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镇抚大秦_分节阅读_第371节
小说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5:34
  这种帝王天赋是有别于常人的天下之心。
  这种天下之心,可以被视为是冷酷,是权欲,是视平民如曹姐的食人品行,但毋庸置疑,这是领袖天下的帝王,必须要掌握的,而且领袖天下的帝王是不能有常人之仁的。
  或者说。
  帝王的常人之仁不能表现出来。
  毕竟帝王必须兼具天下利害,不能有常人的恩怨之心,若如常人仁善,连一个将军都做不好,又谈何当一个合格的君主?
  扶苏眼下便困于此。
  他的一切强势之下,其实隐藏着一颗太过仁善的常人之心。
  这是不被允许的。
  也是帝王最为危险,最为致命的弱点。
  扶苏必须要学会心狠,要无情,甚至敢于大开杀伐。
  唯有如此,才能成就帝王伟业。
  如果扶苏依旧心存善良,存着一些侥幸跟妥协,那注定会受到影响,朝堂的这些朝臣,本就功劳很高,他们敬畏的从来都只有始皇一人,眼下政见更是跟扶苏相悖,若是不将这些人给清理出去,日后扶苏上位,定然会受到大量影响,内政交困?又岂能治理好国家?
  诚然。
  嵇恒也清楚。
  这样不管不顾的清理,一定会造成‘过失’。
  但这同样是最正确的选择。
  因为这是政治。
  在政治上对错从来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站队。
  这些人站错了对,自然就要付出代价,只不过这种观念并未在朝臣脑海生成,毕竟中央集权制国家,也才刚刚建立,很多朝臣依旧秉持着过去的观念,认为谏言无错,政见相悖更是能凸显自己的清正。
  然时代变了。
  不能正确的跟上时代,就注定会为时代抛弃。
  再则。
  扶苏一直没明白一件事。
  现实并不是他想成为什么样的君主,而是要成为天下需要的什么样君主。
  只要扶苏一日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他就注定还会纠结。
  只是嵇恒并没就此给扶苏多讲。
  因为讲不清的。
  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说再多依旧不会明白。
  因为作为位高权重的帝王,更想要的是天下变成自己要的模样,而非是自己为了时代做出改变。
  这是两种完全迥异的差别。
  大到不容置更。
  嵇恒收回目光,将带着几分温热的茶水放在案上,轻声道:“扶苏,眼下始皇巡行在外,不少朝臣也随之远去,但除去蒙恬、冯去疾,朝堂上其实跟你意见相左的朝臣更多,在始皇在外巡行的几个月里,你将会面临不小的挑战。”
  “这才是你今后要面临的难题。”
  “若是你还不能将心中的仁善之心,彻底压到心底,或者是彻底抹杀,那面对日后更加波橘云诡的天下,你又何以能担当大任?”
  “你需要更大的进步。”
  嵇恒站起身。
  他去将屋门重新关上。
  院中桑树已开始吐露出嫩芽,虽只有一个个小苞,却也能感受到春意。
  雍宫。
  扶苏回到书房。
  他身体笔直的坐在席上。
  心中一直在想着嵇恒说的话。
  然让他跟为大秦立下赫赫功绩的朝臣决裂,他心中多少还是有些犹豫,尤其按嵇恒所说,大秦今后若是想对朝堂如臂使指,就必须将一些政见相异的朝臣给清理出去。
  这岂非就变成一言堂了?
  再则。
  他跟始皇尚且有时会意见相左,又何况是跟这么多朝臣?
  这实在有些太过刻薄了。
  他心有不忍。
  只是……
  扶苏还是坐不住,站起身来,喟然长叹道:“只是嵇先生说的也很实在,这些朝臣已有些跟不上天下的步伐了,继续容留他们在朝中,一定会拖慢大秦革新天下的步伐,而且他们眼下跟尸餐素位,已没有太多区别。”
  “另则。”
  “天下过去一直秉承的是世卿世禄。”
  “如果不将这些官员撤下去,除非这些官员主动辞官,或者是病死老死,不然恐会一直窃据高位,而且等到这些官员老死病死,他们的子弟也早就遍布朝野,久而久之,这些朝臣的理念就会一直把持着朝堂。”
  “日后想要再改动,无疑会困难重重。”
  “当年孝公先祖为了推行变法,更是主动放权给商君,容其对阻拦变法的世族大开杀戒,如此才得以让变法得以继续。”
  “而惠文先祖虽杀了商君,但面对世族恢复旧制度的要求,同样没有满足,甚至还在日后对这些世族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打压,自此大秦才真正强大起来,法也真正在大秦树立起来,正是有了这两位先祖的支持,秦国以法立国才没有了异议。”
  “如今似同样到了这样的节点。”
  想到这。
  扶苏心中稍定。
  大秦的这些变革,从始至终都是始皇权力支持的,朝堂对此争议很大。
  从当初的郡县分封,再到后续的焚书,朝堂上真正支持的官员,一直都是少数,由此便可看出,朝臣未必真就跟始皇一条心。
  以始皇的威望,尚且需要一己压下,他日后只会受到更多掣肘。
  扶苏深吸口气,眼神越发坚毅。
  他凝声道:“当年大秦新政是靠两位先祖鼎力支持,将一些顽固保守的旧族彻底清出朝堂,这才彻底奠定我大秦日后强盛之基,眼下大秦面临的局面跟先祖面临的何其相似,我又岂能因这些朝臣为开国功臣,就对他们报以宽仁?”
