海军,只要解决掉他们的海军,就意味着我们占据了战略主动权和绝对优势,美洲共和国无法对欧洲大陆提供军火物资和粮食输入的情况下,一群欧洲国家只能在我们帝国陆军的铁蹄下颤抖。”
  ……
  冯夏如只能听懂这些高层将领关于一些战略级别的商议,涉及到底层调配细节就不明白了,只是按照对方的要求,不停地转换影像内容。
  她也知道帝国上层定下这个策略的背景,第一次海上决战虽然获胜,但正面海战两次失败,最后的胜利还是主要靠陆军获得的,长期以来海军都抬不起头来,这点被许多致力于海军的穿越众耿耿于怀,尤其是当时的海军舰队司令何明宇,更是坚决要求这次决战中必须要在海面上击败敌人,挽回海军的尊严。
  后来的扩张中,一直没有机会与欧美海军进行海上主力舰队的决战,而且欧美由于海军传统,仍然发展地比他们更快,这五十多年发展下来,使用内燃机动力,排水量超过三万吨的主力战列舰也只有14艘,而对方的数量已经35艘,这种差距随着双方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大,对方的科技发展变得更快,主力战舰的许多技术装备都比对方落后一到两代,让直接海上决战变得不可能,只能通过战场的单向透明,通过不断袭扰,削弱对方的海军实力。
  海军战舰打沉一艘重新补充起来就要一年以上,更不用说熟练的水兵,远不是步兵补充起来那么容易,而大炮和枪支的补充起来就容易许多,在有着强大近代工业技术的美洲共和国看来,只是下多少订单的问题。
  海军不能获胜,就不能真正击败美洲共和国,欧洲列国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看来是列强,但在庞大的海宋帝国面前,只能颤抖,没有美洲共和国的支撑,凭借他们现在的工业基础,将要发生的陆地战争烈度,只够维持六个月的军火消耗。
  更何况其他欧洲国家的造船技术远远不能和美洲共和国相比,虽然欧美联盟看似稳固,但对于造船技术的传授,显然北美穿越众还是大量保留,毕竟美洲共和国单独处于一个大陆,海军的强大是保证整个国家本土不被入侵的必要。欧洲各国的主力战舰主要是向北美各大造船厂下订单,击败了美洲共和国这种背景下,陆军虽然要处于配角,不过数十年来南征北战,已经为帝国打下广阔疆土,立下赫赫战功的他们,已经建立了“海宋帝国陆军战无不胜”的神话,并不十分看重这次战争的荣耀,而海军一直以来没有真正像样的胜迹,只是欺负一些其他国家相对于他们只能算的上内河水师的战船。
  ……
  达曼港口。这是原本历史上沙特阿拉伯的一个重要港口。
  这个时空中,也被欧美联盟重要开发,城市周围有大量的农牧业,出产大量牛奶和牛肉,而且还有大片丰富的油田,已经得到了初步开发,有着初步的石油冶炼工业体系,这也是欧美联军坚守这座城市的重要原因,本地的农业产出可以解决大量的后勤支出,而燃油的库存可以解决部分军事需要。
  这个港口距离欧洲的直线距离不远,陆地上有一条铁路通向土耳其。
  而且港口开发完善,可以停泊此时世界上最大的十万吨级别以上油轮,方便做为海军基地的存在。
  凭借海军优势,最初和海宋帝国签订的海上势力范围约定,很快就被后来建立的美洲共和国突破,他们再次把海军触角伸向了印度洋。但对于东太平洋,尤其是南洋地区,他们不敢踏足,第一只拥有现代舰炮和雷达的海上远征军,从某种意义上不比此时的主力战列舰差,但仍然莫名其妙的全军覆没,而且是被不可思议地困在了港口,被海宋帝国陆军的火炮部队击败的。
  这次战役失败的原因,米国穿越众自然进行了长久的探讨,最终得出结论是海宋帝国提前得到了远征舰队的最后补给地点,而提前进行的伏击行为,他们能够伏击成功,主要原因,就是那个马尼拉港口,距离他们的海上基地太近,导致对方拥有完全的情报优势,提前获知了这点,而且各种伏击行为很容易实施,归根到底是经过两次海战胜利,过于麻痹大意,没有进行仔细侦察搜索的原因。
  这次战役,欧美联军指挥部中,虽然都知道这次美洲人唯一一次海上舰队全军覆没的战斗实例,但均认为不可能在这次世界大战中重演,毕竟此次他们是防守的一方。对于整个战略,经过两年的磋商,欧美上层领导人已经决定了先通过防御将战争拉入相持阶段,然后尝试进行谈判解决问题,如果谈判不行,那就尝试进行海上决战,将战争规模扩大,燃烧到海宋帝国的本土中,通过强大的海军,攻击海宋帝国的各大重要港口,从印度开始,到南洋,华夏本土港口,以及扶桑等重要港口,破坏这些重要工业区,迫使海宋帝国不得不再次进行谈判。
  总之他们并不认为能够从根本上击垮这个庞大的陆地帝国,而想要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更是一个笑话,在这个信息并不十分发达的年代,没有多少欧洲人能有心力去对如此众多和不同文化的人口进行改变,而且与海宋帝国的领导阶层相比,这些西方人做不到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实际上大多数欧洲人都认为目前海宋帝国居民生活,已经远远超过半个世纪前。
  很多西方人对这场战争的看法都是持反对态度,很多知名人物在两方高层进行斡旋,想要将一场明显要爆发的世界大战消弭下去,但双方高层只是虚与委蛇,真正的战争根源,只有海宋帝国一方清楚。美洲共和国总统只认为他们是为了扩张,是为了另外一个时空争霸全球的幻想。而土著人则认为这是两大帝国集团为了争夺殖民地资源,是垄断资本导致的战争。
  达曼港口已经汇集了来自欧美联军四十万的军队,中东地区一共才布置了一百六十万兵力,这一处港口就占据了四分之一的兵力,可见重要性。