  “当年商君是靠杀。”
  “眼下大秦确是不用了,只是要将这些人请出去!”
  一念至此。
  扶苏陡然愣住了。
  他目光悠悠的看向殿外,在这一瞬间,他的目光似飘到了西城一间屋舍。
  他这次之所以能这么快想清楚,实是想起了当年两位先祖所为,而之所以能这么快想到,其实还是得益于嵇恒之前提醒的‘读史’,不然他固然对秦国时的一些事情有些了解,却也绝对看不到这般通透。
  扶苏感慨道:“嵇先生,若非知晓你淡泊名利,不然你的这些举止,实在令人害怕啊。”
  “世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而你似都算到了。”
  ……
  另一边。
  阎乐神色悠然的坐在屋中,品尝着侍女泡好的冒着热气的香茗。
  而他身前站着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
  此人穿着一身黑衣,体型相较消瘦,头顶束着黑布,只是眼色显得很阴冷,此刻正一脸恭顺的候在阎乐身前,静听着阎乐的吩咐。
  阎乐没有急着开口。
  只是在一旁品着香茗,等将手中茶水喝了大半,这才念念不舍的放下,摇头晃脑道:“这嵇恒当真是有些东西,竟能发现茶水这般东西,虽入口微涩,但稍加品尝,却是能尝到一股甘甜浸口。”
  “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听着阎乐故装清雅的姿态,徐社眼底深处露出一抹不屑,然现在人在屋檐下,也不得不低头,只能一脸谄媚道:“那嵇恒也就运气好,这东西天然生成的,之前只是不为人知,而他刚好傍上扶苏,这才得以传入宫廷,算不得什么。”
  阎乐淡淡的看了徐社一眼,嘴角的轻蔑完全不加遮掩。
  徐社出身徐氏,是徐福的胞弟。
  只不过两年前徐福因炼制毒药的事被发现,连带着整个徐氏都被株连,而当时徐社正好在外地,又被人暗中传了信,这才勉强逃过一劫,尽管如此,徐氏也彻底没落了,家族基业被全部夺走,而他更是如丧家之犬,只能东躲西藏,朝夕不保。
  而徐社过惯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在外面躲藏的日子又过得实在潦倒,最终实在憋不住跑回了咸阳,想寻求一些人庇护。
  那时阎乐正因受牵连,被免了官,本就对徐氏的人不满,因而特意把徐社留下了,只是他当时留下徐社打的并不是接济,而是想借机打击折磨,好让自己狠狠出口恶气,只是自己收留徐社的事,很快就为赵高知晓了。
  而徐社因为精通一些炼药之事,最终赵高在考虑一阵后,让阎乐把徐社收留起来。
  就这样。
  徐社被留在了阎乐家中。
  不过对于这害的自己丢官,还差点把赵高坑进去的徐氏,他自不会给任何好脸色,只让徐社在家中当隶臣,整日跟隶臣同吃同住,稍有不顺,就肆意打骂,完全把徐社当成了下人。
  后面随着阎乐被任命为了咸阳令,他这才对徐社的态度好点。
  但依旧冷漠。
  徐社虽然对现状十分不满,但毕竟寄居人下,若是没有阎乐收留,他恐早就饿死在外面了,最终在权衡了一阵后,还是选择忍气吞声,继续待在在阎乐家中。
  阎乐将茶碗中的清茶饮尽。
  目光肃然起来。
  他可还记得赵高临走前说的话。
  万不能让扶苏安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11页  当前第3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1/7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镇抚大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