  军队组成主要是普鲁士和英国联军,也是欧洲各国出动军队中最有战斗力的一只,训练有素,全美式装备,后勤保障良好,海陆后勤通道非常通畅,每个月都有大批船队通过红海和地中海,从美洲共和国运输来大批补给,苏伊士运河早已开通并且扩深,不过还无法通行数万吨的战列舰,它属于美洲共和国所有,这处前沿港口也是在起着对这条重要运河的屏障作用。
  1685年9月,这个时节,在海宋帝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凉爽天气,但中东地区仍然炎热无比,并不适合战争。
  但战斗仍然出乎大多数人地突然爆发了。
  但对于海宋帝国来说这不过是水到渠成,陆军早已借助战场透明的优势,悄悄迂回到欧美联军各部分的交界处。在完成了战略态势的分割包围之后,战斗就如期打响了。
  没有制造多余的借口,海宋帝国元老院将五十年前签订的条约拿了出来,宣称美洲人破坏了条约约定,在99年的条约规定期内,没有遵照条约限制,反而将势力扩展到印度洋,为了保卫祖宗用鲜血换回的条约权力,因此要用战争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势力范围。
  海宋帝国陆军同时在各个战线上发起了进攻,超过450万布置在中东地区的帝国陆军同时开始进行准确炮击。
  各种口径的榴弹炮、重炮无情地朝着预定的重要区域进行轰击,巨大的火焰在各个城市中升腾。平民早就撤退一光,这些城市早已经成为了一个个巨大的兵营。
  第一次大范围的炮击,由于其突然性和准确性,将欧美联军防守据点中的各种重要军事设施,火炮阵地,弹药库,指挥部等事先标定的战略目标进行集火轰击。
  烈焰升腾,鲜血纷飞,人类的肉体在自己开发出来的战场之神面前,是如此的脆弱。
  在经过十五分钟的炮击后,欧美联军建立的火炮阵地损失惨重,凡是没有永备工事保护的火炮阵地,都被轻易摧毁,只有那些隐藏在厚厚水泥防御工事的大炮才逃过一劫,在迅速标定了敌人火炮阵地诸元后,开始进行反击。
  他们取得的成果却寥寥,盖因第一次参与炮击他们的火炮全部有着牢固的防护,是借助战场透明优势,专门针对这些重要目标进行特别设立的,敌人根本无法在短时间摧毁,只有被动挨打。
  欧美联军的火炮阵地遭受到了重大打击,无数炮兵还在休息中被炸死,弹药库一个接一个被炸弹引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殉爆声。
  短短十五分钟,陆军指挥部就通过战场透明的优势,看到主要目标都被摧毁,突然的炮击得到了重大战果,敌人至少半年的军事物资被摧毁,如果他们想要继续维持接下来的作战,就必须迅速通过海陆两方进行补充大炮,弹药和粮食,不然面对战略包围的态势,只剩下投降一条路。
  “该死,这些海宋人的大炮为什么打得这么准,我的指挥部都放在了地下,还被炸中了,好在我们跑得快,”一名英国军官发着牢骚,和卫兵躲着还未平息的炮火。
  “少校,我们需要快速和自己的部队建立联系,否则无法进行反击。”他身后的参谋开口说着。
  “好吧,赶紧命令汤姆通过电台发报,找那些兔崽子们,我们需要炮火的反击。”
  这名少校军官还不清楚,他们的火炮阵地早已在刚才的炮火轰击中覆灭了,只有数十人侥幸活了下来,大炮没有一门可以继续动用的。
  何况这种情况,想要真的进行联系也非常困难,没有人可以在如此炮火密集攻击下,可以继续安心的工作,发报员汤姆甚至不能向平时一样平稳地操作发报机,他听着外面的炮火声,每一声都想在自己的耳边响起。
  “少校,炮火太近了,我们不能在这里建立指挥部,请再换个安稳的地方吧。”汤姆在打错了两个字母后,恳求道。
  第三百八十四章海陆进攻(下)
  这只是庞大战役中的一个再常见不过的插曲,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土著军人基本上可以说可以和现代军人没有多少战争思想差别,无论是海宋帝国还是欧美联盟,制约他们对现代军事思想运用的只有手上的军事武器和手段。
  冯夏如使用的水镜术连自己都感到无法理解,只要提出一个具体到可以执行的要求,比如具体到某个经纬度的地形情况,就能够立刻显示出来。似乎背后有一个人在理解他们的要求,然后通过卫星等手段显示出来。
  这种想法在穿越众并不流行,反而很多坚持唯物主义论的土著军人接受这种观点,对他们而言,这只是一种更高的科技手段。毕竟和21世纪的穿越众比起来,他们是眼见着原本困苦无比的生活,在科学的社会组织下,在科学技术的底层落实运用中,一天天改变,工厂,农场的高效率,无一不是科学技术的手段,而在最初看到这些科学带来的奇迹时,他们大多数人也当成神迹。因此在面对这种突然出现的不可理解现象,他们自然也把它当成一种新的科学技术。而不是像知道更多的穿越众一般,真把它当成了玄虚之术。
  借助这种战场单向透明,原本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海宋帝国陆军占据了绝对优势,不仅是在主动进攻上可以直接命中敌人的弱点,在防御反击作战中,也可以轻易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围歼敌人,将欧美联军从陆上突破封锁的企图打得粉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7页  当前第1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6/2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主神游戏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